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灵帝国(校对)第12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17/1251

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
永不消亡
  突然从指令区传来的惊呼让军官平台上所有人都愣住了,包括珊多拉都陷入失神的状态,然而我们的愣神并没有持续太久,冰蒂斯这个女流氓用她强大的神经抗住这个震撼性消息并第一个反应过来,她呼一下子扑到军官平台边缘的护壁上:“啥!?谁在开玩笑呢!?”
  “不是玩笑!”塔维尔突然出声,她的语气激动,而且同样带着压抑不住的惊讶,“真的是母星!或者说……十有八九是母星,出现在这里的天体不可能是其他什么东西。”
  珊多拉此刻终于反应过来,她语气急促地下令:“把画面转过来,我看看到底怎么回事。”
  外部监视器的画面很快被转接到军官平台上,我们终于看到了那令人难以置信的一幕:一颗看上去死气沉沉的暗褐色星体在空旷死寂的黑暗太空中孤零零地悬浮着,它表面坑坑洼洼,而且完全看不出有任何生命迹象,但那遍布星体的笔直沟壑和巨大恐怖的地壳裂痕似乎蕴含着令人惊叹的秘密。这颗星球的体积比地球要大两倍,也或许更多,我们无法确定——因为这颗星球遭遇了可怕而且明显的星体灾难:它几乎要碎裂开来,巨大的裂谷似乎已经深达地核,一些贯穿行星的空洞狰狞可怖,这些伤痕让整个行星的形态完全改变,以至于我们不敢确定它是不是因此而“松散”了一些或者坍缩了一些。但不管怎么说,这颗行星仍然保持着完整,而且目测已经保持了无数年。
  在这颗暗褐色并且近乎解体的星球上空,可以看到大量漂浮的黑色碎块,这些东西有一部分应该是星球崩裂出去的岩石圈,但其中也有一些显得形态过于规整,我怀疑它们是某种人造产物,不过大概是当年那场灾难的缘故吧,已经完全看不出它们曾经的原貌了。
  时间无法改变这个宇宙的形态,所以导致那些人造物形容难辨的只可能是末日时刻的冲击。
  我调阅了探测器传回来的数据,确定这颗星球位于深渊之门大裂痕的其中一个“尖角”尽头,还记着那个古怪深渊之门的形状吧?狭长的眼睛形状,所以它两端是两个“尖角”,而星球距深渊之门最近点有大约半光年的距离,和总长度五光年的大裂缝比起来,这真的是紧邻了。
  探测器当然也扫描了这颗暗褐色星球的周边,它试图寻找昔日的太阳或者母星恒星系里的其他行星,古老的史料记载母星恒星系还有一个巨大的气态星球,是当年希灵人刚刚踏入宇宙时重要的能源产地,但这些意义重大的东西似乎都没了。探测器只在距离暗褐色星球不到三十个天文单位的地方发现一堆已经彻底冷却的重元素余烬,它曾经可能是希灵人的太阳,不过现在只是一堆熄灭多年的矿渣,或许随着这个世界诡异的“凝滞态”,这堆矿渣将在不久后突然再燃,然后轮回一般继续明灭,不过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凝滞态”实在了解不多,也只能这般猜想一下罢了。
  起码在可以预测的最近一段时间里,我们是看不到希灵人的太阳再度燃烧的。
  “这就是母星?你们可以确定?”冰蒂斯不可思议地看着那颗近乎碎裂但又勉强凝聚成一团的行星,“你们又没见过它——而且群星位置也不固定,说不定它是从其他地方飘来的。”
  “这个宇宙处于凝滞态,天体的位置不会有太大变动,”珊多拉下意识地抓着我的手,语气平静,但根据她的手劲我判断女王陛下现在绝对平静不到哪去,“这里周边数光年都没有别的天体,而先祖留下的古代记录里提到过母星和深渊之门是相邻的,所以它肯定就是母星。对了,先祖给过我们一些有关母星最后时刻的记录,我还记着……塔维尔,扫描这颗星球的内部结构,快!”
  塔维尔二话不说便投入工作,很快那颗暗褐色星体的扫描结果便呈现在众人眼前,我毫不意外地发现了足以证明其身份的东西:大规模的人工改造痕迹。
  整颗星球就如表面可以看到的那样已经处处开裂,巨大的裂谷和空洞真的直达地核,深渊的力量让星球几乎把自己撕碎,但最终它还是保持完整:因为星体内到处都是巨大到让人惊异的合金巨梁!
  庞大的支撑梁、超合金缆索、成分不明的壳质物、岩石巨柱以及明显和周围地质成分不同的填充物将这颗星球强行约束在一起,它们就如同陆地崩塌之后支撑万物的大地支柱,如同世界开裂之后力挽狂澜的神之锁链,用原始粗暴但又大气的方式“缝补”着这颗星球。整个行星有将近三分之一的结构其实已经完全和周围脱离开,然而那些不可思议的人造修补措施将它们强行捆住了。
  而且我们还在星球内部发现了巨大的空洞,这些空洞或许是自然形成的,但明显也被人工改造过,所有空洞都在内层建造有坚固的壳层,变成规模巨大的合金舱室,而空洞之间则有中空的巨梁连接。那些合金结构和壳层中密密麻麻的管网一眼就能看出意味着什么:堡垒,末日之后的堡垒!
  “史料记载,灾难爆发之后先祖们顽强抵抗了很久,而且有一部分人誓死不愿放弃母星——即便深渊之门就在母星旁边,他们也不愿放弃这个地方。深渊的力量照射在母星上,让大地开裂,裂谷每天都加深数百米,星球即将分崩离析,于是先祖们便用巨大的合金梁和其他东西来修补自己的星球,深渊甚至能破坏这些修补措施本身,于是先祖们就一遍遍地重修一切。最后整个母星几乎被改造成一颗星球要塞:崩裂开来的行星碎块被合金缆索连接在一起,岩石圈下的空洞中住满了视死如归的战士,大地覆盖着一遍遍开裂又一遍遍重补的合金装甲。母星上的驻军到死都没有撤退,并且在方舟起航的时候拼命拦截从深渊之门流向宇宙各地的射流,为方舟舰队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直到这里的部队全部牺牲。安瑟斯曾经这么描述:母星面目全非,但直到最后一刻,它都是我们的母星。”
  珊多拉默默复述着先祖们留下的母星记载,随后轻轻放开我的手:“抱歉,我有些激动。”
  我对此并不在意,只是出神地望着太空中那颗星球。它表面的合金装甲已经被完全剥离,或许星球上空漂浮的那些黑色碎块就是这些装甲的残骸,而星球内部的巨梁缆索也随处可见损毁的痕迹。整个行星真的是面目全非,甚至面目全非到已经无法再被称作是一颗自然天体,但它仍然屹立在茫茫太空中,死守着距离深渊之门最近的一道关隘,而且似乎仍然在对那道裂痕怒目而视。
  就如先祖留下的那句话:母星面目全非,但直到最后一刻,它都是我们的母星。
  先祖们最终还是撤离了这个世界,包括这颗支离破碎的母星也没能守住,但我觉得……他们还是守住了,因为直到今天,直到新帝国的舰队停靠在这片宇宙中,这颗星球的阵地依然在,它还是希灵文明的母星!
  “没人能从一个活着的希灵使徒手中夺走他的阵地,”冰蒂斯突然自言自语了一句,随后微微垂下眼帘,“你们从凡人时代就是这样的一根筋,真是……让人无话可说。”
  “于是可以确定这就是母星了,”深渊希灵有些出神地看着那颗满目疮痍的沧桑星球,“它怎么幸存下来的?明明一直被破坏,但最终……好像活着撑到了整个星球被惰性深渊完全改造的时刻?”
  “只能说是个奇迹吧,一切皆有可能,”冰蒂斯咂咂嘴,“而且希灵先祖的抵抗也让这颗星球多坚持了很长时间,惰性深渊毕竟不是纯深渊,它有可以缓和的一面,既然整个宇宙都能坚持到改造完成,为什么一颗星球不可以?虽然看上去这场改造确实很痛苦……”
  “这里其他天体看样子是没坚持下来,”林雪看了看探测器传回的报告,“附近只有一颗恒星的余烬,还有一些已经分不出是星体残骸还是太空气团的稀薄物质,这里只有这孤零零一颗星球了。”
  我想了想,有个建议:“或许应该在这里建一座纪念馆,或者别的什么纪念标志,这是希灵文明的起源地,没有比它更特殊的地方了。”
  “确实需要特殊纪念,但不需要额外建造什么东西,”珊多拉摇摇头,“母星本身就是一座丰碑,我们只要重新强化它的结构,然后就让它永远存续下去,这就足够了。当然,假如先祖们回来之后有别的安排就听他们的,没人比他们更具备对这颗星球的处置权。”
  现场所有人都无异议,于是事情就暂且这么定下了。
  工程队还在采集深渊之门的数据,以检定它是否可以立即作为承载大桥的“桥墩”,而处于沉睡状态的启动端也需要一点时间来激活和检测(毕竟被拖着跑了这么远的路,而且还是唯一一个启动端,不小心对待可不行),于是我们决定先去母星上看看。
  一架穿梭机从帝国上将号发射出来,皇家舰队所有统帅,包括原本正在指挥工程部队的哈兰和正在沉睡养精蓄锐的贝拉维拉都跟过来准备一起登陆母星。银色的飞行器在登陆之前绕着这颗相当于地球两倍大小的古老行星转了一整圈,期望可以在地表找到一些文明痕迹,毕竟这里处于凝滞态,很多东西并不会消亡,而当初的最后一次冲击应该也不至于把整个星球的地表完全剥离出去。事实证明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母星地表确实存在疑似人造痕迹的东西,尽管整个星球上貌似只有这么一处地表遗迹,而且已经坍塌破败到近乎无法和周围焦黑的大地分辨开来,可我们还是发现了它。
  这地方位于星球表面一条地势较高的冲积带的边缘,根据周围地势判断它曾经应该是某条海岸线的组成部分,曾经是谁驻扎在这里已经不可能考证,我们只能确定这里有过一个基地。
  高地上是一片较为平整的区域,大致呈梯形的开阔地周边能看到几乎已经跟周围岩石没什么区别的人造物,它们似乎是被融化过,而且在最后一次冲击以及深渊力量的长时间照射下完全失去了原有性质,如果不是其分布过于工整恐怕谁都想不到这里会跟文明遗迹有关。而在开阔地的一些地表还能找到差不多和泥土岩石融合在一起的融化金属,以上这就是整个遗迹所有的东西了,也是这颗星球暴露在地表上的所有先祖遗物。
  珊多拉第一个走下穿梭机,她站在这片先祖们曾经繁衍生息并为之奋战的大地上,满脸惊奇。
  “从思维核心开始运转那天起,我都从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站在这座最初母星的土地上,”珊多拉环视着四周苍凉破败的景象,又有些不真切地蹲下去捏了一把粗劣的沙石泥土,看着它们在指缝间慢慢滑落,“这就是我们起源的地方……我……希灵使徒不擅长感性的思维方式,但我觉得现在的心情很奇怪,明明只是一颗星球而已,一个原始的战斗堡垒,为什么给人的感觉如此奇妙?”
  “触动人心的并不是这颗星球本身,而是你想起了从这刻星球诞生出的东西。”冰蒂斯很专业地分析了一下,随后抬头看着太空:那里阴沉黑暗,母星恒星系的太阳以及希灵人赖以生存的气态巨行星都早已熄灭,能映亮天空的唯有那不甚明亮的遥远星光,以及位于轨道上的帝国舰队发出的光辉,而那些遥远的星光看上去都不正常,它们偏斜扭曲,在太空中形成一道道古怪的曲线:因为我们是在透过深渊之门的边缘扭曲场观测星星。从这里正好可以看到那座巨大裂缝的一角,即便只是一个小小的尖角部分也占据了三分之一的天空,星光扭曲成花边一样的东西勾勒出这个尖角的边际,望之令人生畏。
  珊多拉再次回忆起那些古老的资料:“史料记载,深渊大门打开时的第一个异象就是星空扭曲,先祖们发现天上的星光全都错了位,随后便探测到自己恒星系旁边有一个巨大的扭曲空间正在打开,紧接着就是深渊之门出现在世人面前,它永久改变了母星人抬头所能望见的群星景象——我们现在所见的,就是先祖当年所见的。”
  “同一幅景象,跨越这么多年之后落在后人眼中还是这幅模样,真不可思议,”冰蒂斯眨眨眼,在精神连接里嘀咕着,“看看吧,当年毁天灭地的深渊之门……其实妾身一个人就能把它关上。”
  珊多拉立刻瞪了她一眼:“别开这种玩笑,整个虚空的命运可就压在这座大门身上了。”
  正在我们感叹自己竟然真的站在先祖母星上的时候,浅浅突然指着高空在精神连接里惊呼起来:“诶诶,你们看那是什么!?”
  我愕然地顺着浅浅手指方向望过去,发现太空深处有一片淡蓝色的光团正在向大地靠拢,那是一团仿佛空气凝胶一般的怪异东西,而且散发着远比星光强烈的光芒,其形状近似椭圆,但表面起伏不定似乎随时可以变形,这团光芒中应该没有实体,不过还是可以看到一些明亮的光点和线条在它内部游走,说明它内部是有复杂结构的。这团怪东西不知道距离地面有多远,但我本能认为它规模小不了,而且看上去这东西是从太空“游”过来的?
  “母舰,那团光是什么东西?”我立刻询问正停泊在太空中的帝国上将号。
  “陛下,我们正在检查。这似乎是一个灵体生物……但又不像正常的生命形式,它应该具备空间跳跃能力,刚才突然出现在母星上空,现在正向你们的方向过去了。要拦截它么?”
  “不,等等!”珊多拉赶忙喝止,随后一脸震惊,“生物?你们确定这是个生物?”
  “不是很确定,”这次传来的是塔维尔的声音,“很难界定它到底是什么东西,跟我们已知的任何生命形式都不一样,甚至和灵体生物都不一样,这个宇宙已经凝滞,按理说是不会产生新生命的……但它确实有局部的演化现象,所以可能产生一些奇怪东西。这团光芒看上去有意识,它自己调节飞行方向,并刚才还绕开了我们投放出去的轨道站……它或许将母星当做一个落脚点?理论上……啊,又有更多的空间信号!”
  “不要封锁这里,让它们过来,”珊多拉的语气莫名急促,“我要看看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对了,舰队隐形规避,不要吓到这些……生物。”
  天上的舰队辉光立刻暗淡下去,所有飞船很快完全消失在太空中,随后我们看到了令人惊叹的一幕:
  无数淡蓝色的光团从太空深处跳跃出来,如同游鱼一般轻盈敏捷地飘向母星大地,当这些光团变成集群的时候我们便能很容易看出它们的生物群落特征:它们结成编队,互相追逐,而且从太空落向大地的过程中不断划出一系列复杂的轨迹,这显然是某种有意识的举动。
  这些云雾一般的奇特东西没有直接接触地面,最终它们悬停在离地有数百米高的高空中,刚开始只是一小片一小片地离散分布,但很快它们便越聚越多,最终整个天空都被它们笼罩起来!
第一千六百一十二章
工程的开启
  天空中的淡蓝光云已经完全连绵成片,这些疑似“生物”的天外来客也不知是从何而来的,只能确定它们将这颗古老的星球当做了歇脚之处。无以计数的蓝色光晕在高空涌动、融合,如今已经看不到任何缝隙,粼粼光彩在云团中不断游走,那些明亮的星星点点和线条大范围游动着,竟似乎能从一个云团体内跳跃到另外一个云团中,这应该是由于所有光团都融为一体的原因吧?或者说……这是它们在互相交换各自携带的某种东西?谁也说不明白。
  “好漂亮……”浅浅用力仰着头,被这奇妙而壮美的一幕深深吸引,“好像海面倒垂下来。”
  浅浅说的没错,这一幕真的很像海面倒垂,或者说一片海洋漂浮在众人头顶,这些光团汇聚起来不断起伏的模样与大海几无二致,而那些在光团之间不断跳跃的光点和光线则更像是海面上粼粼波光。母星上已经没有大气层,因此听不到任何声音,但看着那倒垂下来的蓝色天空,我几乎要脑补出海浪翻涌的声音来。
  “这些云团已经笼罩了整个母星,而且还在加厚,”珊多拉惊奇地看着手中的数据终端,数据终端上方的全息投影显示的是帝国上将号从太空拍摄下来的俯视图,在这幅图像上,母星已经变成一个波光粼粼的蓝色光球,幻光为它披上一层外衣,以至于我们几乎要误以为母星曾经的海洋回归了,“云团的来源地已经查明了,有两个空间信号,分别来自一百二十六光年和一百三十光年之外的两个恒星系,这些云团从那么远的地方空间跳跃到这里,就好像两个相隔甚远的族群前来聚会一样。”
  “它们到底是什么东西?”冰蒂斯惊奇地仰着脖子,这个学识渊博的女流氓此刻也显得有些无措,或许眼前的景象本身对她而言并不算离奇,但这一幕发生在本应已经彻底死寂、凝滞多年的故乡世界,就由不得我们不惊叹了,“生命?这个世界真的还能诞生生命?”
  “是生命哦。”一个细细小小的声音在我脑海中响起,随后我感觉胸前的口袋被人从里面顶开了,原来是正在睡觉的叮当被外面的气息所吸引。小东西从口袋里探出半个脑袋观望半天,突然露出很高兴的样子,顺着衣服褶子爬到我肩膀上,对着天空挥舞起小胳膊来,在公共频道里大声欢呼:“生命!生命!虽然很原始而且很弱小,但它们是生命!连女神姐姐都没创造过这种生命!”
  连叮当都钻出来为这些光团定性,它们的性质已经不用怀疑了,尽管塔维尔还是搞不明白这种连灵体生物都不像的家伙到底是怎么诞生的,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真的活着。
  我脑海中突然冒出一句话:
  这就是希灵文明的故乡,它和它的子民一样永不消亡,即便死去,也要让自己的灵魂继续前进——生命,在这里再次诞生了!
  “叮当要研究这些生命是怎么运作的!”小小的生命女神在我肩膀上手舞足蹈了一番,突然露出异常严肃认真的表情,“叮当能听到它们在呼喊,它们为自己生存的这个宇宙古怪的状态困惑,而且为自己无法继续进化的现状感到困惑,它们感觉到生命女神的力量,所以在求救……叮当去帮它们!”
  撂下这句话,叮当已经一挥翅膀冲向天空:真空中挥舞翅膀是没什么意义的,不过叮当扇翅膀好像是个下意识举动,跟琳在虚空中飞行照样需要展翅是一个道理。而随着那道小小的绿光冲向天空,我惊讶地看到那“蔚蓝云海”也跟着涌动起来,就好像在欢迎叮当一样。果然如……额,忘记是谁说的了,总之意思就是生命女神是一切生命形式的监护者,无论你是碳基还是硅基,无论你是实体还是灵体,但凡符合神明认定的生命定义,就会被纳入生命女神的庇护范围。那些蓝色云团显然是故乡世界土生土长的,而且它们在这个凝滞的深渊世界中诞生,自然不太可能属于任何已知的生命形式,但它们照样为叮当的力量欢欣鼓舞——不过话又说回来,叮当那个干啥都不可靠的小家伙到底打算怎么帮忙?总感觉那小东西好像是热血上头就直接冲过去的样子,理论上没计划……
  “然后咱们干点啥?”我看看四周,感觉天上的异象一时半会也不会结束,留在这里看风景虽然不错,但貌似自己一行人责任重大来着,“话说母星好像被这些新生命当成中转站了。”
  “没关系,我想先祖也不会介意,”珊多拉这位帝国统治者此刻倒是意外的开明大义,她收起数据终端,转身打开一道传送门,“咱们的正事还多着呢,准备把启动端安置就位吧。”
  众人传送回帝国上将号,舰队在隐形状态下悄悄离开了这颗古老但看上去已经不再死寂的星球,我们重新来到深渊之门上空,开始为架桥做一些前期准备。
  相关数据的采集已经差不多了。由于深渊希灵已经搞过“宁静核心一号”,而且当初新军强行架桥的时候也意外地做了点好事,给我们留下不少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所以我们带来的这些专家团几乎可以说是熟练工——起码在启动端正式激活之前的步骤方面是熟练工。我们用了小半天的时间来布置探测器,这些探测器都是在航行路上制造好的,一次性但很好用,专门用于探测深渊之门的惰性化程度以及安定度,并且功率很小,即便在深渊之门上空爆炸也不会影响整个试验场的安全。具体数据在今天晚些时候便送到众人面前,意料之中吧:我们面前是一个空前完美的“桥墩”。
  惰性化程度从一开始就不用担心,这座深渊之门的规模超乎想象,却能安然维持而不会自我崩溃,这就足以说明它是一个极端惰性化的大门,倒是安定度让人稍微揪心了一把:这座大门从打开到今天已经度过了无数岁月,冰蒂斯的祖祖祖祖爷爷穿开裆裤的时候就有这座大门了(话说为什么我再次用到了冰蒂斯的祖祖祖祖爷爷这个梗?),很难说在这么漫长的岁月中大门会不会有些什么变化,比如年久失修稳定度下降什么的……不过万幸,一切都异常完美。
  深渊希灵坦言,哪怕再给她千八百年而且让她随意毁灭世界去收集材料,她也折腾不出像故乡世界一样好使的宁静核心了。
  看着眼前的报告,珊多拉心满意足地咽下了最后一口辣粽子:“当初那个架桥失败的文明虽然搞错很多东西,但至少他们开启的这扇门质量不错。”随后她将报告打上已阅标记回传给工作组:“立即开始施工,另外麻烦哈兰你负责联络对岸吧,我们要随时和对方保持工程同步。”
  能在军官平台上吃个不停的也只有珊多拉,其他人是没有女王这么好的胃口的,哈兰这个兢兢业业老大哥型的帝国好领袖当然更有节操,他全程都在专注于关心工程队的进度,并且以资深技术顾问的身份和位于施工第一线的伊凡塞恩保持联系(内行领导的优越性就体现在这儿了,负责指导架桥的两位皇帝都是技术型人才)。听到珊多拉的话,哈兰只是点点头,便继续忙活自己的事情,倒是冰蒂斯有事没事总想说两句:“话说……当初架桥的那个文明给人的感觉还真复杂啊,珊多拉你是恨他们呢还是该谢谢他们?”
  珊多拉抬起眼皮看了冰蒂斯一眼:“这个问题没意义,他们已经灭亡了。”
  贝拉维拉正处于一天中难得的清醒期,她见珊多拉不想正面回答这件事,便自己接过话题:“这种仇恨真的已经没有意义了,跟死人追究这个只是浪费时间。我们的复仇已经结束,现在是向前看的时候——而且说实话,如果没有当初的大灾难,或许也没有如今的希灵帝国,因果传承,时间罔替,就这么回事。当初贸然架桥的文明啊……自毁于自己的失误,算是清算了吧。”
  冰蒂斯耸耸肩,不再作声。
  大批工程舰已经在深渊之门附近建造起临时的工作基站,这些基站基本上就是工程舰自身解体、变形、重组之后的产物,所以压根不费什么时间。帝国先进的战地展开技术还真是个万能手段,除了让影子城那帮混蛋黑超们可以随时随地扔出一个占地好几平米而且展架货柜小推车齐全的大摊子之外最好用的果然就是现场造基地了。珊多拉下令工程开始之后不到几个小时,我们便拥有了一片跨度数万公里的分散式作业场,因为太空中施工没那么紧凑的占地拘束,而且后期我们也需要很大空间来安放那些大型设施,所以各个建筑物之间的距离都挺远。这个作业场由数百个仿佛星港一般的站点组成,每个“星港”都有六边形的中央平台和十几条探向太空的合金“长臂”,中央平台是承载重工厂和大型计算核心的地方,而那些“长臂”则真的是停泊港,供作业飞船在其间起降。
  如上面所说的,每个工作基站都有一个大型计算核心,这是因为架桥过程需要令人震惊的数据吞吐量——即便泡泡亲自处理这些数据都忙不过来,所以我们必须在所有工作站上加载额外的计算单元,好组建一个前哨计算网络。这些额外的计算单元由一个简化版的希灵母巢+一个量产泡泡+两台伺服器组成,为了让它们运转起来,我们在出发前就准备了好几百个量产主机。
  现在作业场已经在深渊之门上空十五万公里处定锚完毕(和整个深渊之门比起来,它简直小的像个小石子,叮了个当的,五光年的深渊之门啊!这大桥架起来得算多少车道的?),那帮量产小姑娘也就准备奔赴自己的“战场”了。此刻泡泡正站在帝国上将号的上层平台对着自己那数百个一模一样的闺女训话,一米一的母体主机满脸严肃:“我那令人自豪的女儿们啊,考验你们的时候到了!这将是新帝国……不,这将是整个虚空最重大的时刻,你们肩负着无上崇高的使命!我会和你们并肩作战,一同进行为期数天至半个月的高强度运算,这取决于那个启动端的饭量到底多大,以及咱们的能量炉给不给力。记住你们的母亲此刻告诉你们的话:影分身就是力量!奥义?多重闺女分身术!乌拉
\^o^/
!”
  然后好几百个量产泡泡表情呆滞地用平板声线一起喊:“奥义?多重闺女分身术!乌拉
\^o^/
!”话说最后那个颜文字你们是怎么欢呼出来的?
  看着泡泡领着她的闺女影分身们消失在一片传送光幕中,我感觉……这个工程恐怕是不会失败了。这是有多年经验的:每次家里这帮坑货发神经的时候我们要做的事情就会令人意外地全面成功,我至今未能搞明白其中原理,但多半是因为虚空脑洞太大……
  当作业场慢慢运转起来的时候,启动端也被送到了它的预定位置。
  现在的启动端还处于“沉睡”状态,不过已经在慢慢苏醒。我们把它从帝国区一路拉到这里可不容易,这玩意儿哪怕收束起来的时候也相当于地球三分之二大小,而且由于各种古怪的性质它无法被任何空间设备折叠、压缩或者收藏,于是塔维尔只能在它外面增设了一个丑啦吧唧的大型框架,而且给它安装了一大圈虚空引擎好让这东西可以自己张开秩序场,最后算是勉强将其改装成了一个具备虚空航行能力的星球战舰。可以说这个庞大的设备就是导致帝国舰队用了将近一个月才航行至此的最重要原因:一个月啊!我几乎无法想象先进的虚空舰队竟然也有需要航行一个月才能到站的情况,都是被这个大家伙给坑的。不过现在这东西还是到位了,咱们也就别嘀咕什么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17/12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