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秦国做武王(校对)第1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420

  相当于幕僚长或是秘书长,向寿乃是秦国上将军,其长史辛鹿,属上将军幕府也。
  辛鹿,未及而立,正是少年英才,虽其貌不扬,但向寿信中,对此人是赞赏有加,见了一次张翠,弄出了这么多的麻烦,直到现在,秦王才抽出身来,听听这辛鹿汇报的巴蜀战果。
  辛姓,本该为莘姓,后来去掉草头,成为辛姓。
  这一族人,传闻乃是夏王启的后人,其立下莘国,被封于关中之地,后来莘国破灭,这姓氏就成了辛,一直流传到了如今。
  战国历史记载中,辛姓的秦国官吏,似乎就只有一个辛胜和其女辛追,只是不知道这辛鹿,和辛胜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关系了。
  秦王正在寝宫之中,等着辛鹿来见。
  自从彻底掌握了朝政,秦国群臣,麒麟殿议事之举,几乎就被荒废不用,因但凡有军国大事,秦王都在这寝宫之中,召集国务大臣,或是直接下令,尽可一一处置妥当。
  明万历皇帝二十年不早朝,也未见得对权力的掌控有过一丝松懈,相反,正是这种对群臣的绝高掌控力,才能到不需要早朝的地步。
  群臣麒麟殿议事,其主旨在议也,而非秦王定也!
  当时,大权旁落,嬴荡每行一步,都需要重视臣子们的意见,如此才能顺利行下去,到如今,只需在寝宫之中,发号施令,正是说明这权力的集中。
  秦王正在奋笔疾书,编撰基础医学,四五月过去,未见蔡重有过消息,对于这纸张的渴望,嬴荡有些等得不耐烦了,因为用不了多时,他估计就要得痔疮了。
  少许,未阳领着辛鹿,正从外面进来。
  上次在洛阳之时,嬴荡早就见过了辛鹿,对他也是不那么陌生。
  “臣辛鹿,拜见大王!”
  他一进来,就对着秦王行礼,嬴荡收起笔墨,走下上首,一把将其拉起,又令人赐了座。
  “哈哈,辛鹿此行,辛苦了,如今蜀地平,巴地定,寡人可正要听你的好消息呢?”
  秦王又令人赐酒,辛鹿一一谢过,从始至终,他神色坦然,气度不凡。
  汇报战果,相当于是传信人,带着大王的口信回去,带着上将军的口信过来,这是个重要的差事了。
  对于向寿来说,此人必须得是心腹之人,能够忠于他,忠于大王,又必须得足够聪慧,能明白大王的心思,将大王想要知道的事情,尽可能给大王说得好听。
  而秦王对于辛鹿的印象,直接关系到对上将军的看法,还有他对上将军的吩咐,都需要辛鹿详细传达,人与人面对面交流,都会产生误解,更何况是找个人传话,这是个慎重的事。
  “启禀大王,臣受上将军所托,此番前来,正是为了禀报此事,巴蜀两国,虽在十年前就纳入我秦治下,可其后又生了巴蜀之乱,如今又与贼首季君一道,参与了季君叛乱,皆因两王还有能力造反。
  巴蜀两国,立国久远,两国贵族,盘根错节,深耕此地,尽皆忠于两王也,此番平定,杀尽巴蜀公族,诛灭周边一众小国,为大王一劳永逸,大王又为周天子迁都,近十万洛邑国人去往此处,扩建天府王城,重新划分郡县。
  如今,巴蜀两郡,其下共分七十九县,按照大王之计,蜀地郡城,乃是天府王城,驻守我秦军一万,镇守蜀郡太平,由白驹将军赵颉统率,巴地郡城,乃江州城,也是驻军一万,镇守巴郡太平,由轩辕将军乌获统率。”
  辛鹿一一来报。
  秦惠文王时,张仪司马错就有过入蜀之举,如今这一来,蜀地才能彻底安定。
  巴蜀两地,地域辽阔,尤其是蜀地平原,更是能做秦国粮仓,只是现在这个时代,人丁稀少,两地如此广大,置七十九县,算起来已经不少了。
  想要灭一国容易,可若是想要灭其人心,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巴蜀内乱,影响了多少的秦国国力,等这里彻底定下,再将都江堰也修建起来,天府之国,可就彻底有了。
  季君之乱,影响了向寿战事,还以为这里一时半会儿安定不了,没想到只需五月,就已经太平了。
  寡人高兴!
  “那现在上将军率军何处?”
  攻打巴蜀,秦国总共出了十五万大军,其中五万跟着季君造反去了,向寿平定巴蜀,就只用了十万大军,如今镇守两郡去了两万,算上战损,那剩下的大军最少也有六七万吧,应该是闲下来了。
  “回大王,这正是上将军派遣臣来的目的,上将军用兵稳妥,我秦军此番损失不多,如今足有七万之众,我秦国发生如此内乱,上将军猜想山东六国,必定是潮流涌动,这六万大军是镇守巴楚边境,还是派往函谷,请大王明示?”
  向寿果然是做事老道,远在巴蜀,还能操心着这天下大事情。
  依照司马错之计,函谷一群贼兵,若是没有粮草,必然是长久不了,可这芈槐妄想破了秦韩盟国,还用出了公然强抢寡人老婆这种事,这岂不是让寡人名誉扫地,寡人肯定是不能让他只占好处,不吃亏。
  楚国灭越,准备了五年之久,说与越,说与宋,说与齐,这些终究都是外交手段,堂堂秦王,总不至于和子路一样,游说诸国,靠一张嘴皮子,就能解了鲁国之危吧,寡人还得要用兵。
  “赵砮贼人,必不能久,反观楚国,有灭越之心,上将军麾下七万大军,眼下还不能回洛阳,你让他尽出巴山,扎寨于夷陵边上,做疑兵之计,威慑楚国。”
  巴郡往东,便是楚国夷陵,夷陵一过,一路平川,直指楚国郢城,若是乘船而下,则可绕过楚国重兵把守的城池,只用两日,便可直达郢城,就不信他楚王不害怕。
  辛鹿一路随着楚国使臣,从巴国而来,昨日又听到了楚国灭越的风声,再结合上秦王刚才所说,当即就明白了秦王的意思。
  只有巴国定了,秦国才可以放心地攻打楚国,现在该到往楚国用兵的时候了。
  “臣遵令,臣这就回巴郡,向上将军禀明大王之意。”
  秦王的意思,辛鹿俱已清楚,他正要起身告退,却被秦王再度喊住。
  “千人白起,可曾立下大功?”
  对于白起,秦王一向都是心心念念,秦国重视军功,送白起去向寿麾下,为的就是历练一番,之后升任将军,也好服众。
  “回大王,白起为上将军先锋,巴地二十二城,白起独破十城,上将军曾言,此战过后,亲自为白起请功。”
  秦王立即拍案叫好,好一个白起,果真没有让他失望,在这一瞬间里,他有了一个新的想法。
  “寡人听闻,蜀地郡守死于季君之乱,既然如此,就以白驹将军赵颉为蜀郡郡守,升千人白起为白驹将军,前去上将军麾下,接管南路大军,至于上将军,可以令他回咸阳了。
  他久不在朝中,军国大事,总不能一直让别人代劳吧,嗯,你现在就去,说与司马恒,让他准备准备!”
  这一番令下,听得辛鹿一阵错愕。
  大王如此看重白起也就算了,居然连司马恒见都不见,这么大的事情,直接让一个上将军长史去传话。
  辛鹿定了定神,想了一阵,怕是这个治吏令不会当真吧?
  “对了,未阳,携寡人玉玺,与辛鹿同去,如此司马恒才会重视。”
  没有什么是司马恒接受不了的,整个秦国上下,或许就属他,最了解秦王。
  两人再无疑问,领命而去。
  白起此人,不仅能用水攻,还能用火攻,不仅能攻城,还能歼灭,简直就是全才,楚国夷陵之地,就是被白起攻下,而且还放火烧了楚人的祖坟,逼得芈槐迁都。
  白起啊,你可让寡人等不及了。
第120章
秦王东巡
  咸阳已平,巴蜀已定。
  雍城绵诸两地,自有冯章去处置,如今,这一场季君之乱何时结束,主要还看函谷一处了。
  秦王勇武,善于用兵,世人皆知。
  秦国朝中有丞相坐镇,御史令辅佐,还有一位上将军,将手中大权,交给新任白驹将军白起,正从巴国一路赶来。
  有这五位国务大臣在,秦国朝堂便可安定,秦王意欲东巡函谷,一举平定季君之乱,让诸国皆知,秦大国风采未减!
  此次率军三千,皆是咸阳宫中郎官,由郎中令白璟亲自统率,除了一众秦国官吏,与之同行的,还有韩国使臣张翠。
  韩王仓妄图借助楚国之力,乘火打劫,从秦国手中要回宜阳,还有赵魏两国,据探子来报,也是宠宠欲动,尤其是赵雍最是多事,在和芈槐的联合下,派遣使臣频频出入大梁,说动魏国,再行合纵之策。
  既然如此,那寡人就给他们看看,我秦国虎狼尚在,诸国焉敢来犯,合纵之策,只要说动了韩国,多半就形不成了,此番带着张翠,便是让他好好看看。
  五月将尽,六月未来。
  如今的这天气,渐渐地开始暖和起来。
  秦王上身穿着一件短衣,两支粗黑的手臂露在外面,上身披着半件甲胄,头戴盔甲,手执清乱,正端坐于王车之上,显得威风凌凌。
  这对于一国之君来说,是有些不伦不类了,不过为了痛快,嬴荡也顾不了这么多了,他也有意在秦国开创一股新风气,减轻刑罚,再学学魏国,让秦人们都活络起来。
  咸阳东门,旌旗飘扬。
  秦人纷纷围在这里,观看秦王的风采。
  自从秦王即位以来,就少不了东征西讨,今日,秦王东巡函谷,亲自督战,诛杀反贼,对于这种事情,每一个咸阳秦人都是喜闻乐见。
  洛阳大捷,两月诛杀反贼,四月平定巴蜀,他们的王,未尝有过一次败绩。
  嬴荡环顾四周,见秦人们个个神情高亢,这可是他没想到的。
  一场季君之乱,让他洗刷了帝辛的罪名,留住了帝辛的威名,毕竟力能举鼎的帝王,又能有几个呢?
  “叔父,户政归于治户台,吏治归于治吏台,待到上将军归来,军事归于上将军,再由御史令监察百官,丞相便可统筹全局,镇守好这咸阳。
  征西冯章,每日战报,都送与寡人,他若有要求,尽管应之,雍城绵诸两地,造反贵族,一力诛杀,这件大事交给冯章都督,寡人放心!”
  樗里疾笑了笑,神情略微有些尴尬。
  大王将活都派完了,让丞相统筹全局,能统筹什么呢,总不就是每日接待各国使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4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