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秦国做武王(校对)第3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2/420

  说实话,和这魏嗣说了半响,嬴荡都不由得有些恼火起来,他恨不得上演新郑城外的那一出,一剑杀了这个魏王算逑,再找一个公子来即位。
  可这样做的话,就得花费不少功夫了,何况魏国的公心,大多是向着魏嗣的,尤其是范追麾下的那些大军,有些棘手,旁边乐毅,也盯着呢。
  算了,为了秦国的明天,还是再忍忍吧。
  “魏王须知,寡人要了韩国上党,那是因为上党诸地,都在我秦大纛之下,同理,不管魏国的国土多少,只要插上我秦大纛,就必属寡人也!”
  你魏嗣不总是一副万事皆在掌握的模样吗,现在连你的都城都要了,就不信你还能嚣张的下去,你的气度,该没了吧。
  没想到,这一次又让嬴荡失望了,魏嗣还是那副宠辱不惊的神情,不过,他这回沉思了许久。
  “上郡,已在秦人麾下,巩邑之地,也一样如此,秦王难道连大梁,也都想要吗?”
  嬴荡点了点头,这是在肯定。
  大梁嘛,其实要不得,要了也是鞭长莫及,秦王的威慑力,也延伸不到那里去,要是一个弄不好,反而会成为麻烦,他点头,纯粹是为了打压魏嗣。
  魏嗣见秦王点头,终于长吸了一口气。
  “大梁,秦王要不得,若是要了大梁,那秦王想结束这场纷争,怕是不可能了,纵然寡人今日即薨,我魏也不灭抗秦之心!”
  魏嗣说得斩钉截铁,因为他深知,真没了大梁,魏国就离灭国不远了。
  当年国都在安邑,尚且能威慑到河西去,现在国都在大梁,就连河东都坚守不了了,现在要是连大梁都没了,魏国立即就会变得,连中山都不如。
  这才是嬴荡想看到的,他歪着头,故意沉吟了半响,刚才热闹的氛围,忽然一下子安静起来,所有人都在等着他发话。
  “那魏王打算付出什么呢?”
  付出什么,值得深思。
  河东不用提了,大梁一定是要的,巩邑,唯独一个巩邑。
  魏嗣也深知,秦人的底线,会是巩邑。
  罢了,那就巩邑了,兵事之败,难道要凭借口舌,赢回来吗,岂可能?
  “秦人的剑,最多只能到巩邑城下!”
  半晌,魏嗣给出了他的答案。
  巩邑城下,那就是这座城池,还是魏人的。
  他所说秦人的剑,正是那三阳制敌长廊,现在这长廊,可以再次往东延伸一百多里地,一直延伸到魏国的巩邑。
  巩邑以东,便不能再进了,因为再进,那是大梁。
  这个结果,嬴荡能接受吗?
  他当然能接受,这一座城池,对于魏嗣来说,可以安他的心,可对于将来征伐魏国的十几万秦军来说,根本就不重要,也不影响整个战略,魏王想要留着,就留着吧。
  等七国大战,彻底结束,秦国要做的,便是连魏而分散三晋,举兵攻伐韩国野王,阳翟这些地方,先行灭韩,再行攻魏。
  从北到南,秦国的势力范围,已连赵韩魏三晋之地,三晋感到危机,那必定有频繁的联合之举,拉拢其中之一,可进行分散击破也。
  “哈哈,秦魏两国,自当同盟也,魏王说是如何,寡人就是如何!”
  见到秦王同意,两国国君,又是举酒畅饮,而两边的臣子,则是神色不一也,秦臣面露喜色,魏臣面如死灰,尤其是老子囊,就像是一下子被抽走了所有的气力,看来他的思想准备不够哇。
  酒过之后,魏嗣又想到一件事。
  他曾说与冯章,战后连秦联姻之举,但凡是人,都会被枕边的妻妾所影响,这便是魏嗣的目的,从内到外,去深入秦国。
  但今日看秦王,其人意志坚定,韬略不凡,决计不是可以被美姬所能左右之人,原先秦王好美姬的传闻,应该是不实了,那既然是这样,他又何须送女儿去秦国呢,不送了。
  魏嗣当即打消了这个念头,可哪知道,秦王从怀中摸出一副画卷来,这正是魏嗣给冯章的。
  原来那冯章一直念叨着魏王所托,书信于王,令都尉如带回,连这画卷,也都带上了。
  “适才寡人见魏王下车时,似乎在魏王车驾之中,还有一人,莫非便是魏王之女?”
  嬴荡人高马大,看得清楚,是一个年轻女子,再加上与冯章所言之人,有些相似,应该就是魏国王女不假了。
  如此国色天香,试问嬴荡喜欢吗,他铁定是喜欢的。
  他也一直想着,要多娶上几个老婆,壮大秦国公族,做点对国家有益的事情,现在机会来了,干嘛不要呢,何况还……嗯……对,那就是一见钟情!
  他哪里知道,魏嗣的念头,就在刚刚打消了!
  “哼,两国既定,国书明日就成,不知道何时,秦王可退兵呢?”
  忽然间,这个魏嗣又不提这一茬了,这让嬴荡很是失望,难道这老小子想变卦,他很想再问一问。
  不过这事情,乃是冯章所言,并非是魏人所说,难道他去厚着脸皮所要吗?
  唉,延后吧。
  “只要国书成,我秦大军,自会从大梁出!”
第419章
河东事定
  秦魏国书定下,燕国大军,从大梁城外撤走了,就连大梁五城的燕兵,也都在后撤之中,此刻,大梁城外,已经看不到燕国的大纛了。
  乐毅走后,魏国将军范追,又入赵军大营,肥义虽还在等着赵侯的消息,但在这种情况下,于情于理,他赵国大军也再也没有理由,继续停留在魏国境内。
  肥义在上书赵侯之后,也跟着挥军北上,从大梁以北,退出魏国境内,回到赵国,逼韩,诱楚,迫魏,和燕,退赵,那这样算下来,谋秦六国,如今就唯有一个齐国,还继续陈兵秦境。
  可不知在什么时候,平阳城外的齐军,都已经退散了。
  秦军登高远望,也再也看不见齐军的踪迹了,据司马错派出的斥候传报,齐国大军已在平阳城北五十里之外,若是继续往北,则可抵达赵国晋阳境,彻底退出秦境。
  匡章的退兵,很有节奏,十几万人,没有表现出一丝的慌乱,事先也没有多少的征兆,似乎在一夜之间,就退走了。
  他先是令安邑城外的齐军,退入曲沃和汾阴两地,之后曲沃和汾阴两地的齐军,再退到平阳城外,现在又从平阳城外,退到了晋阳之南,很显然,匡章是不再想和秦军交手了,六国谋秦,已经失败,是没必要再去浪费军力。
  此刻,上午时分。
  齐军大营外,正有一列车驾,从南边驶来。
  齐国大将军匡章,正率军站立营门口,等着车驾中的人。
  匡章一身甲胄,高大魁梧的身躯站在人群当中,显得颇为亮眼,不过,他的神情,还有眉宇之间的那股豪迈,却是消沉了不少。
  六国大败,毕竟他是主帅。
  自从秦王去了新郑后,匡章就隐隐约约觉得不对,六国谋秦之事,或将败于韩国也。因为他能够猜到韩人的心思,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他对秦人的进攻,就不再那么猛烈了,开始想着要保存齐国的实力,不作不必要的伤亡。
  果然,如他所料,事情还是发生了。
  他在第一时间,得到这消息后,就已经谋划着要退兵了,连续退了十几日,以疑兵骗司马错,私下里暗自退兵,形成了如今据守晋阳以南的局面。
  晋阳,是他唯一的退兵之路,他现在正等着齐王下令,好借道从赵国退回去。
  就在前日,平阳邑的司马错来信,说要与他营中相会,看这情形,齐秦两军,绝无再生战事的可能,司马错此番前来,肯定是来议和的。
  也好,只有双方将此事明确了,平阳邑才可彻底开城,他这十几万大军,也能彻底安心,算着时日,春耕就在眼前,城中的秦人,该到出来的时候了!
  现在想来,似乎这六国谋秦之战的失利,早在他的预料之中,按照乐毅之思,以秦国之国力,定难以抗衡诸国之国力,久战秦人必败,但匡章却以为,这句话并非是全对。
  以秦国的国力,当然非六国之敌,两军旗鼓相当,只需要拖延下去,秦人便会因缺少粮草而败,可现实往往与之相反。
  秦国国内,是上下一心,秦国群臣,无有不尊王令者,秦国黔首,无有不为国者,民为国耕种,士为国厮杀,臣为国效力,这样的铁板一块,不说多了,相抗六国两三年,是没有一点问题的。
  而六国呢,鏖战秦国,若是一旦过了那个能坚守的临界值,那六位君王之间,必定会生出异心,就如此番韩楚两国一般,被秦人以雷霆之势,各个击破。
  六国攻一国,六国合一心,一旦六国之中,有一国退,那其余五国,也必定跟着退也,这也是匡章认为,乐毅之话,并非全对的缘故。
  六国之败,是败于秦人,也是败于自己也。
  就在匡章神游天外之间,司马错已经下了车驾,行至他的面前。
  “秦御史令司马错,见过齐大将军!”
  见到司马错立定行礼,匡章急忙上前两步,也一样朝着司马错行礼。
  在这之前,两人一个在东,一个在西,互未谋面,只知有其人,是后来这两月来,两人一个属秦,一个属齐,鏖战河东,开始相识。
  司马错用兵如何,匡章都能尽知,他匡章用兵如何,也能被司马错掌握了去,一来一去,两人都熟知对方用兵之法,对方心中谋略,此时会面,就像是两个未曾谋面的老朋友一样。
  “哈哈,久闻御使令大名也,知御使令将至,匡章久候矣!”
  他曾闻司马错有言,为将者九要,而他则被冠之以勇之最也,在他之下,便是秦国的洛阳都督冯章。
  今看冯章和他的手段,是有些相似之处,都是知敌弱而猛攻其弱,他的用兵之法,也被司马错说了个八九不离十,天下间,还有这样的人物,匡章心间,对他早就多了几分期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2/4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