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家族崛起(校对)第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23

-----------------------------------------------------------------------------------------------------------------------
☆本文由网友上传至看帮网(https://www.kanbang.cc),仅供预览,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于商业用途,否则后果自负!
-----------------------------------------------------------------------------------------------------------------------
《沈氏家族崛起》作者:神木金刀
文案:
  岭南之地,风云际会,小小家族普通弟子,带领家族在这凶残的修仙界中隐忍崛起。凡人,种田。
第一章
岭南沈氏
  岭南大地,丘陵密布,一条大江从西北侧的横断山脉中一路涌入那无边的大海。
  横断山脉横跨整个岭南地区,山势绵延数百万里,天然的把岭南修真界和中原修真界隔开。
  山中灵气浓郁,奇峰深谷不计其数,各种天材地宝更是数不胜数,但是里面也生活着无数妖兽,达到四阶的不在少数,更有堪比元婴期大修士的五阶妖兽,传闻金丹期修士也只能在支脉中偷渡而过。
  临海郡大道上,一排车队正在慢慢的前进着,一面大旗迎风招展,旗上一只鹏鸟如活的一般,展露着凶气。
  鹏鸟之下是一个苍劲有力沈字。
  一只只套车的异兽,翻腾起阵阵烟尘。这九只异兽,名为铁背蛮牛,牛头离地八尺,身上牛皮硬如玄钢,挡下练气中期一击不在话下。
  每只蛮牛都是二阶中品,堪比练气六层的修士,因为性格温驯,力大无穷,奔跑速度快而被作为拉车,耕地的良选。
  路上也有三三两两结伴而行的路人,这些都是练气层次的修士,虽然不能如筑基期修士一般御剑而飞,但也比凡人赶路轻松不少。看见那车队上的沈字,也都自觉的避开。
  路边一老人带着一小孩靠边站着,那小孩指着那旗子开心的笑着叫着:
  “爷爷,快看!这只大鸟真漂亮。”
  那老人忙捂住孩子的嘴巴,把他抱在怀里,放下他指旗子的手,焦急地说道:
  “小点声,别被人家听见。”
  见那车队上的人没反应才慢慢和孩子讲解开来,
  “这是临海郡沈氏的旗子,这沈家可是临海一霸,家族里有一位筑基中期的族长和一只不知活了多少岁月的银羽雷鹏。
  这种妖兽身负大鹏鸟血脉和雷系神通,是可以达到四阶的凶兽,更关键这只妖兽已经达到了三阶上品,再过个几百年可能又是一只四阶大妖。
  当年沈氏差点灭族,就是凭着护族大阵和这只鹏鸟度过的大劫,直到这代族长筑基才得以恢复元气。
  现在人家当年送入宗门内的沈家子弟也有一人成功筑基,成为宗门内门弟子,这下沈氏一族两筑基加只三阶妖兽,也算恢复了祖上一丝荣耀。”
  这老人说着说着突然语气严肃起来:
  “我告诉你,这种家族可不是我们小小练气家族可以惹得起的,你以后出去历练,碰到筑基家族的弟子要牢牢记住别和他们有冲突。”
  那小孩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话说这临海郡沈氏,开创者是三百年前青云门内门大长老沈裕苍,青云门是这岭南大地三大巨擘之一,宗门传承千年,现门内金丹长老就有三名,更有八九十名筑基弟子。
  也只有北面的无极宗和近海群岛上的散修联盟可以跟他掰掰手腕。这沈裕苍凡人出身,凭自己三十筑基,不足百岁成为筑基后期修士,可谓风光无限,被誉为当年青云门最有机会的结丹的修士。
  但是可能名气太大,天赋让人忌惮,在一次遗迹探索时被人偷袭,动用秘法伤了本源,请当年以是四阶炼丹师的太上长老出手也没有丝毫办法,说只有五阶丹药才能修复。
  沈裕苍心灰意冷,用多年的宗门贡献换取了一批资源,回临海郡占了一条三阶灵脉,开创下临海沈氏这份基业。
  当年沈裕苍虽然因伤无法结丹,但也练到了筑基期大圆满,娶了宗门内一位金丹真人的侄女,开始开枝散叶。
  这沈裕苍的灵根无疑是杰出的,再加上娶得也是筑基女修,生下的后代也是有灵根的占了大多数,更有个二灵根和几个三灵根。
  这凡人中要有灵根可是万中无一,这一也可能只是四灵根,五灵根,终身筑基无望。也只有双方都是修士结合,这样出生的孩子带灵根的占多数。
  在沈裕苍的帮助下,他的子嗣中又有三人成功筑基,终于在这临海郡站得一席之地,成为四大家族之首。
  岭南大地金丹修士的数量两只手可数,所以剩下的三家是李家、杜家、陈家,也都是筑基家族,家里有一到两个筑基修士不等。
  沈裕苍开创家族后,请青云门炼器师用三阶巅峰獬豸的毛皮炼制一本族谱,也只有沈裕苍这样的宗门修士舍得把族谱炼成三阶灵器。族谱中按“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这十辈排序。
  只有家族修士才能进入族谱,在族谱上用修士自己精血写自己名字上,刚写下是黑色的,一旦死去,那么他的名字也会变成红色,和那些宗门内的魂灯异曲同工之妙。
  毕竟修士闭个关就是几十年,常年在外谋生,有了这个也能让家族知道他们的生死状况。
  现如今,临海沈氏已经开族三百余年,三百年来自从沈裕苍寿元耗尽坐化后,失去庇护的沈氏在这残酷的修真界中面临着一次次的冲击。
  第二代文字辈原有三名筑基,但在一次海兽潮中连损二人,只剩下一名筑基苦苦支撑,更危险是在这最后一位筑基期在位期间整个沈氏一族尽然没有一人筑基,在这位文字辈筑基修士坐化后,沈氏一族面临着无筑基坐镇的尴尬局面,一帮练气修士守着这偌大家业,如同小孩抱着金元宝走在乱市之中。
  这就导致散修的觊觎,几个筑基散修和一帮练气散修合计去抢沈氏一族的灵脉。
  在那护族大阵快破之时,一到闪电从空中划过,一声鹰啼从沈氏一族后山响起,一只巨鹏腾空而起,银色的羽芒闪耀在天空,一击击雷电轰向那群散修。
  那年老的筑基散修在见到巨鹏后吓得连忙就要逃走。
  面对这只突如其来的鹏鸟,别说那帮散修,就是沈家众人也不知道是什么情况。
  鹏鸟盯住了一位在御剑逃走筑基修士,锋利的爪子直接把那散修的灵剑抓碎,闪亮的银羽如快刀一样削向那名筑基修士的脖颈。转眼间,一名筑基修士就惨死鹏爪之下。
  眼看一名筑基修士就这样丧命,吓的那帮散修夺路而逃。而沈家众人却得到了士气的鼓舞,纷纷离开大阵追杀散修,保卫家园!
  在鹏鸟的帮助下,沈家族人不仅打退了来犯之敌守住了祖上基业,更是斩杀了两名筑基修士!
  这下沈氏一族后山有只银羽雷鹏坐镇的消息迅速的传遍临海郡和邻旁的近海散修群岛,使一些想打主意的修士灭绝了心思。
  即使有只堪比筑基后期巅峰的灵兽坐镇,但沈氏一族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只能被迫放弃远处的产业,守在灵山上,靠着灵脉上的几十亩的灵田生活。
  这种情况直到第三代焕字辈的沈焕驰筑基才得以缓解,沈焕驰担任族长后,焕字辈的也都熬到了练气大圆满,现在沈氏一族已有四名练气大圆满的长老,但都以过了六十岁,没有了筑基的机会。
  再加上青云门内的景字辈的沈景华几年前成功筑基,这时的沈氏一族才慢慢恢复了一点筑基家族的繁荣,家族产业也开始向四周扩散。
  (大招曰:“我一直认为留下只护族灵兽比留下些符宝啊,符印啊好多了,灵兽只要不死放着还会升级,还能活个几百年够庇护家族了,祖先遗泽有用尽的时候,灵兽是潜力无穷的”)
第二章
沈瑞凌
  缓慢的车队在尘土飞扬中前进着,一辆车上车内装满了饱满的灵谷,谷堆顶上躺着一位年轻人,身材修长,身着青色族袍,浓眉之下一双眼睛炯炯有神,修长的手指间正是本《百草纲目》,此书记载着岭南大地上出现过的一阶和二阶灵药的习性,药性,分布等。
  这年轻人正是沈家第五代瑞字辈中修为最高的沈瑞凌,如今二十岁出头已经练气六层的修为。
  这在现在沈家小辈中已经是顶尖得了,虽然他只是水、火、土的三灵根资质,这种资质只能说中庸,拼拼可以筑基但是没有逆天机缘结丹恐怕是天方夜谭了。
  但是他从小悟性极佳,性格刚毅不失隐忍,六岁被检测出灵根后天天刻苦修炼,不是在家族藏经阁中,就是在后山灵穴之上。
  也使得他和同辈子弟不算太熟,加上爷爷作为家族中唯一一名二阶上品炼丹师修炼资源更是比之大派核心弟子也不差多少,所以修炼的速度已经可以和二灵根的孩子媲美了。
  从小被族老教授的修仙基础和从小的炼丹基础让他懂得根基的重要,所以他练气六层的修为也不是那么轻浮,根基还是很稳的。
  沈瑞凌从小被爷爷灌输炼丹的知识,现在正在专注的看着手里从藏经阁内借来的《百草纲目》。突然,他感觉车身一阵,抬头看下去,发现车上多了一人。
  这名身穿深色长袍,满头白发,脸上刻满了皱纹,白眉之下,一双眼中透着长老的威严的老者正是沈氏一族的二长老沈焕群,一身修为练气大圆满,更是一名二阶上品炼丹师。
  丹药是修仙界最赚钱的行当了,沈氏一族的灵石来源三分之一是这位老人带来的。当然炼丹前期是很费资源的,可以说使用灵药一次次堆出来的,炼丹师一靠家族资源堆积,二靠炼丹师传承,沈家开山祖师直接从青云门带出来了一套直达三阶上品的炼丹传承,这也是沈氏最大的传承了。
  沈焕群正是靠着这套炼丹传承才成为的二阶上品炼丹师,练气期内的大部分丹药都能炼制,在这临海郡低阶修士中也是很有名的。
  沈瑞凌看到爷爷来了,连忙跳下谷堆,踩在牛背上。
  老人看见自己孙子下来,眼中透着慈爱说到:
  “你也不小了,还跳来跳去,整理整理马上到沪上坊了。进去后你安分点,那已经不是我们沈家族地那三分地了,出了事我也护不了你。”
  沈瑞凌眼中充满的憧憬,带着不信的语气问道:
  “知道了,那沪上坊真的有那么大吗,南北不相望,东西不相闻是真的吗?”
  沈焕群看着自家孙子不信的的样子,笑了笑道:
  “等你见过就知道,那可不是我们临海郡四大家族那种坊市可以比的,那沪上坊可是有金丹真人坐镇的。

< 章节目录 >   < >   当前阅读进度1/82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