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秦国做武王(校对)第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420

  今日上午,就已经招募了将近四千,还有不少秦人踊跃参军,要是照这速度下去,招募一万人都不成问题,再加上卫士,足有两万之众。要想在八万人的围攻下,守住这咸阳城,还是非常有可能的。
  从这里到宜阳一来一去,将近两月的时间,嬴壮既然是早有准备,那他必定会在宜阳大军赶来之前,继续进攻咸阳。
  现在有了这两万大军,只要能够撑上一个半月,咸阳城必定解困。
  昨日,嬴荡早早的就睡下,今日一起身,终于是出了王宫,往城墙上走去。
  如今,司马错握有大权,能征集全城兵马,就是咸阳将军孟贲,也要辅佐于司马错,毕竟守城这么大的事情,关系到嬴荡的安危,只有交给司马错,他才能够心安。
  当年六国谋秦,携五十多万大军进攻秦函谷关,司马错临危受命,一战而胜之,汉代贾谊更是称其为“流血漂橹”,足见这司马错之威。
  上了城池,秦王先是巡视了一番。
  城墙之外,叛军早已筑起了箭塔,专作瞭望之用,外面的投石机、冲车等一应攻城军备,又比起之前多了许多。
  在咸阳城的正东门,已经堆起了两座土堆,如此可以让敌军的投石车藏在背面,投掷巨石过来。
  这等土攻之法,嬴荡在姬职手中已经是领教过了,的确是威力大得很,敌能打你,你却难以打他。
  虽未攻城,但叛军将领赵砮这几日都没闲着,司马错也是如此,城墙一直都在加固加高,城中的焦油早被收集了起来,就连秦人的粪汁每日都会有专门去收集。
  之后,烧成一锅沸水,直接浇下去,这就是生化武器,一旦被大面积感染,很容易引起死亡。唯一的坏处,就是臭气熏天,对敌军杀伤力大,对自己也有杀伤力,舀粪的军卒都蒙着口鼻。
  除此之外,滚石檑木等事物,也都是备好,不愧是秦国国柱将军,军阵严明,阵列有序,比起冯章的猛进来说,司马错更是以守为主,颇为老道。
  赵砮不攻城,是在等嬴壮过来,两军会合,才能猛攻下咸阳城,嬴荡能不能活着,就看司马错的手段了。
  对于叛军来说,嬴荡一死,秦国可安。
  “臣拜见大王!”
  如今的司马错,一身甲胄,正站在嬴荡身前,看他这副灰头土脸的模样,与平日里的温文如玉完全不同,看来是忙得不轻了。
  咸阳杀了整整四日的贵族,左相身死,还有开治户台一府,如此剧变,他这个御史台令,秦王身侧的国务大臣,居然连问都没问,甚至都没表现出一丝的疑惑。
  司马错做事,还真是内方外圆也,其内,不该问的不问,其外,装作什么都不知一样,好不圆滑,以他的聪明,恐怕早就知道了吧。
  他虽然不问,但嬴荡不能不说,君臣之间,不能起了隔阂,不能因为甘茂死得突然,而影响了司马错对寡人的忠心。
  “寡人刚才巡视城墙,各处守备完善,此乃御史令之功也!”
  嬴荡拉了他坐下,司马错先行谢礼。
  “臣久在军中,分内之事也,如此征员下去,咸阳城可有两万士卒守城,纵然贼军有十二万之众,也能坚守两月。”
  司马错的一番话,先是宽慰秦王的心。
  两月,足够了!
  就算乌获和赵颉都出了事情,那季君麾下,也不过九万大军而已,顶多再算上他的门客,再加上赵砮两万,至多十二万。
  司马错所说,正是由此得来,凡事想得宽些,总没有错,两万对十二万,说得这般有信心,果然能让秦王安心。
  “有劳御史令了,只需坚守两月,两月之内,洛阳宜阳大军必到,左相战死,右相未归,如今这咸阳守城之事,御史令全权处置,至于其他,可由新任治户令配合你。”
  秦王的令,昨日就下去了,任用一个名不见经传、来自宋国的儒生为国务大臣,司马错岂会不明,这咸阳要变天了。
  “臣遵令。”
  公输楠已经上任,昨日就见过了司马错。
  “御史令以为,这次季君之乱,谁为罪首?”
  司马错愣了一下,没想到秦王话风一转,问到这里来了。
  他不敢贸然回答,想了一下被灭门的臣子们,又想了一下嬴壮,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日的,还有甘茂死得如此意外。
  “回大王,是左相甘茂,令季君迁蜀地将军之举,就是给季君造反的机会,左相此举,有私通之嫌。
  但臣又一想,咸阳城中军备齐全,更是有如此多的辎重,这些本该是去蜀地的,可被左相留在咸阳,这不符常理,恕臣驽钝,不能知其因?”
  嬴荡哈哈一笑,光靠蛛丝马迹,就能猜到这些,实属不容易了。
  “哈哈,御史令快要猜到了,左相乃是自裁,寡人不过是保全了他的名声而已。他这一生自诩能识人、能用人,可他偏偏看错了两个人,寡人和季君。
  他没想到寡人会在洛阳举鼎后,如此大变,他更是没想到自己会被季君所引诱,做出弑君之举,甘茂自知必死,所以这季君也不能活,御史令所说无误,首罪乃是左相也!”
  经这一提醒,司马错茅塞顿开。
  与其说甘茂恨嬴壮,还不如说他更恨自己,踏错了这一步。
  难得大王对此知道得清清楚楚,还能成全了他的名声,此番前来,定然是知道了他心中的疑惑,专程来做了一番解释。
  司马错明白了秦王的良苦用心,立即跪拜,称谢大王。
第93章
治吏台治吏令
  “臣得蒙大王恩重,势必忠于大王,此生不做他想!”
  司马错一颗拳拳之心,一番谆谆之言。
  常言道,士为知己者死,以秦王之尊,能做到这种地步,已属不易,司马错能不感动吗?
  嬴荡下场,走到跟前,将他扶起。
  “御史令请起,只有你我君臣和睦,才能取下这天下,御史令之才,在于领兵,可如今却执掌这御史台,寡人也是无奈之举,秦臣虽多,但能帮寡人看好这大秦秦吏者,非司马错也!”
  此时此刻,君臣之间,关系融洽。
  司马错这个人,心思缜密,心眼也不少,不似向寿那般,说忠心就只忠心你,一条心不作他想,嬴荡这一番举动,让两人关系又进了一步。
  为人君者,这最高明的御下之道,便是以诚相待,如今,秦王是做到了这一点。
  “大王,治户令公输楠,精通数理,又熟悉我秦国户籍,行治粟治户之举,掌管我秦国府库钱政,乃是英明之举。
  可纵然如此,九卿还缺了四位,太仆,典客,廷尉,奉常,其中太仆掌马政,典客掌管外事,廷尉管秦法,这三位俱是权重,大王若想战后安定,这三人,须得尽早定下来。”
  国无君不成,君无臣,何以为君,司马错这一番话,正是为秦王所虑。
  嬴荡摆了摆手,接下来,才要说到重点了。
  既然想着吏治变法,那岂能没有一个精通吏治,能为秦王行举荐、考核、弹劾等诸多吏事的臣子呢?
  这个人,就如同秦国的吏部大臣,权力更是要大过中央组织部的部长,如此一来,那要求就非常高了。
  如今,咸阳百官待兴,嬴荡又有意在此刻变法,那这人不仅要有手段,而且还能迎合他的变法之想,最重要的,须得忠心秦王。
  能满足这些条件的人,嬴荡心中还真没一个合适的,御史台监察天下,司马错又是为人能干,或许他就能举荐一个堪用之人。
  一个御史台代王监察天下,再来一个治吏台行秦吏举荐、升任、考核等事宜,那在这一块,嬴荡就彻底的放心了。
  “这的确是紧要之事,但并非最要紧的,寡人以为,应该是我秦国无行此吏事的臣子,所谓吏事,便是我秦国官吏的招纳、任命、举荐、考核、升任等事宜。
  这秦国,是寡人的天下,是嬴姓秦氏的天下,更是秦国所有秦吏的天下,他们才是我秦国的基石,秦吏大兴,秦国才能大兴!
  今,寡人欲设治吏台一府,地位与治户台相当,专司我秦国吏治一事,此次九卿去了五位,若是有这治吏台,就能立即举荐、考核、之后再行调任,补上这空缺,保我国府安定,此乃治吏台之重也。”
  治吏台!
  听闻,司马错神情有些惊异,在口中又轻声念叨了一遍。
  掌管考核,升任等大事,那这权力岂不是更要大过了御史台,这可是一件大事情,比当初国务府开府都要大。
  以往秦吏,都是由丞相推荐,秦王任命,或是秦王直接任命,甚至可以不需要通过秦王,但有了这治吏台,不仅是丞相的权力被削弱了,尤其是这考核一说,更是让秦国贵族们,再也无法和之前一样,随随便便就有了官职,看来这治吏令定然又会是一个国务大臣了。
  国务府四个变作五个,毫无疑问的,谁的权力都会被削弱,大王是深得这君王平衡之要,眼下咸阳正乱,大王独断乾坤,这件事情做起来毫无阻力。
  集权于国务府,国务府再集权于大王,不说秦国,就是大周大商,也都没有听说过如此集权的事情。
  想到这里,司马错的神情才恢复正常,但看秦王的眼神,却再也不能像之前了。
  “大王英明,秦吏乃是我秦国强盛之根本,若有这治吏台一府,则秦吏来去,万事皆有可依,如此能杜绝才不及位者,德不足执重者,行不端不利国者,此乃大善之举!”
  嬴荡点了点头。
  这就对了,不管做任何事情,总得有人支持,有人支持,执行力才高,事情做起来才快。
  始皇帝一统九州,行三公九卿制,其后又有三省六部制,而嬴荡想要的,是一个内阁,取名国务府,这用意已经很明显了。
  有了这治吏台,再发明了纸张,就可以给秦国所有的官吏做一份智库,上面写上每个人的履历,行为,德行,哪里人,何时入秦,哪家弟子,只有做好了政审,方能知其忠心。
  “正是,治吏台有举荐之权,有考核之权,有任命之权,但并无决断之权,凡中大夫以上官职,先得治吏台举荐,其后国务大臣商议,最后呈报寡人来定。
  凡县级秦吏任命,须得上报治吏台,由治吏台举荐人选,再行各方议定,有升任者,也需得上报治吏台考核;至于我秦郡守一级,由治吏台举荐,国务府商议,凡秦吏调任,皆不能离治吏台也,如此,才能有御史令所说,秦国吏治可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4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