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天国不太平(校对)第1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0/603

  接到太平天国几乎同时开始北伐和西征的消息后,冯云山便命令讨虏军总参谋部的情报处,派出上百名细作,前往满清统治区和太平军占领区,打探消息。
  总参谋部原来的情报处长是由左宗棠兼任,但眼下冯云山为了加强情报工作,将原来的细作营数百细作大半并入总参的情报处中,并将原来的细作营旅帅范汝增,调为情报处副处长,协助左宗棠搜集各地军事情报。
  这样,范汝增身兼两职。既是圣王王府下的警务部副部长,又是总参谋部的情报处副处长,军情和地方情报一同管辖,相互验证,也能提供更多的情报。
  只不过,就是让范汝增更累了,不过,这也是冯云山锻炼他一下,毕竟,他才15岁不到。不过,也正是这样,谁也想不到一个小屁孩,居然会是讨虏军的情报头子之一。
  对于太平军北伐和西征,冯云山密切关注,要求细作们每隔一两天便来报最新战况,不过说是最新,实际上也是几天前甚至十天前发生的战事了。
  他主要是担心,自己占领的地盘和太平军出现交界,万一两军出现摩擦或者争执,闹起来,就不大好了。不过,冯云山也想好了,要真闹起来,也管不了那么多了,即便是原来的广西老兄弟,说不定该下狠手还得下狠手。
  不过,如今的形势,与历史上的形势完全不一样了。
  历史上,太平军北伐失败,虽然主要是因为战略失误,造成孤军深入,没有后勤支援和兵力补充,弹尽粮绝。而南方两广一带全力支援湖广的湘军,与西征的太平军相持起来,没有一败涂地,也有利地支援了北方。
  并且,关键的是,广东省的财税收入,特别是广州海关关税源源不断地支持着满清朝廷的兵饷,让北方的清兵能从容布置拦截布防,满清朝廷也有足够的军饷供调动北方几省的兵力。
  还有一点,便是历史上的北伐军指挥者,林凤祥和李开芳两人,作战虽然勇猛,但谋略不足,只会机械性的执行预先设定的战略方针,没有能够做到根据当时的形势进行机动性的作战,这是导致北伐军失败的直接原因。
  历史上的北伐军到达静海之后,就停驻在那里等待援军的到达,造成被清军包围剿杀,加入当时的指挥者率领北伐军,选择自己擅长的运动战四处游荡,也没那么容易被清军包围剿灭。
  而眼下,虽然太平军还是同样的北伐,不过,首先是领兵之人完全不同了。虽然秦日纲也不见得有多少谋略,但冯云山清楚,此人虽然貌似忠厚本份,实则颇有些心机,绝不会傻乎乎地领兵傻等救援。
  依照冯云山对他的了解,此人领兵,战胜不好说,但只要战败,最是会到处流窜。
  而且,秦日纲自从永安城突围,在龙寮岭领兵惨败后,再无作为主将的领兵作战机会。冯云山估计,此次杨秀清也实在是没多少人可派了,原本的最佳人选林凤祥和李开芳都被自己挖走,除了韦昌辉和石达开外,也只有秦日纲最为合适了。
  但杨秀清本就一直提防着韦昌辉和石达开,担心壮大,再加上出了自己这样一个先例,肯定不愿再让北王翼王单独领兵作战了。
  再加上杨秀清的亲信吉文元、倚重的黄文金和朱锡锟几人牵扯监视,秦日纲也难以自立。
  于是才会派出这样的领兵阵容。
  这样一来,好不容易有机会领兵的秦日纲,必然会多加谋划,便会造成与历史上不一样的战况。
  更为关键的是,如今两广之地被冯云山占领,满清失却了广东这一大税赋之地,加上自己对湖南、福建的用兵,更加耗费满清的军饷,造成满清朝廷国库严重亏空。
  不知道拿不出银子发兵饷的满清,怎样筹齐粮饷,去召集兵力堵截北伐军。
  冯云山想到这,冯云山觉得自己也应该派出原本北伐的李开芳,为北伐出份力。于是,他命令李开芳率领驻扎在广西南宁府的甲二师将士,出广西镇安府,攻向云南,重点先攻略昆明四周铜产区的曲靖府、东川府、云南府、澄江府、楚雄府和武定府一带。
  当然,出兵云南有几方面原因。一是趁太平军北伐,吸引点清兵兵力,耗费点清兵兵饷,二是打算着能顺便占领云南这块矿产丰富之地,这还是最为主要的原因。
  云南的铜矿自古便闻名于世,而这个时代的铜可是除了金银外最好的金属了。除了能铸造大炮之外,最直接的,便是铸造铜钱。可以说,只要有了铜矿,除去开矿冶炼和运输的成本外,铸造出来的铜钱都是利润。
  不过,冯云山以前在网络上看到过,说是满清的距离云南远的省份,铸铜钱所得收益反而不及铜本身的价格。但不管怎么样,哪怕是卖铜,也是大笔财富!
  冯云山幻想着,自己某天掌握大量的铜,铸造出大量铜钱投放市场,将本就脆弱不堪的满清金融体系,彻底摧毁掉。
  如今整个满清的铸钱原料铜,基本上都由云南提供。
  云南每年提供给满清朝廷和各省的铸钱之铜,便超过千万斤,按照清朝每七斤铜板一贯铜钱折算,每年云南产出的铜便相当于150万两白银。
  这对满清来说,已经是笔大收入了,冯云山当然要早点遏制住。
  ……
  从第一天收到太平军从扬州和天京出发,开始两路军北伐的消息后,冯云山就召集相关人等。
  圣王王府宣传部副部长的李文茂,他兼任“南方日报社”的副社长;还有赶到广州、已经就任圣王王府庶务部副部长的曾观澜,他兼任报社的总编。
  还有那叫卫三畏的美国传教士,他可是冯云山聘请的《南方日报》副总编,冯云山一方面是看他是原来的《中国丛报》的主编,还有开办印刷所的经验,另一方面,冯云山也是看中了他的西方人背景和渠道。
  《南方日报》可不仅仅是面对国人的报纸,还要面向关注中国的西方人。并且,时事版面里面,也不仅仅只是国内的时事,冯云山是想让国人也更多的了解国外的时事,将《南方日报》赋予国人开眼看世界的重任。
  对于细作每天探知的太平军北伐和西征战况,《南方日报》上的时事新闻版面,及时跟上,一般当天收到消息,第二天的报纸上便刊登了太平军北伐和西征的战况进展。
  “四月上旬,太平天国派出右路北伐军二万二千人,从扬州境出军,攻向安徽境内。”
  “四月中旬,太平天国派出左路北伐军一万五千人,向北误入六合,与清妖勇练激战,大败,死伤五千余人,逃回天京四千人,剩下五千人在朱锡琨率领下,与右路军会合,攻占了安徽滁州。”
  “四月下旬,太平天国以赖汉英为主将,领兵二万三千余人,驾船千余艘,从天京出发,溯长江而上,开始西征。”
  “五月初,太平天国的北伐军攻克诃南归德府,杀死清军三千多,自损五百余人,招收降兵千余人。”
  “清军反攻归德府,北伐军与之再次激战,杀死清军二千多名,清军溃败。北伐军缴获无数。”
  “五月中旬,太平天国赖汉英率西征军攻占只有三千兵力防守的安庆城。”
  每期的《南方日报》上,开辟了战事专栏,专门报道太平军的北伐和西征等战事。
  甚至,偶尔在哪期的报纸上,冯云山还会指示在报道战事之后,写个总结分析,预计下一步的战况动向。
  当然,他知道满清朝廷肯定也在收看自己的报纸,不但不会透露太平天国的行军动向,还有意替太平天国稍加宣传。
第274章
《南方日报》的火热
  《南方日报》前面三期免费之后,第四期开始,便收起费来。
  不过,创办这份报纸的目的,原来就是为了掌握舆论喉舌,将消息四处传播,不但让百姓开眼看世界,还能进行科普增智,至于盈利与否,冯云山并不在乎。
  因此,即便收费,也是刚刚按照成本来收取,每份报纸只允许卖50文钱。
  冯云山为了让销量上去,传播更广一些,不但不许售高价,还在每个州府城都设立一处大型的报社分销点,更在重要县治所设立小型的报社分销站,每天由王府警务部的人,从广州的总报社,将印刷好的报纸,按设定的路线,骑快马运至各分销点。
  这样一来,使得成本已经接近60文钱每份,但冯云山还是坚持不涨价。他相信,随着以后报纸销量的大增,接下广告业务后的那块收益,必然能支撑报纸的盈利。比较,这暂时也算是独家垄断生意了。
  原本冯云山准备跟后世一样的每天一期,后来发现这个时代的消息过于闭塞,而且交通非常不便,无法跟后世一样做到每天一期报纸。
  于是,冯云山决定,在开办初期,《南方日报》实行每旬一期,一个月三期。以后,看情况再行增加。
  经过一个月的宣传和免费发放,报纸一期比一期印刷得多,第一期只是尝试,报社刊印一千份,结果,用了3天时间,发放完成。
  第二期,刊印了一千五百份,只用了一天半的时间便发放完成。
  第三期,刊印了二千五百份,结果,只用了一天不到的时间,便全部发放完成。这还是冯云山要求只投放一半的报纸在广州府,另一半报纸运送到其他各州府都进行发放的原因,否则,只怕还要更短时间便发放完成。
  第四期收费后,冯云山担心花钱买报纸的人不多,便只让报社印刷二千份,结果,当天留在广州城内的五百份报纸,在二个时辰内便被一抢而空。
  广州城内的四座报社分销点被上千人围得水泄不通,要求买报纸。好多人都是家里的长辈派来专程买报纸的,这买不到,回去还不得被剥层皮,于是就有人开始威胁要是买不到报纸,就将报社堵死。
  最后,报社的副社长李文茂出面,答应马上加印,才将众人的喧闹平息下来。
  当天下午便加印了一千份,但一天后便又销售一空,幸好将广州城内的需求满足得差不多了。不过,等到第二天,广州府周边南海、顺德和番禹几县大群读书人进城,说是他们当地的报社分销点的报纸卖光了,为了能早点看到报纸,不辞辛苦,跑到广州城里来买报纸了。
  甚至还有肇庆府和惠州府的人也赶来,说是要购买报纸,宁愿加价。
  于是,经请示冯云山,《南方日报》设加班加点,当天便开始加印。
  第四期的报纸,一共加印一千八百份出来,这才基本满足需求。
  这样,光是第四期报纸,便印刷了三千八百份。
  第五期报纸,冯云山直接便让报社提前做好准备,花了四天时间,印刷了五千份。然后,又是两天时间,便售卖一空。冯云山知道,其实还有很多离广州远的地方,没有买到。
  不过,再多一些,他也没办法了。因为,报社的印刷厂印刷能力就那么大。
  印刷厂是直接从澳门购买洋人的,运至广州,由副主编美国人卫三畏负责,采用的是手工铅活字印刷术。需要很长时间的提前准备,甚至出报的前5天,便要拿到稿子,开始人工排版。
  因此,就算想加印,也最多加印到第四、五天,否则,便会影响下一期的报纸刊发。
  冯云山了解后,让卫三畏和曾观澜一道,前往澳门,将澳门最大的那家印刷厂的比较先进的设备直接买下来,运至广州。
  这是改用蒸汽机作为动力,又引入使用最为先进的自动铸排机、滚筒式平台铅印机等机器,将原来的手工印刷过渡到机器印刷,经过卫三畏的调试,印刷厂的效率一下提高了许多。
  虽然在铅印的工序上,铅排熔铅、铸字、浇版等排版操作还是靠手工,但在印刷时的速度已经提升了许多。
  原本的手工每天印刷一千五百份就已很勉强,这下,虽然同样还只是一套印刷机器,但一下提高到每天可以印刷七八千份。
  于是,从第八期开始,《南方日报》一下子便印刷了八千份,而且在排版后的次日便完成了印刷任务。
  圣王王府警务部人员得以有充足的时间,将报纸运送到讨虏军占领区各地。
  一时间,《南方日报》开始在两广和湖南、福建、江西等地区流行了起来。
  甚至不少见面打招呼的读书人不再问哪里赏花赋诗,而是一句:“仁兄,这期的报纸你看过吗?嘿,你竟然没看,可惜啊,错过了精彩内容,为兄说些与你听听!”
  不识字的人,也一大早跑到县里的日报分销点,看见谁面善的,买了报纸,便一窝蜂迎上去,央求道:“大老爷,别急着走啊,这期报纸上王府又有什么新的政策,读给我们听听。”
  诸如此类的,于是,国人第一份创办报纸,《南方日报》彻底在中华讨虏军的占领区流行了起来。
  ……
  广州城外的南海县郊,一户普通农家小院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0/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