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秦国做武王(校对)第3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2/420

  “启禀大王,韩拙可为黑旗将军!”
  冯章应声说道。
  他认为,六国攻秦前的韩拙,或许差一点,现在是够资格了。
  各方均无异议,秦王下了决心。
  “传寡人令,以战略司长韩拙,任我秦黑旗将军!”
  秦王令下,堂下之人,俱是领命,尚书令又一一记下。
  其后,秦王目光,又转到任鄙身上来了。
  黑旗山,不仅是冶炼,而且还铸币,还行商。
  任鄙现在是身兼多职,对他的任命,可不能因一个重工大夫,就结束了。
  市场告诉我们,最能刺激工业发展的,还是商业,因为商业,可以反哺工业,秦国的商业,可以说是在任鄙的麾下,最大的三十六支商队,富可敌国的三十六个商人,俱是受任鄙的领导,这商业一司,暂时也离不开任鄙了。
  “我秦崛起之时,天下强国,已有楚魏齐三国也,此三国,教化强,法制强,军力强,商业强,我秦历经商君变法,先王变法,寡人变法,到了今日,已是教化强、法制强、军力强也,唯有此商业,还不足以强也。
  商君之法,有利之,也当有弊之,重农抑商者,不利于我秦工业之发展,不利于我秦国力之兴旺,重工业之利,便是黑旗山之利,而这黑旗山之利,诸臣无不见也!
  时至今日,我秦已有通商之城开元,行商之城安邑,就连咸阳,虽是抑商,可也难挡,诸国商人因咸阳物产之美,蜂拥而至也,寡人以为,审时度势,我秦该行商也。
  行商,则利工业,行商,则利用农,行商,则利税赋,如此,强我国也,今,寡人再立一商业司,专司我秦商业之事、专司我秦商业之法、商业之税,商业之道,还是拜重工大夫任鄙,兼任商业大夫一职,此为功必赏,错必罚也!”
  再开商业司!
  这不仅是任鄙没有想到的,就是众臣,也都没有想到。
  秦法虽未曾有变,可这商业,却已经在发展当中了,现在开商业司,足见大王在此事上面的重视。
  一个商业发达的秦国,这将会和以前,有着截然不同,这将是一个新的秦国。
  如果说以前国务府的七位国务大臣,是秦王在收割权力,那后面这二十七司,就是在整合资源,提高秦国的行政效率,那再后面这轻工司、重工司、商业司,乃是全所未有,这是在开拓创新了。
  众臣还不知,秦王这也是在为接下来点的科技树做准备,让秦国有创新的土壤。
第430章
两司大夫
  秦王语毕,四下群臣,无一人言语,那就是无一人会反对了。
  也对,这本来就是已在做的事,今日,不过是正式确立下来,正式立项罢了。
  堂下任鄙,是终于抑制不住自己的欣喜,急忙起身,又站了出来,继续谢过王恩。
  他看举止,这一次比上次要卖力多了。
  算上这商业司和重工司,秦国国务府之下,如今共有三十一司,主导秦国的一切行政事物,这每一司的掌令之人,俱是大夫之职,已入秦国贵族行列,尤其像是这种,一人可以身兼两司的,还真是前所未有啊。
  “臣任鄙,拜谢大王,今大王以两司之重任,委于臣一人之身,足见大王对臣之恩重,君王之恩,臣定当以尽全力,不负大王之恩,若违此言,臣……”
  任鄙顿了一下,他悄咪咪的望了一眼未阳的下体,他可不想成为这样的。
  “臣定当以命谢王也!”
  常言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任鄙这个人,一向都是这样谄媚,刚才令他为重工大夫,他还是能够矜持的住,现在嘛,两司加身,极为感动,顿时,戏精上身,不多说上几句,那就不是他任鄙的风格了。
  商业司,重工司,势在必行,是到了该有的时候了,纵观秦国上下,做这些事情最合适的人选,就只能是任鄙了,这也是他的运气所在。
  嬴荡当初让任鄙去铸币的时候,可从来没有真正地想过,会让任鄙走到这一步的,只因秦国满堂朝臣,唯有这个任鄙,看起来最像是一个小人,也最是擅长,这种见不得人事,通过时间的检验,和秦王的教导,这个善于溜须拍马的人,还是有其独特能力的。
  “寡人治下,能臣上,庸臣下,此,亦是我秦治国之道,黑旗山之功,冶炼业之强,寡人都是亲眼所见,你也无须菲薄,只需为大秦效力即可,今,寡人以你为重工、商业两司,群臣毕至,你可说说,对这两司之策,好教众臣皆知,你这些年做了什么!”
  任鄙一听,脑海当中,各种说辞,是纷纷涌来,他对此,早熟于心也。
  想当年,演武宫新开,秦王令他书写兵法,这可真是苦了他的,至于这商业和重工业一事,任鄙经过这么多的年的沉淀,又有秦王的指点,要说心中没点想法,就连他自己,也过意不去了。
  “启禀大王,大王令臣久在黑旗山,对这重工一道,臣俱是熟悉,其次,我秦青铜器具,大兴天下,此离不开商业也,于商于工,臣都有计策,请大王容禀。
  臣先说这工业,其一,工业之兴,离不开生产资料,何为生产资料,青铜乃用孔雀石炼,精铁乃用赤铁石炼,二者又都需木炭、涅石之力,此为生产资料也。
  方才,上党郡守公孙丑之言,上党之地,富涅石之利,涅石之多少,可关乎铜铁之产量,而我秦铁器生产资料,一则自宜阳,二则自上党,可工厂所在,却多在黑旗山,距离上党远,离宜阳也不近也。
  如今,大王军威,秦军大出天下,诸国震惊,宜阳上党之地,已利于重工之生产,臣以为,可将黑旗山之基业,尽皆迁徙于长治,宜阳两地,此二处者,富有水利,不仅可以工业之兴,也可减轻运送之耗也!”
  任鄙的一番话落,嬴荡点了点头。
  不枉费他的培养,进步还是有的,知道工业生产,最重要的是原料。
  “其二,今立重工一司,乃整合我秦重工业也,咸阳城外、黑旗山中、宜阳山下,凡此国府经营者,可尽皆归于重工司之下,统一设置工厂,工厂进行统一管理,管理制定统一的生产标准,标准则形成流水化作业,此为重工之要也。
  臣以为,可设立咸阳重工业区,宜阳重工业区,长治重工业区,此三处,可正好对应大王三阳制敌之策,其中,咸阳以研发工艺为重,长治、宜阳则以主攻生产为重,联袂共进也!”
  前年,秦王参观黑旗山时,工厂,统一管理,生产标准,流水化作业等等,就已经有了,现在任鄙所说,就是照着扩大罢了,辐射到整个秦国。
  任鄙见大王点头,知道大王是满意的,他心下更是得意,又继续说了起来。
  这满殿朝臣,不管是丞相,还是国务大臣,就没有一个人,比他更懂这些了,他的确是应该得意。
  “其三,乃重视人才,不管轻工,还是重工,人才必当为之首也,大王在开创工厂之前,我秦吏,从未有事工厂管理者,从未有见工厂者,今日,工厂大行秦国,诸多秦吏,由工厂而生,此为新也,既然为新,就需得有新法,重视人才之法,赏罚分明之法,重视技术之法也。
  黑旗山中,事重工者人才不少,此为我秦重工之基础,可依他们能力,及职位,分散于三大工业区,行招募工人,教导工人之事,令其快速投入生产,带动我秦重工全局也!”
  设立工业区,重视生产资料,重视人才,这三点任鄙是都说到了。
  嬴荡想着,再过上几年,秦国的太学宫中,就要开展新的课程了,专门研修这工业技术和工业管理。
  现在是受制于人口,受制于粮食,工业的发展,也不能够太快了,要是人都去搞工业了,那谁来种粮食呢?
  都已经走了一年了,不知道周侯欢,有没有渡过白令海峡呢?
  “那于商业,又该如何呢?”
  任鄙一番话说完,秦王又问。
  相比工业,商业可就难办得多了,重工业,可以说能先从工厂慢慢起家,可商业呢,这是个完整的体系,涉及的东西,是非常多的,远比工厂要复杂多了。
  “回大王,臣于商业之事,也有几思,商业利于工业,工业利于国,二者不可不兴也,臣以为,一曰监管,二曰税赋,三曰法令,四曰经营,五曰货币。
  监管者,监管坊市,监管商人,监管价格,监管财务,监管行业,监管是否违背我秦律;商业之兴,在于强也,强国者,乃税赋也,税赋一事,其重不可不察也,税赋若重,则对商业不利,税赋若轻,则不利于强国之道也,取中庸之道,方为妥当。
  法令,国无法不行,商无法,则不通也,所定法令,乃约束商人,以尊秦律,合法行商之令,不可缺也;还有经营,所谓经营,乃商业之经营之道也,酒肆、驿馆、行商、手工,尽属商业指属,可各行经营之法,则全然不同也,经营之法不同,则利不同,则税不同,则监管之法,也不同也。
  商业者,乃物与物交换也,《秦王书》曾言,物与物之交换,不可缺一般等价物业也,钱币便是这一般等价物,臣以为,我秦该当有秦钱,再者,我秦若无法定钱币,继续用魏钱,韩钱,则我秦生产之利,就要被韩魏两国摄取,因此,若要行商,还需得铸币也!”
  听到任鄙的最后一番言论,嬴荡都想要给他鼓掌了。
  这个本来他最不喜欢的臣子,没想到反而是接受这些东西最快的。
  其实这道理也说得明白,像是孟轲、苏秦这些人,天下名士,博学多知,尤其对当世所学,更是过于精通,也正是这些学识,阻塞的他们的思维,减弱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任鄙的思维,所受当世思维影响最小,接受起来这些,反而更快一些。
  铸币,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这不单单是铸币就完了,而且还要控制货币的发行,简单来说,就是要有一个懂经济学的人来搞这事。
  楚国、燕国、韩国、魏国、赵国、齐国,似乎这天下诸国,都有自己的货币,唯独秦国还没有,那懂得发行货币的人,肯定是有的,只不过,不在秦国罢了,这要去山东诸国,挖一个过来。
  “重工之事,今日便可准备开府,行重工之业,至于这商业司,则筹备甚多,可先行开司,广纳人才,修订商业律法,待到准备妥当之时,再行商业之事,还有这铸币,也该要着手准备了。”
  重工司是现成了,开了府就能展开,商业司涉及很多,秦国从一穷二白开始,则需要一段时日的准备,还有这铸币司,现在却是连合适的人选都没有。
  至于任鄙就算了,他只会铸币,多了可就不懂了,秦国已经有两司大夫了,不能再有三司大夫了。
  将来的铸币大夫,就是秦国中央银行的行长,经济界的重要人物。
  似乎是知秦王的困惑,下方众人之中,治户令公输楠站了出来。
第431章
铸币司
  “启禀大王,天下之地,我秦十之已有其三,此三分地势,有河东之旺,开元之杂,上党之资,足见我秦商业之显化,商业之中,铸币之事,当为其重也,若无铸币,则魏人,韩人,楚人,铸铜便能换我之黄金也。
  臣侍从孟轲,所学儒家,亦是精通数理也,臣有一友,与臣一般,不仅是精通数理,更是善知商业之事,此人名曰祭文,乃是卫人,曾为齐国铸币,为齐之下大夫也,后齐国公子相争,祭华离开齐国,如今就居于卫城。
  大王方才之言,我秦商业之事,需得慎重为之,商业之法,也需得修订,臣以为,可邀此人入秦,掌管我秦铸币之事也,如此一来,也可辅佐重工大夫,行商业之事也!”
  不管是铸币,还是重工和商业,都会归于治户台下,既为治户,那公输楠就不得不说上一说。
  秦王听后,点了点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2/4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