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天国不太平(校对)第1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9/603

  果然,正面的中间写着“合挥”二字,两边分别写着冯云山和程岭南的名字、年龄和籍贯,在冯云山名字旁边,还标注着圣王字样,而程岭南边上,却空着没填,想必是填写的人,也不知道程岭南究竟是作何安排。
  “你是程岭南?”看见凭证上的名字,冯云山惊叫一声。他没想到,这本应该是在武昌的程岭南,怎么会突然跑到广州来,自己还糊里糊涂地就和她……
  难道?
  “究竟是怎么回事?”冯云山问道。
  程岭南的性格有些逆来顺受,既然已经被这长毛贼头占有了身子,昨晚虽没拜堂,但也算成了亲,以后便只能跟随他一辈子了。
  “圣王,小女子叫程岭南,家父是湖广总督程矞采。前日因被长毛贼,不是,太平军攻破武昌城,小女子流落街头,遇到翼王,被其看破身份,接着便被送到了广州来。然后……就这样了!”程岭南可怜巴巴地解释道,她不知道这圣王脾气是好是坏,只能企盼冯云山能对她好一点。
  “原来是这样!”冯云山明白了。咳,这叫什么事啊。
第236章
劝曾国藩谋反
  原本自己是想让石达开将这程岭南处理了,远远地送走,不要让她再武昌城内被天王东王两人发现,以免发生如后世历史上一样的,两人争抢女人的戏码来,过早内斗。
  但没想到,竟然阴差阳错,最后弄成这样!
  见冯云山苦笑不得的神情,程岭南以为他不乐意。顿觉有些委屈,尽管算正式成亲了,但没有明媒正娶过,不由道:“圣王,岭南虽然蒲柳之姿,又是翼王抢来送给你,但现在岭南已经是您的人了,以后自会永远跟随于你,还请圣王怜惜。”
  冯云山看程岭南泪光涟涟,不由怜惜之心大发,道:“放心吧,你既然成了本王的女人,安心侍奉,本王自会好好待你。”
  想起这历史上本是天王和东王的女人,如今却成了自己的,不由一阵报复性的爽快自心底泛起。
  冯云山翻过那份“合挥”,转到背面,却是冯云山交代过的用现代词语写的“结婚证”,旁边写着:
  夫:冯云山(圣王)
  妻:程岭南。
  广州府南海县结0000001。
  那串数字,却原来是这个结婚证的编号。
  想不到,自己成了这王府准备颁发施行的结婚证,南海县第一份了。
  不知为何,冯云山总是受到后世那部电视剧的影响,认为这程岭南是个有点心机的女人,所有即便是程岭南美如天仙,但心中免不了还是有点点……但是,既然已经连结婚证都有了,想必是自己那些属下为自己办理的,就遂了他们那份心思吧。不过,他又暗暗提醒自己,不能让她插手政事。
  打开房门的冯云山,却见到门外围着大群人。见开了门,几名侍女忙递上洗脸水盆。洗漱好,冯云山忽然觉着后侧有道炽热的目光,盯着自己,猛地转身望过去,却发现一道倩影惊慌地扭过头,装模作样在扫地,正是程岭北。
  刚想走过去对自己这小姨子表示下关心,门外,左宗棠却拿了份急报跑了进来。
  程岭北趁机跑掉。
  左宗棠带来的急报信息是,乙一师的一万将士,在师长何禄的率领下,已经轻取南雄直隶州和江西的赣州府、宁都直隶州,现已向福建汀州府进军。
  而在衡州府长宁境内的梁立泰,率领整编为甲四师的讨虏军将士,已将衡州府城团团围住。只是,由于缺少重型火炮,衡州府城周围地势又难以开挖地穴,甲四军讨虏军强攻几次,均未将衡州府城攻下,反而伤亡很大,伤亡数百人。
  而在永州府城外湘江上的彭玉麟率领四千内河水师,也赶赴衡州府助战,封锁湘江河道,阻止长沙的清军救援衡州。
  ……
  刚从岳州赶回长沙没两天的曾国藩,便收到粤贼攻占了宝庆府城,围攻衡州城的消息。
  曾国藩大惊失色:“衡州乃我故乡,不可有失!”由于水师未成,他连忙调遣已初具规模的长沙的湘勇陆师前往长沙迎战支援。
  当日,长沙出兵之时,鼓点阵阵。曾国藩命人将自己早就起草的《讨粤匪檄》命人大量誊抄,四处张贴,务使闹市僻壤,人人皆知。
  湘潭县城内,一名年轻人的读书人模样,抬头看着城门处张贴的《讨粤匪檄》,只见檄文上写着:
  为传檄事。逆贼洪秀全、杨秀清、冯云山称乱以来,荼毒生灵数百余万,蹂躏州县数千余里。所过之境,船只无论大小,人们无论贫富,一概抢掠罄尽,寸草不留,其掳入贼中者,则剥衣服,搜括银钱。
  银满五两而不献贼者,即行斩首。男子日给米一合,驱之临阵向前,驱之筑城浚濠;妇人日给米半合,驱之登陴守夜,驱之运米挑煤。妇女而不肯解脚者,则立斩其足以示众妇。船户阴谋逃归者,则倒抬其尸以示众船户。
  ……
  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也。
  ……
  年轻的读书人哈哈一笑,便朝城外湘江边码头走去。
  不久,大队船只从湘江逆流而上,经过码头,读书人朝停靠在码头边的船只朗声道:“在下湘潭王闿运,求拜见部堂大人。”
  未久,一队湘勇将自称王闿运的读书人请上一艘大船,正是曾国藩的座船。
  王闿运被人带到一间密室内,却见几人围着的中间为首之人,却是裹得严严实实的,正是不能听见水声的曾国藩。
  “足下便是王闿运?”曾国藩将王闿运细细地打量一番。见他相当年轻,约在二十岁左右,中等身材,宽长脸,两只眼睛乌亮照人,身穿灰色粗布薄棉袍,头戴黑布单帽,脚着宽头厚底单梁布鞋。虽穿着朴素,却神采奕奕。
  曾国藩心中喜欢,亲热地对王闿运道:“不必拘礼,请坐。”
  曾国藩对于这名叫王闿运的读书人,可谓闻名已久。王闿运是衡州东洲书院的读书人,聪明异常,在衡州府极为有名,作为将衡州府当成自己家乡的曾国藩,自然早有耳闻。
  王闿运却不落座,作了一揖,说:“明公在长沙和岳州训练士卒,建起水陆两师,一扫湖南官场疲玩之积习,振作三湘士农工商之精神,功在三湘,有口皆碑,尤为我东洲三百学子所倾心景仰。”
  “足下过奖了。”曾国藩心中一乐,被人夸的滋味还是不错的。
  王闿运这才坐下,说:“晚生今日诵读《讨粤匪檄》,此文笔力雄肆,鼓舞人心,其作用当不亚于一支千人劲旅。但愿我湖南一地,凭此一纸檄文而定。但是,《讨粤匪檄》好则好矣,然此中有一大失误。不知此文出自明公幕中何人之手,明公可曾注意否?”
  曾国藩心里吃了一惊,坐在一旁的罗泽南等人也感到意外。
  曾国藩不露声色,面带微笑道:“《讨粤匪檄》仓促写成,有不妥之处,还望足下坦率指出。”
  王闿运站起来,意气风发地道:“《讨粤匪檄》虽然鼓舞人心,但可惜的是,此文回避了洪杨叛逆的主要意图。明公可否读过粤贼的《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
  曾国藩点点头,他确实读过。
  “不怕明公怪罪,恕晚生直言,粤贼的《奉天讨胡檄》虽然胆大妄为,罪不可赦,但就文论文,在蛊惑人心、欺蒙世人这点上,却有它的独到之处,极富煽动性。”
  曾国藩的眉头微皱,王闿运却没有察觉,继续高谈阔论:“其实,粤贼檄文不值一驳,说什么满人是夷狄,是胡妖,纯是一派胡言。若说夷狄,粤贼自己也是夷狄,而我们南方一带,都是夷狄。荆楚扬越一带,春秋时为蛮夷之地,我们不都是夷狄的后人吗?满洲在明代还受过朝廷封爵,怎么能说满人不是中国人呢?”
  曾国藩心中一惊,跟身旁的罗泽南等人看了看,均是点点头。想不到,这位刚过弱冠的后生,竟然眼光犀利,不由让人刮目相看。
  曾国藩微笑着说:“足下高见。足下年纪轻轻,便有如此见识,将来前程不可限量!”
  王闿运起身答谢:“明公夸奖,晚生荣幸至极。请屏退左右,晚生尚有几句心腹话要禀告明公。”
  曾国藩不知对方有何话语,但前阵子才被刺客刺杀,不得不防,便令罗泽南、王錱、李续宾三人留下,其余人出了密室。
  “此三人乃本官臂膀和好友,却是不需介怀。足下有话可直说了。”曾国藩道。
  王闿运脸上有些无奈,面带难色,先是小心翼翼地关好房门,这才压低声音,对曾国藩说:“晚生愚见,《讨粤匪檄》不宜再张贴,以免有人从中挑刺,议论长短。满人入关二百年来,历代都对汉人防范甚严。明公今有水陆精兵上万众,且皆为明公一人所招,兵强马壮,训练有素,此为我朝从未有过的事。朝廷对此,将会一喜一惧。望明公师出以后,于此等处时时加以检点注意,免遭不测。”
  曾国藩正奇怪他为何会这样说,王闿运却将声音再压得更低了:“明公治军严明,礼贤下士,衡州湘潭一带的有识之士均以为,明公乃当今扭转乾坤之人物。秦无道,遂有各路诸侯逐鹿中原。来日鹿死谁手,尚未可预料,愿明公留意,或许可以自立……”
  这几句话,却将曾国藩惊得吓出一身冷汗来,声音虽轻微的话,却如千钧炸雷,使曾国藩为之心惊肉跳。
  曾国藩连忙望向两边的罗泽南、王錱、李续宾三人,却见三人震惊之余,却两眼放光,一脸激动之色。暗道不好,三人肯定都是听见了,不由后悔,早知道这王闿运说这般大逆不到道的话,还不如不要让这么多人在一起听到。
  曾国藩脸色阴沉,不快地喝道:“小子何出此言?休得胡言乱语!来人呐,送客!”
  王闿运本想自己学了一身的学问,满怀希望地来找曾国藩,想卖与帝王家,博个好前程,没想到,才刚开始自己的谋划,便被冷淡下来,不由郁闷万分,只好悻然告退。
第237章
衡州战事
  一旁的李续宾见王闿运走后,却嘟哝了一句:“部堂大人,这小子说的,也有一点道理啊。如今满清已现乱象,两广、江南都已经被长毛贼占据,而北方隐隐也有暴民作乱迹象,说不定……”
  “如九!慎言!”一旁的罗泽南见自己的弟子如此说话,连忙阻止。
  “无妨,仲岳兄!你们三个,都是国藩手足,无话不能讲!只是,我乃曾子七十世孙,耕读传家,如今又蒙朝廷器重,身居二品高位,自当报销朝廷,断不该有非份之念。”曾国藩严肃地说道:“此事到此为止,不得多言!”
  罗泽南、王錱、李续宾三人连忙应下。
  见气氛尴尬起来,曾国藩便挑起话题道:“仲岳,你说说,粤贼进攻衡州,改如何退敌?”
  “明公,我觉得,衡州城恐怕守不住!粤贼兵多势众,来势汹汹。据衡州的信报,粤贼并无大型火炮,只是试探地进攻了几次,衡州城勉强守住,若是粤贼的火炮一到,衡州城只怕难守得住。”罗泽南分析道。
  李续宾却插嘴道:“恩师,明公,给我三千兄弟,让我会会这帮粤贼,我倒要看看,那些粤贼有多厉害!”
  罗泽南道:“明公,一味守城不是办法,况且,进城后,我们的湘勇便于衡州府那帮绿营兵合在一起,反受其拖累,不如就按如九说的,我湘勇在城外扎营,与府城互为犄角。”
  “不错,我湘勇陆师训练几月,已有些战力。正好粤贼来袭,是时候让他们上战场历练一二。不过,要么不上,要么就全部的六千湘勇,都压上!”
  二日后,快要到衡州府城了,探子早就来报知,前方湘江水面有四千粤贼水师,曾国藩等率领众湘勇弃船登陆而行,行军到衡州城外。
  一探知,粤贼是在城南城西两处安营扎寨,曾国藩下令六千湘勇,分出十营在城北的蒸水北岸的谢家湾处扎营,另外2营埋伏在旁边的虎行山上。
  李续宾不解地问:“明公为何将兄弟们驻扎在此?粤贼若是不管我等,只顾攻城,怎么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9/60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