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秦国做武王(校对)第3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0/420

  “我秦自与韩联盟以来,我王以韩王女,为秦之夫人,王女之子,为我秦之太子,每年祭祀之礼,都不忘上禀天意,下承民心,为韩王祈祷也,黄金不少,蜀绣亦不少也,如此秦韩之好,早已非春秋秦晋之能比也,我王一颗拳拳之心,却不意,韩王会有背信弃义之举,六国举兵攻伐,韩为我秦之盟,不思助秦,也竟然与诸国为伍也。
  后,我王虽受韩上党一郡,可心中所念,无不是秦韩之好也,对于秦韩不快,早已是抛之身后,可去年年底,今年年初,韩王又有谋秦之心,屯兵驻守野王、阳翟两地,遵照那魏王之策,欲行图谋,试问,难道在韩王的心中,魏王就真的比我王更重吗?
  今,我王愤愤,秦臣怒怒,不可平也,韩王此举,伤两国之盟约,外臣来使韩国,请求韩王割让野王五十城,赠与我秦,以表我秦韩之好也,韩王若是不从,唯有兵戎相见,此,韩王不愿见,我王亦是不愿见也,请韩王割地!”
  秦使之言,虽然听起来,似有道理,乃惶惶大论,可细细想之,依旧是以威慑而震韩国就范,韩仓听后,又想起了猛虎吞猴的典故,心知与秦国,再无回转可能,一心连魏抗秦,才是正道。
  当下,韩国臣子,无有言语,又是魏国芒卯,抢在韩王之前,站了出来。
  聪明如张开地,张翠这些人,自然知晓,在这个时候,能让韩王定下抗秦之心的,也只有魏国了,由魏国使臣出言,这一来,能让秦王知道,与秦国做对的,乃韩魏,非韩一国,二来,有魏支援,也可让韩王心定。
  韩仓也是见芒卯站出,便不再言语。
  “秦使有礼了,我乃魏大夫芒卯,秦国强大,以势欺韩,的确可行,可若是再加上我魏国呢,将来还有赵国,甚至好友天下诸国,我等皆有抗秦之心,难道秦国还敢如此放肆吗?
  外交令或许不知我,可我知外交令也,陈均其人,跟随苏秦之下,天天人人皆说,均随秦法,陈均有苏秦之谋也,但今日一见,我之失望也。
  苏秦在时,秦国尚且知连韩而破魏,连齐而破楚,连燕而破齐,以纵横之法,制衡诸国,秦从中取事,每每有所得也,怎的,秦国今日换了外交令,就连这纵横阖捭也都忘了吗,以如此直白之势,来索要韩国土地,如此之秦国,韩王又岂能允之,秦王又岂能称霸?”
  芒卯这个人,心机不浅。
  贬低陈均,就是在贬低秦国,贬低秦国,就是让韩仓不用担心,不用惧怕,从他的角度来看,他当然不希望,秦王在这个节骨眼上,有兴兵之举,令韩魏独自抗秦。
  如今之秦国,已非一国能胜之,诸国都在谋划着联合攻秦,以弱秦之,所以他说天下诸国,都有抗秦之举,便是因此。
  对此,陈均心中皆明,不过今日,他不是来争论的,而是来完成攻韩国之策。
  “韩王若是不割地,我王必定亲征,请韩王慎思之,天下诸国,眼前之时,又有谁人能救韩国呢?”
  他没有理会芒卯,而是再次对韩王,直言不讳。
  韩仓又是心惊,看陈均的神色,这不是虚言,这是来真的,现在这个时节,除了魏国,还有谁会来支援韩国呢,当年攻打宜阳和武遂,不也正是这样吗?
  他这个一向少主见的人,可是遇到难事了,在这一会儿间,心思就发生了几番变化。
  依旧,还是芒卯站了出来。
  “韩王需知,外臣在此,便为韩国抗秦也,秦国势大,但也非我魏韩所不能敌,再者,秦国所依仗者,乃是战卒之快,攻取河东,我魏国皆是败于这快,如今,魏王远见,令我两国早做准备,秦人战卒,又能如何呢。
  外臣明日可书信魏王,全力相助韩王,确保韩国无虞也,韩王可尽与之一战,秦人似虎,我等似猴,能战之时,倘若不战,将来后悔徒悲,又有何用呢?”
  陈均瞧了一眼芒卯,将这个人记住了,看来是他说服韩王,让韩王有抗秦之心,此人将来会是秦国的敌人。
  此时,张开地,张翠等人伺机而动,纷纷提议,不惧秦人。
  韩仓前有秦使咄咄逼人,后有臣子群情踊跃,心中的决断,已经有了。
  “使者请回吧,告诉秦荡,纵然亲来,寡人何惧之有!”
  这句话,韩仓说的尤为畅快,似乎是出了这几年来的一口恶气。
  “如此,外臣这就回禀我王,告退!”
  目的达到,陈均自是退下。
  他相信,魏国会真心帮助韩国的,因为魏王是个有远见的人,但他不相信,魏王会不要命的去帮助。
  第二日,陈均书信咸阳,早做发兵,他又去了魏国,打算说与魏王,让他不要多管闲事,这做戏,自然是要做全套了。
第468章
齐燕大战
  饶安。
  位于齐国故地,燕国新地。
  此处距离两国国都的距离,大致相同,可以说饶安,就是齐国故地、燕国新地的中心。
  眼下,齐燕各有大军二十万,一方驻扎与饶安以北,一方驻扎于饶安以南,相距八十里,俱是扎下营寨,东西横贯,绵延百里之余。
  到了今日,燕齐大军,已经野战了三场,但都算不得决战,都是小规模的冲突,齐国胜了一场,燕国胜了一场,还有一场,则是互有损伤,应该是平局吧。
  这三场战事,都是由齐军挑起,话说燕国先锋大军,在南下饶安后,遇到了齐国先锋,两军在饶安之野,先是野战一场,这一场战斗,燕军长途奔走,齐军以逸待劳,该是胜利之局,齐军反而输了。
  当时,齐国主将、大将军匡章震怒,鞭笞领军先锋,几日后,又行和燕军大战,这一场,两军战平,燕军死伤甚巨,齐军也一样不少。齐军此次所来,是为了雪上次之恨,可没想到,依旧是饮恨,照这样说来,齐燕先锋交战两场,该是齐国输了。
  至于这第三场,齐军临阵换将,由大将军匡正亲自指挥,齐军奋勇,终于是扳回来了一局,之后,两军对垒,一直持续到了今日。
  现在,是双方主力俱已到齐,在能展开决战的时刻,两边却都是不约而同地坚守不出。
  自从这齐国有攻燕之举,燕国就派遣使者,去了楚国,去了韩魏,甚至也去了秦国,但遇到结局都一样,诸国无一相帮。
  这一切,就像是秦人提前布局好的一样,只因一个北帝之名,让燕国外事断绝。
  燕王称帝,令天下诸王,尽皆不与之为伍,这就导致,面对齐人的攻略,燕国就只能亲自迎战了。
  今时今日,经过了这么些年的变革,燕国国力,虽说不如齐国,但若是说畏惧于齐,那是不可能的,不过智者必有千虑,慎思慎行,燕国主将乐毅,现在所思虑的,非是齐国,而是赵国。
  此刻,乐毅亲自驾车,正在一处高地之上,俯视下方的齐国营寨。
  入眼去,旌旗蔽空,齐军连营,一直持续到天边。
  营寨坚固,守备森严,营门之外有沟渠,营寨之下有马枪,各处箭塔,也都尽皆耸立而出,又在整日之间,都有士卒其上瞭望,除此,每隔一个时辰,就会有一列战车士卒,从营寨中出,往外巡视一圈。
  营寨一座连着一座,营帐一厢接着一厢,各个营寨之间,又都留有间隙,以免敌军火攻,出现火烧连营之势,其上方灰尘,整日不降,里面士卒,则全力修筑工事。
  匡章布阵,不仅是将火攻,水攻,夜袭,强攻这几个方面都考虑到了,而且还有明哨、暗哨、卫兵、巡逻,纵然城池,也不及这里森严也。
  自从停战的这半月来,每日间,乐毅都要来此看上一眼,了解一下齐军的动静,也猜一下匡章的想法。
  面对这样一个对手,他一直有着谨慎之心,所以,他也是眼睁睁地看着,齐国大军的营寨,越来越严密,越来越坚实,大有长期驻扎之势。
  注目一会儿,似乎是营寨中的齐军,发现了动静,正在赶来,乐毅这才率军退了下来。
  “好生奇怪啊!”
  乐毅道了一句。
  他身旁副将,名为燕檀,乃燕国公族,燕国离丘君,燕王姬职之兄是也,燕檀此人,今年有五十,为人慎重,深得乐毅之心,此番用兵,是乐毅亲自举荐,以此人为副将,他这么做,也是全了燕王之心。
  乐毅深知,他非燕人,更非燕国公族,燕王虽屡屡倚重与他,但心中对他,还是有所担忧的,毕竟这是二十万大军,忠王之臣,不作王所担忧之事,放这样一个燕国公族在身旁,可以消除燕王许多的疑惑,比解释千百句,要强多了。
  燕王是雄主,为雄主者,必不轻信于人也。
  离丘君燕檀,生得须发皆白,面色黝黑,看着苍老,可其实身体强壮,依旧是夜能御女,行军打仗,驾车沙场,无有不可。
  他见乐毅这样说一说,面带疑惑,便问其故。
  “这几日来,我每每来此,这位齐国大将军都是在修筑工事当中,将如此多的军力,和如此多的时日,都放到了这修筑工事之上,这无疑是在浪费时日,难道还不令人奇怪吗?”
  乐毅驾车在中,离丘君在一旁跟随,他听乐毅这样一说,更是不解其意。
  “两军对垒,这取胜之法,首先就要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只有不败,方才有取胜之法,齐军修筑工事,这便是防备我燕,将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难道这有什么不对吗?”
  燕檀对乐毅,素来是敬重,他年纪是大了,可却也好学,每每有问,则要向乐毅问个细致,然后再记下来,将来学以致用。
  “是离丘君不知这匡章也,昔年,秦人司马错说匡章,为天下勇之冠,而我乐毅善众,善谋也,这部司马兵书,传流至今,已成为天下人了解天下名将的重要来源,无有虚言,既然匡章为勇之冠,那如何会有这般缩手之时?
  想想那奇袭临淄,进入阳谷,攻伐河东,这哪一战,匡章不是勇猛突进呢,今日,他只顾坚守,事出反常,难道不令人生疑吗?
  再者,此战,是齐攻我燕,收取失地之战,那匡章目的,乃是直入我燕腹地才对,但如今呢,两军还在饶安,这无疑与齐国策不符。”
  被乐毅这样一说,燕檀的确是觉察出了不对。
  现在两军对垒,都有半月之久,齐人不仅是没有来挑战,更是连斥候也很少派出来,打探消息。
  听说,在前年的太行径,匡章善用斥候,可与白起齐名,他名勇之冠,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因为这斥候的功劳了,但眼下呢,的确很少见齐国有斥候出,这只能说明,匡章并无继续进军的战略,他也无意,再往北上进军。
  “昔年,六国谋秦一战,齐人损失最小,就连我燕国,也损失的比齐人多了,齐人又自付,国力强于我燕也,匡章如此久耗,难道是想借用国力,令我燕国败亡也!”
  对于这拼国力的战争,秦国演武宫曾有过一文,如今是广为流传。
  借用孙子之话,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兵家之事,俱无小事,没有绝对的把握,还是要慎重而行,在没有破敌之策前,用国力来消耗,无疑是稳妥的办法。
  “哈哈,离丘君还是想得少了,光凭一个齐国,消耗国力,我燕国也可以撑上几年的,况且,现在也就只发了二十万兵而已,于国力何损,我之怕乃赵,赵国若从西边起兵,中山不能久,两相进攻,方才是我燕国之难也。”
  赵国!
  燕檀面色一变,当即醒悟。
  齐赵两国,在田文之前,来往不算很密,在田文之后,因共同抗秦,来往就密集起来,这不盟而约的事情,真是有可能发生的。
  燕国可没有秦国外交台,那么灵通的消息,对于这齐赵之事,单凭借乐毅的聪慧,和眼前的所见所闻,还是能够猜到这一步的。
  “那以上将军之见,该如何应对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0/4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