这个天国不太平(校对)第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603

  却原来是罗大纲派的两名紧急信使,将圣一军连续攻陷桂阳、郴州两城的捷报送来。原本,罗大纲在攻下桂阳就想派人报捷,但一想郴州离桂阳不远,不如将之一起攻占,再一同报喜,也让喜报份量更重一些。所以,直到此时,桂阳攻陷的消息才送到冯云山手中。
  “哈哈,季高,李兄弟,这是我太平圣国的大喜事啊!刘薄书,你即刻写份大捷的通告,将这件大喜事告知我所有圣军将士。”冯云山压抑不住心中的狂喜,满脸憨笑着,像足了后世某些暴发户。
  “恭喜圣王!”李开芳也是满脸欢喜,但心中又有些无奈,若是自己率圣军走中路,这些功劳就全是自己的了。
  “恭喜圣王,又拓疆土。”左宗棠也笑着,他投效的东家势力又大一分,当然是件大好事。但他话锋一转,一脸肃然道:“但圣王切不可欣欣然,郴州乃是湘粤交通要地,广东赋税向来从郴州运抵北方,如今为我圣军所占,满清朝廷必然不肯善罢甘休,圣王还是早做打算,谋划一番如何应对!”
  “季高所言极是!云山受教了!”冯云山口中虽然这样说,但脸上还是遮挡不住的狂喜模样。
  郴桂之地,乃是冯云山很早就盯上的肥肉。从脱离天王东王开始,他就一心一意地朝郴桂这边迈进。可以说,他的所有行事目标,都是为了占领这里。这是因为,他知道历史上的这处地方,对太平天国的发展壮大是何等的重要。
  历史上的太平军,在嘉禾、桂阳、郴州一带扩充兵力三万多人,还组建了擅长攻城的“土营”,为日后的太平军攻克武汉、南京立下赫赫战功。
  如今,在他的发展大计中,桂阳郴州更是比历史上的更为重要!桂阳和郴州都是重要矿区,有丰富的金、银、铜、铁、铅以及硫磺等矿产,特备是桂阳州城附近,后世也是闻名于世的矿产之都。这些矿产资源,便是他发展壮大的本钱!
  而郴州,郴州北面水陆两路都可直达长沙,南面,则经宜章,可下广东。即便是在一百六十年后的那个时代,仍旧是交通枢纽,何况现在,更加是满清连通广东和北方的必经之地,也是战略要地!同时,郴州不仅物产丰富、土地肥饶,且天地会党活跃,拥有广泛的反清基础。
  有矿产就有物资基础,会党活跃就有兵员基础。这样的宝地,冯云山早就垂涎三尺!如今,的的确确为自己所占,岂能不欣喜万分?
  当下冯云山让李开芳回圣三军中,率圣三军先回桂阳城中休整。既然桂阳已被攻克,变成太平圣国的腹地,已无危险,便命梁立泰率四千圣兵不入桂阳城,直接开向郴州,协助罗大纲平定周边诸县。而他自己,则和左宗棠、苏三娘等人,一道与一千圣兵和三千牌尾,押解着从宁远带的俘虏,入了桂阳州城。
第64章
矿产资源
  次日一早,冯云山请来左宗棠、李开芳、苏三娘等人,在桂阳留守的守将陈水太的带领下,察看桂阳城中的缴获。
  陈水太现在是圣一军的后师师帅。破了桂阳城后,因桂阳城中缴获很多,价值巨大,罗大纲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专门留陈水太和千余圣兵在桂阳城,看护好那些宝贝矿产。
  陈水太领着众人来到州衙,数十名圣兵值守着。大堂中间堆放着数百木箱,木箱上贴着封条,还挂着铜锁。陈水太掏出一串钥匙,打开锁,开箱,一满箱白灿灿的银锭出现在众人面前。
  连看什么都一片淡然的左宗棠也双眼放光,望着大堂里的几百箱,问道:“师帅善人,这些都是这样?”
  陈水太还不认识他,不过,见他随在圣王后面,倒也恭敬地回答道:“这位大人,根据统计,共有白银七万五千两。”
  “哇!”苏三娘最是激动,直接跑到木箱边,摸着银锭,喃喃地道:“发财了,发财了!”
  李开芳只是咧开大嘴,嘿嘿傻笑。
  冯云山心中也是一凛,这次缴获可说是最多的了。不过,在经历过几次缴获之后,又得知长沙城被太平军攻陷的消息,他已经没有了以前那样的沾沾自喜了。要知道,历史上的太平军破了武昌城后,单单银两就缴获超过百万两,其他黄金珠宝铜钱等不计其数,武器物资就更不用多说了。所以,桂阳城的这点缴获,虽然较多,但跟洪杨两人在省城长沙的缴获比起来,可就显得不值一提了。
  随后,陈水太又领着众人来到州衙的后院。
  后院大门的两旁,便放着三十二门火炮,口径都不小,有铜铸,也有铁铸。看来都是桂阳城中的缴获!
  “桂阳不愧是州城,火炮如此犀利!也亏得守城的清妖兵弃城投降,不然,我圣兵冒此火炮攻城,定然要付惨重代价!”冯云山叹道!
  “托天帝保佑,才有如此幸事!”陈水太答道。
  左宗棠皱皱眉头,却没说话。
  众人继续往后走,便来到衙堂后的花园。原本空旷的后花园,也被当成了临时仓库,堆放着大木箱和箩筐,内放成品的矿料。
  “圣王,缴获的成品都在这里,合计铜3万斤,白铅1万斤,黑铅4万斤,生铁11万斤,锡等诸多混杂矿5千斤,硫磺3万斤。”陈水太一脸欢喜地禀报着数量。
  “硫磺也有如此之多?陈兄弟,听闻桂阳城外宝山矿区有硫磺矿,旁边还有清妖的火药工场,不知是否已经占据?”冯云山想起罗大纲提到的事情,问道。
  “回圣王,皆已占据。桂阳州城四周的矿产,尤其是城西的宝山矿区、城西南的黄沙坪矿区、城南的香花岭矿区和城东的正和矿区,都已派人占领,暂时封存。”陈水太答道。
  冯云山皱皱眉头,矿区都封存着,那不是都停采了?不行,得尽快回复开采才行。只是,这矿产事务,得专门安排一人负责才行。
  冯云山见左宗棠盯着硫磺,知道他想什么,指着硫磺问道:“季高,听说你不但精读儒家经典,还广泛涉猎历史地理,甚至上至行军打仗,下至百工日常都有研究,不知季高对此物可有了解?”
  “圣王,硫磺此物,上古便有,用来炼丹入药,辟邪驱毒皆可。眼下对我圣军而言,当然最大的用处便是制作火药。其他,想必还有作用,但左某愚钝,尚不知晓。”左宗棠侃侃而谈。
  “季高所言,已基本涵盖此物老的用途。”见左宗棠被自己的话吸引,冯云山接着说道:“但云山曾接触西洋杂书,看见此物有些新的用法,想让工匠尝试一二,看看是否可行!不过,可惜现在没有趁手的设备!先不说这些,季高,本王想让你暂留桂阳,主持桂阳一带的矿产开采和冶炼事宜。不知你意下如何?”
  左宗棠闻言,颇为诧异,他明白冯云山看中他的才干,要用他,但没想到会这么快,会给这么重要的位置。通过这几天的了解,他已知道,对于桂阳的矿产,冯云山是何等看重。
  因此,尽管表面上当做若无其事,但实际上他已感觉鼻内有些发酸。他今年四十岁了,几次会试都不中,本已失望透顶,早断了仕途和施展才华的念想。没想到,才加入太平圣军,圣王就要将一州之地的政务让他打理,将他本已冷却的心,熊熊燃烧了起来,这种遇到伯乐受人看重的感觉,怎么会好的让人想大哭一场!
  “多谢圣王看重!宗棠必当竭尽所能!”左宗棠语气坚决,仿佛回到儿童时光,向欣赏自己的师长表态一般。
  这时,陈水太从外面找来数名矿头,都是桂阳州城附近几个矿场的工头,在这一带采矿多年,对这行清楚无比。
  冯云山便简单盘问了一下,了解到,单单桂阳城郊,就有城西四五里远的宝山矿区、城西南十八里的黄沙坪矿区和城东三里的正和矿区。而其中规模最大的,就是宝山矿区。之所以叫宝山矿区,是因为这里就像一座宝山一样,不但矿产丰富,有铅、银、金、铜、硫、铁等多种矿产,而且蕴含量大,仿佛采之不尽。
  被几个矿工头一说,冯云山对这个宝山矿区有了兴趣,加上也没多远,便定下用过午食,众人一起随矿工头去那宝山矿里看看。
  接下来,冯云山跟左宗棠重点讲了下下部安排采矿的事情。
  最重要的当然是银铜两矿的开采,尽快组织人员开采,冶炼出来。这两样矿产,其实就是钱财。银子不必多说,铜钱也是硬流通货币,占了桂阳的铜矿,整个湖南鼓铸铜钱的铜便要从云南高价购买,这样不但加强自己,还削弱了敌人,这样的好事自己不能不干!
  其次,便是硫磺的开采,量自然是越多越好。因为,九嶷山那边的硝石矿已经开始大规模开采,等制硝工场建好,便可进行规模化制硝,届时,将会有源源不断的硝石运到桂阳来。再利用硫磺矿产旁边的清妖官府留下的火药配制工场,稍加改进,便可大规模自行配制火药。这可是破天荒的成就!从此太平圣军便不用在战场上还要考虑节省火药,每次都眼巴巴地盼着能缴获些火药,可以自行制造火药,不再受制于人!
  另外,便是一些其他矿产的开采。冯云山刚才注意到,所谓的白铅其实是锡,黑铅才是铅。对于这两种,都有用途,但相对来说,目前是黑铅更有用一点,可以制造火炮、鸟枪的弹丸。因此,稍微侧重对黑铅的开采和生产。至于其他的铁矿等,因为比较平常,自然暂时不缺。
  采矿的人手,冯云山便让左宗棠自行安排,不过,从宁远带过来的俘虏,倒是可以派上用场了。
  回到州衙的偏房,冯云山让御林侍卫刘胜邦带着圣王亲卫营接管了州衙。已到了响饭时分,冯云山知道左宗棠肯定不能适应圣教的宗教习俗,便也没挽留他一道用餐,自顾自地与刘胜邦和亲卫们一道祷告,“拜谢天帝,赐我吃穿,再谢圣国,赐我衣食,圣灵常在,驻我心间,扫荡妖魔,无往不利。”接着便各自用食。
第65章
竟然是硫化锌
  下午,冯云山和黄益云刘胜邦出了州衙,见大门外左宗棠已在等候了。稍后,陈水太领着那几名矿工头迎了上来,后面还跟着李开芳和苏三娘,原来这帮人都是早就在外面等着。
  宝山矿区说是离城西四五里远,实际上,出了西城门,往前走了三里不到,就已经开始看见路两边的矿渣,还有沿路不停有圣兵的岗哨值守,看来陈水太知道上头对矿产的重视,安排都很谨慎。
  开始进入了矿区。
  一名姓宋的矿工头在宝山矿区采了十几年矿,据他介绍,宝山矿区实际上包含黑铅矿、铜矿、白铅矿、金银铅矿,还有硫磺矿和硫铁矿。众人听得头大,但冯云山饶有兴趣,他主要其实还是冲那硫磺矿而来。
  不知道陈水太跟宋矿头许诺了什么好处,宋矿头很是热心,一路耐心讲解。很快,领着众人到了第一个矿洞,说是铅铜合矿,也有少量黄金产出。
  洞口有数名圣兵守卫,见陈水太等人前来,忙上前见礼。
  冯云山见这矿洞有数人高,洞窟两边和顶上用硬木拱起,支撑着矿洞以防垮塌。暗道,这古人心思也很巧妙,知道采矿安全。对铅铜矿兴趣不大,稍微看看,便让宋矿头带去下一矿洞。
  第二个矿洞却离刚才的铅铜矿有三里多远,有好几个矿洞,洞口都开在一座单独的山峰上,却是白铅矿。这个白铅矿的矿洞前,却没有圣兵守卫。冯云山一问陈水太,却说是因白铅用处不大,所以没派人值守。冯云山摇摇头,却也没说什么。
  宋矿头领着冯云山等人,从边上最大的一处矿洞进了矿场。后面几个陪同的矿头点燃了火把,几人朝里走去。沿矿洞进去百余步,里面又分了岔道,一条矿洞左边往上,另一条矿洞从右边斜着往下延伸。
  冯云山先往左边往上的矿洞走,陈水太等人忙领着矿头在前照路。看着矿洞里零散的矿石,还有矿壁上的形状,青灰色,灰白色,冯云山判断这应该是个铅锌矿!清代采矿之人将铅锌矿、铅锡矿都称之为白铅矿石,但铅锡矿相对来说呈灰黑色,颜色要深些。而且,冯云山也知道,后世那个时代的桂阳附近,确实有几家储量排在世界前列的大型铅锌矿。
  果然,宋姓矿头介绍道:“各位军爷,这里是白铅矿洞。像这种矿石,经过加热炼制,就能得到铅和‘倭铅’两种材料。”
  “倭铅?你说这个矿石,加热炼出来,便能得到倭铅?”冯云山问道。
  一旁的左宗棠不愧博闻广记,却是听说过这个词,问道:“可是前朝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中提到的倭铅?”
  宋姓矿头却是一脸茫然,道:“这位先生,小人没读过书,却不知这个倭铅是不是你说的那个。”
  冯云山笑道:“季高,正是那宋应星提到的倭铅!以其似铅而性猛,故名之曰倭铅。倭字难听,今日我却要为此物换一新名字,就名之为锌!”
  “新?”左宗棠见冯云山用手指虚写了一个锌字,接着说道:“锌?好名字!圣王寓意深远,宗棠佩服!却不知这锌,有何用途?”
  “这个?季高,我只能告诉你,这个锌,用处不小,等到合适时机,便会让你大开眼界!”冯云山笑笑,却不说透。
  左宗棠知他故意卖关子,也不再问。
  众人返回,又看了下另一个右边斜着往下的矿洞,宋姓矿头解释这是金银铅合生矿。苏三娘一听有黄金矿,便来了兴趣,想看看黄金矿在哪里。寻了一会,都是黑溜溜的矿石,一点没黄金模样,不禁没了兴趣。
  出了第二个矿洞,稍稍休息一下,冯云山提出去看看硫磺矿。
  于是又往西北走了三四里山路,来到一座黄褐色土质的盆地处。却见盆地中间,有数十名圣兵把守,正是硫磺矿场。
  “大人,这里便是桂阳最大的硫磺矿场了。却是露天开采的,整个湖广,也是头一号。”宋姓矿头一脸自豪之色,一边介绍,一边带领众人走向盆地的中间深坑。
  这个盆地却有些像冯云山以前在电视里见过的火山口模样,中间盆口有方圆一里许,竟全是浅黄色硫磺矿,冯云山抓起一小块,嗅了嗅,确有硫磺的那股特有的刺激臭味。作为在炼油化工装置里呆了好几年的冯云山,很轻易地判断出,这些硫磺矿,竟然是高纯度的天热硫磺。
  一直跟在后面的黄益芸倒是发了感慨:“想不到,这世界如此神奇,竟有这么多硫磺!想想益芸广西行医时,想找小块硫磺都不可得,真是不可思议。”
  宋姓矿头指向盆地尽头的山丘,说道:“大人,这里一直到那边,都是硫磺矿区。范围特广,以前官府还在的时候,派了数百官兵守卫者片矿区,严禁外人进入。”
  冯云山等人随着宋姓矿头走向山丘,近两里地,才到山丘顶上。宋旷头随手拾了个棍子,翘起一块松了的深褐矿石,道:“大人,请看,这种矿石十分奇特,有硫磺味道却不是硫磺,比硫磺也重了许多。官府不知道这种矿物的用途,便让我们旷工将挖出的这种矿物都堆到旁边山丘这边来。”
  冯云山接过深褐矿石,仔细一看,却也看不出是什么矿,外表褐色,呈晶体立体堆砌,中间夹杂红棕色条痕,这难道是闪锌矿?冯云山也是从形状和生成位置推断,与硫磺矿混生,旁边几里又是铅锌矿,估计是地质作用两者反应,生成了化学成份为硫化锌为主的闪锌矿。
  对于这闪锌矿,冯云山有些印象。大学时期有个讲热力学的老师,曾经说过,在空气中加热,闪锌矿便会生成氧化锌和二氧化硫,氧化锌可做外用药,又可用来冶炼金属锌,SO2则可用来制造硫酸。这闪锌矿也是非常有用的,满清官府不知道用途随手扔在一旁,却是留给自己啊。
  冯云山不由暗暗发笑,对左宗棠说道:“季高,这种矿石,我猜想应该是叫闪锌矿。如果真是闪锌矿,那就十分有用!”虽然很有把握确定这种矿石应该就是闪锌矿,但冯云山还是让刘胜邦和几个亲卫都带几大块矿石回去,到时烧制一下,验证是否真是硫化锌的成分。
  看到这个硫磺矿区,如此大范围的硫磺和硫化锌矿石,冯云山心里乐开了花。硝石有了,硫磺也有了,木炭现成的,从此以后,火药不用再愁了。而且,有了硫磺,可以用上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起码制备点硫酸是没问题。不过,冯云山还是舍不得直接用天然硫磺去制硫酸,那太浪费。恰好又发现这种硫化锌成份的闪锌矿,用这个制锌出来,顺便制备点硫酸,到是很划算的事情。打定主意,冯云山准备回去便召集人手,将火药工场和制锌制硫酸工场建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