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秦国做武王(校对)第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420

  巴国北临秦国,东接楚国,西是蜀国,攻打巴国,只要说服楚国,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寡人很好奇,屈子既然说到秦楚联合,平白无故就能让秦国取了巴国,难道这楚国就不怕我秦国强大吗?”
  听闻这话,屈原面色一正。
  “回秦王,外臣来秦,一曰为秦楚联盟,二曰学习变法之道,秦孝公变法时,秦国在魏国的压迫之下,是岌岌可危,丢了河西,丢了函谷关,拱手让出了少梁邑,如今我楚国,不也正是如此。
  丢一巴国,能使我楚国亡乎,断然不会,秦国没了少梁邑,若是魏人愿意,可直下关中,但秦国灭了吗,不仅没有,反而强盛,何也,专心变法也。
  楚国国土,堪称华夏第一,楚国黔首,亦是华夏第一,楚国将士,也是华夏第一,然则有弱楚之称,何也,内不唯一,弱也。
  秦楚联盟,楚国免于外事,我楚王可安心变法,学秦国以法为尊,学秦国收贵族之权,学秦国重新度量土地,学秦国练一支新军,学秦国设立国务府,总揽朝政。有此五学,以我楚国的国力,他日定在秦国之上。”
  屈原说得振振有词,那边的苏代听了这话,陷入沉思。
  少梁邑,位于河西,秦国没了此处,相当于将东北的大门敞开给魏国,楚国没了巴国,相当于将南边的大门拱手让给秦国,二者相比,的确是有相似之处。
  难怪他不是去这里看看,就是去那里瞧瞧,居然是抱着这样的大志向来的,可惜,楚国变法失败。
  历史告诉我们,楚国王权分散,楚怀王也称不上一个明君,这只是屈原的一个政治梦想罢了,过上几年,楚国旧贵族反应过来,屈原就要去秭归郁郁而终了。
  想到这里,嬴荡不由得有些失落,国士如此,楚国该亡。
  “寡人希望能有那一日,就看秦楚两国,谁的君主英明,谁的臣子有才,有的将士不畏死。”
  这话,好像还是姬职说与嬴荡听的,他又说给屈原。
  “外臣谢秦王。”
  虽未明说,可这秦楚联盟,算是成了。
  屈原拜谢,一旁的苏代却是哈哈大笑,令人疑惑。
  “苏子何故发笑?”
  “回秦王,外臣在笑屈子。”
  秦楚联盟一成,苏代就来这样一出,屈原转而一想,明白了他的意思。
  “苏子是觉得,以原之才,不足以行这变法之道,这就不劳你费心了,我楚国还有不少俊才。”
  不曾想,苏代还是在那里哈哈大笑。
  “苏子一股锐利之气,锋芒难当,学富五车,才华鲜有人及,这君子六艺,更是样样精通,如此英才,却不懂得识人之道。
  楚王能比秦公否,你屈原能比商君否,还是贵国令尹能比肩公子虔,都不是,都不是也,过刚则易折,这道理屈子该明白吧,代以为,苏子变法,定不能成,而且以屈子的这股锐气,还有性命之危也。”
  苏代这话,当真是让嬴荡侧目,屈原不正是因此而投江的吗?
  战国以来,这样的忠臣,还真是找不出一个,若是这屈原得遇良君,一定是辅国大才也。
  “代以为,秦王才是雄主,胸襟宽厚,能识人用人,能明天下大势,屈子不如就留在秦国,如此才能一展胸襟抱负。”
  连日来,三人接触得多了,苏代对于嬴荡的了解也越多,真乃雄主也,他这话,尽是肺腑之言,此次屈原回去,怕是不出几年,就要终了。
  “屈子来我秦国,假以时日,国务府必有屈子一席之位。”
  嬴荡明知不行,还是提出了招揽之意,若是他答应了,就不是屈原了。
  果然,屈原摇了摇头。
  “外臣多谢秦王美意,原纵然身死,亦不能改国!”
  说完这话,屈原一箭射出,正中靶心,死了一头野兔,之后策马追了上去,就只剩下苏代和秦王两人了。
  “苏子啊,这番话不错,屈子在楚国,必不能长远。”
  苏代面色一怔。
  “秦王恕罪,外臣只是胡乱猜测而已。”
  “不,你的猜测不错,浪费了你这么多时日,你可曾知道寡人的心思?”
  苏代真是个聪慧之人,好像许多事情,他都能未卜先知。
  “外臣明白,现在宋国战局无力回天,齐国已定,大王是不想巴国出错,所以会联合楚国,外臣敢问大王,巴国战争何时结束?”
  “半年。”
  这是司马错给他的确切数字,应该差不多了。
  苏代点头。
  “如此,那外臣半年后再来秦国,拜会秦王,商议连齐而遏楚之势。”
  南有楚国一霸,齐秦联盟,是大势所趋,两国君王若是明君,臣子若是能臣,定然会走到这一步的。
  楚国不是怕令尹掌权吗,那到时候两家联合出兵,楚国令尹必定会因此而出山,重新掌握大权,颠覆楚国的变法,不能真的让楚国变法成功了。
  “如此甚好,那寡人静候与苏子的再度相逢。”
  苏代拱手应承。
  “外臣还有一私事,受家兄所托,若是秦王能连齐国而遏楚,连楚而取巴,那他将再度游历咸阳,拜会秦王。”
  这真是个好消息,当年,苏秦联合六国,共同谋秦,挂六国相印,虽只是名义上如此,但依旧是个奇迹。
  后来六国联军大败函谷关,苏秦就再也没有如此惊天动地的作为了,如今二十几年过去,他已是年过半百,虽说年岁大了,这智慧可不减当年,向寿过了六十,还不是能领兵攻打巴国。
  他远在齐国,就能算准我秦国会有攻打巴国之举,果真是大才。
  二十几年前,苏秦就与秦国有过一次邂逅,可那一次,惠文王还陷入车裂商鞅、这场动乱的泥潭中,一次都未曾见过苏秦,就这样给耽搁了。
  后来苏秦不管身处何地,其主张都是攻秦,这样一个人,留在山东诸国,也不安全,招揽过来,才是最好。
  “如此,寡人恭候。”
  翌日,苏代回齐国。
  几日后,秦楚联盟,屈原带着盟约回郢城。
  再几日后,上将军向寿率领南郑大军,向巴国进发。
  宜阳都督麾下,轩辕、白驹两军早已去往蜀地,算着时日,应该到了天府王城。
  樗里疾西行,一路借粮,都到雍城,咸阳往西这一路上,粮食源源不断地送往了南郑。
  至于咸阳,城内有卫士九千,宫中有郎官五千,在咸阳以西,还有蓝田三万大军,足以守护国都。
  宋国戴偃,彻底复国,秦国六万战卒,死伤一万余人,开始班师。
  东线已安,只看南下。
  (本卷终)
季君之乱,秦国铮铮
第81章
咸阳之变
  寒冬已过。
  天气渐渐地暖和了起来。
  白天,洛阳传来消息。
  擎苍、皂游、黑旗三军俱已回到洛阳,齐军大败,宋王戴偃光复了宋国全境。
  今日十六,子夜虽过,天空中的月光是格外的明亮,仿佛天地间的一切,都被蒙上了一层白纱。
  咸阳城早已进入睡眠,四处城门和王宫的位置还亮着灯火,城中时不时有巡逻的卫士经过,他们举着火把,秦人行宵禁,除此之外,偌大个秦王城,再也难见半点儿火光。
  几十个卫士在城头打着哈欠,盼望着天亮换岗。
  一切看上去如此平静。
  踏踏!
  忽然间,两骑快马踏过大地,一下子打破了这宁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4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