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秦国做武王(校对)第3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7/420

  如此布局,则有攻守兼备之意,我若攻之,则山上必有驰援,敌若攻之,则可顺势而下,令我难以结寨防守。
  镇守巩邑者,乃魏国将军范追,此人与我秦屡有作战,又经此河东一战,大梁一战,对我秦之战法,俱是知也,能破我秦军者,唯有坚守,因此,这巩邑一带的防线,魏军是尽心尽力,范追又令大军,在防线之后,进行开荒之举,颇有长期坚守之势。
  其二,乃是野王,野王之固,非一城之固,乃城与地势,互为扶持,互为结合,方称之为固也,野王地形四周,连绵多山,韩军在此山地作战,乃布下三万大军,据守险要之处,扎下天险营寨,可谓易守难攻也,我秦若是挥军攻伐,纵然数倍大军,在短期之内,也难破也。
  又因野王之地,北可达径城上党,南可抵洛阳之地,西可到宜阳武遂,东可连巩邑魏国,可为韩国之要,我秦攻韩,野王已成非取之势,韩国镇守野王将军,乃韩大夫张平,张平此人,乃韩相国张开地之子,为人贤良,多知兵事。
  其三,乃是阳翟,出我秦函谷关,入韩则有两路也,一则河北,一则河南,要从这河南而过,则必经阳翟也,阳翟,占据要道之上。
  此城,乃韩国旧时国都,其城池坚固,已超宜阳也,还有这阳翟之地,也是多山,若是依山势而坚守,对我秦亦是大为不利也。
  如今阳翟守将,乃韩国大夫申康,此人久随暴鸢身后,颇知军事,前年,六国谋秦之战,此人便是韩国副将,以善于坚守而出名,阳翟城外,山地之上,也一样是防守严密,有申康之法,此城也难破也!”
  这打蛇打七寸,韩国如此布局,可不是都打在了秦国的七寸上,断了秦国的必经之路。
  堂下说话之人,乃斥候军王颌。
  能入寝宫,与秦王议事,说明王颌这些年立下的军功不少,所以也升迁的很快,有资格站到这里来了。
  待他说完情况后,寝宫众人,无一不是清清楚楚,韩仓和魏嗣的龟缩战法,让秦国东出无力。
  野王,阳翟,这两座城池,都是秦国的必由之路,要攻河北,则必野王,要攻河南,则必阳翟,现在这样一坚守,那秦军的闪电战,就会打成消耗战,一旦韩魏两国联手,要想结束战斗,就很不容易了,秦国也不想在一个韩国身上,浪费太多的力,一统天下,才是其目的。
  想到这里,嬴荡暗骂了一句。
  这个魏嗣,真是个白眼狼,当初娶他的女儿,送给他粮草,可不是因为美色,而是想着,我秦魏如此之好了,那秦国攻打韩国,你就不要再掺和了。
  没想到这个魏嗣,不仅不领情,反而还要提醒韩仓,防备我秦国,更重要的是,布下这样的军阵,让秦军有些无从下口的意思。
  等到王颌说罢,下方当中,新任外交令陈均,将这话接了过来。
  “臣启禀大王,韩魏两国联盟之举,便是为我秦而来,两国之盟约,重在攻守同盟也,魏国在巩邑驻守大军,并非仅仅只是为了驻守巩邑,而且还有拉扯我洛阳兵力,随时支援韩国之用。
  两月之前,魏王遣芒卯为使者,去往韩国,到了如今,使者还在新郑城中,芒卯此人,素知纵横之学,臣以为,有他在,我秦攻伐韩国之心,韩王俱已知也,若想要奇袭,怕是难矣。
  两国国君,自榆关会盟之后,就颇有联袂之相,今年年初,魏国又派遣使者,去了赵国,重提三晋联盟,我秦为三晋之大敌,三晋已有联合之势,赵雍也亦是以相国楼缓,出使两国也。
  臣以为,要攻破三晋联合之举,重在此战,战之,还要能胜,如若不然,则此战之后,三晋必定联合,我秦则更难也!”
  秦国群臣,是各操各的心,各说各的事情,身为外交令的陈均,他所要考虑的,当然是这秦国的外交形势,以他来看,不管多难,此战必须要进行。
  这话听得嬴荡,亦是赞同。
  魏嗣有联合三晋之举,那在三晋在结成盟约之前,就对其一战,先将韩国彻底废掉,再威慑诸国,看你这三晋联合之举,还如何能够联合呢?
  “外交令之言,寡人亦是如此,现在这形势,就是我秦不战,那这三晋,也容不得我秦继续强大下去了,是战,则要必胜,不知谁可有这大胜之策?”
  秦王所说是大胜,不是胜利。
  既然说是大胜,那之前定下的战略,必须是要完成的,韩国的大片土地,也一定是要争取到秦国手中的,但这样一来,难度系数,无疑是加剧了不少。
  何况现在不管是外交形势,还是这敌人的防备,都非常不利,就连嬴荡他自己,在一时半会儿间,也想不到很好的办法,来破解韩魏之策,他就只能将希望,寄予到白起身上了。
  攻取阳翟,必要经过伊阙,历史上这伊阙之战,白起以十万破二十四万,威震韩魏,既然这样的大捷也都有过,那现在这局面,他也一定有办法吧?
第464章
白起破韩策
  在这关键时刻,还是荆州都督白起,领会了王意,起身而出,群臣当中,于征战一事,最有谋略的,也当属他了。
  白起做了荆州都督,却未行荆州之事。
  自从六国谋秦战事结束后,在这整个期间,白起都事于咸阳城中,上将军府邸之下,或去洛阳走动,或去演武宫授课,反而是白驹将军孟期,掌管了荆州之事,与楚军一道,南下征伐百越。
  说起这征伐百越之战,尚未结束,可秦楚联军,是连战连捷,一路南下,或许再有两三月的时间,就能收到孟期抵达南海的消息了。
  秦国的三大都督,其官职一样,权力也是一般大小,但有人的地方,就一定会有争论,一定会分个高低,这三人之间,也是一样如此。
  往昔之时,秦国都督,以冯章为之盛,因为他立下的功劳最多,也发迹得最早,在甘茂做丞相时,就有出使楚国之功,其后洛邑护卫秦王,战赢燕王,也是有功,还有平定季君之乱有功,六国谋秦,也有破魏之功,再加上又久镇洛阳,麾下二十万大军,其声威,列于三大都督之首。
  而在这几年,犹如异军突起的白起,开始抢走了冯章的风头,隐约列于三大都督之首,平定巴蜀是一战,攻伐楚国是一战,夺取河东也是一战,最后这六国谋秦,又覆灭楚国盾甲,南下击退乐毅,又是一战,接连四次大战,四次都是大胜,秦国总共十二郡,这其中河东一郡,上党一郡,楚地四郡,无不是因白起之功也。
  因此,这不管是怎么算,现在的白起,都能够压住冯章一头了,至于一个魏冉,虽为三大都督,但受到秦王重用的机会很少,他曾为季君一党,后来全因反应的够快,才躲过了一劫,能有现在的地位,他已经很满意了。
  见到白起站出,众人都是望着他,他必是有了破敌之策。
  “启禀大王,臣有一策,可破韩魏也,此所谓声东击西,效仿孙膑围魏救赵之法,应用此法,先令韩魏联军阵脚自乱,我秦再以全胜之姿态,碾压韩魏,对其逼迫也。
  夫战者,乃为胜,夫胜者,非战场唯一也,征战之事,乃三国之战,既为国之战,那军为国,朝堂也谓之国也,如此,则朝堂之争,朝堂之变,也为之战也,我秦是强,韩魏是弱,以强击弱,要战则出全力,一击而溃,方为此番用兵之法!”
  白起一说这声东击西,围魏救赵,嬴荡在忽然之间,似乎就有了明悟。
  荆州都督者,不仅精通战阵之事,更是知列国朝堂之变,列国朝堂之将,他对于天下大势,可以用如数家珍来形容,这也是他百战百胜的缘故。
  历史记载,不管是伊阙之战,还是新城之战,都是利用了敌人的心态,要做到这些,唯有白起也。
  不错,两军交战,就不能光是去考虑,这仗应该怎么打,更多的是,应该去了解,两国将会如何对抗,如何才是最有利的战略目标,以什么样的手段,快速达到,正所谓战事未开,就先胜了一半,便是这个道理。
  “我秦每逢大战,都督必有良策,寡人今日看都督,更是胜券在握,不知都督这声东击西之策,具体如何,说来听听?”
  见秦王应允,白起又继续说上。
  “回大王,对韩夺地一战,臣以为,当先以歼灭,再思夺地,如此,韩人无反抗之力,地也唾手可得,就是在得地之后,韩人也无再战之力,便无抗秦之心。
  其一,既然我秦之谋韩之心,韩魏两国,韩魏两王,俱是清楚,那我秦突袭之战,也定当不通也,臣之以为,不如索性派遣一使者,去往韩国,要韩王割让野王之地与我秦,此举,韩王必定不肯,那我秦则有攻韩之名,以名正言顺而战之。
  其二,国内招募大军,押送粮草于前线,昭告天下,韩之罪于我秦,做出汹汹之势,让天下人都知,大王攻伐韩国之志,如此一来,则不必隐藏战略,那粮草调集,大军行事,也当容易,有事半功倍之效。
  其三,纠集大军二十万,从宜阳南下,绕开野王,阳翟两地,直奔韩国度新郑而去,韩人应对我秦之策,乃是以阳翟、野王两地,重兵屯守,以抵挡我秦之路也,那我秦则反其道而行,直奔新郑,令韩人之策,尽皆扑空,此所谓声东也。
  其四,闻此消息,韩国必定调集国内大军,层层把守于新郑之外,到时候这阳翟、野王两地大军,也必定回援,而这阳翟、野王之强,则强在这有险可依也,而没有了大军驻守的两地,则成不了其险,如此,可轻易入我秦之手,此为击西也。
  其五,当以歼灭,灭其有生力量,让韩有抗秦之心,无抗秦之力,洛阳战卒,一日可奔袭百里,堪为天下机动之最,如此强力大军,可利用其机动迂回,埋伏于野王、阳翟两地至新郑沿途,对其五万屯兵,尽皆行歼灭之战,灭其军力。
  其六,我秦如此举动,魏国屯兵,必定支援,率军之人,也必是范追,范追此人,用兵素来谨慎,强攻与他,必不能行,可待魏军离开巩邑后,我秦再分出一路战卒,奇袭巩邑,先断范追后路,其后,我秦大军,再围追堵截,歼这魏国五万屯兵也。
  有这其五其六之策,魏国大军必亡,六国谋秦一战,魏国国力,就不堪重负,现在更是无力再支援韩国,韩国失这五万屯兵,再想招募大军,却也难也,再加上我秦已深入韩国腹地,韩人缺失纵深,更难发动氏族,抗衡我秦。
  其七,臣这计策,我秦大军可为两路,一则,是招募二十万士卒,直扑新郑而去,吸引韩魏注意,二则,利用洛邑二十万驻军,迂回纵横,专行歼灭一事。
  直扑新郑大军,不顾其他,只围新郑,等到新郑之外,韩军尽灭,我秦又将其团团围困之时,可效仿去年,大王胁迫韩王那般,令韩王割地降秦也。
  其八,区区韩魏联军,断然用不到我秦、这四十万大军征伐,臣之如此计策,一来,可确保大战得胜,以碾压之态势,快速结束战事,二来,韩国国力,远不如我秦也,如此之战,韩国也难以坚守,易生降秦之心,三来,可威震魏国,绝了支援韩国之心,若想支援韩国,当得有二十万军力也,可如今这天下,齐燕交战,赵国相帮,楚国南征,无一能相助于韩国也。”
  好,好法子!
  果然不管在什么时候,白起都不会让人失望。
  这瞒天过海之策,用得是越来越纯熟了,当年,对楚国之战,就是如此,突袭河东,也是这样,现在攻伐韩国,再来一个声东击西,令韩国攻守不得也,以往之见,秦军都是以不宣而战,突袭为主,这一次是在战前,将戏给做足了。
  先是派遣使者,来告诉你,割地,你不答应,我就打了,之后招募大军,堂而皇之的宣告天下,战略目标就是新郑,就在韩国全力防备之时,秦国这才露出了真正的战略意图,夺取阳翟和野王,行歼灭之战。
  真是好策略!
  白起话落,又有一人站了出来,秦王看时,乃是陈均。
  “都督好战略,臣还有一策,可谓之都督第九策也,据臣所知,齐赵两国,俱有谋秦之心,依照都督之策,威震魏国,也可威震华夏,此战之后,韩国不堪一击,燕国定与秦为伍,楚国南征,纵然有抗秦之举,也不外乎齐赵魏三国也,我秦何惧之有,臣还请大王,有这第十策也,大战胜后首要,当为连魏也,之后,仅余齐赵,难成我秦之敌手!”
  苏秦在时,每逢战事前后,苏秦都会做好应对之策,胜了怎么办,输了怎么办,无疑,现在这担子,轮到陈均的身上了。
  不错,齐赵是有抗秦之心,而且还不小,不过,就只是齐赵,也无从担心也。
  “寡人军有白起,纵横有陈均,破韩十策,我秦安也,寡人令,就以这十策,行之破韩之法,上将军府准备应战,行招募之事,外交台立即出使韩国,索要土地,后日,令齐宋国如秦也!”
  秦王话落,众臣接令。
  人群当中,白起与陈均相视一笑。
第465章
宋公入秦
  第二日,秦王以外交令陈均为使者,火速前往新郑,向韩王索要土地。
  又一日,齐国使者宋公戴宕,入宫面见秦王。
  对于此人,嬴荡不知该如何去形容了。
  戴宕,乃宋王戴偃之弟,宋国公族,齐国派遣田文两次灭宋,其后,封宋国遗族于齐国莒地,保留其宗庙社稷,宋国成为齐国中之国。
  如此灭国之恨,按照正常人所想,那这个宋国遗族,对齐怀恨在心才对,可此人偏偏有些见识,又不同凡人,在齐国两王相争之时,他押对了宝,将所有的一切,都押注到了田地的身上,这田地也是神奇,没让戴宕失望,顺利的成为齐国之王。
  这样的拥君之功,戴宕就算向田地索要更多的东西,田地也应该没有理由拒绝,可是呢,他什么都不要了,就只要了一个名,宋公之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7/4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