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秦国做武王(校对)第1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3/420

  “秦王,屈子所言,言之有理,秦国威震天下,我魏国河东之地,岂不是岌岌可危,魏国国小,无力独自抗秦也,秦王之志,我王惧之,只好连楚而抗秦,还请秦王恕罪。”
  有人起了头,接下来的人,胆子就大了起来。
  荀新说话这句,又转身望着众人。
  “秦国之土,北至义渠,南至黔中,东到洛邑,西及狄道,其地东方,我三晋楚国,首当其冲,唇亡齿寒,正是此理。
  我魏国愿与楚国一道,继续行合纵之策,以防范秦王之威也,抗秦之举,合则两利,分则俱亏,若是能多合,那肯定是多利了,如此利多,相约攻秦,不说洛阳宜阳,就是函谷也必定破也。
  当然,秦王不辞劳苦,远征楚国,攻占楚国四座大城,实则秦王之功也,若是秦王能与楚国谈和,不动兵戈,那我等合纵之国,也能行和秦之举。”
  威胁。
  嬴荡听到了赤裸裸的威胁。
  与楚国谈和,那岂不是只能要汉水以西,还要划出去一百里,可这富饶之地,大多都在汉水以东,这是万万不能做的。
  说吧,等他们一个个都说完了,寡人再行破敌之策。
  秦王继续无话,只有点头。
  屈原起了个头,荀新起了一个议,现在就看谁来继续完善了。
  楼缓看了一眼张翠,终归是忍不住,继续站出来了。
  “外臣楼缓,也有一事,他日所言,乃是秦王与外臣两人也,一番言语,是外臣为秦王所谋,今日诸国使者都在此处,外臣此时之言,乃为我赵王也。
  楚国使者说的不错,唇亡齿寒,尤其是我三晋之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当如此,韩国失宜阳,则魏国河东岌岌可危,倘若魏国失河东,那韩国上党诸地,岌岌可危,再倘若上党之地不稳,那我赵国,必定要面对秦王的锋芒。
  赵国,人少,水少,沃野更少,其商,不如齐魏,其田地,不如楚也,其征战,更不如虎狼也,如此小国,若想能存,便只能合力而为也,屈子荀子之言,外臣亦是赞同。
  除此,外臣还有一议,往常这合纵之盟,战则联盟,不战则盟散,但你战与不战,秦国都在也,此形同虚设,并不能有效抗秦。
  不如我等诸国,联合血盟,如我父兄,血脉相连,不管战事,还是平日,血盟都以抗秦为大任,令秦不得东出也,每年岁首,血盟诸国国君,行祭祀,礼盟约,只要秦国不灭,我血盟不破!”
  这一番话,嬴荡终于有些坐不住了。
  楼缓口口声声说赵国弱小,他这是要将秦国往死路上逼。
  合纵之盟,一向与秦国大战之后,必定散去,楼缓此举,这是要将合纵成为常态,尤其是这句秦国不破,血盟不破,更是让嬴荡恼火!
  真想将他给赶出去!
  再看诸国使臣,听到这话,似乎都有些坐不住了。
  三晋已经去了两家,就只剩下一个韩国了,也不知道这联姻,靠不靠的住?
第170章
十国大战(二)
  “回秦王,我韩与秦虽为盟,但秦王之威,韩国亦是不能承也,外臣张翠,别无他选,为我韩所虑,只能入合纵血盟也!”
  看了半晌,张翠终于是站了出来。
  这下,抗秦之四国合纵,俱已表明了态度,那接下来,就要看这齐燕两国了。
  秦国若是要行连横之策,来破除四国合纵之险,那对齐燕两国,就必定要做个联合,秦齐燕三国,正好位于合纵四国东西两侧,能破解这合纵之盟。
  燕国倒还好说,至于这齐国,齐王早就恶于秦王,再加上齐国正在攻宋之际,是一定要与秦国为难了,真不知道这乐毅,会有什么样的法子。
  嬴荡看着他,只见他还是端坐在那里,似乎在等着最后一个发声的齐国。
  苏代一看场面,心中暗笑,这不正是齐国所想要的局面吗。
  “秦王之威,深入中原,血盟之国,首务制秦,纵然是我齐国,也难辞其咎,齐国愿与诸国合纵联盟,为血盟也。”
  秦国东出,齐国西进,说起来两国俱是得了好处,可现在所有人都集火在了秦国身上,一是因为惧怕秦国之威,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楚国在天下的声音,可是要比宋国大多了。
  “天下五雄,俱是表态,寡人还想听听燕国如何?”
  嬴荡将唯一的希望,都放在了乐毅的身上。
  听闻问话,乐毅这才从软塌上站了起来。
  他先是来回走了一遍,看过了众人,其后对着秦王行礼,才缓缓说了起来。
  “天下之事,无非强、弱、存、亡四字也,强者能存,天道使然,弱者要存,唯有联合,诸位使者此言不虚,外臣亦是赞同。”
  说过这句,乐毅转神,看着魏国使者。
  “三族分晋,春秋了结,战国之始,先有魏国文侯武侯之法,国力昌盛,魏国武卒攻取河西函谷,威震韩国赵国,南下又击败楚国,当为战国第一强也,不知魏国使者,可有异议?”
  荀新疑惑,哪知这乐毅要说些什么,不过这些俱是实话,又是夸奖魏国,他自然是只有肯定了。
  见他点了头,乐毅又转身望着苏代。
  “使者认同就好,其后,诸国紧随其后,纷纷变法图强,在这之中,当属齐楚二国也,齐王用邹忌,楚王用吴起,堪为列国之最,当世时也,齐楚之强,魏国为一霸,齐楚为两强,不知两国使者,认为这话对也不对?”
  说话间,乐毅还不忘问向屈原。
  一时间,苏代纳闷,屈原疑惑,乐毅这是给他们来讲述历史了,不过,两人也都是点头,因为这话并无任何不对。
  “那就好,其后齐魏有一战,魏国开始落下霸主地位,齐国之强,声威浩荡,之后,才是秦国以卫鞅变法,其国力日盛,河西一战,更是让魏国再衰也,及至嬴驷,称王称霸,攻取巴蜀,开拓良田,自此之后,秦国才称之为强盛,能与齐楚比肩也,敢问秦王,外臣所言,是也不是?”
  嬴荡点了点头。
  他似乎有点儿明白了,乐毅的祸水东引要如何进行了。
  “谢过秦王,那外臣所说,当今天下有三强,乃齐楚秦也,齐楚秦三国并无异议,在座的诸位也是赞同,何为战国,大争之世为战国,尤其是今年,战事颇多。
  楚国灭越,秦国攻楚,齐国乘机灭宋,如此算来,无非就是三强之战而已,顶多伤了两小国宋越,但这与我等何干呢?
  楚国虽然失西境,但越国也一样是沃土,迟早被楚国所得,秦国失去越国一盟,但也得到了楚国西境领土补偿。
  那这样算下来,齐王就当真是好算计了,不动声色灭宋国,尽取宋国土地,既不失盟约,也不失土地,反而威震中原,茫茫三晋之地,焉有敌手,诸位,可看清楚了,这才是如今的形势!”
  乐毅故意一停顿,看过了眼前的众人。
  苏代听到这里,面色一变。
  好你个乐毅,本来是要说秦国之事,你却暗中与秦国联盟了,将这祸水,引到我齐国身上了。
  苏代看过三晋使臣,心中暗道不妙,刚要开腔,不想乐毅又继续说起。
  “我曾从宋国而过,知道那里的形势,齐国公子的大军,已经包围了宋国国都,只此一座孤城,一两月间,宋国便可灭国。
  宋国之地,下接楚国,东靠魏国,殷商之墟,自古王兴之地,如此助力,齐国当如当年魏国,堪称一霸,而秦楚为二强也,一霸二强之争,我等小国,该思如何存也!
  今日,我燕国也愿入合纵,立下血盟,不过,我还有一言,这齐国不破,血盟也不能破也,还有楚国,兵多将广,黔首无数,不可小觑,虽失一西境,可这几千里沃土还是在的,尤其是从北到南,诸位可曾见过楚国边界在哪里,可曾知道百越之地在哪里,如此楚国,乃一强也,至于血盟,焉能受之。
  强弱存亡,强独立,弱联合,方为战国之道,燕赵魏韩为弱,齐楚秦为强,如此浅显,请诸位深思之。”
  乐毅的话,终于是说完了。
  现在不仅是苏代面色惆怅,就连屈原的面色也不好看起来了。
  闭目养神的楼缓忽然睁开眼睛,起身向着乐毅。
  “使者莫非是为秦国所谋?”
  乐毅一笑。
  “为燕国所谋也。”
  “既为燕国所谋,那何须偏向秦王?”
  这是苏代在问。
  “哈哈,没了虎狼,又来技击,我等小国,如何自安,魏国岂能不明,韩国岂能不明,我燕国岂能不明也!”
  “如何不明,我魏国河东为大,难道使者不知虎狼垂涎也?”
  这是荀新在问。
  “哈哈,自然知道,所以才说了强弱之分,我等血盟,必不能要强也,若是要秦,则会被秦所用,若是要楚,必会为楚所用,若是要齐,那必定被齐所用,不如超然之外,自成一体,共同抗击二强一霸。
  使者要明一事,魏国之地,不及楚国三成,使者所思,就好比一穷人,在忧思富商今日是赚了,还是赔了,真是令人笑话,楚国何时需要我等援助了,与虎狼相争,无非两败俱伤,这难道不利于我等?
  我等自成一体,谁攻我们,我们就攻谁,等二强一霸衰弱,我们再挣个高下,难道这不该吗?”
  乐毅真是好口才,自始至终,面对众人口伐,都是临危不乱,侃侃而答。
  “真是笑话,今日助我楚国,不正是为了遏制二强之一的秦国强大,难道这并非是使者之论吗?”
  屈原乘势而起,他忽然想到了乐毅说辞中的漏洞,这一番辩驳,看他如何回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3/4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