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秦国做武王(校对)第2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6/420

  嬴荡可以断定,城外指挥四国联军的,必是燕国上将军乐毅。
  联军的战法,虽然看起来是毫无规律可寻,有点儿杂乱无章的意思,但要是细细看下去,乐毅的攻城之战,还是有着自己独特的节奏。
  乱中有序,序中有快有慢,士卒轻装,快步爬墙,辎重在后,缓缓压上,他们几乎是将所有能用到的器械,都用上了,一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这样的攻城,会让联军的损失,降到最低。
  到今日,已连续攻城三天了,都是这样的节奏,就像是在找寻某种契机。
  果真,盛名之下无虚士,乐毅比之白起匡章之人,多半是有所不如,但比之天下名将,一定是位列前茅了,最起码能有这样的手段者,非燕将乐毅也。
  四国联军,就只攻宜阳一面,放任其余三面,看起来,他们要让秦王弃城而逃的兴趣,是非常强烈的。
  在战国这么些年,对于这战阵之事,嬴荡早就有见解,他只瞧了这两日,就大致明白了乐毅的战术。
  这样下去,燕魏联军,还远远没有达到要破城的地步,反而是让秦军弃城的可能性会大些,这就值得思量了。
  “都督以为,此番乐毅攻城,需得有多少大军?”
  嬴荡所问,乃是此军主将,宜阳都督魏冉。
  魏冉对此,心中早有计议。
  光是看旗帜,还有联军造饭时的炊烟,应该连十万都没有,但他听说,这位燕国上将军,善于谋略,素来稳妥,那就一定不会是看到的这么简单了。
  “回大王,臣以为,四国联军有五十万,只需要二十万大军,就可以在洛阳城外,布下五十万的阵仗,所以城外乐毅大军,应该在二十万至三十万之间。”
  其实都到这个时候了,二十万大军和五十万大军列下阵来,光凭肉眼,还真看不出什么区别,就算是让斥候挨个去数,那也数不过来,乐毅只需要二十万大军,就能做出围攻洛邑的样子,魏冉的猜测,正是以这为依据。
  “哈哈,寡人以为,城外大军,就只有二十万,甚至还不足二十万,因为他还需要分兵两万,去宜阳以西,崤函古道以东,劫杀寡人,只要寡人被俘虏了,这一场战,六国就大胜了。
  敌将是乐毅,可并非是燕王职,我秦以守为攻,化被动为主动,这等乌龟一样的战法,乐毅纵然是一头狼,他也无从下口。
  狼若是要吃了龟,要么就将其龟壳击破,很显然,他四国联军,没有这样的能耐,他乐毅,也没有这样能耐,要么就是让龟自己露出头来,让狼一口咬住。”
  嬴荡的话,说得有些高深莫测,其他人或许不明白了,他魏冉岂能不知道。
  乐毅来进攻宜阳,必定对宜阳有过了解,他很清楚,宜阳城内,秦军足有十万,而且他也知道,秦王此刻就在城内,俘虏了秦王,就相当于胜了战事。
  这种情况下,乐毅最应该做的选择,那就是派遣三十万大军过来,将宜阳团团围住,留下二十万防守洛阳,将秦王困死在这里就足够了,可他偏偏就只派遣了二十万大军,还要分兵两万,这是因为乐毅用的是连环计。
  其一,用二十万大军前来攻打宜阳,做出几万大军的阵势,引诱宜阳大军主动出击,好来一个伏击,接着破城。
  其二,从二十万中分出两万,去绕过宜阳,在崤函古道,宜阳通往关中,甚至通往河东郡和南郡的地方布防,宜阳三面围攻,只留一面,只要秦王敢撤退,不管从哪里走,都很有可能被他所伏击。
  其三,三十万大军镇守洛阳,只攻不守,这时间一久,洛阳都督冯章,必定有所怀疑,想要支援宜阳,那他多半就会从西门出兵,最起码,宜阳和洛阳的这一条要道,冯章是一定要经过的,乐毅可以设伏,只要伏击成了,这两座城池,就必能破掉一座。
  乐毅这连环计,每一计策都环环相扣,却又能够独立,不管是哪一条成功了,都会对战局有很大的影响。
  魏冉刚才只是想到了出城可能会有埋伏,想提议大王暂且不可妄动,没想到大王想得更加周全。
  “大王英明,幸好大王明鉴,才道破乐毅之策,我宜阳坚守不出即可,只是冯章都督那里,就不知道如何呢?”
  说这些话时,魏冉他自己,也是不由得惊讶,心中更是暗自感慨,乐毅之谋,真不可小觑,稍有不慎,秦国就要面临大败的局面。
  冯章的忠心,早在咸阳勤王、斩杀季君时,他就已经领教过了,他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怕冯章救主,丢了洛阳。
  三阳制敌,宜阳洛阳,缺一不可。
  “哼,乐毅虽然聪明,但这计策,还不是被寡人所看破,寡人是何人,我大秦的都督,又会是何人,有魏冉在,宜阳不会破,有冯章在,洛阳也不会破。
  乐毅的计策,连环诱敌,而我等之策,乃固守不出,被动化为主动,以冯章之能,肯定是能想得明白的,都督无需多虑了,只需固守城池即可!”
  话虽然这么说了,但魏冉的心,还是宽不起来。
  一则是因为他对战事的操心,二则是他与冯章共事最久,对他非常了解。
  “回大王,臣还是有担心,臣坚守宜阳,纵然战至一兵一卒,都可坚守下去,但都督冯章,素来对大王忠心,身旁还有韩拙提议,一定会有救援大王之举。
  真若是洛阳不再了,到那时候,臣豁出去这十万将士,也要将大王送回咸阳,到时候还请大王准许!”
  洛阳没了,可以再争回来,但大王一定要安全,这就是现在魏冉心中所思。
  嬴荡一笑。
  他终于明白,古代君王,为何很少出征了。
  因为他这出征,一旦被围困,就是一颗核武器,不仅会影响己方战略,而且还会影响己方将军,以后还是安心在咸阳待着吧。
  “哈哈,都督忠心,寡人据悉,真若如此,就听都督所言。”
  嬴荡口中如是说,但心中却还是在想,当年洛阳战五国,他要前往御敌,向寿反对,可冯章却是欣然,怂恿他在洛阳亲自迎战,这样一个冯章,应该没那么关心寡人的安危吧!
  见到大王下令,魏冉才放下心来。
  自此之后,魏冉在每日夜间,都会从宜阳西、南、北三个方向,悄悄派出斥候,一波五人,每隔六个时辰一次,不再间断,真要是要退,他也得知道,该退去哪里。
  顺带着,斥候们也携带书信,往咸阳丞相处,往上将军处,告知他们的战况,让他们做出相应的策略。
  魏冉做事,很是周到,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了。
第355章
突围洛阳
  为何选择在深夜出兵?
  因为在深夜里,你看不到敌人的动向,敌人也一样看不到你的动向。
  既然双方都看不清,那对方具体有多少人数,也没人清楚,战略意图,就也更不知道了,洛阳秦军是一下子都出动了,还是只出动了一部分,也没人知道,若是联军在外真有埋伏,冯章也能很快觉察出来的。
  夏天的夜里,就不可能安静,因为有虫儿的叫声。
  今夜,月光就只洒下来薄薄的一层,似乎是什么都能看到一些,但又什么也看不清楚。
  洛阳城,东门内。
  秦军做好了准备。
  冯章将这些大军分成了三队,第一队,乃是三千战车士卒和骑士组成,他们将率先对城外联军的营寨,发起冲击,这支队伍,机动性灵活,纵然不敌,也可以再退回来。
  其后,便是由一万士卒组成的十个方阵,步卒在前,弓弩手在后,战车护卫两翼,盾牌手紧跟其上,列好阵形,对城外联军,进行进一步的试探,并且尝试突破联防线。
  最后,还有一万士卒,也是列好阵形,在前方稳定之后,由他们出击,去彻底击溃联军防线,撕开一道口子,为接下来突围的秦军做准备。
  为突破联军防线,冯章准备了这两万三千人,除此,他又在城内集结了三万精兵,用以突围出去。
  这三万人,俱是他精挑细选。
  他们装备精良,在每一个人的身上,都带着三日的口粮、攻城用的器械和足够十日的粮草,看这支大军的准备,完全不像是去突围,更像是去要攻城。
  自从乐毅大军,围攻洛阳后,冯章就和外界断了联系,他想过了,就算是城外的联军没有埋伏,让他冲杀出去了,他也不应该去驰援宜阳。
  一则,从宜阳到洛阳这一段路上,很容易中埋伏,二则他更不清楚,外面到底还有多少敌人。
  他的计划,是先以三千人做个试探,若是没有受到伏击,那证明联军在东方,守卫最是薄弱,紧接着,剩下的两万锐士,依次出击,趁着黑夜,掩护他突围出去。
  他所准备好的三万大军,可一路朝东,奔着大梁直去。
  不错,就是大梁。
  魏国的大军,在白起手中,折了十万余,算上现在的十五万大军,和三十万大军的粮草,魏国必然十分拮据,大梁守军,也不能多了,何况没人会想到,他这个洛阳都督,敢于这样做,也没人会知道,大梁还有秦人细作,就算到时候攻不下大梁,但至少也能攻下巩邑,震慑魏国。
  他现在是完全摸不清乐毅的策略,他只知道大王现在很危险,他只有这样做,才能扰乱魏国主将,分走一部分洛阳和宜阳的大军。
  对了,就是要攻下大梁,震慑魏国。
  “都督,此行危难,可若是不去,则大王安危难顾,不如就让老夫去吧,老夫年迈,死了也不足惜,倒是都督干系甚重,身系一路之安危,岂能冒险。”
  洛阳城楼,冯章携一众将领,准备出战。
  说话的这人,名为胡桷,乃是一秦国老将,也是长久以来,洛阳都督的副将。
  胡桷此人,今年年过五旬,须发花白,他二十岁时,就在军中征战,曾跟随过司马错张仪攻巴蜀,也跟随过樗里疾战三晋,也曾在向寿南下平乱时,做过向寿的先锋将军,胡桷之人,不在于其谋,而在于其稳,在其勇也!
  让这位老将和冯章搭伙,还是上将军向寿的主意,因为一向以稳健而著称的向寿,最怕的就是冯章这种战法,虽然司马错将其冠之于勇,但向寿对此,却是不以为意。
  听闻此言,冯章大笑,目露豪迈,白日里的忧思,一扫而空,这是因为他想明白了。
  他能想到的事情,大王一样也能想到,宜阳有十万大军,大王暂时无危,只要他攻下大梁,一切迎刃而解。
  “老将军这是什么话,吾是去立功了,又非是去送死,匡章为天下勇之最,三万精兵,奔袭千里,攻破临淄,的确令人惊讶,冯章就算做不了匡章,但做个匡章第二,也还是可以的,老将军休要再说!”
  对于胡桷的好意,冯章岂能不知。
  可他也知道,胡桷的能力,是固守有余,精进不足,三万军马,在胡桷的手中,或许起不了多大的作用,他还是亲自前去为好。
  “唉,如此之事,都督如此之勇,老匹夫岂能言败,真是不该,那就请都督放心前去,我必定坚守此城,只有看到都督本人和大王之令,才开城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6/4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