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秦国做武王(校对)第2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9/420

  这是田昭没有预料到的,更是他没有预料到的,田地本就兵少,居然能出这样的分兵之策,他这是在意气用事,这是在求败。
  在今日午间,临淄的城墙之外,都已经能看到匡章的大纛了。
  都是那该死的宋国降君戴宕,若非是他的封地莒,在中途给匡章提供了粮草,单凭一个匡章,又如何能坚持到现在,看来莒邑还是容不下他,此战过后,必杀此人。
  其实这就是匡章所谋,三万大军,火速行军,那所携的粮草辎重,就必定不能多了,所以中途的补给,就显得非常重要。
  而这位莒君,乃是当年宋王戴偃之弟,当年宋国被灭之后,宋国公族这一脉,就被齐宣王分封到了莒地,封戴宕为莒君。
  这位莒君,也是个会投机取巧之人,他在看到田地称地之后,就乘机向田地提出了要求,他可以全力辅佐田地登上王位,但要田地承诺,日后必须要恢复他宋公的名号,还要让这莒邑,更名为宋,成为齐国的国中国。
  这对于田地来说,封地没有扩大,所要的封赏也都没有,莒邑也还在齐国的控制之内,就只是一个名号罢了,既然戴宕如此重名,那就给他好了,所以才让匡章的大军,一路冲到临淄城下。
  临淄现在的形势是,城内能组织起来的守军,大概能有一万余,而城外的匡章,足有三万之众,这更重要的,是在他的麾下,缺少能堪当大用的将军,而城外的匡章,则是天下名将。
  这就是北齐王所担忧的地方!
  此刻,田芒正站在城楼上,看着下面的匡章叛军,在慢慢的列阵!
  这样也好,那就看看,是匡章这三万人,破临淄这座巨城快,还是田昭的二十万大军,碾压大骊那座小城快。
  让一切交给命运吧!
  其实这是很不公平的,要是田芒有千里眼的话,他一定是连半点担心都没有了,因为大骊邑,已经是破城在即,而匡章三万人,给他两月,也不一定能破城。
  南齐王田地是很能干,大将军匡章布下的防御工事,也同样很厉害,但不管再怎么努力,都改变不了这些尽是小城的本质,也改变不了人数上的劣势。
  田昭二十万大军,分多路出击,在二十日前,就已经在大骊邑之野会合了,这将是他要攻下来的最后一座城!
  城外进攻的战鼓,一直就没有停歇过,田昭的攻城,掌握着所有的主动,几乎是在拖着城内田地在走,每时每刻,城池都岌岌可危。
  先是大骊邑城墙上的士卒,尽皆战死了,之后城中的黔首,也都被发动起来,上了城墙防守。
  可这黔首们,总归是比不上士卒的,再加上田昭的不计生死的进攻,上千辆的冲车,过半百之数的楼车,这样富裕的战斗,让城内田地大为苦恼。
  “启禀大将军,破城了!”
  城外营寨之中,一士卒禀告道。
  田昭,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他看起来已经有了不少苍老之气,胡须花白,头发也是花白,但他和齐国公族一样,和其他所有齐威王的子嗣一样,生的高大且威武!
  眼睛深邃,鼻梁英挺,嘴唇厚实,笑容温暖,能给人很强烈的可靠感。
  齐威王的子嗣中,长子是太子,也是齐宣王田辟疆,次子是靖郭君田婴,这两位都是人中翘楚,一个威严之君,一个辅佐能臣,甚至于他们的子嗣,也都非泛泛之辈。
  现在的这战事,就是田芒和田地弄出来的,这两位可都是齐王的子嗣,再硬要算的话,还不是因为靖郭君田婴的嫡子,田文起了一个好头。
  除了这前面这两位之外,在齐威王的公子中,就属于田昭最能干了,他的权势最大,他能善于用兵。
  破城,这对将军来说,本该是一件好事,可田昭居然沉默了良久,方才是抬起头来。
  “大军进城,严禁杀戮,对于公子地和其同众,严密看押,不得有一人逃走,违者,斩立决!”
  说过这句话,田昭收拾起了自己的甲胄,提了三尺长剑,亲自驾车,开始往城中行去。
  此时,大骊邑城府,大殿之中。
  南齐王田地,正身着一袭黑色礼服,显得颇为正式,腰间悬剑,威风凌凌的站在王座之上,麾下众臣,也都是分列两旁。
  虽然城破的消息,已经传到了这里来,但他们依旧是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慌乱。
  什么样的君王,就会有什么样的臣子,跟随田地这位威武霸道的君王久了,这些臣子,也早就沾染了这样的风气。
  “大骊邑城破,寡人举兵之事,彻底失败,诸位能在此危难之际,相扶于寡人,已显诸位大忠大义,因寡人而起,理应由寡人了结,诸位请离家吧!”
  田地的声音,还是一如既往的中气十足。
  他很清楚,田昭来此,就是为了杀他,他已经不想再逃了,命运如此,那就让他死在田昭的剑下吧,他死了,齐国也能很快地安定下来!
  南齐王话落,下方群臣竟然不为所动,甚至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要说出逃之事。
  “寡人与田芒之间,只此一战,大骊城破,寡人唯求一死,以期国安,以期心安!”
  田地再次接话,这时候群臣才知道,大王是铁了心不走了。
  他们面面相觑,神情在这一刻间,又坚定起来。
  “我等愿与大王同死!”
  群臣之中,开始有人大喊起来,紧接着,这声音越来越大,所有人凝结成一股,开始异口同声。
  田地见此,他心中就只有豪气,哪能有一丝的悲凉!
  “好,我等君臣,今日就一同看看,这位田芒的大将军,有何等的手段?”
  南齐王令下,群臣肃穆,无一人逃走,受此影响,就连大殿中的卫士,也都是纹丝不动的站着,就好像和往日一样。
  这可真是一种奇观!
  不多时,田昭的大军已经冲了进来,他们得到的军令,是严密防范反贼逃走,再看殿中,这一杆君王臣子恍若无人之境,哪还有半点逃走的样子。
  士卒们踌躇不前,只是将这里团团围住,等候主将田昭亲自处置。
  当田昭提剑走来时,南齐朝堂,还保持着原先的肃穆,甚至就连两侧卫士,他们手中的长戈,都还没被缴下。
  等他进入大殿中时,南齐群臣,各个肃穆,上首的田地,高站王座之上,这样一副威风凌凌的样子,竟在这霎那间,让他有些恍惚!
  就如同他少年时,拜见父王、也是拜见齐威王时的景象,一模一样,似乎眼前的这位叛国公子,并非是反贼,而是那个的齐威王!
  “哼!你的剑,足够锋利吗?”
  田地一字一顿地说道,言辞之间,似乎都蕴含着莫大的威势,再看这四周的朝臣,好像他这个战胜的将军,才是那个失败的人。
  “公子叛国,罪当诛也,我奉齐王之令,前来诛杀公子!”
  田昭乃是权臣,并非是无胆鼠辈,齐王的令,他还是要宣告的。
  忽然间,田地疯狂大笑,这座大殿,竟也离奇的震动了一下,果真骇人!
  “寡人无惧,我齐群臣无惧,虽败犹荣也!”
  田昭对着田地行之一礼,他身后的军卒,已经跟了上来……
第322章
公孙喜瞒天过海
都督将计就计
  安邑城外,足有十六万秦军围困,平阳城中,也有将近四万秦军镇守,从魏冉发兵阴晋之日算起,秦魏交战,已有两月之余。
  秦军可谓之进展神速。
  这几日里,秦王的大纛,就一直悬挂在安邑城外,让城中的所有人,都能够看得清清楚楚,秦王是亲自来攻城了。
  呜呜呜!
  号角嘶鸣。
  在这一刻里,秦军终于对安邑发起了进攻,十六万锐士,分作四个方向,漫天的箭矢烟火,都在安邑城上绽放。
  秦军一来,就展开了猛烈的进攻,足以显示他们破城的决心,今日从上午到晚间,一直让城中的所有人,都悬着心。
  白天进攻,晚上休战。
  第二日一早,赵砮就去见了安邑公子。
  “公子,此番秦军攻城,在城外并未看到白起的大纛,据我猜测,白起应该是被派往了平阳,秦军还远远没有破城之势!”
  赵砮又为魏理精心谋划道。
  不仅是安邑守将翟犨,就是城门守将关门巳、樊业、虞士、魏且这些人,也俱是懂得兵法,他们都共同认为,城外秦军,也就是在二十万上下,甚至绝对不超过二十万,这安邑城是固若金汤,一定不会被秦人所破。
  赵砮说是这样说了,可这战鼓天天就在耳边响动,这位安邑公子,或多或少有些担忧的。
  “可那秦王,曾亲征楚国,独战洛阳,是懂兵之人,更是难得的猛将,也不可不防啊!”
  在大殿中踱来踱去,魏理还是说出了他的担忧。
  对此,赵砮只有一笑。
  “公子有所不知,亲征楚国,乃白起之谋,蒙鹜之勇,并非秦王之功,秦王只是坐拥中军,统筹全军罢了。
  至于督战洛邑,那就更非秦王之功了,乃是洛阳都督冯章之功,老夫曾为秦人,岂能不知秦王如何,秦王此人,虽有谋略不假,但说到领军,还是大大不足也!”
  赵砮这话一说出来,就是他自己也难相信,其他的战事他不知道,但对洛阳之战,他可是清楚得很,战地医宫、洛阳战卒、屯兵之举,可都是在秦王手中立下的,但此刻为了宽慰魏理,他也顾不上真假了。
  果不其然,被赵砮这样一说,魏理忽然觉得宽心了许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9/4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