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秦国做武王(校对)第1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8/420

  “到底是谁呢?”
  见苏秦这样一个劲地卖弄关子,就是田文也来了兴趣,这句话是他问出来的。
  “哈哈,此人乃是我王,秦王是也!”
  闻言,田文轰然大笑,旁边的田地是一脸的怒气,他以为被苏秦戏耍了。
  反观苏秦,却是一本正经的样子。
  “秦王身量之高,举鼎之力,谋略之才,与公子行径大有相同,就连公子喜好勇武,不喜我等策士,也与秦王一模一样。
  公子不知,在秦王即位初年,最不喜欢的便是策士张仪,张仪知道后,连夜逃离了秦国,而公子心中,也是多有不喜老夫,岂不是相同也!”
  这话听得田地开始有些疑惑了,他在那里寻思,他真能与秦王如此相像?
  “哈哈,苏子言过其实了吧,秦人岂能同我齐人?”
  孟尝君还是不以为意,就只当是苏秦是在说笑,可苏秦的神色,却越发正经起来。
  “不,是有那么几分道理,君国大事,皆在于兵,而兵在于勇也,唯独策士一脉,不知勇,不知兵,更是无其国也,不忠不义,如此之人,吾见之岂能欣喜?”
  这是田地本人出来承认了,见此,孟尝君倒是觉得苏秦有些不怀好意,开始思索起了他真正的意图。
  只见苏秦是连连点头,连连称是。
  “对的,对的,秦王就是如此说的,可外臣却告诉他,不管是连横还是合纵,皆是在用他国之力,成本国之事,如此,岂不是让天下诸事,尽能事倍功半也!”
  田地又细思了一阵,他已经开始上道了。
  “哈哈,吾不喜者,乃策士无德也,并非策士之策也!”
  苏秦又是连连点头。
  “正是,正是,我王也是这样说的,老夫又这样回答秦王的,老夫所出鬼谷,鬼谷出名者何,乃是我先师《鬼谷子》也。
  那《鬼谷子》之精要,又是何也,乃是这阴阳之道也,有天则有地,有男也有女,有雌就有雄,有正就有反,万事万物,皆有两面,所以分为阴阳也。
  一国之中,也有阴阳之分,既然须得有有德之人,那也需得有无德之人也,有德之人,可为相,可为将,从正而平治天下,而我等无德之人,就用口舌之能,从反而施展一些阴谋诡计,借用他国之力,成本国之事罢了,请公子深思,我等无德之人,是不是也不可能缺呢?”
  苏秦之学,到了如今,早已不限在策士一脉了,他阅览全书,不管是儒道也好,还是兵墨也好,尽可取之,学之。
  不说是孟尝君,就是田地听后,对苏秦之学,再也没有了反驳之意。
  “老夫观之,未来这齐国之主,非公子莫属,以公子之才,那必定又会是一个取宜阳,置丞相,平巴蜀,攻楚国的秦王之才,说起来,公子才是我秦国心腹大患也。
  不过,老夫有一言,请公子听之,秦王年少即位,暴掠焦躁,鞭笞臣子,更是在洛阳引发群臣弑君,巴蜀引发季君之乱,其后,才学那楚庄王一飞冲天之举,让我秦再次强大,公子性子,就如秦王,前人之鉴,后人之师,老夫受齐王恩惠,无以为报,当以规劝公子,善待臣下!”
  苏秦直指田地的缺点,却不见田地生气,因为他也是一个心高气傲之人,他很想看看,这个与他相似,又有这般作为秦王,到底能干在哪里?
  “哈哈,被苏子这样一说,吾倒是真想见一见秦王了,看看吾与秦王,有何相似之处?”
  孟尝君突然觉得不对,苏秦的面上还是一本正经,在心中却是偷笑起来。
  “齐为东帝,秦为西帝,两国必定要派遣使者,互定盟约,如此之重,那时我秦国必然会派遣一位公子来,以昭示我王之意,若是可行,公子也可往咸阳走一遭,为齐国使者!”
  田地要是真去了,到时候他就建议秦王,将田地扣下,作为秦国的人质,至于秦国派来齐国的公子,那就也给齐国做人质吧,一个公子换一位储君,反正也不亏。
  田地大笑。
  “哈哈,一言为定,吾就是要去咸阳看看!”
  孟尝君着急了,他刚要插话,却听苏秦已然说道:“公子一言,驷马难追!”
  看起来这事情似乎是定下了,他还能如何呢,若是齐王应允,那就让田地去算了,谁让他已经是信心满满呢?
  “孟尝君,此时你可要帮帮吾呢?”
  田地知道,田文点子多,能说动齐王。
  孟尝君稍稍一想,就点了点头。
  苏秦还是一脸正色。
第213章
孝道礼制
  这一趟出使齐楚的策略算是成了,除此之外,苏秦还获得了额外的收获,那就是将齐国公子田地,骗到秦国。
  他总共在临淄逗留了十日,与此同时,收到楚国国书的秦国,已经派出宗正为迎亲使者,去往郢城。
  姬职自然是同意将秦公子嬴稷放回秦国的,嬴稷母女二人,早就从蓟城出发,如今,已到了赵国地界。
  所谓人质,就是用以要挟秦国,很明显,这个弟弟的是死是活,秦王根本就不在意,那人质也就没有意义了。秦国现在是国内安定,就算燕国再有心想辅佐嬴稷上位,那也是不可能了,还不如直接送出去算了。
  不仅如此,姬职还专门写了一封书信给秦王,里面尽皆说了他对秦国的交好之意。
  而在咸阳,秦王召集诸位国务大臣,于寝宫之中,正在商议教化治学一事。
  惠文后下葬已有两月,秦国各项事务,开始恢复常态。
  至于重新分封十郡之事,还未到时候。
  “不祭先祖,无以为后,不念先人,无以为继,为先人所为,即为后者,若无供奉先人之礼,则无后人之赡养,无后人之赡养,则无先人之养育,无先人之养育,则国无人丁之旺,倡行孝道,即是如此。
  若无孝道,则老来无人来养,少来无人可育,此举不利于国兴也,大葬之礼,乃彰显孝道之意,不可或缺,然逝者已去,生者还生,若是大举大葬,又空耗人力,空耗国力,此番大王之举,便是为天下人做了榜样。
  凡庶民婚娶送葬之事,必要行之典礼,此为人伦之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国才能安定,但也须得简行之,我治礼台有教化庶民职责,如今这教化,可从丧葬之礼仪开始,臣请大王定夺!”
  说话的这人是孟轲。
  经过了这么多月,再加上司马错和樗里疾的相助,这治礼台一府,已是初步建立起来了,接下来,就该行教化之事了。
  孟子之言,以人伦而论国力,可谓之眼光独到。
  若要国兴,则要人丁兴旺,人丁兴旺,就要鼓励生育,要鼓励生育,就要提倡孝道,让人人都知道,多子乃是多福之意,这样庶民才愿意生养。
  商君之法严苛,男子成年,则不得与父母同居,此举虽有利于税赋,这稍稍有违人伦,这些法令,日后都要稍作修订了。
  秦王看过了孟轲呈上了的孝道之策,然后又传阅给了诸位国务大臣,让他们一一看过。
  如今,秦国公事,都已经用上了这秦蔡纸,比那竹简是要方便多了,治礼台行教化治学之事,治学已经开始,这教化也要跟上,孟轲利用的就是惠文后丧葬之礼这个时机。
  “诸位看过,可有异议?”
  秦国议事,秦王都要问过众臣的意见,不管有没有,他都要问,倡导这样的行为,让诸臣形成商量的习惯,议事议事,议得多了,就成了会议了,有了会议,才能说群策群力,不容易出错。
  “嘿嘿,老臣活了这么多年,到如今来看,还是大王独具慧眼,没想到这儒家的教化,也可以强大国力。
  一说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不就是让氏族和睦,家国和睦吗,还有这孝道,的确能让我秦国人丁兴旺,这些年都吃得饱了,可就是人丁还是太少啊,若是黔首各个都能这么想,我秦国岂会缺丁?
  谁都知道,我秦人性子火烈,私斗成风,当年商君刚行变法,这郿县两大氏族就开始私斗,一下子被砍了几近千人,现在一直由秦律给约束着,但这就好比一个人被绳子捆着,总归是不舒服,可若是行了这教化,改变了他们的性子,人人知礼,凡事商量着来,就不会有这等麻烦了。
  不错,非常好,只是这老夫子说什么君为轻,民为重,可就太过了吧,没了大王,你老夫子连西北风都喝不到了,嘿嘿!”
  说话是丞相樗里疾,也只有他是一向如此。
  他和孟子同是老头,互相之间这样说话也是习惯了。
  孟轲白了他一眼,又拿出一本装订好的书本来,不错,就是一本书。
  和秦王所描述的差不多,大概有十六开大小,装订成册,还用羊皮做了一个好看的封面。
  “大王,此乃新编《尚书》,其中所记载、乃是大夏、大商、大周三代之史,曾被我儒家先师孔子所修编,我儒家礼乐教化之精要,都在此书中。大王令臣行文字简化,修编史书,如今初有成效,请大王阅览!”
  没等未阳拿上来,秦王自己就快步走了下去。
  他接过这本书,先是看了看封面和大小,感觉还可以,像模像样的,之后再翻了几页,果真是简化汉字!
  这下可好了,他平日里要是无聊的时候,连打发时间的书都没有,因为小篆看得太费劲了,现在有了这书,可以说是美滋滋的。
  “大善,往后这诸子百家修书,尽皆要用我简化秦字也,不知道这样的书册,可有多少呢?”
  秦王看过之后,又给了诸位国务大臣们翻阅。
  “回大王,已有十六册,这之中也有我《秦史》、《秦律》、《商子》、还有一册《周史》,臣已令人加紧抄录,多作几册,以备治学之用。”
  说起来,秦国也真是可怜,以前文化产业不发达,还真没多少书册,是秦人所编著的,现在的这《秦史》,是根据历代秦公长史的记载,再结合儒生自己的实地考察而编著,算是一本详细的、正式的编年体史书,以供后人观之。
  听了孟轲的话,没想到秦王却是摇了摇头。
  他不是觉得十六册书太少了,而是觉得抄录太慢了。
  全凭手工活,一个人,一天能抄录多少呢,这样也实现不了全民读书的伟大理想,最起码也要做到,氏族弟子们要想看书,花一点小钱,就可以办到,而非如今这般困难。
  现在简化秦字也有了,该到搬出另一项四大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时候了,这玩意可要比造纸容易多了,找个心灵手巧的木匠,就能搞出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8/4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