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天国不太平(校对)第2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8/603

  洪仁玕不由暗自庆幸自己幸好没有像冯云山一样,跟随洪秀全前去传教。
  没想到,没过几天,洪秀全竟回到家乡。不过,他又不敢回家,四处躲藏,还是自己念着旧情,将他安排在私塾书馆后院的柴房内,让他躲过好长一段时间。
  不久,洪秀全又去了广西,而自己,来到广州参加科举考试,却再一次名落孙山。
  两年后,冯云山突然派人回到家乡,将洪秀全的所有亲人家眷全部接至广西,还写了一封信来,说是他们即将举事谋反,邀请自己前往广西,一道举事。
  说实话,洪仁玕当时稍稍有点心动,但很快便拒绝了。在他看来,造反成功后,自然不用再参加科举就能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但他从心底里,却是不认为洪冯两人能造反成功,很大可能,便是被朝廷灭九族的灾难。
  于是,就在金田起义的前夕,洪仁玕跑去广州参加科举,却再一次落榜。
  但可恨的是,在金田起义的几个月后,官府也不查清楚,就直接派兵到莲花塘村,要抓光所有人。父母已经过世的洪仁玕,目睹村里人被官兵杀害,不敢再做停留,连忙带着妻儿逃到广州城。不想,遇到了传教士韩山文,在他的帮助下,独自一人跟随韩山文来到香港,将妻儿留在广州城外的教堂内。而后,他又随韩山文辗转到新加坡和马六甲一带。
  经过不知道多久后,洪仁玕无意之中,从广州香港经过马六甲的客商嘴里,知道了冯云山率领义军已经攻下广州,建立太平圣国,自称圣王;而洪秀全也率领义军攻下金陵,自称天王,建立了太平天国。
  得知这个消息后,洪仁玕大吃一惊,后悔莫及!
  他想不到,原本他不看好的洪秀全和冯云山两人的造反,竟然能获得这么大的成功!于是,他决定要回国,投奔二人。
  但很可惜的是,他没钱了!他连路费都没有。
  当初到了新加坡后,牧师韩山文不久便有事先回了瑞士,留下洪仁玕在教会帮工维持生计。而后,新加坡的教会负债太大,搬迁到马六甲,洪仁玕又随之到了马六甲,但也只是勉强维持生计,根本身无分文,想回国都不能。洪仁玕欲哭无泪!
第523章
洪仁轩自荐去劝降天王
  幸好,天无绝人之路。
  前不久,一个叫容闳的华人青年,也从美国回广州,因为半路生病在马六甲下了船,到教堂来找牧师帮忙治病,洪仁轩便被安排照料他。
  因为都是广州府人士,也算是老乡了,在异国他乡,两人关系便亲密起来。
  洪仁玕这才得知,容闳是香山县南屏村人,因自幼家境贫寒,无钱读书,便去了临近的可以免费读书的懊门教会学堂。后来,因为学堂的校长,美国牧师布朗因病提前归国,便将容闳带到了美国。
  容闳在美国念书七年,一年做工一边读书,倒要积攒了些银元,听到太平圣国和太平天国的消息,觉得自己有了用武之地,便决议回国。
  这下,幸运的洪仁玕得到容闳的帮助。等容闳病好之后,帮他出了路费,一道从马六甲坐船,经过香港,终于来到广州。
  事实上,若不是因为冯云山的太平圣国占领广州的消息,传到了美国,促使容闳提前回国,半路病倒,因缘巧合撞上他,在另一个世界的历史上,洪仁玕还要等上几年,直到韩山文从瑞士回来的,才得到他资助路费,得以抵达天京。
  洪仁玕不知道为何冯云山会离开洪秀全,独自创立太平圣国。
  原本,在没到香港前,他是一门心思地想要投奔天京的洪秀全。毕竟,洪秀全是他的族兄,虽然不是很近,但也算是血亲。
  但到了香港后,从容闳手中借了点钱,本想去找妻儿,却发现妻儿已经回了花县老家。而他从旁人的嘴得知,最近太平天国发生内乱,洪秀全虽然还是天国的天王,但手下各个王爷,死的死,跑得跑,已经成了独一无二的独王了。
  洪仁玕跟随洪秀全多年,自然清楚自己的这位族兄的性格。贪恋权势,却又眼高手低,而且还好猜忌,这也是当初自己不跟随他,不看好他举事的原因之一。
  并且,最关键的是,洪秀全的天国,听说只有可怜的天京城和周边一带小小地地盘了,其余的,不是跟着投奔圣国的将领变成了圣国地盘,便是趁机被满清又重新占领。整个太平天国,已经岌岌可危了。
  反观太平圣国,如今声势浩大,已经占领差不多整个南方,并且还在快速扩张势力。就算再不济,也足可以与清廷划长江而分治。
  从这方面考虑,洪仁玕觉得自己又不能再去投靠洪秀全,而是应该投奔冯云山。
  但偏偏,自己和冯云山以前一道追随洪秀全时,便隐隐有些嫌隙,再后来,洪秀全和冯云山几次邀请自己加入他们一同起事,自己却都拒绝了。
  洪仁玕心中不免有些忐忑起来。
  这一忐忑,才猛地发现,自己的内心竟然是想投奔冯云山!这样一来,倒不用再纠结了!
  洪仁玕平静地道:“容兄弟,倒不用牧师介绍了。我与圣王也还算有点交情,你便与我一道,去求见圣王吧。”
  说完,转头朝十三行外的广场走去,留下一脸呆滞的容闳和满脸诧异的合信。
  ……
  次日,冯云山刚送走来访的合信他弟弟禾信两位牧师。禾信从英国回来,倒是带来了很多现代科学类书籍,不过,都是英文版的,冯云山便准备交给李善兰代为翻译成中文,编译修订为基础教材,为即将筹备的少年普及教育准备好教材。
  刘胜邦前来禀报:“圣王,有一自称洪仁玕之人求见!属下本想让人将其赶走,他却说圣王只要听到他的名字,便会见他。属下怕圣王真的认识他,只好前来禀报。”
  “洪仁玕?原来是他!”冯云山站了起来,忙道:“本王确实认识他,乃是一名故人。快快有请!”
  看着刘胜邦派人出去,冯云山心中暗暗思索起来:洪仁玕,那不是历史上有名的干王么?天京事变之后,他来到天京,被洪秀全封为军师、干王,一度总理天国的朝政,提出的先进的《资政新篇》,在自己前世学的历史书上可是有浓厚的一笔。
  不过,历史上的洪仁玕没有洪秀全的宠幸后,权力很快便被削弱,加上能力不足,性格胆小懦弱,所谓的资政新篇丝毫没有得到实施,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也变为了空想。
  不过,冯云山又想起另一个冯云山的事情来,似乎,这个洪仁轩,当初和那个冯云山一样,还是最早一批追随洪秀全创办拜上帝教的人。只不过,好像后来胆小怕事,眷恋科举的升官发财之路,几次邀请他入伙都拒绝了。
  此刻的冯云山,已经拥有石达开、罗大纲、陈玉成、左宗棠、彭玉麟等这样的历史大牛作为手下,不会因为洪仁玕那“华丽”的历史外貌,便认定他是个得力干将了。
  相反,当初在研究太平天国历史的冯云山,倒看过另一种说法,冯云山觉得不无道理。
  有站在中立者立场的洋人评价洪仁玕,说他“立志甚高而赋性竦懒”,且死要面子,能提出各种精辟的见解,却缺乏坚持和推动的勇气,无能力执行。
  而事实上,洪仁玕当上干王后,他本主张依法治国,主张精兵简政,主张严格控制官员提升,可一轮到他自己做主了,便一下无故封赏数十人升官。
  他曾经坚决反对避讳,可后来,连“火”、“师”、“主”、“光”、“明”等常用字都不许用,财主要改叫“财柱”,师长要改为“司长”,他还领衔颁布《钦定敬避字样》,专门规定不得占用这些作为天父和天王的专用字眼。更别说当初他还信誓旦旦认为拜上帝教有错误,要纠正回基督教的路径上来。
  而他一贯反对一夫多妻,但等他当上干王没几个月后,便已妻妾成群,而且振振有词地说这是上帝和天王的旨意。
  总的来说,此人适合做幕僚,而不是具体执行者。这是冯云山对他的评价。
  不一会,一名三十多岁的矮胖之人和一名二十多岁满脸英气的青年,一前一后,跟随刘胜邦进了王府,来到冯云山面前。
  “洪仁玕拜见圣王!祝圣王万岁万岁万万岁。”矮胖之人正是洪仁轩,一见冯云山,便相互认了出来,抢先拜倒在地,高呼万岁,让冯云山一阵不适。
  一旁的容闳也连忙上前参拜。
  “哈哈,仁玕和云山乃是自家兄弟,何需如此行礼?见外了,见外了!”冯云山笑着走过去,亲自扶起洪仁玕,又将旁边的容闳拉起,问道:“这位兄弟是?”
  “噢,圣王,这是一路帮助我的一个好心的兄弟,刚才美利坚回来,有意投奔圣王。仁玕也是这样,还望圣王收留!”洪仁玕倒是不含糊,通过介绍容闳,顺便说起了自家的来意。
  “那太好了!本王身边,正好急缺仁玕和容兄弟这样的学贯西洋学的人才!”冯云山喜道,“二位兄弟便都留本王的王府,就在本王身边参赞,可好?”
  冯云山是真的高兴,不是别的,而是为这个叫容闳的人。
  对于容闳,这个历史书上都大写特写之人,后世称之位中国近代留学生之父的人物,冯云山的评价是很高的。
  容闳在美国留学七年,不但学到了西方先进的近代自然学科,而且看到了西方教育的先进和实用性,促成了近代中国的一大批官派留学生计划的实施,为近代中国作出不朽贡献。并且,冯云山也清楚,此人在近代政治、军事、经济和教育等各方面都有超乎这个时代的见解,可谓大才。
  也许,自己得感谢洪仁玕,要不是他,自己还没这么快能碰到此人,并且还招纳其为手下。
  “谢圣王!”洪仁玕和容闳两人齐声拜谢。
  而洪仁玕见圣王并没有册封他具体职务,不由心里有些打鼓,想着要让圣王重视自己,必须得拿点诚意才行。于是,他咬牙主动请缨道:“圣王,如今我圣国已基本占领江南之地,除了太平天国所占的几处。仁玕斗胆建议,自荐前往天京劝说我那兄长洪秀全,让其率领天国一干将士归降圣国!”
  “什么?仁玕兄弟,你要去天京劝降洪秀全?”冯云山大吃一惊,连连摇头,道:“这,这恐怕难以成功!仁玕兄弟,你想想,谁会放着好好的天王不做,反而归顺圣国?”
  冯云山嘴上这样说,心中却是一动,让洪仁玕试试也好,对于圣国来说,没什么损失。不过,他还是难以相信洪秀全会归顺自己!想想,自己的那位表兄,可是堂堂的天王,是天国的君主,会落下脸,投降曾经的手下么?
  “圣王,不试试怎么便知道不成呢?如今明眼人都能看到,圣国势大,灭掉清妖,早晚的事情。而太平天国经过内乱,已经日薄西山。不如圣王表面上仍尊崇他为天王,找一处地方将其软禁,让其做一辈子安顺王爷,享福一生,也就是了。”
  冯云山脸色一变,洪仁轩的这主意,不失为当前比较稳妥的办法。但关键是,让自己重新宣布尊崇洪秀全为主,实在是难以接受。
  而且,这个办法有个最大的隐患,便是一旦真的这样之后,万一洪秀全不肯退隐,闹翻起来,自己就进退不得了。何况,依自己对洪秀全的了解,他私欲极重,到时不但要权利,还向自己提诸多要求,自己到底是满足他还是不满足?
  想到这,冯云山道:“不可!本王乃太平圣王,绝无可能尊崇他人为主,哪怕表面上也不行!只能他归降本王!你便这样跟他说!”
  洪仁玕只能愁眉苦脸地答应下来。
第524章
罗张氏的故事
  湖南长沙府湘乡境内,罗山脚下,善庆乡新林里。
  这个贫瘠的小山村,出了名湘乡乃至长沙衡州两府都大有名望的大儒,便是理学大师,人称“罗山先生”的罗泽南。
  而这天,这个山村的田埂道上,有一名四十多岁的农妇,牵着一名八岁的男童,走在其中。
  “吉儿,走快些,如今是双抢季节,你父亲又不在家中,整个罗家就我们娘俩,家中的七亩水田要在几天里收割完,还要赶快插上晚稻的秧苗,很是紧张。哎,老娘倒了八辈子霉了,嫁给姓罗的。”农妇催促着男童,语气里,充满着对丈夫的怨念。
  “娘,别这样说父亲!对了,娘,父亲什么时候回来啊?我都快忘记他长什么样了。”男童奶声奶气地道,打着赤脚,蹒跚地走在高低不平的田埂上。
  “别问了,老娘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说不定,死在外头了。最好一辈子都别回来!如今生活好了,老娘根本就用不着他!”农妇看起来很是泼辣。
  这时,远处有人一边高喊,一边朝她们快步走来:“罗家嫂子,请问罗山先生有消息吗?”
  农妇一见来人,却是认识,有些不悦地道:“什么罗山先生?你说的是罗泽南吧?他都一年没回过家了,我也不知道他在哪里,也没写过信,说不定,早死在外头了。”
  来人一共有三个人,听见农妇这样说,面面相觑,颇为无奈。
  而先前为首喊话之人,犹不死心,继续说道:“罗家嫂子,您知道,我们没有恶意!我们是善庆乡公所的。找您啊,一来,了解下罗山先生的近况;二来,也是看看,罗山先生家有没有需要帮忙的,看来我们来得正是时候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8/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