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秦国做武王(校对)第1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1/420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被记载,是出自《荀子》,现在这年代,哪还有荀子什么事情,所以这句话就先被孟轲给说了。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
  说这句话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孟轲。
  这样一个有风骨的人,一个有理想的人,岂能因秦王的礼遇而改变自己的初衷吗,那当然是不可能的。
  为此,嬴荡暗自捏了一把汗。
  教化臣子以忠心,这的确是他想要的,但这种忠心,并非是要忠于一人,而是可以忠于一国,一群人,一个理念,甚至一个理想。
  但在这一切之前,先得有忠义这个概念才行,所以他才会提到这里,没想到这一张口,被这老夫子给误会了。
  他想了一想,决定施展毕生才华,彻底说服孟轲。
  “敢问孟子,寡人是仁义之君,还是暴虐之君呢?”
  这句话,有点像是将孟子给问住了,他好好地想了一阵。
  “仁义还是暴虐,皆在于做也,而非说也,秦王即位六年,巴蜀两次就用兵,宜阳有一次用兵,洛邑有一次用兵,最近楚国一战,秦王更是亲自督战,巴山火烧楚军十万,鄢城淹死又是十几万,死伤其余黔首,更是不计。
  秦季君之乱,咸阳用兵,又是一战,秦国群臣,冠以秦王帝辛之名,帝辛乃暴君也,后秦王杀秦贵族万余,威震关中,如此之人,如此手段,秦王以为该是仁义,还是暴虐呢?”
  嬴荡听得满头黑线。
  这怎么就越描越黑了,不过细细一听,短短六年时间,就干了这么多嚣张的事,的确称得上暴君二字了。
  “哈哈,孟子误解寡人了,六国不为一,天下杀戮永不停,寡人这是在以杀止杀,我秦国治学,乃是千古大计,既然是千古大计,孟子何须只看眼前。
  以寡人之雄心,不出二十载,天下必定统一,那统一之后,又该如何治世呢,治世又该如何施行仁政,避免杀戮,寡人所思,都是为后世所谋也!”
  说现在的问题,嬴荡自认,是说不过这老夫子的,毕竟对方有雄辩之名,那就只好展望一下未来吧,未来的事情,他知道的总比孟轲多吧。
  “秦王好一个以杀止杀,大争之世,乃杀戮之世,的确得以杀而止,我儒家治世之志,在于教化臣,教化民,教化君王,君王仁义之道,乃是根本也!”
  孟轲幽幽地说道。
  少年时,他曾认为可以回到周天子的治世,让天下大兴。
  中年时,他曾试图说服诸国国君,行仁义之道,以仁义而王天下,成不世之君。
  如今苍苍白首,他却发现,自己什么都做不了,什么也改变不了,既不能强一国,也不能让其仁也。
  此番入秦,正是因为秦王那句,天下一统之后儒家大兴,吸引了他。
  他方才明悟,天下暂时还不需要儒家,需要儒家的时候,是在未来,是在大一统后。
  以杀才能止杀,才能统一天下,才能有真正的仁政。
  “正是如此,寡人行治学,便是行仁义,不管黔首农夫,能学者,都有学也,种地的学农学,养豚的学豚学,天下万道,皆有所学,这难道不是仁政吗?
  行儒家之教化,民有教化,人人懂礼,有礼则通,那我秦律之严,也可逐一减之,好比街道遗灰,此乃礼法约束,何须秦律,秦律劓刑,的确不仁义,行教化,也是为了减刑法,难道这不是仁政吗?”
  这一番话说完,孟轲又陷入了沉默了。
  入秦为臣,对他来说,的确是个非常大的变故。
  “哈哈,以儒学为纲,百家显学,又将天下之学分为人学和天地之学,秦王这不仅是要改变秦国,更是要改变整个天下咦!”
  见孟轲沉默,苏秦适时答话道。
  他在旁听了一阵,总算是明白了,秦王不仅要一统天下,还要建立一个新的天下。
  所谓人学,其实就是社会学,至于天地之学,那就是自然科学了,嬴荡这是提前区分文理科了。
  如今是百家争鸣,一切思想都欣欣向荣,一切都还没有受到禁锢,都朝着蓬勃向上而去,这每一种思想,都是华夏文明的宝贵财富。
  要统一,也要五彩缤纷。
  “不错,寡人正是要改变天下,为将来改变天下而在做准备,可能变天下者,唯有治学也,天下治学之法,重在儒家也,而儒家之重,唯有孟子也!”
  嬴荡望着孟轲说道。
  孟轲回过神来,在这一瞬间里,他像是做了某种决定。
  “秦王曾说,不是我儒家不兴,而是天下未一统也,若是天下一统,必是我儒家大兴之事,老夫也尝有此思,但却无法如秦王这般坚定。
  秦王不曾学我儒家,不曾读我经典,却对我儒家利弊,如此通彻,这样看来,老夫像是今时之人,而秦王,倒像是来自百年之后,其目光深远也!”
  孟轲一声感慨,听得嬴荡心中一紧。
  难道这老夫子还会算命?
  再转眼一想,这也不可能了啊,想必是这老夫子开窍了,认同寡人所说的吧。
第180章
孟轲礼法,苏秦外交
  “想必孟子是明白寡人所思,才有了这样的见解吧?”
  嬴荡试探着问道。
  孟轲这次点了点头。
  “不错,天下乱象,已数百年矣,的确该到结束的时候了,等这乱象结束之日,便是治世降临之时,秦王年少,还有半百可期,心中又有如此伟略,再者秦国,也是当世强国也,要说这天下能开创治世之人,必有秦王也!”
  这是孟轲对嬴荡肯定,看起来,他似乎已经有了做一个秦臣的打算。
  嬴荡没有接话,孟轲继续说起。
  “然则治世降临,那何以为治呢,秦王所言不虚,治者,乃重塑礼乐,重塑人心,重塑君臣,重塑天下,再行王道。
  而能重塑天下者,非教化也,若得治世,就需得先行教化,欲要先行教化,就需得统一文字,只有人人读诗书,才能懂诗书,欲要推行文字,就须得先修书也。”
  不错,就是修书!
  嬴荡正有此意。
  这治学一道,就先从这修书开始,修书则用简化文字,推行文字变法。
  孟轲站在大殿中间,边走边想,边想边说。
  秦王和苏秦两人,俱是准备好了洗耳恭听,丝毫没有打断之意。
  “我儒家乃先师孔子所创,孔子其才,多在于修书也,其《诗》、《书》、《礼》、《乐》、《春秋》,皆是孔子新修。
  老夫漂泊一生,就仅有一书《孟子》也,也都是弟子记载的老夫平日言行,老夫生平,的确是缺少这么几本书了。
  刚才苏子之言,说秦王将天下之学,分为人学和天地之学,此举甚好,天下百家,皆有其长,皆有其道,我儒家之学,乃人学之钢,乃天下人之纲,老夫愿为天下人修书,愿为秦王修书,完成这等伟业!”
  “大善!”
  孟轲说完,嬴荡拍手叫好。
  当初他和公输楠提及此事,正是为了修书,推行文字,没想到盼来了一个孟老夫子,演变为了今日的治学、纲常、思想统一之道。
  “孟子之言,深得寡人之心,文字不齐,书籍不备,何以治学!”
  两人这次是说到了一起,孟子闻言,点头附和。
  “不错,但既然是伟业,那就非一人之力而为,如今老夫身侧,只有弟子二十四人,远远不及秦王所需,如此,老夫还得召集我各处儒家弟子,同来秦国,共行治学之道,甚至还要号召诸子百家,共襄盛举,这般大费周章,老夫就只有一个疑惑,秦王在治学之道上,真有这般雄心吗?”
  孟轲这一番言语,颇有些感慨。
  打动他的,正是秦王的那句重塑礼法,重塑人心,既然儒家是人学之首,是重塑人心之法,那就能与百家共存也。
  不管是策士,还是将军,不管是墨者,还是法者,不管是公卿,还是君王,这上行下效,都需得以儒家为纲也。
  或许,这就是儒家最好的路了。
  半生浮萍,世界给他的,不仅有名望,还有积累得越来越厚的智慧,现在,则该到他立功的时候了。
  他神情肃穆,望着秦王。
  嬴荡转身,也对着他。
  “今日之后,孟轲为我秦之师,为寡人之师也,先行治学,待学术兴盛,再行治国,步步图谋,万事可期。
  我秦国事,尽归国务府,寡人欲立一治礼台,行治学,治礼诸事,请孟子为我秦治礼令,入我国务府!”
  没有直接回答,一个国务大臣的位置,就是最好的答案。
  秦王原先的设计,就只需要一个教育总长,来推行教育,之后再去结合百家之学,现在看来,设立治礼台才最为合适。
  这是重塑人心、重塑秦国的大事情,治学一道,堪比治国一道,只要学无错,国将无错,治礼台,方能显其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1/4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