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天国不太平(校对)第2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7/603

  这么多人,一个早上组织起来,密密麻麻地跪在官道上迎接自己,投降圣国,这个吴振棫的组织能力很强啊!冯云山不禁有些庆幸,若是这个吴振棫能以这种组织效率,将这些人都组织起来跟讨虏军作战,只怕讨虏军要费很大的代价才能攻下昆明城。
  看来是真的投降了!
  冯云山也有些兴奋起来:“走,李兄弟,罗兄弟,随同本王前去受降!”
  刘胜邦和范汝增此刻却绷紧了神经,带领着数十名王府卫士和特务人员,紧盯着四周,保护冯云山。
  终于,到了驿站外的官道上,为首的几人,跪在地上,见冯云山走近,在中间一人的带领下,纷纷呼喊起来:“罪臣恭迎圣王!我等愿归顺圣国!”
  紧接着,官道上跪伏在地的人群,纷纷大喊:“恭迎圣王!我等愿归顺圣国!”
  声音此起彼伏,连绵滚动着从驿站传至昆明城内,竟然仿若回音般重复响起数十下。
  整个昆明城的清兵,全部投降圣国!
  跪在最前面一排的为首者,是一名略显瘦削的老年人,看样子六十来岁,身穿素袍,跪在官道的黄土中,正是云南巡抚吴振棫。
  冯云山上前一步,准备将之扶起,道:“吴大人辛苦了!大人深明大义,弃暗投明,避免昆明百姓免受战火荼毒,挽救了数万苍生,功德无量啊!”
  “圣王谬赞了!小人有罪啊,小人替满清卖命,归降得迟,还妄图螳臂挡车,抵抗天兵,实在是罪该万死!”吴振棫坚持跪在地上,行九叩之礼后,才在一旁的刘胜邦的搀扶下起身:“小人代表昆明城内的三万将士和数百万云南百姓,拜谢圣王的不杀之恩,愿意归顺圣国,奉圣王为主!”
  冯云山大喜,握住吴振棫双手道:“吴大人此举大善!”
第467章
昆明收获与云南状况
  冯云山又上前将其余的官员一一扶起,刘胜邦等卫士在一旁虎视眈眈,小心的保护,生怕有哪个不开眼的突然发作,对圣王不利。
  吴振棫也在一旁介绍着。跪地迎接冯云山的有云南布政使桑春荣、云南按察使张印塘、云南学政吴存义、云南盐法道员王成璐、粮储道员徐丰玉、云南知府邓尔恒、徽江知府纪海明、武定州知州徐进等,以及众多的满清一干副将参将等武官。
  冯云山注意到,这些官员也是下了狠手,不但没穿满清的官服,竟然还将他们头顶奴性气味极重的鼠尾辫也剪掉了,只留下一头的短发胡乱散开,有些不伦不类的,甚至有趣。看来,这帮人为了给自己表示诚意,坚定投靠圣国的决心,废了一番功夫。
  看到这些官员竟然这么齐心,冯云山不由恶意地猜想,他们中间,会不会有些本不想投降的,也被胁迫着一道归降圣国。逼着剪去头顶的辫子,便是一个很好的手段。一旦剪去辫子,也就意味着背叛满清,就不由他不反叛了。
  看到这么多官员,还有布满官道两边的清兵,全部束手投降,冯云山心中暗道,这次千里迢迢来昆明,算是值了。
  前方,早有李开芳率领甲二师的讨虏军开道,数百骑兵冲入城内,在昆明城内检查一番,以免有什么不妥。当然,这也是以防万一。连城内的主要官员都已经出城投降,基本上不可能出现诈降的情况了。
  通往昆明东城门的官道上,冯云山在吴振棫的陪同下,被卫士簇拥着团团围住,生怕有什么危险伤害到,慢慢地进城。
  城门两边,虽然被甲二师的将士戒严,但还是有些城内外的百姓围观着看热闹。冯云山并没有发傻般站出来发表一通演说之类的想法,他可不想万一真闹出点什么事情来,被人暗杀掉。
  进入城内,冯云山就呆在甲二师军营扎营的城隍庙里。讨虏军已经出动,将整个昆明城全部占领,并让乙十七旅将士把守各个城门。
  巡抚吴振棫和布政使桑春荣、按察使张印塘以及云南盐法道员王成璐、粮储道员徐丰玉五人被冯云山叫至军营,与王闿运和李开芳、罗琼树、范汝增等人一道,向他们了解昆明城内的缴获和云南的状况。
  “尔等既归顺本王,也算是圣国一员,理应为圣国效力。本王会安排暗探侦查你等平常作为,若是胡作非为,有严重劣质之人,本王非但不会再用,还会追其责任。而若是清廉爱民之人,本王仍会重用,让其施展一身所学,造福一方百姓!”冯云山开口便说告诫他们。
  “圣王放心,我等虽然愚钝,更糊涂至为满清卖命,但自身行得正。”吴振棫回道,朝众人点了点头,又接着道:“圣王,昆明为云贵两省总督府之地,甚是富饶。吴某在出城归降圣国之前,便已经将总督府衙、巡抚衙门和其他各衙司库、官仓、银库、武器库等全部锁好,张贴封条,等待圣王安排人接收!”。
  “是吗?!”冯云山心中暗喜,对于吴振棫又高看了一眼!
  我道你非要叫本王来云南,不但是让本王表达诚意,更是来炫耀你的功劳的啊!不过,这样的事情,本王自是喜欢。
  冯云山心中暗道,面上却是有些漫不经心地问道:“嗯,遗留了多少钱粮等物啊?”
  “圣王,经过前几天的统计,各衙门司库和昆明城内的各官仓、库房加起来,一共有白银三十七万两,铜钱三亿余钱,另有铸钱之铜存留三百六十万斤,井盐七十万担。稻谷和麦、包谷等粮食合计三十二万石。布匹五十万匹。嗯,圣王……”吴振棫看着旁边的冯云山,说不下去了。
  只见冯云山瞪大眼睛,张开嘴巴,嘴都合不拢了!
  一个云南昆明,竟然这么富有!
  他原本以为这偏远穷苦之地,就算占领了,也只是为了铜矿而来。但没想到,这个昆明城,竟然如此富有,藏货太多啊。
  尤其是粮食,竟然有三十二万石,算起来,二千万公斤了啊。也亏是主动归降了,否则,攻不下昆明城,围困起来不知道要耗多久才会缺粮投降呢。
  这个吴振棫,功劳大了。
  “圣王,这些铜,只是临安府等滇南铜矿区运来昆明集中,来不及外运历年积累下来所致。云南主产铜区的东川府,所产铸钱用之铜更多,不过都是就地集中后外运川南,再转运其他各地。银两本是总督府准备拨付给贵州,用于平定乱民义军的兵饷所用,但因讨虏军攻打云南境内,道路阻断,才未来得及运出。”一旁的云南布政使桑春荣解释道。
  看着这个桑春荣,冯云山忽然想起此人也是在历史上有些闻出名,原本日后会在满清朝廷任刑部尚书,主审“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平反大狱,执法公平,名声震动天下。不过,如今因为自己的出现,不可能再有这样的事情了。
  冯云山一直以为云南的粮食应该短缺才是,没想到昆明城中竟然有这么多粮食,而云南山高路艰,显然不是大规模从外省运入。不由好奇地问道:“桑大人,云南竟能粮食自足?”
  “禀告圣王,云南一省之地,总的来说,粮食不但能自足,还能有少量盈余。但每个州府又各有不同!以昆明城所在的云南府来说,有田地约百万亩,亩产折合稻谷玉米等四百余斤,共计每年能有粮食四亿斤,府内有人口正好一百万,需粮食近6亿斤,缺粮近2亿斤,需要从其他州府调运补齐。”
  “而大理府,田地也是百万多亩,人口却只有六十余万,多余粮食近1亿五千万斤;能盈余粮食最多的是临安府和楚雄府,合起来能多出粮食近4亿斤。因此,云南的粮食不成问题!”桑春荣显然是名合格的布政使,不但对各类民生数据烂熟于心,还能猜摸冯云山的感兴趣的地方。
  他见冯云山问粮食等问题,便主动介绍起自己分管的事务来:“云南全省共有人口七百一十万,其中云南府、大理府、楚雄府、临安府和曲靖府这5个大府,便占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和田地,最为重要。”
  “而云南最重要的财税,便是铜矿和井盐!其中铜又以东川和临安府最多,尤其是东川,是云南产铜的中心,满清朝廷在东川设有采铜厂矿数十个,这几年,整个云南每年产铜七八百万斤,而东川便产三百五十万斤,几乎占全省一半,单矿工便有二十余万。”
  桑春荣显然是想禀报清晰点,让冯云山重视他,期望能继续用他。
  而云南盐法道员王成璐也急忙禀报:“圣王,云南的另一大财源,却是井盐!全省共有三大井盐产区:一是黑井区,在云南府禄丰县境黑井镇,有黑井、元永井、阿陋井三场,而以琅井为黑井之分场;二是白井区,位于楚雄府大姚县境内,有白井、乔后井、拉鸡井、云龙井四场;三是磨黑井区,位于普洱市宁洱县磨黑镇,有磨黑井、按版井、香盐井三场。三大盐井区每年可产井盐半亿斤。不过,因云南山路崎岖,运输困难,也只是供本省百姓食用。”
  冯云山一听,对云南的状况又有很大的了解。看来,自己眼前的这几个人,做官的心思都很重,纷纷向自己展现他们的本事,实际上不过是想获得自己首肯,重新任用他们为官。
  在自己看来,这并非不可以。只要他们有做官的心思,想为百姓做点事情,不过,不能让他们还都呆这云南为官了,一半人以上必须调离。
  至于去哪里,自己还没想好。苔湾岛?这是个不错的选择。不过,鉴于他们背叛了满清,为了防止他们重新背叛圣国,必须要去一处满清够不着的地方。
  当然,这也是以防万一,军队都在自己手中,他们能做的,也就是组织百姓发展农业,安心当个地方官员,即便有心思反,自己也不会给他们土壤。
  当日益发展壮大的特务司里,那些特务是吃素的?而且,只要圣国一天天强大,他们不是傻子,否则,现在也不会背弃日薄西山的满清,改为投降圣国了。
  只是,为何都不提滇西的那支农民起义队伍呢?
第468章
谋划缅甸战略
  冯云山正奇怪,云南布政使桑春荣又接着说起来:“圣王,云南的茶叶也是一大笔财税来源。以普洱府为主的六大茶山产区,滇西滇中以及滇南都有数十万茶农以此谋生。满清康熙时期,滇茶开创出向西藏、缅甸互市茶叶,使得茶叶赚钱起来,而雍正将普洱茶列为贡茶后,普洱茶的身价和产量都飙升,推动云南的茶叶产业大规模发展。”
  “圣王,根据布政司的统计,前几年云南一省的茶园面积达到四十余万亩,年产茶13万担,其中普洱茶便有7万担,一半以上销往省外,一年能有二百万两银子的产值。”
  “这么多?”冯云山惊叹起来。这样说来,相比广西,云南确实更加的富饶。
  “很好!你们介绍的情况,对本王很有用处!”冯云山看向众人,一脸深意地道:“云南的矿产丰富,铜矿更是全国之首位,茶叶也是产值诱人,而井盐和粮食又能自给自足,靠着这几样,便能发展得很好。唯一的问题,便在于交通不便!对此,你们可有什么好的意见?”
  吴振棫等人相互看看,均是摇头不语,任谁也知道,云南多山,自古交通不便,以人力开凿山路,徒劳无功。
  冯云山不由也叹了口气,这云南的交通问题,确实很难解决。不说这个时代,即便是后世,也是等进入21世纪后才铁路高速四通八达。在云南,修条路,还不如将那个地方放弃搬迁到其他地方来得实际。
  云南盐法道员王成璐看了看冯云山,小心翼翼地道:“圣王,满清朝廷其实也想过改变云南的道路交通,不过都不甚理想。乾隆初年,曾拨银上百万两,查勘金沙江水道,组织民夫数万开凿疏浚河道,但开凿八年后,还是滩险难行,铜沉船翻,终归无益,只有载重400担的枯牛小船可以从金沙江部分通航至四汌叙州府。”
  “哦?还有这样的事情?”冯云山终于有不清楚的地方了,他从前世历史上也没了解过,满清居然还花费了这么大的力气,开凿金沙江,想让云南至宜宾段通航,虽然总体上失败,但竟然还能以20吨以下的小船通航,也算是一个巨大的成就了。
  要知道,直至冯云山穿越过来的那个时代,有挖土机等大型作业机械,都无法开凿金沙江疏通航道,最后不得不采取修建水电站的方式毁灭性地开发水利资源,估计也是实在迫于无奈了。
  看来,水路航运方面,自己还是不用费这个心思了。
  还是从陆路着手改善云南的运输吧,这么多的铜,冯云山记得云南还有铅、锌、锡等有色金属产量,都是居全国之首,以后在自己手中肯定要大规模开发,关键在于如何运出去。
  冯云山可不想看见自己手中出现开采出来的宝贝,却无法运出去堆在昆明仓库里。
  “既然能通过金沙江运往叙州府,哪怕是400担以下的枯牛小船,也相当于200匹马的运输队伍了,为何还会有铸钱之铜存留三百六十万斤之巨,因为无法运走滞留昆明?”冯云山不解地问道。
  王成璐苦笑道:“圣王,还是因为划算不划算的原因。金沙江通航的,只是东川府巧家厅至叙州府这段,从昆明至巧家厅,还有五百余里,也都是崇山峻岭,崎岖难行,只能靠滇马驼货,运费昂贵。而这些马帮都是逐利而为,因此,也只有茶商、盐商等才雇得起马帮运货,官府的铜,只能在马帮没生意的时候,顺路捎带一些。”
  冯云山恍然大悟。不过,说起马帮,便想到这云南著名的茶马古道,不由问道:“王大人,这茶马古道,具体是哪里通往哪里?”
  王成璐精神一振,侃侃而谈:“茶马古道?圣王,你说的是这云南的茶马通道吧,说起来是从唐宋时代便有的,也算是古道吧。不过真正兴旺,还是满清乾隆年间。主要是以普洱的那个产茶区为中心,分为四条主干,两条分支,一共四个方向的马道。”
  “最常说的茶马通道,便是滇藏茶马通道,从普洱出发,经大理、丽江、德钦,至西藏;而另一条,则是普洱出发,经过昆明、曲靖或是邵通,出滇入川或是入黔,转往北京。这两条干线,最为重要。而另外的,则都是去番邦的,两条主干,两条支线。主干的,一条是普洱出发,经过车里司(景洪)、猛海,径直通往缅甸;另一条,则是由普洱出发,经过江州、猛腊等地,去往南掌和暹罗等地。”
  “另外还有两条分支,一条在西,以大理城为起点,经腾越后出滇,前往缅甸和印度;另一分支在东,以昆明和普洱为起点,先至元江州城,再顺着河谷,经蒙自、河口,至越南境内。”
  听到王成璐说起这里,冯云山不由脑中想起古代人的马帮驼运货物的情景。不过,这马队,运运贵重的茶叶还可以,运粮食运铁器,还真是代价太大了!
  想起后世修筑的滇缅铁路和滇缅公路,滇缅铁路因日军入侵的战争导致不得已摧毁本已修建大半的铁路,功亏一篑;而滇缅公路,在绝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孩子的20万劳工耗费8个月时间,用最原始的肩挑手抬方式,在崇山峻岭间,修筑了一条举世瞩目的长达一千公里的简易公路。
  而后世修建成功的滇越铁路,为法国殖民者修建,全长八百多公里,耗费1.6亿法郎,前后7年时间,招募二三十万劳工,累死近8万人的代价,才修建好这条所谓的“世界第三大工程”。
  冯云山不由叹了口气。自己想改善云南的交通,几乎不大可能。修建铁路,代价太大,整个圣国都难以承受。
  除非先有了石油,发明内燃机,有了汽车,再修筑简易公路吧,如今,还是依赖这古老的茶马古道吧。
  想到石油,冯云山又想起,缅甸的有丰富的陆上石油资源。早在一千年前的缅甸古蒲甘王朝,就在仁安羌地区发现并开采了石油,甚至连“仁安羌”,在缅文中也是石油流成的小溪的意思。
  对于石油,冯云山可是熟悉得很。他知道,这个位于怒江中游的仁安羌油田,埋深很浅,是非常适合如今这个原始技术开采的,并且,这个时期,好像已经有人在那里进行尝试性的开采收集石油了。
  而且,缅甸除了石油外,其他的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铜、铅、银、金、铁、宝石、玉石,都储量巨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7/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