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秦国做武王(校对)第2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9/420

  南郡郡守,那是大秦公子赢熋,自从他被秦王再次重用以来,就一直发愤图强,兢兢业业,在他治下,经过了四年的发展,汉中郡发生了不少的变化。
  但汉中之难,难在多山也,且地势分裂,几县之间,都有大山相隔,相互通行,极其不便,想让这样的地方富裕,以现在的能力,是非常难办的,赢熋能做到现在,已然是不错了。何况汉中对秦国来说,最重要的并非是粮产,而是军事交通地位。
  公子赢熋,久在军中效力,熟知大秦军务,也能明山河之势、行军之路,如今,在汉中去往关中、巴蜀两郡、新境四郡的要道上,每三十里便设立一座驿站,在驿站附近的山上,还有一座烽火台。
  不管是哪个地方出现变故,消息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送往汉中,在紧急情况下,汉中郡守可不需禀明秦王,便宜行事,秦国十郡郡守之中,赢熋是唯一一个能统率大军的人。
  三条要道,以南郑为中心,往正北、西南、东南而去,连接秦国南北,只有这路好走了,秦国各郡的交流就多了,联系也能紧密起来,成为一个真正整体,利于对巴、蜀、荆、襄、南、庸、六郡的治理。
  战国诸侯争夺城池,一是为了抢夺城池,而更重要的是为了抢夺人口,天下这么大,这个时候人丁又这样的稀少,多这么一点地,少这么一点地,其实并没有多大的影响,最重要的就是城池中的人丁。
  只要有了人丁,就可以创造财富,就可以暴兵,增加攻击力,这样才是最速的变强手段,至于像是国内变法,提倡改革,鼓励生育,增加粮食耕地这些策略,要想转化为国力,至少要二十年之久,因为只有经过二十年的积累,当初的男孩才可以长成男人,才可以上战场杀敌。
  秦王这十郡之策,教化之策,还有日后的兴农之策,水利之策,都是长期的战略,而短期的强盛,还是要靠攻城掠地。
  谋划义渠,只是为了解决后顾之忧,谋划河东,则是为了更多的人口,强大自身的同时,积弱魏国,只要三晋没了,那平定天下的目标,就已经成功一半了,而谋划南郑,则是为了将新纳入的土地彻底化为秦土,化为秦国的国力,这也一样重要。
  汉中继续往北,乃是关中之地,嬴荡在还未踏足关中的时候,转了一个弯,一路往陇西郡府绵诸而去。
  所经栎阳,雍城,俱是秦国大城,秦国的旧都,这一条路,可以说得上是秦人的兴衰之路。
  秦人最早崛起于陇西,立国于绵诸,此处也可以被称之为秦城。
  秦氏的先祖乃是非子,非子当年因为给周孝王养马有功,便被封为子爵,封赐秦地,而这秦地,就是今日之绵诸。
  绵诸,乃是戎狄部族之名,此处曾被戎狄绵诸部族统治,因此而得名。
  武王伐纣,周人东迁,所以将这陇西之地给让了出来,在周孝王时,这可不是什么好地方。
  当年,这一片地域,尽是戎狄林立,这些戎狄们,部族众多,他们不尊周王号令,每一部族,都自立为一国,秦人正是在这一片土地中崛起,几百年来,与戎狄各国的征战就一直没有停歇。
  绵诸之地,与栎阳是崇山相隔,只有翻越了这一片大山,才能进入绵诸城。
  秦国每一郡,都有其重,秦王此番巡视,每去一地,都有其目的。
  陇西郡的重要之处,不仅是意味着可以令西地安定,更是可以将秦国的势力、甚至整个华夏的势力扩展出去,往上到闻名中外的河西走廊,一路西进,以最好的姿态,最强势的文化,进入中亚诸国,威加地中海。
  绵诸城,被群山环绕,修建在一片狭长的平川当中,自从进入陇西郡,四周就尽是连绵起伏的山势,似乎群山在这里没有尽头。
  陇西郡的各地,就夹在这山地当中,一条条的小河,形成了一片片冲击平原。
  一路所行,在四周的大山之上,都立着不少城堡,城堡都是用黄土所建,墙高而池深,易守难攻,若说他们是城池,未免也太小了一些,所以才称之为堡也。
  每一堡约有百丈见方,每一山头,似乎都能看到这样一座,城堡当中,还有烟火缭绕,大门口有行人进进出出。
  顺着城堡的门口,有一条小道,一直蜿蜒崎岖到了山脚下,若是想要接近城堡,这就是唯一的一条路。
  在山脚下有一条大河流经,大河带来了大量的冲击平原,在城堡居住中的秦人,他们的田地就在这下方。
  正值盛夏,是陇西最太平的时候,因为在这个时候,水草肥美,牛羊都能吃得饱,树上的果实也能吃得饱,所以也就不会有人以身犯险,强抢粮食。
  可等到冬天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在下大雪的时候,游牧民族们遭受了灾难,再冻死些牛羊,他们活不下去了,就只能铤而走险,相比挨饿的滋味,还不如被秦军砍杀了算逑。
  这不是文化的较量,这是关于生存的争夺,生存的事情不能解决,那这杀戮,也就永远不能平息,让游牧民族载歌载舞的并非是马克沁,而是能吃饱饭的政策,只有肚子吃饱了,心才能安定。
  绵诸城的南北两面,地势皆高,南面降水多,北面降水少,但无一例外,受到高原环境的影响,很多地方都难以种植粮食,肥美的草场倒是很多,这就导致了游牧民族多于耕种民族,其次,陇西郡之北,便是狄道,名为狄道,便因戎狄也!
  大周七百多年的历史,将华夏的文化圈扩散到了如今的地步,可对于戎狄的治理,取得的成效就不是那么多了,戎狄还依旧是戎狄,陇西以北,依旧还没有被华夏涉足。
  秦国正在这里修建一座大城,一座能沟通南北的大城,来改变这一切。
  有荒山,有平川,有大河,有绝壁,有沟壑纵横,也能有秀丽青峰。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这样的风景,嬴荡此生都未曾有过一观,他边走边看,将美景尽收眼底,等到傍晚之时,在远方的天际线上,才出现了一座土黄色的城池。
  城池不高大,也不雄伟,但却足够坚固,能容下绵诸城的所有人,也能挡得住陇西所有的战争,在这里,像是十万大军攻城,各种器械都用上的事情,是不会发生的,城池够用就行了。
  城池下方,旌旗展开,旌旗之下,正有一队威武的锐士候在那里。
  他们骑兵和部族各占一半,嬴荡远远望去,只见其大纛上书写二字大风。
  这支闻名秦国西陲、令戎狄闻风丧胆的锐士,正是叫做大风军。
  何为大风,无所不至,无孔不入,迅疾如风,即为大风。
  想当初,公孙丑曾言,要建立这样一支军队,来专门剿灭乱民,要让他们闻风丧胆,要让他们知道,一旦触犯了秦律,将是无处可逃。
  大风军不在多,而在精,共有八百之数,其中骑士四百,步卒四百,尽皆挑选陇西精锐之士组成,其中还有不少都是戎狄部族,他们的氏族很早就臣服于秦,成为大秦子民,自然也可入这大风军了。
  大风军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浑身上下的甲胄兵刃,皆是精铁铸造。
  利剑、长戈、劲弩!
  这样一支军队,面对乱民,必定是碾压。
  秦王远远望去,只见军容肃穆,律令严明,一股股的煞气,更是令人不寒而栗。
  儒生也能此手段者,非公孙丑是也!
第249章
陇西郡
  看到秦王的车驾,大风军出动十骑,已迎了上来。
  嬴荡看得清楚,当先一人,正是秦陇西郡守公孙丑。
  真是个疾如风,马如龙,十骑于漫天尘土之中,在刹那之间,就已经冲到了秦王的跟前。
  “臣陇西郡守公孙丑,拜见大王!”
  公孙丑身形高大,将手中缰绳甩出,其后一跃而下,几步间,就躬身在秦王身前行礼,此番他整肃大军,于绵诸城三里之外相迎大王,其目的就是让大王检阅这大风军。
  嬴荡看去,公孙丑上身披挂甲胄,下身穿着长裤,再无长裳在身,甲胄无袖,两根强健的臂膀露出在外面,脚下蹬着一双皮靴子,这样的打扮,甚是英武,行动也必定利落,看起来倒有些赵雍胡服骑射的意思了。
  再看他身后的骑士,也尽皆如此,远远站在那里的步卒,也是上身披挂甲胄,下身长裤,两个臂膀一样露在外面。
  他们个个后背长剑,腰间挂着劲弩和箭矢,手中还提着一根长戈,除此,还背着一个布包袱和一个皮袋子,看起来一个像是装水的,一个像是装干粮的。
  这不仅有些胡服骑射的意思,更是有些魏国武卒的意思,尤其是这两个包袱,更是精髓所在,就连这些骑士的马背上,也都悬挂着。
  陇西一郡,地广人稀,追击乱民,多时候一追就是三四日,这干粮就是锐士们路上所需,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乱民无处可逃。
  嬴荡见此,也是一跃而下,一把就将公孙丑扶起。
  有这样豪迈的身躯,也需得有这样豪迈的举动相配才行。
  “哈哈,你我君臣四年未见,今日自当是高兴,公孙郡守何须多礼也,寡人看这大风军士气威武,行之有素,真不愧大风之名,倒是叫这天下都看看,儒生也可带兵也!”
  秦王拍打着公孙丑的臂膀说道,这衣服凉快,他也想来上这么一件。
  这儒家一脉,崇尚以礼法而治国,尤其是那个孔老夫子,更是定下了儒生的服饰和衣冠,但凡儒生,多是这样的打扮,现在看公孙丑这行径,不仅是将儒服给丢了,更是与之背道而驰,这要是被孔老夫子看到,会被称之为不整衣冠的。
  不过,这样才好咧,治礼,所需要的是儒家的精要、儒家的教化、儒家的忠义、儒家的内涵,而不是这些没有意义的外在。
  公孙丑虬髯倒插,相貌颇具霸道之气,但神情之中,对君王都是毕恭毕敬,这也正是这人的魅力所在,外粗而内细,看似狂放而谨细。
  “回大王,我秦治礼令曾言,能用之,便可为之学也,此地乱民,尽是戎狄,他们在马上为生,在山中为生,在深谷为生,地势广博且复杂,群山之中,尽是他们的藏身之处,若是要追击这些乱民,令他们伏法,这就需得用他们的法子。
  臣令这每一位大风军卒身上,所携干粮,可食三日,皮囊之中,有粟饼也有肉干,长久奔袭,翻山越岭,也不会脱力也。
  大风军共分两部,其一步卒,其二轻骑,若是在平地追击,则用轻骑急行,若是在山地追击,则以步卒追剿,戎狄各国,鲜有敢与我秦为敌者,区区乱民,八百勇士,足以平定!”
  公孙丑遥指远处八百勇士,为秦王细说道。
  看得出来,他对大风军还是颇为得意,也对,自从陇西郡守换做他后,就一年比一年太平,一年比一年安定,还有不少戎狄小部族,在大风军格外的感化之下,成为了良善之辈,远处这些城堡,或许就有他们的一支。
  什么样的人,就能做什么样的事,对于君王来说,最重要的不外乎是用人,人对了,事情也就对了。
  此时的陇西郡,已成了秦国最独特的一个郡,这里只有郡守和郡丞,没有郡尉。
  大秦律令,郡尉统领警察,行一郡之维稳,可这一直以来,陇西这活,也就只有公孙丑干得了,其他人不一定就有这个能耐,所以这公孙丑是身兼两职,郡守和郡尉。
  非常之事,当用非常之人,汉中和陇西两郡,是不能和其他八郡相比了。
  秦王点头。
  “不错!我秦陇西之地,能有公孙丑镇守,寡人自当安心,一路看来,绵诸城今日之势,大有改观,看来公孙郡守那平戎五策,是尽皆用上了。”
  公孙丑看着秦王所指的方位,当即明白了他的意思。
  “回大王,正是如此,陇西郡之治,可谓之为城治,耕种于野,夜宿于城。在这郡城之下,乃是大城,大城之下,乃是小城,小城之下,是这堡垒。
  每一堡垒,等同于一村之治,堡垒之中,都由其氏族族长担任里正,黔首日出耕作,日落回城,秋收之后的粮食,还有牛羊牲畜,也都在这堡垒之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9/4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