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天国不太平(校对)第3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5/603

  虽然这个时代的恭老六,因为自己的原因,没机会再与洋人委曲求全地签订卖国合约,成不了鬼子六了,但如今在这要攻占北京城之际,他又提出来要谈判,莫非,他还真的想投降?
  对于野史传闻,说是当初道光在立储的时候,这恭亲王奕訢和咸丰奕詝两人岁数只相差一岁多,而奕詝却为人有些蠢笨,又是个瘸子,还得过天花,一脸麻子,身体野史羸弱不堪。而奕訢却功课也好,骑射刀枪功夫都好,能文能武,为人更是聪明无比。
  原本道光是准备传位给这位恭老六的。但咸老四,也就是后来的满清皇帝咸丰奕詝,按照他老师杜受田教的方法,藏拙示仁,痛哭示孝,成功讨得了道光的好感,被立为太子。
  也许当初,岁数还小,不大懂事的恭老六,还不清楚这个利害关系,但如今都已经长大成人,想必他定是后悔死当初没被选上吧。
  而如今,遇到讨虏军并围北京城,咸丰抛弃京城,逃离他处的大好机会,莫非这恭老六开始心思萌动,藏不住自己的野心了?
  除此之外,冯云山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理由,让这恭老六要主动请求谈判!他堂堂一个恭亲王,总不会主动要来投降圣国,有王爷不做,甘愿做个俘虏吧?说出来,冯云山也不大会信。
  再不济,他可以直接弃城逃走不就行了。北京的北城,自己都可没有派兵攻打与围困,围三阙一,本就是特意想让北京城内的清兵从城北逃走的。
  不管怎么样,先听听他怎么说才是。
  于是,冯云山领着讨虏军,赶往距离圆明园最近的西直门。说是最近,实际上也有十六七里路,等冯云山赶到西直门外三里的甲八师军阵之中,已经是傍晚时分了。
  冯云山定下来的与满清谈判的地点便定在西直门外四里远的三贝子花园。乃是乾隆的宠臣福康安的私人府邸和花园,其主人逃入了北京城内,成为空宅,如今被罗大纲率领的甲五师和甲十师陆战团占据,当成作战指挥部和前线瞭望点了。
  这里也是北京城除景山外最靠近紫禁城的一处小土坡了,冯云山知道后世这里会被建成北京动物园。
  还未到这处小山坡上,罗大纲早率人前来迎接。
  “属下拜见圣王!”罗大纲领着一干讨虏军将士,隔着老远,便十分隆重的下跪行礼,让冯云山一阵愕然。
  “信王,你这是干什么?你我兄弟,何故搞得这么正式,显得生份不少啊?”冯云山直接问道。
  “圣王,如今我讨虏军都已经兵围北京城,破城也是迟早之事,而清妖狗皇帝都已经北逃。用不了多久,这清妖的江山,便都是圣王您的。拥有天下,当为帝皇,圣王,属下也要多加注意,不可随意废礼。”罗大纲的一番话,让冯云山吃了一惊。
  他想不到,连罗大纲都有这种想法,再看其他讨虏军副师长和团长们的表情,冯云山便知道,他们也差不多。想必是觉得快要攻下北京城了,自己迟早会称帝登基,对待自己便与之前不一样了。
  这也是人之常情啊,谁也不能免俗,更何况,他们都是这个时代的人。冯云山心中有些理解了。只不过,所谓称孤道寡,以后,自己真的成了一代帝王,想必便没什么兄弟朋友,剩下的只是高处不胜寒的寂寞了吧。
  冯云山强行将这个念头摒弃,也不纠正罗大纲等人,只是上前扶起,道:“城内的清妖情况如何?”
  “圣王,城内清妖闭门紧守。属下昨日在大军还没赶到城西时,便派了侦察营在这山坡上瞭望,发现清妖组织城内的大群民壮勇夫,扛抬大炮上增设城楼,还拆除城内的砖石布置城头,积极准备防御工事,看样子,准备顽抗到底,抵抗我讨虏军了。”罗大纲禀告。
  这样?冯云山思索起来。这么说来,这留守北京城内和主持北京防务的恭老六奕訢以及蒙古和尚僧格林沁两人,是有些不同意见了?
  一个准备通过谈判解决,一个准备死守京城?还是两人其实是窜通好的,只想通过谈判,拖延时间,而同时拼死抵挡,等各地救援的大军前来解围?
  冯云山索性懒得猜测,谈判什么的都是假的,自身实力才是真的。哪怕是满清答应投降自己,难道就不消灭他们了么?等他们组织兵力,再来反扑?冯云山前世再只是一个普通的工程师,也不至于连这都不清楚。
  ……
  与此同时,傍晚的北京外城菜市口旁,一处寺庙外,一名十四岁的少年正拉着另一名年近二十的青年,在寺庙旁的小巷内吵闹。
  “大哥,你疯了吗?满清朝廷已经快玩完了,你还替他们卖命?”少年眼睛深灰,鼻梁高,与本土人士稍有区别,不过,说的话却是地道的京片儿官话。
  被称大哥的青年,相貌与年轻人十分相似,只是面上已经长满了浓密的毛发,一看便是兄弟俩。他瓮声瓮气地道:“我白颜龙身为朝廷武举,阿达也是朝廷的命官,如今朝廷蒙难,岂能不忠于朝廷,逃回老家?”
  “哼,正是阿达让我来找你回去的。”少年年轻虽轻,却带着一丝与年纪不相符的成熟,口吻老成地道:“不信你跟我回家问阿达!他已经急着收拾行当,准备回西安府泾阳县老家。”
  一听少年这样说,自称白颜龙的青年愣住了,一边将信将疑地跟随少年往巷尾走去,一边嘟哝着:“回老家也好。如今这京城已经是极端混乱,薪米等物价格飞涨,连这外城都是流民四起,今天比昨天来寺庙乞食的人又多了许多。哎,这京城已经不是人过的地方了。”
  少年回头恨恨地道:“就是!我巴不得早点离开这京城。这里虽然繁华,却不是我们呆的地方!欺凌人的满蒙大官不说,连那些做奴才的汉人兵头小吏,也是可恶!还是和我们自己的老表们一起生活才好!”
  两人一路发着牢骚,回到不远处一个胡同内,单独的一间宅院中。
  青年一进屋,便见正在催促几名仆人整理家当细软的中年人,问道:“达达,是您让颜虎唤我回来的?说是明日一早便离开京城,回泾阳老家?”
  “不错!颜龙,你是我白家长子长孙,你巴巴的一大笔家业还要你来打理。怎么能将自己的命,押在这里,去帮那满清官府,上城墙抵抗那些汉人贼兵?”中年人面带责备地道。继而,他又解释:“我们陕北白家,在泾阳一地也算是一方豪族,我们的根,还是在那里。”
  “如今皇上一逃,这京城中人心惶惶,外城直接已经被贼兵占领。整个京城的百官已经各自逃命,无能入署办事者,人心涣散,已经是亡国之相。内城即便坚守两月,估计也是无力回天,被攻破是迟早之事。我们还是早些离开这是非之地。今晚凌晨便离开!”中年人叹口气,继续收拾家当起来。
  青年还有些不想离开一般,有些犹豫地道:“达达,那你在朝廷的员外郎之职,就这样辞官不做了?还有儿子这武举的身份……”
  “颜龙,你是舍不得这劳什子武举身份吧?糊涂!如今这乱世,还要这武举身份做什么,你看我连正五品的员外郎都不可惜,你还可惜个什么武举?”中年人有些怒了,忧心忡忡地道:“也不怪你!我自己也有些没想通,应该早两天前便离开京城的。要知道,前两天八里桥一战之后,就有一大批城内的官员商贾都纷纷离开,他们才是聪明之人。”
  “幸好如今还不算晚,南边来的贼兵,没有封锁外城,我们扮作普通商人,仍是勉强可以离开。若是再过一两天,攻城战事激烈起来,不管是内城的官府,还是城外的贼兵,都会抓壮勇,到那时说不定就走不了啦!”
  “是啊!达达,大哥,我们还是早些离开为好!我听城中的一些八旗子弟哥儿们说,贼兵火枪犀利,八里桥上万骑兵冲去也是大败,死伤过半,连大清的第一勇将僧王爷也差点被打死。大哥,你这武举,再厉害还比得过洋枪吗?人家满蒙旗人都想逃走,亏你还想着要去内城上城墙抵挡。”少年也和他父亲一条心,老气横秋地劝道。
  “好啦好啦,我这不是都听你们的了?今夜便离开京城回老家,也有好几年没见巴巴了,怪想他的。”青年总算答应下来。
  当天晚上,不单白家,还有诸多官吏、商人,举家带口连夜逃离京师。甚至连封闭城门的内城,也有不少人塞金银细软买通守卫城楼的满蒙旗兵,放吊篮或是绳子下城楼让他们连夜逃离京城。
第592章
坑人的谈判(上)
  次日一早,清妖从西直门城楼用吊篮放下十一人,一边手持白缎,一边战战兢兢地高呼:“奉大清钦差便宜行事大臣恭王爷之命,前来与圣国和谈,还请贵军不要开火。”
  待这十余人离开城墙二里远后,罗大纲派的一队讨虏军骑兵,百余骑将十余人团团围住,不顾这几人的挣扎与反对,强行掳到三贝子花园中。
  此时,冯云山、罗大纲、左宗棠、白晖怀还有甲一师、甲八师等各自派来的一名副师长都已经在园内等待了。
  刘胜邦将被讨虏军俘虏后投降的三名满奸和汉官也都带在半路偷偷观察:除了绮春园郎中兼骁骑参领延崇外,还有吏部的文选清吏司郎中格泰、员外郎陈汝弼两人。自然,带他们观察的目的,是用来辨认清妖前来谈判的人员是谁。
  果然,还未等满清的十一被讨虏军押到冯云山等人面前,圣国一方的众人已经清楚出城前来谈判的人员身份:为首却是三人,其一是军机大臣兼兵部尚书穆荫;其二,是被革职留任的原直隶总督桂良;而第三人,是副都统巴扬阿;还有两人,却是兵部的主事,其余六人分别是三人的侍卫仆从。
  一旁的左宗棠,结合降俘说的情报,对前来和谈的三人身份给分析了一下,低声禀报给冯云山:“圣王,此三人,应该互不统属,轮地位,却是桂良为首,穆荫次之。”
  “圣王,根据情报,桂良是恭亲王奕訢的岳父,而穆荫应当属于满清皇帝留在北京城内的棋子,至于那个巴扬阿,只是个武夫,应当是僧格林沁的心腹将领,也算是忠于满清皇帝的。”
  左宗棠介绍完,冯云山心中差不多便已经了然了。
  此次谈判,冯云山并不准备出面,而是躲在隔壁的屋子偷看。
  不但如此,他还请了二名投降的满奸延崇和格泰,还有旁边的大彗寺、万寿寺、天宁寺的主持和白云观的观主一应人等,一道在隔壁房间暗中观摩谈判。
  而军机大臣兼兵部尚书穆荫,却是私下打探着面前屋子里的讨虏军众人。他的确是在找冯云山,待没有看见后,眼神中不禁有些失望,不过,这只是一闪而过。
  两天前的凌晨,万岁将他召去,告诉他决定立即北狩热河,本想安排他随驾前往热河,但北京城中没有信得过的重臣,咸丰放心不下,于是,只好让他留守北京城。
  同时,会下旨命令恭亲王为钦差,留守京师。但要求他替朝廷看好恭亲王,若有不轨之举,联合僧格林沁调集禁卫军,可即刻拿下。
  因此,此次谈判,穆荫主动请缨亲自前来。原本,咸丰临离京之前,就曾命他和郑亲王端华设法与城外的讨虏军联系商议和谈,还授权他穆荫可以答应划江而治的条件。
  不过,穆荫清楚,当初攻打天津城的时候,说不定还能以此条件打动贼兵,如今八里桥大败,大清的最有战力的蒙古铁骑都被击败,大清的虚弱已经完全暴露在贼兵面前,而且贼兵已经重兵围困北京城的情况下,想必这个划江而治的条件,已经无法让贼兵满足了。
  穆荫不禁头疼起来。
  而这边,桂良已经舔着脸,带着比哭还难看的笑容,向屋内为首的左宗棠行礼:“大清东阁大学士桂良,领兵部尚书穆荫、副都统巴扬阿等参见圣王殿下!”
  左宗棠没想到这桂良竟然老眼昏花到这种地步,将自己误认为圣王,这还了得,他脸色一变,忙喝道:“大胆,怎可胡乱攀认?圣王日理万机,怎么会屈尊来见你等清妖?本人左宗棠,现添为圣王帐下,讨虏军总参谋部副总参谋长,汝可记清楚了!”
  桂良却是脸上刻意地堆出一份惊讶来,连连拱手赔礼,道:“桂良糊涂,竟将左先生认作圣王,还请恕罪。不过左先生一表人才,听说曾经还是我大清的举人?”
  左宗棠一听他这样说,心中一阵咯噔!这桂良这样语气,竟是分明将自己打听得清清楚楚,怎么还会认错?顿觉哪里有什么忙不妥之处,只是一时间却想不上来。
  不过有一点左宗棠心中清楚,这桂良故意说自己一表人才让他误认为是圣王,还提及自己曾经是满清举人的身份,其用心险恶,就是在挑拨离间而已。
  幸好圣王就在自己身后的房间看着这里,否则,要是传言传入他耳朵,还真有可能被他得逞。想到这里,左宗棠不由狠狠瞪了眼这老奸巨猾的桂良,还击道:“左某年少糊涂,差点误入歧途,幸好没中进士,否则,此刻跟随着前来求饶谈和的,只怕便是左某了!”
  一句话,将桂良噎得满脸通红。
  旁边的罗大纲、白晖怀和讨虏军一应将领等人均是哈哈大笑,暗道左副参谋长回答得妙!
  隔壁房间暗暗偷看的冯云山也不禁莞尔。
  还是罗大纲出面,打断桂良的尴尬,朗声道:“本王乃圣国信王,受圣王指派,前来与你等会面。听说你们准备向我讨虏军献城投降,归顺我圣国,实在是一件喜事啊!”
  罗大纲一口咬定桂良他们是来投降的,让桂良面色大变。
  来此之前,他的女婿恭王爷可专门与他密谈许久,让他来打探贼兵的底细。甚至,恭王爷还派他做一件秘密之事。但怎么样,都没有答应投降,交出北京城这一条。
  这时,一旁的穆荫轻咳了一声,道:“这位信王殿下,穆荫有礼了。”穆荫拱拱手,装模作样地行个礼,心中却暗自郁闷,自己堂堂满洲正白旗贵族,兵部尚书,竟然要称呼这毛贼为王爷。
  “信王戏言了!我等,奉万岁爷诏命,前来与贵军交涉,看看能否化干戈为玉帛,免除天下苍生和黎民百姓的苦难!”穆荫岔开话题,直接说出来意。
  桂良也连忙点头,抢过话道:“对对,此次主要是与贵军商讨停战事宜。满汉本是一家人,何必刀枪相见?如今贵军势力也成,我大清皇帝陛下也愿意退让一步,大家不如划江而治,便如兄弟友邦一般,和平共处,安享天下,如何?”
  罗大纲不善言辞,向左宗棠使了个眼色,示意由他出面谈判。
  左宗棠会意,上千一步,笑道:“桂中堂此言极是!看来贵主的确是仁义,我圣王亦是如此所想,他见去岁这北地大旱,又接连蝗灾,因此挥师北上,率领运粮船上千只,都是来救济百姓所用!不料到了大沽口,却无端被尔等清兵轰击,击沉粮船多艘,即便如此,圣王也还是决定将一般的粮食救济百姓,此刻想必已经运抵通州了。”
  桂良听左宗棠的话,好像答应了划江而治的提议,不由大喜,如今大清兵力势微,若是能划江而治,已经是天大喜事了。不由急切地道:“这么说,贵方同意划江而治?自此我大清与贵国止戈休战,化为友邦?”
  “那是自然!不过,作为友邦,左某得提醒桂中堂,满汉有别,满人还是回白山黑水之间捕鱼打猎的好。这方只能耕种的土地,我汉人才最为适合。”左宗棠话中有话地说完,不待对方回答,便起身命人将早就准备好的笔墨纸砚抬了上来。
  左宗棠书法很不错,挥毫写下划江而治的协定:“今圣国圣王殿下与满清皇帝懔于战祸之惨酷,苍生之憔悴,共愿商定止战休兵,协定如下:一,双方划滦河而治,互不侵犯。二,协定签字后,清国无条件投降圣国,献出滦河以南所有地区,包括北京城,并且,清兵于四个月内撤出滦河以南地区。作为回报,圣国可以释放所有被俘旗人,并允许满蒙王爷以上贵族携带不超过一万两白银过滦河。三,清国赔偿圣国白银一百万两,粮食五百万石,圣国分文不取,皆用来救济受灾的黎民百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5/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