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天国不太平(校对)第2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4/603

  “贤侄千万莫追!长毛贼兵狡诈无比,为叔正是不小心便中他们诡计。还是先回含山城,紧守门户为好。”张光第已经吓破了胆,连连摇头,劝阻李鸿章。
  “大人,不如鸿章派人将您送回含山城,鸿章率兵先追,若是不敌,再返回含山城。”说完,也不管张光第答不答应,拔腿便走,率领手下团勇朝太平军猛追不舍。
  何雅林见清兵追得急,太平军又毫无战意,无奈之下,下令弃了和州城,率领逃回的一千五百余名太平军士绕和州州城而不入,直接赶往长江边,坐船返回太平府当涂。
  李鸿章率领二千余团勇轻而易举地入了和州州城,还抄没了太平兵因逃走匆忙,没来得及带走,储存在州衙内的圣库中的财宝。
  这次,李鸿章没有再通知在含山城里的张光第,而是命人将抄没的财宝中,选取了几样贵重珍奇的,用最快速度送往正从凤阳府城赶往庐州城的安徽巡抚福济,至于捷报内容,却只字未写,只是让信使将占领和州的来龙去脉,都口头告诉福济。
  半路上的福济大喜,当场停下行军,挥毫写下一份激越的捷报,向朝廷和咸丰帝报捷。至于到底是谁的功劳,福济不在乎,反正都是在安徽治下,都是他福济的功劳。
  而这边的张光第,听说李鸿章率领团勇攻占了和州城,他马上故技重施,连忙赶来和州,又写信急报安徽巡抚福济。只不过,此次他却失算了,李鸿章的信使早就将这发生的一切都禀报给了福济。而且,福济早就写好了捷报奏折,上报了京师。
  先入为主的福济一看张光第的急报,心中敞亮无比。既恼怒于张光第的无耻,明目张胆地抢夺李鸿章的功劳,又对张光第的无能深感失望。特别是这次,若是没有李鸿章不放心,跟随张光第之后出兵,后果不堪设想,说不定,兵败如山,连含山都要重新被长毛贼兵占去,更别说能克复和州州城了。
  福济将张光第的奏折扔在一旁,置之不理。
  几天后,咸丰的圣旨下来了。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考绩报循良之最,用奖臣劳;推恩溯积累之遗,载扬祖泽。尔李鸿章,乃安徽合肥县人氏,锡光有庆,树德务滋。嗣于国家危乱之时,奉命于家乡办理团练,有功社稷。锡之敕命。于戏!其父李文安,官至刑部督捕司郎中,有谷贻子,发幽光而丕彰潜德。制曰:册府酬庸,聿著人臣之懋绩;德门辑庆,彰显子弟之眷乡。特迁李鸿章为庐凤道员兼庐州知府,兴办团练;其父李文安加封道员衔,协办团练。希尔等齐心合力,共讨洪贼!旨意读罢,望诏谢恩,大清咸丰四年初春,钦此。”
  李鸿章连忙跪拜谢恩,山呼万岁!
  他从正六品虚职一下被提升为正四平实缺道台,还兼任省府治所的知府,可谓一步登天,荣耀之极!
  不过,庐凤道员的位置不是张光第的么,怎么会?李鸿章有些奇怪。
  与此同时,张光第也含着憋屈的眼泪,磕头谢恩:他因畏战,被免去庐凤道员之位,贬为庐州府同知。
  张光第想不到,一天之内,世事剧变,他竟然会成为李鸿章的下属,欲哭无泪,想死的心都有了。不过,形势如此,圣命难违。
  圣旨下发的第二天,他便急匆匆地从稍微安全的含山城来到和州州城拜访李鸿章。
  “渐甫贤弟啊,此番真是恭喜啊!张某早就说过,渐甫贤弟才华横溢,知兵事,如今果然一遇风便化为虎。万岁爷真是知人善用。”张光第强自忍住,谀笑着讨好李鸿章。
  “哪里哪里,都是抚台大人提携,万岁爷洪福,才让本官立了些许功劳。还要多谢张大人一路扶持才是。”李鸿章心中充满快意。
  “渐甫贤弟啊,您身为庐凤道员兼庐州知府,日理万机,非常需要校看时辰,为了更好地围剿长毛贼寇,还请大人收下此表。”说完,张光第有些肉痛地奉上他把玩许久的西洋金表。
  “张大人见外了,如此贵重的西洋宝物,如何使得?本官不能收啊。”手中却跟以前的张光第一般,早就将金表抄在手里。宝物送而复返,还发挥了作用,李鸿章心中的酸爽,其实用言语能形容?
  见李鸿章这般作态,张光第心中早不知如何暗骂,表面上却喜悦连连,胖脸上笑得眼睛都找不着了:“渐甫贤弟,听说您合肥老家的家产全被长毛贼兵抄没,为兄恰好手头上有些积蓄,送些俗物,还望渐甫贤弟不要推辞!”
  说完一拍手,门外几名亲随挑着几担子白花花的元宝,怕是有三四千两之巨。此刻的张光第,脸上笑得肉都在抖动,到底是高兴还是心痛,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李鸿章却满面春风,一把抓住张光第的胖手,笑了:“张大人忠君爱国,是为我辈楷模啊!来人呐,还不快将张大人捐献的团练兵饷好好收下。”转头又朝张光第道:“多谢张大人!”
  见李鸿章将自己送他私人的财物变成了自己捐献兵饷给他兴办团练了,张光第笑都笑不出来了:也太欺负人了!
  不过,面上,却又是一副猛夸,但心中,暗恨不已。
  不管怎么样,李鸿章算是一步登天,飞黄腾达了。
第396章
急于应对南王燕王的杨秀清
  太平天国,天京城东王府。
  一年多一直处于深宫的杨秀清,看起来有些面色苍白。此刻的他,可谓心急万分。
  南王冯云山不接受他的传召,如今已经明显是自立门户了。
  杨秀清数次向天王洪秀全进言,要求天王下诏,直接宣南王率部来天京述职,接受封赏。虽然明知道冯云山不会来天京,但至少让天国诸多将士,特别是那帮广西老兄弟,看到他背弃天王,叛出天国的丑陋面目,从大义上让其处于不利地地位。否则,如今很多广西老兄弟,像胡以晄等人,还认为南王从没脱离天国,只是有什么不得以的苦衷呢。
  杨秀清甚至怀疑有些基层的广西老兄弟,还抱有南王在两广老家发展壮大,什么时候,他们还可以返回老家风光一番。
  因此,杨秀清要以大义的名分,逼迫冯云山表态。只要天王下诏让其到天京觐见,不管他来还是不来,一切都能让天国所有人明白他的居心。
  可天王却担心与南王闹翻,置之不理,只是要求杨秀清抓紧时间攻破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扩大天国地盘,同时,让杨秀清处理燕王秦日纲之事。
  杨秀清知道,天王也察觉到秦日纲的自立之心,便让自己收拾好这个烂摊子。
  想到这,杨秀清又是一阵郁闷,想不到,自己稍微没防备,将秦日纲放出去,便造成这般情况。还是身边能打仗的将领太少啊!最近发现的那个跟自己同龄的叫李秀成的小将,倒是值得好好留意,自己将之好好培养一番,将来可以大用。
  不过,这秦日纲还真是喂不熟的白眼狼!竟然跟那冯云山一样,也有自立之心!如今呆在辽东,攻占了几处州县,站稳了脚跟。就看下一步,清妖如何应对。一方面,杨秀清希望北伐军能不断壮大;另一方面,又希望能被清兵击败,但最好能让朱锡琨他们率领一支有生力量逃回天国。这是个十分矛盾的心态。
  但不管如何,杨秀清都不希望,北伐军中的太平军精锐,脱离自己的掌控。
  不过,这秦日纲看似忠厚老实,实则奸猾得很。
  唉!前有焦亮,再有冯云山,后有这秦日纲,竟然不断想独立出去,自立为王。杨秀清一片窝火,原本,这一切都属于天国的,属于天王和天父,也就是自己的。
  想到这里,杨秀清命人唤来曾钊扬、卢贤拔、陈宗扬、何震川、黄维江、刘绍廷、吉成子、傅学贤等八名留在东王府的亲信,一起商议如何处理冯云山与秦日纲之事。
  四人很快便来到东王议政大殿。四人均是杨秀清心腹,杨秀清当即将自己心中的疑虑道出,问道:“众兄弟,如今之计,该如何对待南王和燕王才好?”
  曾钊扬眨下眼睛,他与南王极为熟悉,天国初期的各县檄文和规定,都由南王一手编制,而他,也都参与其中。因此,对于南王的才华,他很是钦佩。
  想到这,开口道:“东王九千岁,南王即便有自立的心思,但一直并未公然宣布脱离天国,可见其还看重大义名分,何不以此为契机,让天王下达诏书,先封其为八千岁,再以天王四十大寿的名义,共邀各广西老兄弟齐聚天王府庆祝,邀请南王一道来天京。料想他不敢不来!非迫不得已,钊扬认为还是不要撕破脸面为好。”
  “至于秦日纲,孤军在北地,且有朱锡琨黄文金两人在,多少能制衡于他。职下认为可双管齐下,一方面直接下令让秦日纲率北伐军一路向南,回击直隶,同时从天京派出一支劲旅北上接应;另一方面,可以委托南王派水师前往辽东,将之接应回长江一带。”
  不得不说,曾钊扬眼光是好,但想得太理想,一切都建立在原来的对冯云山的印象中。他可能想不到,北伐军之所以出现在辽东,便是讨虏军水师将之丢在那里。
  “不可!曾丞相此言谬也!”说话的却是一直在东王身边的镇国侯卢贤拔。
  卢贤拔在紫荆山区时代便加入拜上帝教,也是教中的元老。他粗通文墨,曾与洪秀全、冯云山一道编撰《天条书》、《三字经》等教众书籍,一向为东王杨秀清看重,之前出任秋官正丞相,本月刚受封镇国侯。
  他担心东王听取曾钊扬的意见,忙上前禀道:“九千岁,南王自二年前脱离天国后,便行独立之事,其行径早已与叛乱无异。只因其手下的广西老兄弟越来越少,反而是天地会匪日益增多,听说又更改教义,其实际已全然不算我教中兄弟。因此,职下建议,东王强行命令其来京,否则宣布为叛逆!同时,可大肆封赏其手下的广西老兄弟林凤祥、李开芳、陈玉成、梁立泰、林启荣等将,就算不能将其拉拢至天国来,也能让其相互猜忌。”
  卢贤拔确实阴狠,杨秀清眼神一动,这主意不错!
  卢贤拔紧接着说道:“至于燕王,乃是看南王行事。若是解决了南王,依照燕王胆小谨慎的性子,再加上有朱锡琨黄文金两位兄弟在,他必然不敢轻举妄动。所以,职下认为,还是专心解决南王之事为好。燕王在清妖的发源之地,必定让其寝食难安,吸引清妖兵力也好,让清妖耗费钱财兵饷也好,都是可贵之事。何不让朱锡琨黄文金两位兄弟加强对部属士兵的掌控,最好命令其分兵,互补统属,这样便可更加制约燕王的野心。”
  不得不说,卢贤拔的主意很是独到。杨秀清点点头,夸赞道:“卢兄弟所说,甚合本王心意。”
  “既如此,稍后本王便去觐见天王,奏请封赏南王为八千岁,限其一月内来天京参加天王四十寿辰庆典。否则,则视为叛出天国,人人得而诛之!”杨秀清脸色一正,威严地下旨道:“另外,封林凤祥为靖胡侯,李开芳为定胡侯,陈玉成为平胡侯,梁立泰为讨胡侯,赏银各五千两,婢女各十名,命其率部北上。”
  “至于北伐将士,令兵分三路,进攻清妖龙穴。燕王秦日纲领兵二万,攻占奉天府城;擎天义黄文金领兵一万,攻占凤凰城;秋官正丞相朱锡锟,领兵一万驻守金州,筹建天国海上水师。”
  杨秀清连下三道诏令,让曾钊扬写好诏书,只等找洪秀全盖上天王玉玺便可正式下发。
  ……
  两个时辰后,杨秀清赶至天王府中。
  “四弟来了,快来看看,为兄的墨宝又有所长进!”洪秀全仿佛不记得杨秀清没读过书,不通文字,笑着向走近自己的杨秀清说道。
  “噢,那要恭喜二兄!”杨秀清也不点破,只是皱皱眉头道:“二兄,想当年我们几兄弟结拜,可如今西王升天,南王虽在,却二年未见,仿似不将二兄与秀清放在眼里。”
  见洪秀全一声不吭,杨秀清上前一步,紧接着说道:“前几日,细作来报,南王统领的粤军,接连占领两广和湖南、江西、福建五省之地,又推进浙江一半之地,如今更是接连攻打湖北和云南,还进兵四汌,已然是庞然大物,占据华夏的半壁江山。天王何不一纸诏令,令其来天京,将那些粤军将士和领地,统归天国所有?”
  洪秀全对于杨秀清今天如此直白,有些吃惊,道:“清袍,南王乃朕之三弟,只是暂时有些想不透,不可迫其太急!带为兄找机会慢慢劝解,让其来天京相聚。”
  杨秀清却铁了心不让洪秀全如此好打发了。
  直接掏出藏怀中的三道诏令,递给洪秀全,道:“天王兄,事急,再不可从缓图之。还望天王批允,余下的,让秀清来做,有何后果,秀清一力承担。”
  洪秀全摇摇头,仍是不许。
  杨秀清再劝,洪秀全干脆闭目养神,默念起天父诗来。
第397章
天父下凡了
  杨秀清心中气极,表面上却不懂声色,拜辞而去。
  一出天王府,杨秀清便用家乡土话忿然怒骂:“叼你姐个块野!”
  心情极差的杨秀清,让轿夫摆架,来到聚宝门城楼上,望着远处漆黑一片的城外,口中喃喃地道:“南王,你且莫得意,杨某能先前能将你踩在脚下,便能踩你第二次,第三次。”呆了半晌,心情好些了,这才命人打道回府。
  回到东王府,已经是半夜时分了。
  尽管杨秀清感到身体疲惫不堪,但想到还有堆积如山的奏报未处理,便强自打起精神,赶往政事殿,召集值守的何震川、吉成子、傅学贤三人协助处理奏报。
  杨秀清虽然不怎么识字,但为人精明能干,处事有度。他虽然不识字,却重视念过书识字的属下,处理奏报也是通过值守的东王府亲信,将奏报读给自己听,然后再作出决断,由值守执笔之人将他的意见写在奏折的回复里。
  “九千岁,近日午时,驻守安庆的天官又正丞相曾水源派人送来急报,说是武昌传来消息,围攻武昌的圣兵一时不察,被城内的妖头曾国藩出城偷袭大败,殿左九指挥曾天养战死,国宗石祥祯、国宗韦俊、典水匠唐正才三人均被妖兵击溃,损失数千兄弟,伤亡惨重。如今三人只得率领六千陆兵,三千水师,退守黄州府。清妖不但将武昌府城围解除,还收复了汉口、汉阳和孝感等地。”扶天侯傅学贤念着一份奏章。
  傅学贤乃是当年在平再山便跟随杨秀清的心腹之人,又通文墨,很早便受封扶天侯,杨秀清又任命他为东殿礼部尚书,一直跟随杨秀清身边。
  “什么?!天养叔升天了?”杨秀清大惊,曾天养在天国之中年纪最大,一向作战勇猛,深受天国将士的爱戴,他这一战死,对太平军将士的士气影响很大。而且,曾天养为人和善,天国高层各王待其都很是尊敬,天王洪秀全还曾经在他家中借住,因此,杨秀清也十分痛惜猛将的惨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4/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