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灵帝国(校对)第9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7/1251

  我默默地看了除了胸和脸之外几乎哪样都很难跟正常女性沾边的冰蒂斯一眼,感觉自己从今往后可能是无法直视“弱女子”三个字了。
  最后我只能勉为其难地拖着这个不明梭形物体回到了科考舰:甚至不敢把它往随身空间里放。毕竟不管怎么说这东西也跟深渊沾边了,谁知道摸它一下会不会感染点啥?
  回到科考舰之后,我们直接带着那不明物体来到了样本分析中心,珊多拉和一帮专家学者已经在此等候了,冰蒂斯大大咧咧地迎上前去,一边对珊多拉招收一边指指我:“给,你家干粮。”
  然后指指飘在我身后的黑色不明物体:“还有你家干粮在路上乱捡的东西。”
  我:“……”
  这货是跟干粮较上劲了么?!
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
迷雾重重中的神秘文明?
  帝国制造的科考舰是拥有完备的极端环境适应机制和全套基础实验室,并且能随时根据需要换装上特种实验室模块的飞船,它设计之初的目的就是让那些在热血程度上不比帝国兵差多少的帝国科学家们可以奔赴任何环境,完成他们想进行的任何实验,这其中当然就包括现场分析采集到的古怪玩意儿:很多时候,帝国科学家们都没有耐心把这些样本送回后方研究,而是选择在前线就开始他们的工作。塔维尔派来的科考舰是最新型号,上面搭载的最主要实验室是一个能对任何物质进行结构和全性质分析的样本分析中心,这个中心可以进行的分析项目多达数千项,从物理性质到内部结构到能量频谱,甚至在连接到帝国数据库的情况下还可以查询样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注册表信息”,可以说塔维尔已经丧心病狂地把她想要的一切功能塞进这条船里了。
  喜闻乐见的是,面对我们找到的梭形不明物体,上述功能只有不到十分之一能派上用场。
  那个长轴五点五米,通体漆黑,两端发出红光的“太空梭子”现在正静静地悬浮在分析中心的无重力平台上方,在牵引力场的作用下缓缓进行着自转,数个小型探机在它周围忙碌地飞来飞去,使用扫描光束或者其他什么听上去很厉害的东西一点一点地检查对方的结构,和之前那个直径一公里的晶体球不同,这个黑色梭子的大部分结构还是能直接扫描出来的——尽管扫描出来的图像仍然让人摸不着头脑。而在无重力平台周围,是忙碌中的助理技师们,这些穿着白袍的研究者似乎陷入了严重的分歧,正分成三四个阵营激烈地辩论,各抒己见,而且随着辩论进行,他们的三四个阵营也是随时重组,前一秒还站在同一观点的两个科学家下一秒就怒目对视,前一刻还在互相反驳的两位技师也可能现在就要达成共识,他们产生分歧的辩论点根本不止一个,而每一个分歧点都产生着好几个不同观点,这些不同的观点又完全不成系统,几乎没有哪两个助理技师可以从头到尾站在同一个“阵营”上的。我已经在旁边听了有半个小时了,这些科学家辩论的东西很高深,而我的感觉则从一开始的“他们在辩论啥?”变成了“他们现在又在辩论啥?”……
  “感觉一时半会吵吵不完呢……”跟我一样一头雾水的姐姐大人面带困扰的微笑,偏头看向塔维尔的质量投影,作为现场最高级别的研究员,塔维尔没有参与到这些助手的讨论中,而是皱着眉头进行着自己的思索,不过她还是很快回应了姐姐大人的话:“哦,这没关系,我们这些搞研究的,在实验项目上争论都是家常便饭了,任何可实行方案的产生都伴随着十倍的方案被枪毙掉——只不过今天的情况确实有点特殊,我们还真没见识过这么奇怪的东西。”
  “东西是我找到的,理论上也是跟我有关联的,但我是一点都看不出它是个什么玩意儿,”看着无重力平台上缓缓自转的黑色梭体,我皱眉说道,“原先它被包在那个大圆球里面的时候还说了两句话,现在圆球没了,它也跟着沉默下来,你说我是不是把什么东西弄坏了?”
  “不,应该不会,”塔维尔摇摇头,“这不是根据数据分析出来的结果,而是属下根据经验和直觉判断的。这个梭形物体明显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人造产物,而之前那个直径一公里的晶体球壳则应该类似某种装甲,作用是对这个梭形内核提供防护。根据您所讲的情况,这个组合体首先对您进行了某种身份认证,在确定您的身份之后还进行了一次通知,提前告知您它将解除掉自己的外壳。一切都说明整个过程是处于这个组合体的预定程序之中的,包括那层厚重外壳的破裂,也必然是精确设计的结果。这种高技术含量的东西,不会在一个简单的脱壳程序中坏掉。至于现在我们无法读取到黑梭发出的信息的原因,可能是它的内核采用了和外壳不一样的身份认证方式,而暂时我们还不知道这个认证方式是什么。理论上是这样……”
  “黑梭么?这倒是个好名字,挺有意境的。”林雪随口说道。
  “意境?属下倒不知道什么意境,起这个名字是因为它很黑,而且像个梭子。”塔维尔坦诚相答,于是大小姐差点呛住:“你……算了,搞科研的都这样。”
  “认证方式,”我想了想,“看来还得落到我头上,貌似只有我能和这东西产生联系。”
  “是的,理论上是这样,但属下不建议您立刻进行第二次尝试。在我们知道黑梭的来历和功能之前,让您贸然和它接触是有一定风险的,而这个风险看不到与之相匹配的价值。”
  “但问题是,要想知道它的功能,恐怕前提就是通过认证,”我用下巴指指黑梭,“你们刚才已经试过了,黑梭里面有自毁机能,强行破坏外壳或者增加扫描强度都会导致那玩意儿核心产生一个急剧增强的能量反应,而目前看,帝国现有的拆解技术都绕不开这个连原理都说不清的自毁锁。”
  塔维尔反驳了我这个不太严密的说法:“那个能量反应是不是自毁功能还有待讨论,毕竟在我们停止拆卸外壳之后,那个能量反应又跌落到正常读数了,这虽然不是什么高端的技术,但作为一个自毁装置,却着实是压根没用的设计——就好像给一枚炸弹设计了在爆炸之后再回收所有破片的功能一样。理论上是这样。”
  我摆摆手:“好吧好吧,不谈这个。你们先测试,假如确认它没有任何深渊反应之后,我还是要试着再和那玩意儿交流一下,只要不是深渊,应该就没事儿,是吧?”
  塔维尔咬着嘴唇,似乎下了很大决心,在发现旁边的珊多拉都没有劝阻之后她终于点点头:“好吧,但在全面扫描结束之前请不要接触这东西了。”
  看得出来,塔维尔对“黑梭”的警惕程度不是一般二般的高,这份警惕一部分原因可能来自于黑梭的“疑似来历”:那东西是在世界管理系统发出深渊之门的假警报之后,在深渊反应警报区出现的,按照相关规定,此类物体本身就应被划归到临时A类危险品中。而另外一部分原因,则是黑梭本身的技术含量:种种迹象表明,黑梭的技术含量足够和帝国叫板,甚至跟神族叫板,尽管还不能确定这玩意儿可以超过帝国现有的科技,但仅仅它那让希灵技师都一头雾水的运行方式,就足以说明其可能的技术水平了。而这让身为帝国首席科学家的塔维尔感觉到一份沉甸甸的压力。
  不止我想到了这点,就连姐姐大人也能想到这些,她看着正在接受全方位扫描的黑梭,眉头紧锁:“塔维尔,你认为这个东西的技术含量会有多高?制造它的人会是和帝国一样强的科技种族么?”
  塔维尔并没有避讳这个问题,她坦率地点点头:“从黑梭的材料强度和内部能量流动方式来看,制造它的种族不一定比帝国强,但有极大可能实力相当。这东西的运行机理和所使用的能量让人感觉莫名其妙,是一种和现有的任何技术树都截然不同的产物,但初步模拟之后,主机判断出帝国可以用幽能科技制造出和它相近的设备。这说明它来自一个和帝国一样先进,但既不属于魔法,也不属于科技,又不属于神灵的制造者。”
  “这样一来,也不可能是堕落使徒了。”珊多拉低声说道。
  一开始,她曾猜测黑梭来自堕落使徒——因为那东西有可能是从深渊中出来的,而目前我们知道的,会在深渊领域中扔人造物的除了帝国的“深潜计划”,就只有堕落使徒的“大业”了,珊多拉怀疑黑梭就是堕落使徒新制造的什么探测设备。而且从后者的技术含量来看,这个猜测也算合情合理。只是经塔维尔这么一研究,黑梭所使用的技术树完全不属于帝国数据库中任何已知的备案资料——它来自第三方。
  “虚空中会存在这样一个超级文明,而神族和帝国都一无所知么?”
  姐姐皱着眉问道。
  塔维尔沉默了几秒,不甚肯定地说道:“理论上,由于虚空的无限性,任何猜测,只要被提出来,就是可能存在的。但实际上除了两大神族和帝国之外的第四文明存在的几率基本上是零。根据虚空中的信息投影理论,以及多世界之间的资讯扰动模型,任何一个文明强大到一定程度,都会对自己可以涉及到的虚空范围产生资讯影响。最显著的例子就是由于神族的存在,多元宇宙中绝大多数智慧物种都进化成了类人型,而由于希灵帝国的存在,帝国曾涉及过的虚空象限内几乎所有开化文明都会同时产生‘神秘’和‘科技’的概念:即使他们只能研究出自然科学,他们也会通过幻想作品产生对‘魔法’的向往,即使他们的世界只有魔法,他们也会幻想出‘科技’类的东西,这就是希灵帝国鼎盛时期对多元宇宙的影响。这种影响的波及范围有一个非常复杂的数学模型来解释,不过您只需要知道简化版的描述就可以,那就是资讯影响的极限范围等于其所对应的超级文明直接产物可以抵达的最远距离。这个抵达可以是实物接触,也可以是某种非接触的观测手段。”
  珊多拉似乎担心我听不明白,于是举了个简单的例子:“用帝国举例就是,离世庭园的扫描范围波及到哪,我们对普通世界的资讯影响就可以波及到哪,在我们视线范围内,所有世界都会产生‘科技’和‘神秘’两种概念同时出现的现象,即使那个世界直到灭亡能真正建立起的只有其中一个技术树。”
  “那么眼前这个黑梭……”我想通了塔维尔话里的意思,“既然它能以实体出现在我们眼前,那按理说关于它创造者的信息应该早就辐射到神族领地里了。”
  依尔森立刻接过话头:“世界管理系统能实时监控类似的信息扰动,我确定,直到现在这个宇宙都没有被高层资讯修改过——哦,来自你们帝国的影响除外。”
  也就是说,如果塔维尔的数学模型没错,起码在常识范围内,第四文明根本不存在。
  黑梭的创造者既然已经把这东西送到我们眼前,那么它就相当于和神族的领地产生了连接,如果这个创造者是与帝国一样强大的文明,那么世界管理系统就肯定会检测到世界范围内的畸变,如果没有检测到畸变,那么黑梭的创造者就必然不是超级文明。就这么简单。
  但黑梭本身的结构表明,制造它所用到的技术手段起码已经与帝国持平了。
  “还记着么,它可能是通过深渊过来的,”冰蒂斯指着无重力平台,“虽然它现在没有深渊反应,但它出现的时候,123的世界管理系统可是报过警的。假警报?妾身可不那么认为。或许那是一次真警报,深渊之门确实张开了,然后从里面跳出这么个玩意儿,接下来深渊之门瞬间关闭。那扇门就是为了把这个东西送出来。”
  深渊之门会像这样主动关闭么?冰蒂斯提出了一个很新奇很挑战三观的说法。反正在我印象中,深渊之门一向无恶不作,除了被我们炸毁的时候,它从来不会主动关门,但冰蒂斯认为,当时确实出现了一个短暂开启的深渊之门,就是为了把黑梭送到123的世界——目的不明,甚至没有恶意。
  冰蒂斯看大家都陷入思索中,于是恰到好处地提醒了第二点:“另外,你们曾经从深渊深处听到过声音。不止一次。想想深潜计划,再想想陈小时候……陈的人类童年,他曾听到的声音。”
  现场所有知道这些事情的人被冰蒂斯一句话点醒,把所有事情瞬间串联起来,仿佛一道闪电划破黑暗的夜空,我狗眼瞎了……额不,我顿悟了。
  “深渊底层真的有一个世界……”塔维尔呆然地说道,声音仿佛在梦游一样,“甚至还有一个超级文明,他们……也在发射探测器,而且有一个成功抵达了!”
  “只是猜测,”冰蒂斯拍拍塔维尔的肩膀,“理论上是这样,对吧?”
  “一个全新的领域!”塔维尔一下子从呆然状态惊醒过来,脸上带着兴奋的神情:在我们感觉到压力的时候,她唯一能想到的却是让自己兴奋莫名的研究挑战,怎么说呢,真不愧是帝国的科学家啊,骨子里都是暴走型的。
  我感觉脑子里晕乎乎的,甚至不知道怎么着话题就逐渐转变到深渊底层是否存在一个超级文明上。但不管这个猜测有多不靠谱,它都是个可能性。
  在旧帝国时代,深潜计划就曾听到过深渊底层传来的“声音”。
  在十七年前,我甚至有过和深渊底层直接对话的疑似经历。
  种种迹象表明,深渊深处与我们在表层看到的景象存在巨大差别,深渊深处呈现出极端的平静状态。
  我们眼前的黑梭,在出现时曾引发了世界管理系统的报警,据信当时有深渊之门打开。
  而这个黑梭与我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又让人忍不住想起十七年前的那一次对话。
  我用力甩甩头,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暂时放在一边,看向塔维尔:“你认为黑梭的制造者对帝国是个威胁么?”
  “属下只是个科学家,不是战略家,”塔维尔坦率地答道,“但属下可以根据手头的资料判断,对方现在是没有威胁的。”
  “哦?”姐姐大人眉毛一挑。
  “他们要把这个探测器送过来并不容易,”塔维尔指着黑梭,“这个探测器用了一个直径一公里的保护层来防护,但那个保护层应该只是某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它是用来保护核心的,因而在它外面还会有更多的配套装置,比如深渊驱动引擎,导航装置,外围护盾发生器,或者其他什么能让它从深渊底层一路前进到表层的设备,不论这些设备的原理和功能是什么,它们都应该存在。然而我们没看到这些设备。”
  “所以它们应该都在‘上浮’的过程中被摧毁了,是么?”珊多拉点着头说道,“没错,一个完整的探测器不可能仅仅由核心和核心保护壳组成,之前那个大圆球外面本来应该还有东西,只是在深渊中呆的时间过长,已经被摧毁了。阿俊,你也提到过那个球体跟你说的话,它的系统处于离线状态,也就是说,它没办法和自己的出发点建立联系……种种迹象表明,我们眼前这个探测器也是个不完善的试验品。因此即便深渊深处有一个超级文明,他们也不会比帝国更强,而且更不可能从深渊里出来。”
  塔维尔露出赞同的表情,同时补充道:“旧帝国时代的深潜船曾经一度潜入到濒临平静区的‘深度’,但载人的深潜船没有一个可以弹射出来的最终核心,因此最终止步于平静区前,而这个探测器好像是专门吸收了旧帝国深潜船的经验似的,它是无人的,并且可能抛弃了自己的所有外围设备,来让这个核心抵达我们的世界……给人的感觉……”
  “好像一个双方配合进行的试验?”姐姐随口接道。
  蓦地,我脑海中闪电般划过两个字:
  架桥!
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架桥
  “架桥?”
  当我把脑海中闪电般冒出来的两个字说出来之后,迎来的是一片莫名其妙的视线。
  “还记着咱们上次弄的深潜计划么?”我试着提醒珊多拉她们,“就是那几天的事,一次晚上我失眠,然后听到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乱海,对岸,还有把桥架起来——第二天我和你们提起这事,当时大家的一致看法是我幻听来着。”
  “你这么一说,我好像有点印象,”珊多拉抵着下巴点头道,“哦,想起来了,是有这么回事。等等,你说架桥……难道你觉得这个黑梭和当时你幻听到的东西有关系?”
  “只是突发奇想罢了,”我吐出一口气,将自己联想到的东西慢慢说出来,“现在我们怀疑黑梭是从深渊来的,而且怀疑深渊内真的有一个超级文明,能制造这种黑梭:暂时假设这些怀疑都成立。那么他们是什么时候开始制造第一个黑梭的?现在咱们看到的这个探测器虽然仍旧是个试验品,但它能一路穿过深渊最混乱的区域,绝对不会是第一代产品那么简单吧。否则制造黑梭的人岂不是要逆天?所以我猜测,制造黑梭的超级文明第一次尝试投放探测器,应该和旧帝国开始深潜计划差不多同一时间。换句话说,这两个计划……压根就是互相配合着进行的。”
  “根据呢?总要有个根据,”我提出的猜想可能是太过惊世骇俗,以至于现场大多数人目瞪口呆,只有珊多拉还很镇定地微微摇头提出自己的疑问,“制造黑梭的是一个我们一无所知的文明,它们甚至可能位于深渊最底层,那里和秩序世界可以用毫无联系来形容,而旧帝国的深潜计划则是整个X计划的一个环节,如此庞大的项目,怎么会突然和一个几乎无法联系的陌生文明同步起来?”
  我摊开双手:“所以我那只是个猜测,具体过程就要看专家怎么补完了。先听我说:我认为旧帝国和那个神秘文明共同进行某个项目,并不是根据旧帝国当年的状况猜测的,而是根据连续几次,咱们获得的那些来自深渊的信息判断出来的。旧帝国时代收到过深渊底层发来的短信,十七年前我也接触过疑似深渊的东西,再加上那天晚上我产生的‘幻听’,如果这些都是制造黑梭的超级文明发出来的话,那显然,那个超级文明是知道帝国存在的——至少他们知道自己对面有一群技术实力并不弱于自己的智慧生物。然后双方又都在互相发送探测器。旧帝国那艘深潜船上的日志提到过,他们在抵达深渊最深处之后试图给对面发信号,这还不够说明什么吗?”
  双方在确定对方存在,并且大致知道对方“位置”的情况下,互相不断发送着信息和探测器,这就是我要说的。而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架桥。
  架桥两个字只是我根据自己之前迷迷糊糊中“幻听”到的只言片语而联想到的,但这两个字现在却在自己脑海中挥之不去了。如果自己真的能听到制造黑梭的那个超级文明偶然发出来的信息,而“把桥架起来”这句话也真是他们说的话,那这一定是对方和旧帝国曾经共同进行过的项目——因为在那次幻听中,我明确记着对方说的是“希望我们这次能和对面商量怎么把桥架起来”。可以说,我这也不仅仅是猜想,而是建立在大量已知事实上的,只不过我用了比较耸人听闻的方式来解释这些事实而已。
  珊多拉这次沉默了很长时间,她好像也不知道应不应该赞同我的这次猜测,良久,她才慢慢开口说道:“那么假设当时你听到的东西都不是幻听,而且它们确实跟眼前这个黑梭有关,这样就只有一个解释了:架桥还在继续,并且深渊底层的那个超级文明已经取得了近乎突破性的进展。”
  “他们好像并不知道旧帝国已经毁灭了,”我突然感觉心情很微妙,“当年帝国在架桥的时候还在进行太多太大的项目,结果玩脱到把整个帝国都赔了进去,但深渊底层的那些人恐怕对此一无所知,都这么多年了,他们还在忙活着发射探测器……你说两个文明之间的阻隔达到这种程度,究竟是什么动力还能让他们这么拼命也要把桥架起来?”
  “谁知道呢,当年知晓这一切的人现在不是死光了,就是叛逃到堕落使徒那一边,而且即便是堕落使徒,恐怕也没法完整记忆当年的事情,”珊多拉叹了口气,“深渊底层的家伙看来都相当有韧性,咱们无法和他们建立联系,但对方恐怕会一直努力下去,直到他们自己把桥建起来为止……”
  我突然联想到这样一幕:一座大山将两个人隔绝开来,而他们都在朝着对方挖掘一条隧道,希望能建立通途,但其实早在隧道刚刚开挖的时候,其中一个人就因为塌方事故而死去了;挖掘隧道的另一人对此一无所知,也无从联系对面的人,于是只能挥舞着工具,继续埋着头挖下去。现在,挖掘隧道的人已经越来越近,站在山这一侧的我们,甚至能听到土块掉落的砰然声……就是那个黑梭。
  “为什么黑梭的收件人会是阿俊啊?还有,为什么它会来依尔森的世界?”
  浅浅的声音突然插了进来,算是稍微打破现场有点凝重的气氛,我看到这丫头脸上几乎没什么压力的样子,唯一的表情就只有好奇:或许她对旧帝国的历史和深渊底层的超级文明根本一点兴趣都没有,在旁听了这么半天之后,她把自己听不懂的东西都扔到了一边,现在她只对一件事情感到好奇:为什么深渊底层那些陌生人发了一个探测器,收件人却写着我陈某人的名字?
  “额,这也是个问题,”姐姐一愣,看向珊多拉,“假如深渊对面的超级文明还在继续架桥,那他们发射的探测器应该是给旧帝国的,但这个探测器却来到了神族的地盘。另外,他们根本不知道阿俊的存在,但这个黑梭显然有个身份认证,它明确记录着阿俊的个人信息,这该怎么解释?”
  “首先第一点:为什么黑梭的收件人可以是旧帝国之外的群体,”珊多拉竖起一根手指,“事实上有很大的可能是,制造了黑梭的那个超级文明压根连希灵帝国是一个什么样的文明都不知道。我们要考虑到他们和旧帝国第一次互相察觉到对方的时候,各自深渊深潜技术的发展程度:旧帝国最先进的深潜船未能实现和对方的即时通信,而对方直到旧帝国崩溃都没能把探测器送过来。因此我觉得双方更类似一种雾里看花的‘交流’。现在我们解释不清旧帝国和那个神秘文明是怎么达成共识并开始造桥的,但可以肯定一点,那个神秘文明根本没有任何手段可以了解帝国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将适用‘III型不确定接触法则’,也就是说,两个群体仅仅知道对方存在,但对除此之外的任何情报都无从掌握,双方之间一次交流需要较长周期,并且信息交换成功率低于百分之五十。在这种情况下,两个文明的交流更像是闭着眼睛互相扔纸团,扔出纸团的人并不知道自己的信息是扔给谁的,也不知道对面是一个人还是一群人,甚至不知道即将阅读自己纸团的人是不是上一次把纸团扔过来的那个人。这个黑梭就是那样的纸团,与其说它是送给旧帝国,倒不如说它是送给‘深渊对面的群体’。”
  “对深渊底部的神秘文明而言,位于深渊这一侧的我们所有人,都是一样的,”我顺着珊多拉的思路说下去,“希灵帝国,星域神族,还有休伦神族,当对方掌握的情报过于宽泛的时候,我们就是一个群体了,统称为‘对岸的人’……诶,这更不对了,既然对方连希灵帝国是什么都不知道,那他们是怎么知道我的名字的?这不是跟你说的‘雾里看花’的情况矛盾了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7/12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