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秦国做武王(校对)第26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5/420

  说过之后,他朝着夏嵍行了一礼,直接又从窗户翻了出去。
  也是很顺利,他顺着原路返回,等到了殿中时,白庆还在安睡,他将身上的衣物脱下,丢在了床榻上,自己穿戴整齐,也开始趴在长案上装睡。
  “哎呀,公子恕罪,公子恕罪,白庆不胜酒力!”
  过了一会儿,白起起来,大惊失色。
  他一边穿戴自己衣服,一边告罪,像是不敢在这里待了一样,急急忙忙地出去了。
  魏献也不管他,开始睡他自己的。
  第二日,魏国使者夏嵍,以无法做主,要回禀安邑公子为由,愉快地回去了。
  若日,见到夏嵍,嬴荡就知道,魏理不可能被劝降了,那就只好引蛇出洞了。
第317章
魏理的决定
  安邑使者夏嵍,这一路上是紧赶慢赶,还是由秦军护送,回到了安邑城中。
  不容他休息,安邑公子就急忙召守将翟犨、幕僚赵砮两人,合计四人,在安邑城府中,商议对秦之策。
  几日过去,还是看不到秦军有半点攻城的架势,他们就只是在城外修筑工事。
  此刻,秦人已经修筑起了几座高台,高台厚实,就分布在安邑东南西北四门的两侧,几乎要与安邑的城墙一样高了。
  两侧高台之外,还各有两道矮墙延伸了出去,秦军这高台,看起来不像是攻城用的,倒像是要在这城墙之外,再修筑一堵城墙一样,将整个安邑城,围困在其中。
  这可让魏理有些担心了。
  按照赵砮所言,秦军对安邑的攻势,乃是以困为主,以攻为辅。
  依秦国现在的国力,就算是将魏国大军拖上两三年,也是半点问题都没有的,安邑城内的他们,又如何能够坚持两三年呢?
  幸好,今日夏嵍回来了,给他带来了好消息!
  按照魏献之言,秦国发动河东之战,就只有二十万之众,算上这一路攻城略地的折损,早就不足二十万了,再加上还要分兵取平阳。
  平阳可是当年武侯,防备韩国的重镇,只要平阳城守军不轻易出城,秦军最起码也要再折损上一些吧。
  安邑城内,已经招募五万之众,再加上公孙喜的十万大军,未尝不能够击退秦国,公孙喜乃魏国名将,其人用兵稳健,善于谋略,自然不会是如魏献那般轻浮了,等到时候击败了秦军,他还是安邑公子,还可以再享受这半生繁华。
  既然如此,那就再等等吧。
  “此番出使秦王大营,先生辛苦了,能取得如此重要的消息,全因先生之功也,吾有翟犨为将军,先生为使者,赵砮全权辅佐军务,更有我大魏五万大军镇守,如此坚城,岂能被秦人所得,诸位与吾一心,秦军必败无疑!”
  魏理的面上,有一种独特的神采,他高举酒爵,四人对饮。
  听闻这话,赵砮和夏嵍这对师生,互相看了一眼。
  他们心间都清楚,这位公子是在看到足够的好处之后,才下了这样决心,他可远没有他口中说的这般英勇了。
  “我等尊公子之令!”
  众人异口同声地附和。
  “那除此之外,河阳君可还有说些别的,对这秦人一战,是否有过提议呢?”
  汾阴失守,才导致安邑危险,在魏理的心间,早就对这个河阳君厌恶到了极致,他当然不会问魏理的意见了,此时问话的这人,乃是魏国将军翟犨。
  这位将军,在河东也是颇有名望,其族也是魏国望族,久随魏理身后,所学乃是兵家一道,不仅善于理兵,更是善于用兵,因为他对魏理是尤为忠心,所以也颇受魏理的信任。
  此人乃魏国翟璜之后,翟璜乃魏文侯时期的魏国名臣,他不仅对魏文侯多有谏言,更是举荐了西门豹等一系列贤才,可以说在魏文侯崛起的那个年代里,翟璜也是功不可没,既然是名门之后,那这翟犨,也就不能是泛泛之辈了。
  翟犨心思缜密,做事周全,既然魏理下定了决心,要和秦人奋战到底,那就要定下这具体的策略了,纵然是防守战,也需得有策略而行之,四门守将用何人,又如何布阵,都需得商议,而在魏献的口中,则可得知如今秦国战阵如何,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与魏理轻视不同,夏嵍显得很郑重。
  “回将军,河阳君虽未明说,但据我之猜测,秦人白起,善用示弱引诱之策,汾阴城内,当有两三万大军才对,如何能被白起四万战卒轻取呢,必定是河阳君率军出战,中了秦人的埋伏,才丢失城池的。
  他还令我转告公子,对于安邑之战,只需要坚守即可,万万不可出城迎战,只有等到公孙喜将军的援军,出现在安邑城外时,我方才可出城,给秦人最后的一击!”
  听夏嵍说完,翟犨开始深思这话,至于魏理,还是一脸的不悦,他似乎在说,正是因为魏献的轻战,才将汾阴拱手送给了秦人,令安邑陷入了这样的地步。
  “公子,不管韩国借不借道与我魏,公孙喜将军也一定要经过平阳,所以此战的干系,就全在这平阳上了,若是平阳城破,秦军就能扼守住此处,将公孙喜将军挡在河东之外,无法驰援安邑。
  若是平阳城久攻不下,反而会成秦军的拖累,到时候公孙喜将军可从平阳一战而下,先击败白起,再拯救安邑,河阳君所说,看不到我魏国大军的大纛,我城内大军,不可轻易出击,此话在理。
  也请公子不要担心,白起虽然刚猛,但也并无所想的那般厉害,皮氏城乃是突袭,大河之上,狂风呼啸,没有察觉,是在所难免了,汾阴城池刚才夏嵍也说了,乃河阳君之错,不然岂能被白起所得。
  至于曲沃邑,这些年来,军少城小,破此城也展示不了白起的厉害,所以白起攻取平阳,必不能得手,平阳城梁仪,可是个稳重之人。
  纵然白起得手,那也是死伤惨重,秦人的大军,反而会被公孙喜将军重创,不管怎么看,只要公子死战秦国,坚守安邑,此战我大魏必胜也!”
  现在说话的这人是赵砮。
  他可不管其他的,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击败秦国,击败秦人。
  他秦王不是去了曲沃吗,在平阳乘势南下,就是曲沃,最好是将秦王也俘虏了才好,解他心头之恨。
  他对于安邑公子,一向都是鼓励与秦国交战,只有与秦国交战了,才能有机会击败秦国,他不管其他,他只要魏理死战不休。
  听闻,魏理深吸了一口气,这就像是一颗定心丸一样,坚定了他的信念。
  “好,就如先生所说,对于此战,我等只需要死战不出即可,那不知将军,能坚守到几时?”
  这话是在问翟犨。
  赵砮老了,领不了兵了,上城墙也费劲了,翟犨才是真正领军之人。
  早就刚才,翟犨就在心中谋划。
  “回公子,只要秦国不再有援兵,那能攻我安邑者,最多十五万,多时可能还不足十五万,我城中守军五万,能上城墙的黔首,也不在少数,只要粮草足够了,就是三年,又有何妨,岂不闻赵无恤之晋阳乎!”
  翟犨不是在说大话,而且这还是个很保守的想法。
  因为城内守军,只要坚持上一年,外面多半就扛不住了,七雄争锋,天下早就连成了一片,还有一支魏王大军,正在席卷而来!
  安邑成内,人多粮多,收集起来的粮草,足够一年之用,防御工事也都修筑妥当,只要人心齐,的确是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好,以翟犨为主将,统筹全局,赵砮全力辅佐,东门由关门巳镇守,西门由樊业镇守,北门由魏且镇守,南门由虞士驻守,此四人,俱是我大魏猛将,只要我大魏将士齐心协力,则虎狼必退!”
  安邑公子再次高举酒爵,四人共饮。
  这段时日,齐国有战事,耽误了六国谋秦,秦国抢先攻打魏国,要谋秦的诸国,反而是在看戏了。
  秦国二十万大军,乃调集洛阳、宜阳两地战卒十万,屯兵十万,眼下,洛阳就只有两万屯兵可守,日子不太平,还是多准备点比较好。
  秦王下令,又在关中征集大军四万,河西征集大军一万,荆襄南庸四郡,征集大军三万,还有巴蜀大军两万,共计十万之众,开始往洛阳而去,防范天下诸国之变。
  秦国厚积薄发,这一台战争机器,开始发动起来了。
  整个天下,在这个时候,都开始变得紧张起来,诸国使者,互相奔走。
第318章
声东击西
  浓烟滚动,战火纷飞。
  平阳城外。
  秦军集中所有的兵力,只在南门发动进攻,就如同白起当年攻取丹阳一样,只取一面,给城中守将留足逃走的机会。
  城中主将,乃是魏人梁仪,副将则是魏将栾甲。
  对于此二人,白起也早就做过了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对副将栾甲,更是熟悉,因为他不是别人,正是当时皮氏城的守将。
  皮氏城能被秦军这么容易的攻破,皆是因为栾甲此人,胆小如鼠,畏战不前所导致的,这要是换做那曲沃守将龙卿,皮氏城也不会这么容易就攻破了。
  按理来说,这般重要之地,魏国本该是任用贤能,来做好对秦人的防范,可栾甲如此庸人,能镇守皮氏城,皆是因为其背后的氏族厉害。
  想当年,雄踞整个北方的晋国还在的时候,国内由六卿共同执掌朝政,形成了最早的君王议政制,晋国十一大氏族,按照长逝次补的原则,世袭六卿,这十一氏族,可谓是权势滔天,他们中除了赵魏韩三氏之外,还有其他八氏,而这栾氏,则是其中之一。
  三家分晋之后,赵魏韩自立为国,栾氏一族,归于魏国之下,向魏侯称臣,时至今日,虽有没落,可毫无疑问,依旧是钟鸣鼎沸的大氏族,也正是因为背靠大山,栾甲才有了这皮氏守将一职。
  栾甲虽然不堪重用,但另一位将军,就不得不让白起重视了。
  原先上郡之地,还有一梁国,而这梁仪,便是梁国人,以为国为姓。
  梁仪此人,今年年过五旬,可谓之老当益壮,自从被派遣镇守此处起,就从未离开,他在平阳城经营十几年,不仅是知地势,知人事,更是知天时也,虽没有听说其有卓越战功,但光看此人的布阵手段,就能得知他的能耐了。
  天下七雄,就只有魏国和韩国的地势最差,位于天下之中,处于四战之地,他们的君王,时时刻刻,都不能没了争霸之心,若是争霸之心,就只能被人所取,尤其是魏国,起初更是支离破碎,国境有不少,还是飞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5/4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