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天国不太平(校对)第3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0/603


第562章
满清昏招自毁长城
  当天,咸丰便对各地兵力和将领以及主要地方大员进行了一番布置。
  因蒙古东北部的昭乌达盟和哲里木盟两地已经出现上万的蒙古旗民和汉奴叛乱,咸丰调已经降职为国公的僧格林沁,率领二万蒙古骑兵去两盟平息叛乱。
  当然,作为安抚,咸丰恢复僧格林沁的原本世袭的蒙古郡王爵位。僧格林沁出身博尔济吉特氏,算起来,是咸丰养母、当今康慈皇太后的侄子,袭科尔沁郡王爵位,咸丰如今觉得汉人已经不可信,只能更加倚重满旗人和蒙古族人了。
  当初只因盛京将军奕兴参奏弹劾僧格林沁和胜保两人,放脱长毛贼酋秦日纲和一干贼兵,致使辽东的金州和复州、熊岳、盖州等地被长毛贼兵攻陷,咸丰盛怒之下,诏令将僧格林沁的郡王爵位革除,连降三级,而将胜保贬为普通侍卫,贬去新疆。
  不过,事实上,没过多久,经过一些王公的求情,咸丰便又改变了主意,毕竟朝廷能用的战将已经不多了,便将两人都赋闲在京师呆一段时间。
  如今却又将两人都重新启用。先前已经恢复胜保的内阁学士职务,并加封都统,任命其为钦差大臣,专治黄淮军务,会同汕东巡抚崇恩,一起领兵堵截从京杭大运河北上的粤贼。
  今日,不但重新恢复僧格林沁的原本世袭的蒙古科尔沁郡王爵位,还加封其为博多勒噶台亲王,命其平定昭乌达盟和哲里木盟两地的蒙古旗民叛乱。
  咸丰怀疑,昭乌达盟和哲里木盟两地的蒙古旗民暴乱,就是因为有自己将僧格林沁革除爵位的原因,他才如此加以安抚。僧格林沁本是科尔沁左翼后旗出身,科尔沁草原已经是哲里木盟的最大部落,通过加封僧格林沁,想来应该可以将这两处向来属于僧格林沁势力范围的盟给拉回来。
  同时,咸丰又接连下旨,将陕甘总督易棠调回京师,出任太子太保、协办大学士,陕甘总督的职位暂由镶蓝旗出身的西安将军扎拉芬兼任。
  调任陕西巡抚王庆云回京师,任太子少保,其陕西巡抚职位暂由旗人陕西提督桂明兼任。汕西布政使郭梦龄也被调任至京城,充作御史。
  咸丰又下令,调任钦差办理青海蒙古番子事务大臣吴必淳,也就是青海办事大臣,回京述职,其职务由正蓝旗人东纯接任。
  至此,除贵州巡抚蒋蔚远算是汉人外,其他的所有满清总督、巡抚大员,全部为满旗或蒙古旗人,而即便是贵州巡抚蒋蔚远,虽然是汉人,但也是满清汉军镶蓝旗的汉人,其实,也算是旗人了,才得以没被罢免。
  次日,体仁阁大学士祁寯藻自请辞官,咸丰竟然只稍加挽留,便当场同意下来。
  一时间,大清整个朝廷都震荡起来!
  已经很明显了,皇上对汉官极度不满,已经到了完全不信任的地步,才会提前将各地总督乃至各省的巡抚大员全部更换为满蒙旗人。
  陕甘总督易棠和陕西巡抚王庆云,堂堂从一品和正二品地方大员,竟然被调回京师,分别充任太子太保和太子少保,虽说级别还是一致,并没有贬低,但谁不知道,当今皇上根本就还没有一个皇子,何来太子一说?这已经非常明显了,所谓的太子太保和太子少保一职,完全是个摆设,用来安置两人而已。
  一时间,工部尚书兼军机章京的彭蕴章和军机大臣杜翰,两人作为皇上跟前的当红汉官,竞相被在京的汉官们前来拜访,打探朝中动向。
  彭蕴章的尚书府中。
  太常寺卿唐鉴、四川按察使胡林翼和户部主事阎敬铭三人联袂前来拜访。
  彭蕴章和唐鉴在书房的主座并排而坐,胡林翼和阎敬铭坐在其下,彭蕴章将家仆全部赶出书房,攀谈起来。
  “尚书大人,皇上为何会如此刻意打压我们汉臣?”户部主事阎敬铭虽然年龄不小,官职却是最小,他听到朝中的人事变动,深感不安,前途渺茫,因此,和正在京城述职的好友胡林翼一同,约上儒家理学大师唐鉴,来到朝中职务最大的汉官,工部尚书兼军机章京的彭蕴章府上拜访。
  “是啊,咏莪兄,为兄虽然猜到一二,但仍不敢相信,朝廷会如此自毁长城!”唐鉴也跟着说道。唐鉴是湖南长沙府善化人,服膺程朱之学,是当今义理学派的巨儒,蜚声整个大清朝野,虽然官职不大,但声望很高,有资格和彭蕴章称兄道弟。
  只有胡林翼没有说话,但眼中的殷切目光,出卖了他,他比任何人都更加热切,想知道缘由。
  “镜海兄,贶生老弟,丹初老弟,你们三位深夜来寒舍,原来是为此。”彭蕴章叹了口气,站了起来,眉头紧皱,道:“此事说来话长。不瞒各位,如今不但在外的地方大员全被皇上调换,在京的,恐怕也难以避免。彭某如今自身也难保,听天由命而已!”
  彭蕴章的丧气话,让三人均蒙上一层阴影。
  胡林翼忍不住发话问道:“尚书大人,皇上原本信任汉臣,难道仅仅因为云南巡抚吴振棫等汉官的投降粤贼,便认为天下所有汉人都靠不住?听说这次在朝堂上,起因便是涤生引起?”
  说到曾国藩,唐鉴也是异常的关注起来。曾国藩可算是他的学生,又是同乡,当初曾国藩还是他向咸丰推荐,去湖南办理团练,没想到,如今已经天人相隔,不得相见了。
  彭蕴章与曾国藩也很是熟悉,有些私交,提到他,也有些感慨,道:“不错,朝会上,体仁阁大学士祁寯藻提出给涤生追封,不料却被满族朝臣弹劾,引发皇上大怒。依皇上的表现来看,认为汉臣都不可靠!”
  说着,彭蕴章苦笑道:“如今局势更加明朗!体仁阁大学士祁寯藻请辞数次,皇上从未松口,如今再次请辞,却一下便同意了!”
  “而陕甘总督易棠、陕西巡抚王庆云、汕西布政使郭梦龄、青海办事大臣吴必淳等汉臣,全部调离,出任闲职。如此明显的刻意打压汉臣,已经完全丝毫不顾及我们这些汉人的感受了。”彭蕴章悲哀地叹道:“满汉有别,真的是满汉有别啊!啊,彭某不该有所怨言,我们作为臣子的,只能为国为君父尽忠而已!”
  胡林翼心中一阵愤懑,脱口道:“皇上年幼,难道那帮大臣也年幼无知?如此引起满朝汉人臣子的恐慌,自毁长城!”
  唐鉴、彭蕴章和阎敬铭三人均是一阵默然,深感前途黯淡。
  三人又密探许久,才各自唉声叹气的散去。
第563章
肃顺识破冯云山的谋算
  几日后的一天上午,养心殿后殿。
  怡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两人皆同肃顺,三人一起觐见咸丰。
  “皇上,奴才们得知一紧急军情,特来禀报。”怡亲王载垣首先开口。
  “何事如此紧急?”咸丰还沉浸在盛京的祖坟被挖事件之中,没来由的一阵哆嗦。
  “禀皇上,此事肃顺最为清楚,还是请他来说。”载垣禀报道。他被郑亲王端华拉来,而郑亲王端华却是由弟弟肃顺拉来,起因都是肃顺挑起,由他来解释,才最好。
  “皇上,奴才派遣在南方的探子来报,说是上海、宁波城等地通往外海的江面,十余天前出现了大批海船。但细作仔细查探,却又消失不见了!”肃顺恭恭敬敬地奏道:“奴才联想到,粤贼忽然大举进攻。”
  肃顺说着,奏报:“奴才恳请传唤一份《皇清一统舆地全图》,以便解说。”
  咸丰见肃顺一脸郑重,便让太监取来一份大清地图,悬挂在殿前。
  肃顺指着地图上,言道:“皇上请看,粤贼兵分几路,东路从这沿京杭大运河大举进攻;中路又从攻占的武昌府北上,出兵菏南;而西路,又围攻緟庆府城!奴才分析了下,粤贼之所以这般,同时从这些地方大举进攻,其用心险恶!”
  咸丰有些不悦:“爱卿要说什么,直说!粤贼攻打朕的江山,当然是用心险恶。”
  “皇上,这粤贼不仅仅这三路攻打这么简单。奴才联想到探子探知的大批海船消失的事情,一下便明白了!”肃顺激动地道:“这三路兵力,想必都是粤贼的疑兵,一方面顺便攻打我大清,另一方面,用来吸引大清兵力的主力。而粤贼则趁机派大批贼兵,从海路进攻!”
  肃顺指着天津府城东百余里的大沽口,道:“最有可能的,便是此处!粤贼从此处登陆!”
  咸丰大惊:“这,这如何是好!”
  他想起去年底,长毛的北伐贼兵攻到天津府静海,本要被胜保和僧格林沁两人领兵剿灭,没想到却突然被大批战船攻占大沽口,直接登陆将长毛贼兵接应运至辽东的事情,不由冒出一身冷汗!
  还真是极有可能!
  从肃顺说的情况来看,粤贼想必就是打着这样的算盘!
  “雨亭爱卿,此事你首先发觉的,你认为如今大清该当如何应对?”咸丰没了主意了,看着肃顺,希望他出个主意,一脸期盼地问道。
  肃顺为难地道:“皇上,如今,只能迅速补救,多派兵力赶赴大沽口,希望来得及拦截住粤贼,多以火炮将之拒在大沽口外。”
  “皇上,另外奴才有句话,不得不讲!”肃顺似乎下定了决心一般,脱口道:“如今朝廷将各地汉人重臣调离,摆明了不再信任汉臣,奴才以为,此举得不偿失,甚至是危及大清的江山!”
  咸丰有些不悦了,这个肃顺,你以为你是谁,信不信任汉人,是朕的事情!不过,看在他也是为大清操心,暂且听他如何说。便点点头,让他继续说下去。
  “皇上,奴才也深知,我大清是满旗人的大清。一直以来,虽说自圣祖开始,便对外宣称‘满汉一家’,但其实大清历代朝廷,始终对汉人怀着恐惧和戒备,对汉人百姓是这样,对汉人官员同样是如此!不敢给这些汉官过多过大的权力,还让我满族官员对汉族官员进行监督,就怕这些汉人哪天联合起来夺了我大清的天下。”
  肃顺说到这,咸丰脸色已经很不好了,郑亲王端华更是连连拉扯肃顺的后衣襟,提醒他不要再说。
  但肃顺却不管不顾,跪地猛地叩头,带着哭腔叫道:“皇上,如今的天下,汉人人口数亿,而且已经完全接受了我大清的统治,朝廷不必要再公开加以防范!奴才认为,即便要防范,也应该是偷偷地,不要公然宣布对汉臣的提防。否则,很可能将这些汉官都推到朝廷的对立面,没准,还会更加让之投靠粤贼。”
  肃顺将额头已经磕破,血流不止,却浑似不觉,哭谏道:“皇上,如今我满族的八旗子弟,大多已经成了整日只知架鹰遛鸟,躺在女人堆里享受的纨绔之徒,已经失去了先祖们骑骋沙场浴血奋战的血性。只依靠旗人,无法剿灭日益壮大的粤贼啊!皇上,大清国是汉人占多数,朝廷只有放手发动汉官和汉民,才能击败粤贼啊。求皇上安抚下汉官们,让满蒙汉一起永葆大清江山稳固万年。”
  肃顺的血谏,让咸丰很是动容。
  咸丰并不是听不进劝的人,肃顺的一番话,切中要害,虽然难听,但直言不讳,咸丰听了,很是触动!
  不错,事实上,自己的大清,不管自己承认不承认,都是汉人为多数。虽然要提防汉人,但肃顺说的对,总归不能过于明显。
  如今粤贼若真的从海路进攻,还需要直隶的绿营兵们一同前去抵抗,是该收买下人心了。
  于是,咸丰走过来,亲手扶起肃顺,道:“雨亭,忠言铁骨,当为朕的肱骨之臣!”当下加封肃顺都统衔,并兼任领侍卫内大臣,负责自己贴身侍卫的指挥。
  不过,对于已经调动的汉臣,咸丰绝不可能更改主意了,否则,天子的颜面何存?
  咸丰又重新问到粤贼即将从海路攻打大沽口的难题上来。
  “皇上,大沽口自十余年前与英夷交战以来,防御工事与防卫的兵力都得到了极大加强。大沽口南北两岸,原直隶总督讷尔经额都派人新修建了炮台,又将旧炮台进行了修葺加固,并且铸造了八千斤以上的铜炮8门,五千斤和七千斤的铜炮十门,其余千斤大炮数十门。可恨的是,去年底,长毛贼兵偷袭大沽口,除了将被围困在静海等地的长毛贼兵接走外,还将这些铜炮毁坏数门,推入河中数门,还运走数门。”肃顺说得咬牙切齿。
  咸丰也听得瞠目欲裂,可恨的贼兵,这不是长毛贼兵,肯定是这伙粤贼,想不到如今竟然壮大到这种地步!
  “这伙贼兵如今肯定又想故技重施,从大沽口登陆进攻。想必,此次其来势汹汹,极有可能是直奔京师而来。”肃顺的一句话,将咸丰和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三人吓得大惊失色。
  大沽口是直沽河的出海口,一旦攻占了大沽口,贼兵的船只便能溯河而上,仅百余里便能抵达京畿重地天津城,大沽口是天津的门户,而天津又是京师的门户。粤贼一旦从海上乘船攻陷大沽口,天津城便指日可下,紧接着,由天津到北京,便是一片通途,毫无险要可以凭借了。
  咸丰自然知道个中厉害,更是仓皇不已,颤声问道:“怎么会?贼兵莫非有数千艘船只,能运数万贼兵?”
  肃顺道:“皇上,那粤贼从洋人手中买了些西洋军舰,其大的,一艘足足有近万石船料。去年本欲从洋人那里也订购些军舰,可惜洋人自己发生变故,朝廷又没有银两,不了了之。否则,朝廷也能兴建一支外海水师,便不会如此被动受敌了。”
  咸丰暗自后悔不已,没早点兴建水师。而且,自己怎么没有早点想到,贼兵能从海路,从大沽口第一次登陆,必然便有第二次,应当早些防范才对。
  “如今该当如何?”
  肃顺应道:“皇上,第一道防线便是大沽口炮台,必须守住!长毛破坏炮台后,直隶总督桂良桂大人已经派人将炮台修复,只是五千斤以上的大炮,一时间没那么多铜可铸,存在不足。其余的二千至三千斤大炮,有近40门,四百至一千六百斤的中小火炮,有90门,炮台一共有防兵1600余人,轮班驻防。”
  肃顺也是有备而来,先将大沽口的情况介绍一番,便说起了对策:“如今只能速调僧王爷领蒙古骑兵紧急赶至天津大沽口防卫;火速再调拨大小火炮二百门赶往大沽口。同时,命直隶总督桂良调派直隶六镇的绿营兵聚集直沽河一带,防备粤贼万一冲破大沽口,沿直沽河北上天津和京师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0/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