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秦国做武王(校对)第2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7/420

  这秦国,并非是寡人一人的,以后这天下,也并非是寡人一人的,只有氏族士子,共襄国事,国方为国也。
  须知,寡人所要,乃是天下,乃是为天下苍生,谋求治理之道,很显然,秦法不变,难以平天下,儒法不更,也难以定国也,只有法儒之和,只有法儒互为借鉴,才能立我秦国,真正的万世不灭之法也!
  所谓万世不灭之法,乃是法家为本,儒家为纲,天下百家,俱是兴盛也!”
  天下七国,在地域上的统一在即,在思想上的统一,也要开始了。
  嬴荡今日所说,就是要真正地先从秦国开始,统一思想,只要思想统一了,纵然他不在了,秦国不在了,那这华夏,也可以当万年不衰也!
  从始皇帝一统天下,以法家为本,很明显,这法家不适用于六国臣民,暴君不过是一口号罢了,没有合适的政治制度,没有思想上的统一,这才是深层次的目的。
  前车之鉴,汉高祖刘邦在大一统后,推崇黄老之学,无为而治,大汉郡国并行,过了百年之久,到汉武帝时,才有了独尊儒术,才有了推恩令,历史的每一步,都是有其深意的,若是刘彻早出生五十年,他也做不了这汉武大帝,因为时代不允许他。
  既知这些,嬴荡就要早做准备。
  当年,他邀请孟轲入秦时,就有了这样的想法,拜孟轲为治礼令时,就开始尝试,其后,又任命法儒兼修的殷丽,为秦国邢尉令,掌管秦法,时至今日,儒家在秦国朝堂,已经形成了一股势力,一股举足轻重的风气,是到开始融合的时候了。
  听闻大王如此高论,孟轲伫立良久,就只有长长的叹息。
  因为他知道,儒家治一国的时代,不在了,法家治一国的时代,也要远去了,迎来的将会是盛世,能容下所有的盛世。
  殷丽则看了孟轲一眼,他开始明白,大王要表达的是什么了。
  当初,他随楚国王女来秦,第一次见大王,就提及了魏文侯,第一个以法家变法治国,以儒家为礼教的君侯。
  “启禀大王,我秦上下,儒风盛行,教化人心,百家盛行,百业兴盛,吏治清明,法律严明,大王曾经所言,以法家为本,儒家为纲,百家并行,在我秦国,初显成效,这足以说明,大王之法之英明!”
  老孟轲的话,说到这里就可以了,他言里言外,已经表明了对大王之法的认同,更是认为,大王之法,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了。
  见孟轲话落,殷丽又接了上来。
  “儒家有其长,法家也有其长也,天下之大,是大王一人之天下,但也非大王一人能治理之天下,法家能让大王收紧权力,儒家则能让大王张弛有道,正如治礼令所言,我秦盛世已现,大王该重新定法也。
  今日之法,对我秦河西、关中、汉中之地,尚且大用,但在庸、荆、南、襄、巴、蜀、还有河东之地,并不一定就完全适用,更不提日后,大王还有这天下,大王想治理天下,就需得有天下之法也!”
  刑尉台,执掌刑法,各地郡尉都由其直接统辖,对于秦国十二郡的治理,秦律成效如何,殷丽是最清楚的。
  当年甘茂之言,大王要夺取天下,就需得用天下人,今日殷丽之言,要治理天下,就需得有天下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嬴荡听闻,频频点头。
  大秦国务府的每一位国务大臣,其出身,他都是做过考量的,两人之言,就是他要表达的意思,尤其是殷丽,更是以后完成大秦新法的主导之人,对秦国而言,他的重要性要远超孟轲。
  “好,难得我等君臣同心,相信此法一出,大秦定能王天下,治礼台掌管礼教治学,刑尉台掌管秦法,寡人令,刑尉台为我大秦立新法,能王天下之法,治礼台则全力辅佐!”
  秦王令下,两人共同接过。
  若是在五年前要变更秦法,或许很难,但现在有这个基础了。
  不管是太学宫,还是各地大学宫,都是人才济济,秦国不需要再向山东诸国求贤了,秦国公族氏族,也有了这样的土壤。
第343章
南美洲领导人
  第二日,秦王乃下令,召天下贤能,修秦新法。
  对于此,咸阳秦人的反应,并不算热烈,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不过是将已经在发生的事情,编著成秦律罢了。
  令及山东,反而是引起了不小的波动,尤其是在临淄这种地方,乃是百家显学之地,有不少能人,从秦王令中可看出,秦国此次变法,意在将法儒之学,结为一体而治秦。
  古往今来,万法之中,以治国之道为之首也,法儒之学,皆是治国之学,如此两学合并,造成的轰动,是不可能小了。
  有些人对此哀思,表示难以接受,可还是有不少人,瞧出了法儒结合治国的优势,竟然要往秦国而来,期望能入秦国太学,参与此等盛世。
  这可就给准备变法的田文,出了一个难题。
  他本来是要效仿秦国,大兴法家的,现在秦王这么一弄,让他开始有点吃不透了,难道商君之法,也不好吗?
  那魏国、秦国又是因何崛起呢?
  处于这场风波中的秦王荡,他还顾不上这些。
  秦国的都督和将军们,已经在咸阳城,开始商议对策了,他们明日就要呈报大王,之后共同商议御敌之策,这才是最要紧的。
  咸阳寝宫。
  嬴荡正在处理国事,齐人周侯欢正在下方,帮他审阅奏章。
  为什么是周侯欢,因为嬴荡想让这个齐人,重新了解一下秦国,重新了解一下他,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完成任务。
  此去南美洲的使团,汇集了众家之士子,还有秦国挑选出来精锐之士,这一行队伍,还需得要一个英明果敢、随机应变、性格坚毅的领导,毫无疑问,周侯欢就是这样的人。
  嬴荡当初和周侯欢打赌时,就已经在算计这件事情了。
  “先生虽非我秦臣,但却是胜过我不少秦臣了,我大秦的奏章,也就只有周先生你,能随意翻阅!”
  听到嬴荡的话,周侯欢放下手中的册子。
  他刚才拿的是两份军报,一份是来自河东,一份是来自洛阳。
  他从奏章中得知,六国要动兵了,而秦王这边,也开始要准备了。
  “秦王令我翻阅奏章,还不是另有图谋,六国来势汹汹,七十五万大军,震惊天下之人,可要大胜秦王,还是难矣!”
  对于即将发生的七国之战,周侯欢的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推测。
  他这样一说,倒是让嬴荡来了兴趣。
  在他这个秦王的心中,必定认为,大秦必胜,但至于是怎么胜的,他心里到现在,还没多少的底,真不知道周侯欢的依据,是从哪里来的。
  “哈哈,先生一个齐人,难道也要为寡人所谋呢,此话何解?”
  周侯欢起身,站到了嬴荡面前。
  “敢问秦王,一人若成事,那最重要的是什么?”
  这不是成功学吗?
  这样一问,倒是让嬴荡想了一阵。
  “是谋略吗,我大秦之军威,将军之谋略,能胜六国大军?”
  周侯欢摇头。
  没猜对,这反而让嬴荡来了兴趣。
  他眼前的这个人,是个很聪明的人,一个可以成为哲学家的人。
  “难道是目的?”
  周侯欢这次点了点头。
  “不错,秦王英武,我观秦国河东战报,秦国在大军开拔之前,就定下详细的目的,秦军称之为战略目标,在这些目标之下,又有小目标,秦军只需要一个个的完成,就可以达到最终的目标,立下河东一郡,让秦国强大了,让魏国弱小了,一举一动,皆有其深意。
  反之,再看诸国,今日我攻你,明日你再征我,打来打去,空耗国力,就连君王自己,也不知所云也,哪能如秦王这般,好似猎人,蛰伏六国身侧,看准时机,便立即割下一块肉来,每次出兵,定有所得,从不走空,或许连十年都不需要了,六国的肉,就要被秦王割完了。”
  割肉?
  嬴荡大笑。
  这个形容非常的贴切。
  他对诸国的割肉之举,从他一来,就开始了,他从来是只占便宜,不吃大亏,攻下洛邑之后,没有交出去,攻下郢城之后,纳入秦治,再发兵魏国河东之前,就连将来的河东的郡守,都定下了,不浪费任何机会。
  “再者,秦王也自信,相信十年之内,就可平定天下,可天下六国,各有不同,所以秦王也深知,要想统治天下,并非是郡县制和秦律所能做到的。
  人人都还以为是孟轲改变了秦王,让秦王开始仁政,可他们不知道,是秦王改变了孟轲,让孟轲帮秦王定下,能统治天下之法。
  这样艰难的事情,秦王都开始做了,那区区一个六国伐秦,还是击败不了秦王吧。”
  畅快,和聪明人说话,就是畅快。
  嬴荡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这个齐人的眼睛,可惜,就是不能为秦臣。
  “嘿嘿,先生要是这样说,那你我当初的赌约,就已经算寡人赢了,那你要帮寡人做一件事了?”
  秦王派遣使团去南美洲的事情,知情者甚少,一切都是在秘密地进行当中,并非秦吏的周侯欢,就只是聪明,他又不会算命,当然是不知道这些的。
  “秦王曾说,让我去一个完全不同之处,天外之天,地外之地,我想来想去,难道是在西方?”
  这一次,轮到嬴荡摇头了。
  “错了,乃是在大海之东,咸阳城十万里之外,此行凶险,生死不知,远离家国,你可敢去吗?”
  听到是这么远的地方,周侯欢也开始沉默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7/4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