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秦国做武王(校对)第2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2/420

  魏国使者庆骇,以六国谋秦为引诱,以秦在攻取河东之后,乘势会攻取韩国上党为恐吓,令韩王出兵。
  秦国使者陈均,以韩王女之子为太子做为引诱,以三阳制敌长廊为要挟,令韩王慎思联合魏国之事。
  韩禀虽然是韩国公族,但如今他更是秦臣,他所效力的,乃是秦国,他就是要将魏国大败的消息,告诉韩王,让韩王明白,就算支援魏国,已然无用了,也让韩王知道,秦军如此猛烈的攻势,韩国如何能抵挡,只有继续联合秦国,才是上策。
  韩禀这个人看起来,面上皱纹不少了,两鬓也开始沾上了一些白发,神情之上,有着超出同龄人的沧桑,好在他步履稳健,直接跳下车驾,一路跑入驿馆当中。
  他一进驿馆,这才发觉,原来典客大夫陈均,今日又入宫见韩王去了,他怕耽误了事,又一路去往新郑宫。
  此刻,王宫大殿当中,韩王正在深思。
  韩王仓,年纪已朝着花甲奔去,好在他看起来还算是健壮,秦魏使者在新郑连日以来的交锋,也没有让他露出多大的疲态,反而是对两位使者所言,他都仔细地聆听,仔细分析。
  韩仓在今年间忽然觉得,他应该要做点什么了。
  听说五国都有伐秦之心,这让他很心动,魏国现在想让韩国出兵支援,他也很心动,因为他觉得河东一旦没了,那接下来秦人的兵锋,就对着韩国了。
  庆骇说的不错,三晋应该遵循当年魏文侯的策略,联合而向外拓展。
  “秦王之心,天下有目共睹,今日秦韩能交好,但若是以后呢,秦王必定会攻取我韩国之地,不与强谋,与弱合谋,一本《左氏春秋传》无不在昭示此理,寡人不得不信……”
  韩仓的话才说到一半,有寺人从外面匆匆进来。
  被人打断,他面色有些不悦,但还是让寺人将话说完了。
  “启禀大王,公子禀从外闯了进来!”
  寺人话落,韩禀却是已经是走了进来。
  这个韩王,一向是怀柔有余,君威不足,对于韩禀和寺人这样的举动,韩仓都有些习惯了。
  “外臣秦国咸阳令,拜见韩王!”
  韩禀先是躬身行礼,之后又跪拜下来,再行一大礼。
  “孩儿禀拜见父王!”
  接连两礼,都是在昭示他的身份。
  自称咸阳令,是在提醒韩王,他是为秦而来,自称孩儿,乃是父子之礼。
  这些时日,陈均是好说歹说,差点将嘴皮子都磨破了,连续十日,每日都要见过韩王一回,可韩王的心志,总是在左右摇摆,定不下来。
  适才韩王所言,都是要表明偏向魏国的态度了。
  咸阳令从这个时候冲进来,这让陈均一下子高兴起来,因为他知道,必定是河东战事有了进展。
  与陈均相反,对面魏国使者庆骇的脸面,立即变得不好看起来。
  面对韩禀的两番行礼,韩仓却是神情不变。
  他就像是在看着一个陌生人一样,也对,从他十几岁时算起来到如今,这样的子嗣,怕得有七八十个了吧,多的他快要记不清了。
  “你一定是来为秦王做说客的吧?”
  对于韩仓的反应,韩禀并无意外。
  “启禀父王,秦王后诞子,按照秦王之令,当为秦太子也!”
  韩仓笑了笑。
  这能算是一个好消息,等到这太子成王了,那未来的秦王,就会有他韩人的血脉,韩妗贵为太后,是可以直接影响到秦国的。
  “哼,纵然如此,那也不能更变秦人灭韩之心?”
  说这话的,是魏国的使者庆骇。
  “启禀父王,听说父王要发兵支援魏国,儿臣以为,万万不可,如今大王亲征,已经取了魏国皮氏、汾阴、曲沃、阴晋、焦邑等大小城邑五十,不日,就连安邑也必定被我秦夺取,此刻父王想援助魏国,已然太迟了。”
  这一番话,是韩禀按照自己对父王的了解说出来的,看得出来,韩仓是听进去了。
  陈均见此,乘势而为,立即站了出来。
  “启禀韩王,我秦在河东,有共计二十万大军,而魏国公孙喜麾下,暂且也就只有七万大军,纵然韩王想要派遣十万大军援助魏国,那也怕是不够。
  再者,北边赵国传来消息,赵王同意齐相伐我秦国之举,五国伐秦,已然势成,只须等到齐国平定内乱,即可发兵。
  既然韩王援助魏国之事,已经迟了,那索性就再多等上一些时日,等到六国凑齐百万大军了,再行谋秦之事,岂不稳妥,外臣以为,韩魏两国,远非我秦之敌也,还请韩王谨作思量!”
  韩仓本就在迟疑,现在更是半晌不说话了。
  “那……那既然这样,不如就等一等吧!”
  魏国使者庆骇,也是聪明之人,他知道,这韩王是再难说动了。
  “六国血盟,互借兵道,此乃血盟之盟,韩王不会忘记吧?”
  这事情,韩仓一定不会忘记的。
  现在是六国都遵守血盟盟约,要发兵秦国,唯一就是要等一等罢了,互借兵道,也是血盟之约,这他无法拒绝。
  对此,韩仓点头。
第314章
安邑遣使
  这几日,魏国公子魏理,一直都很焦急。
  从秦国开始攻打阴晋邑时,他就得到了消息,之后连忙上书给魏王,还传令至焦邑守将,以及沿路各邑,务必做好防守准备。
  他清楚,秦王的胃口,一向是很大,既然秦国已经发兵了,那肯定就不只是夺取一城二城这么简单了,他所在的这安邑,也许才是秦军最终的目的。
  魏国公子在传信的同时,他还亲自整肃军队,将安邑四野的黔首,尽皆召集起来,搜刮粮草,尽皆存放于城中,还在城中紧急招募士卒,分发武器,将他们训练起来,随时准备战斗。
  还好魏国在这里的底蕴,足够深厚,安邑这座城池,黔首也足够的多,短短几日间,城中守军,就从一万屯兵,武装到了一万五千人,照此速度下去,招募四五万,不成问题。
  近三年,年年风调雨顺,安邑城中的粮草,足够所有军民一年半之用,不说这么久,就是能拖上半年,秦军也必定耗不起要退军的。
  守城的兵丁一直在增加,这让魏理稍稍宽心了一些,纵然是七日后,又有消息传来,秦国西路大军,夜袭皮氏邑,他对此也没多大的惧怕,因为一座阴晋,就将十万秦军拖延了足足半月了。
  他坚信,他能够坚持到魏国的大军来支援。
  可后来的消息,就对魏国越来越不利了,十日后,秦国都督白起,已率军到汾阴邑外,十三日后,汾阴失守,魏国三万大军,尽皆被白起诛杀,这让他开始觉得,不对劲起来。
  依他对魏献的了解,这人绝非一个庸才,汾阴城这么容易就被秦军所破,看来这个荆州都督,真是不能将他小瞧了。
  这还远远没完,噩耗一件接着一件,十四日后,秦将蒙鹜围攻焦邑,魏国阴晋邑攻破,二十日后,曲沃又被白起攻破,二十九日后,焦邑也被魏冉所破。
  到这时候,他才终于明白了秦军的攻势,这是要对安邑进行合围,果然是冲着安邑来的。
  前天上午,在城中的箭楼上,就已经能看到秦军的大纛了,现在呢,城外乌央乌央的秦军,将安邑城四面围住,摆出了一副要攻城的架势。
  安邑城墙的四面,秦军修筑起来的箭塔,还要高过城墙不少,这两日里,都有秦军士卒站在箭楼之上,往城中瞭望,甚至秦人的战鼓,在城中也能听得一清二楚,这样一幅居高临下的态势,魏理不担心,是不可能了。
  他现在连城墙上都不想去了,因为他怕秦军的暗箭,他才是安邑城最大的屏障,他要保护好自己。
  秦军一向是攻伐神速,按理来说,两日准备,此刻应当攻城才对,可他们就是围而不攻,似乎在等着什么。
  “启禀公子,城外领军之人,乃是秦将魏冉,此人就是宜阳都督,而荆州都督白起,应该不在城外,据我推测,白起此人,虽然年岁不大,但临战经验丰富,颇有心机,每逢战事,多能出其不意,可以说,他就是秦王最锋利的剑,此刻,他应该是继续北上,去了平阳才对!”
  说话的这人,要是被嬴荡看到了,定恨不得生吞其肉,亲手用剑将其刺死,因为这就是秦国的叛贼赵砮。
  嬴荡自穿越以来,面临过的生死局面,就只有两次,一次是在洛阳,一次是在咸阳,洛阳是因为姬职,咸阳则是因为赵砮这个反贼。
  枉他当初还这么信任这人,没想到这个反贼杀了蓝田将军嬴钺,夺取兵权,差一点就攻破咸阳,拥立嬴壮即位了。
  季君之乱,被洛阳都督冯章火速平定,但是唯独让赵砮这个老贼给逃走了,一路去了安邑,嬴荡为此还追到了安邑,差点将自己给搭了进去。
  原来这赵砮到了大梁后,受到了魏王的礼遇,后来血盟立国,魏王一直想要借血盟之手,对秦国用兵,所以便将赵砮这个最懂秦国的人,派遣到了河东了,因为这里离秦国最近。
  可谁知道,这老贼不知道走了什么狗屎运,受到了安邑公子的礼遇,从汾阴一路又转到安邑,如今,乃是安邑公子的头号幕府,魏国河东重臣。
  离季君之乱,已有六年,赵砮这个老贼,也步入了花甲之年,他的身体,远远没有当初的那般魁梧,这两年就连脊背也都跟着弯曲起来,手中持着一根黑色鹿角长杖,走起路来,也早就没有了,当初与秦王在城下对骂时的精气神!
  “平阳?”
  安邑公子目露惊疑,他快步走到墙上悬挂的地图旁,找到了平阳的位置。
  “的确不假了,平阳邑位于河谷,城池高深,乃在魏韩两国大军到我安邑的必经之处,难道这白起,是想将我安邑合围?”
  魏理虽然没有学过兵法,但毕竟是在战国混了这么多年的公子,要说完全不知兵事,那是不可能的。
  赵砮听后,在那边点了点头。
  他是秦人,岂能不知秦人的谋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2/4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