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秦国做武王(校对)第2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4/420

  更甚者,诸位难道忘记了吗,秦人刚刚夺走了我魏国河东,崤函古道上的我魏城邑,如今可都在秦人手中,这样一条路,真的能走得通吗,就算是走通了,那到咸阳的时候,对秦军还有一战之力吗,此举不可违也!”
  老子囊人虽老,但见识毕竟还是有的,他所言不错,今时不同往日,这一条路行之,已经很艰难了,秦王的三阳制敌长廊,要想彻底拔除,难如登天。
  众人又皆是点头,没有异议,老子囊继续说了起来。
  “其次,还有武关,从武关走,和崤函古道走,其实二者并无区别,武关过去,乃直入秦国关中,过了蓝田,便是咸阳。
  但此路难行,道路险阻,难容大军,秦军坚守,也不易突破,而且还很有可能会被洛邑大军绕后,将我六国大军,困死小道之中,所以此路,也难也!”
  说来说去,最难处理的,还是洛邑了,固守二十万大军,退可守,进可攻,深植于六国之中。
  你要攻打它吧,必定是损失惨重,很可能会成六年前的那种结局,若是放过他吧,但洛邑陈兵二十万,一旦被秦人从后面反扑,那六国大军,也必定是必败之举。
  “哈哈,魏相真是好说辞,魏相这么说不成,那么说也不成,难就难在洛邑也,那就请魏相直言,六国大军该走何处呢?”
  老子囊话音一落,屈原就已经知道他要说什么了,南边走不通,中路也太危险了,那就只能去上路了,他就是等着,等着魏相亲自说出来。
  “自然是从一条从未走过之路线,远远的绕开洛邑,天下诸国,攻秦能胜秦者,只有我魏也,也只有我魏,才能设立河西一郡。
  我等可从河东用兵,河东之地,秦无三阳之险,更无函谷关之固,也能绕行洛邑,远远避之,让秦人二十万大军,无用武之地。
  大军攻下河东之后,可在少梁邑渡河,渡河之后,不占秦人城池,不作任何耽搁,直奔秦都咸阳,以我六国兵锋之胜,咸阳一月则可破。
  等到咸阳破后,诛杀秦王荡,拥立秦太子政为王,贬其为君,令秦人迁都雍城,我等六国,瓜分河西关中汉中之地,令秦百年之内,不得再东进也。”
  老子囊虽然将最终的结果,说得信誓旦旦,好像胜利就在眼前一样,但对他自己来说,最终的结果,并不重要,甚至能不能攻打到咸阳,他也不在意,他在意的是,能否借助六国的力量,从河东一路而下,击退秦军,乘势收回失地。
  任谁都听得出来,这老家伙说来说去,就是在为魏国谋划,但也不能否认,道理还是有那么一些的。
  降秦王为秦君,这也是楚国所梦寐以求的,秦国一弱,他们也可以乘势夺回失地,甚至可以将楚国的兵锋,再次推到南郑、退到巴蜀去。
  唯一就是这路线,屈原非常不赞同,这不是他们出力,魏国独占好处吗?
  “魏相果真是会算计,那这河东失地,也就能够借助六国之力,尽皆收回了,甚至魏王的兵锋,又可以到河西去了。”
  屈原看过众人,一语点破。
  所有人都能看得明白,就是无人出声,都在等着这个楚国使者来挑明,这种得罪人的事情,能不干就少干。
  有时候细细想想,王侯将相和贩夫走卒,其实没有什么不同,不都是争夺利益吗?
  不过是一个利益大,一个利益小罢了,本质还不是一样的。
  “三闾大夫所言,老夫也不否认,但无疑这样行军路线,是最佳之选,只要秦国中枢没了,秦人也就乱了,这不就是弱秦之策吗?”
  老子囊还在据理力争,屈原一看四下使者,竟无一人来助他反驳,他不由得有些恼火了,得罪老子囊的事情,他也不做了。
  “哈哈,好计策,好计策也,就是不知道对这秦国,到时候该如何处置呢,降其为君,那秦人之地,是六国共分,还是魏国独占呢,不管这些了,无论如何,屈原都赞同魏相所言。”
  忽然间,屈原面色一变,他不再争论,而是出人意料的,赞同了老子囊的提议。
  “秦人虎狼之国,命如野草,若是不能除根,来年必定又成祸患,当年周孝王的封给秦人多少地,那就给秦人多少,至于其他,自然是六国共分了。”
  老子囊可不管屈原如何,他只想着他的大计。
  当年周孝王给秦人的封地,只是如今的绵诸一城,再加上降其为君侯,这已经和灭国,没什么区别了。
  屈原坐下,不再与他争论。
  楚国是秦国的合纵四国之一,纵然秦国灭亡了,对他楚国就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至于赵燕齐三位君王如何想,那他就管不到了。
  见屈原如此,田文听后,开始有些坐不住了。
  齐国要的是弱秦,而不是要灭秦。
  弱秦,就只需要拔掉秦国的三阳制敌长廊,斩杀秦人的儿郎,让秦人退出合纵国的土地就可以了,就像是当年马陵、桂陵两战一样,让魏国彻底做不成霸主就行了,齐国也不需要灭魏。
  魏国在邻,齐国在远,要是没了秦国,那坐大的一定会是魏国,魏国又是齐国的邻居,魏国强大了,对齐国也不是一件好事,所以秦国,暂时不能灭,就只能弱。
  与他有一样想法的,还有燕国使者乐毅,赵国使者楼缓。
  地缘政治格局,决定了他们这些人,必须得这么考虑问题。
第339章
六国谋秦(三)
  田文听了一阵,他知道,若是他再不站出来说话是不行了。
  “魏相言之有理,然田文以为,如此绕行洛邑,也非是稳妥之计也,其一,我六国大军征伐秦国,算上民夫走卒,以百万之计,往来辎重粮草,更是不计其数,真要是从河东进军,光着一条大河之险,就可阻挡我等一月,这多一月,则需要多许多的粮草,魏相可曾想过,须得多少船只,才可足百万大军之用。
  其二,如魏相所言,我等真从河东进攻,那这洛邑二十万大军,必定无人防范,秦洛阳都督冯章,这几年来虽无战事,可诸位也不要忘记了,此人善出奇兵,若是他来个围魏救赵之举,分兵进攻新郑和大梁,不知两国君王,又该如何自处呢?
  其三,我齐国君王,曾受秦王之辱,要让秦国灭国,也是我齐国所思,可这灭国之举,岂能儿戏,也岂能着急,秦国如此泱泱大国,又岂是一朝一夕能灭之,对秦之策,该是先让其弱,再让其灭,循序渐进也!”
  老子囊的话,听起来虽然都是大道理,但这位魏国丞相,不仅没有统兵之才,更是对天下大势,天下地势,远远都没有田文掌握得这般清楚,所以他的计策虽好,但只能用作小计,不能用作六国谋秦,这等大战略也。很显然,这位魏相,是将六国谋秦这等大事情,等同于秦魏河东之战,那等小事情了。
  对于田文的话,老子囊当然是很不甘心,他想要反驳,但却迟迟找不到反驳的理由来,一张老脸涨得有些微红,站在大殿当中,不知道该如何自处。
  他刚刚想到反驳之词,却不想燕国上将军乐毅,在这个时候站了出来,老子囊见此,只好坐下,听听这位燕国上将军的高见。
  “夫用兵者,不仅要知其地势,知其人事,更是要知其兵事也,河东一战,诸位也看得到,秦国只用一月,就招募十万大军,入驻洛邑。
  按照这样的速度,就算是再招募二十万,甚至三十万,也不在话下,再加上洛邑战卒,洛邑屯兵,宜阳战卒,荆州战卒,秦人带甲之士,足有五十万余。
  此番是我等伐秦,秦人五十余万大军,尽可用作防守,那我等要攻破秦军防线,召集大军,必不得不少五十万之数,诸位对此,没有异议吧?”
  老子囊意外,田文也一样意外,他们都以为,乐毅是来帮他们说话的,没想到他将话题引开了。
  秦国五年无战事,秦王五年励精图治,如今是仓禀丰实,国力凝聚,五十万大军,以秦人之力,自然是拿得出来的。
  众人不知道乐毅是何意,所有人都在点头,就是无一人再答话。
  “好,既然如此,我等现在是只知秦国,将会有五十余万大军,而我等大军多少,尚且是未知之主,既然是未知,那又如何能够论行军之事呢?
  须知道,这士卒多上一万,就有多上一万的战法,士卒少上一万,则有少上一万之功法,不如我等先放置行军路线,定下各国能出多少兵力吧?”
  田文一听,乐毅这话,说到了点子上了。
  啥都没定下来,就和老子囊去争议行进路线,岂不是变成老子囊那般的人物了。
  今日,田文不仅是东道主,更是齐国能征善战之人,这些事情,应该是他提出来才对,但没想到一开始,就被老子囊带偏了路,想到这里,这位喜好名望的孟尝君,觉得自己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
  对于乐毅的话,他自然是赞同的。
  “不错,大军未定,诸事未定,岂能说进攻之法,更何况到时候的领军之人,乃我六国名将,也非我等也,此时商议战时之策,还太早了。”
  说到底,还是六国不够齐心。
  六国谋秦,事情还未定下,六国使者就已经开始争论对本国的好处了。
  齐相之言,燕上将军也是点头赞同,田文望了乐毅一眼,又继续说起来。
  “燕国,乃我东地强国,带甲之士,何止三十万之巨,如今,又得我齐国之地,更是声威大涨,六年前,那次谋秦之举,也是燕王发起,不知道此次谋秦,燕王可出多少士卒?
  我齐虽面临内乱,国力急速衰弱,早已今非昔比,可为了这抗秦大计,燕国出多少士卒,我齐国,也一样出多少士卒,要胜秦国,六国大军不能少于六十万之巨,燕王可一定不能太爱惜自己了!”
  割让了八百里地,齐国依旧要比燕国强盛,依旧要比燕国强大,至于田文说出这样的话,就是要用我伤一分,你也伤一分的计策,来削弱燕国,让燕王知道,齐国的土地,不是这么好拿的,他迟早要取回来的。
  这就是六国,始终心不能为一也。
  闻之,乐毅哂然,他当然知道田文的想法。
  燕王求名,求霸主之名,求笼络天下之名,现在则是个好机会。
  “多谢相国赞扬,我王意欲出兵十五万,昭示抗秦之决心。”
  十五万!
  田文微微有些诧异,按照燕国的国力,他本以为十万,就足够多了。
  这样也能说明,这位燕王的图谋不下,或许他想做成春秋五霸、那样的天下霸主,让天下诸国,尽皆朝燕。
  齐国割地八百里,又经过了一场内战,国力损耗很多,但燕国都能出十五万,那齐国岂能比十五万少。
  “哈哈,如此,我齐王,也当和燕王一样,出兵十五万,六国伐秦,出兵多者,是在昭示君王之威,展现其君王之志,出力多者,将多得也,我等击败秦国之后,大分秦国土地,就以这所出兵力为划分依据,可好?”
  按照所出军力,来划分地盘大小,这怎么可能?
  聪明如齐相,定然知晓,就算是给齐国一块秦国的飞地,也是长久不了的,他这样说,是希望魏国能多出一些兵力罢了,毕竟你魏国的好处才是最多的。
  “我大魏,也有十五万之众!”
  大魏!
  魏子囊的心在滴血,损失一块河东,就能让魏国少上十万大军,再加上战死的大军,魏国大梁,暂时所能征集的大军,可真就只有这么多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4/4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