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灵帝国(校对)第11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66/1251

  我们还不知道这个脆弱的联系路径到底能承受多大规模的信息交换,因此没有贸然发送图像或音频,而是发送了一段简单的文字,这文字还附带着一个能自解码的“字典”,这是给对岸的某种翻译程序准备的:假如他们也用类似的翻译程序的话。
  根据之前收到的对岸信息,对岸文明应该能理解这种自解码的规律,反正多层考虑不是坏事。
  随后就是漫长而又难熬的数分钟等待,信息已经发出,接下来位于帝国区和深渊区的所有天线都会持续不断地向对岸广播这条消息,而我们能做的就只有等待:没有足够有效的检测手段,没有任何可参照的“发送-回执”方式,根本没人知道这条消息是不是成功抵达目的地,也没人知道在那分隔两岸的怪异结构中的“通讯延迟”是多久,在回信到来之前,能做的只有等待。
  “这里是星环联邦,收到信息,向希灵帝国问好。”
  一行文字突兀地出现在通讯器上,“星环联邦”下面有特殊标记,表示这个词汇并非根据解码规则翻译出的有确切含义的名词,而是一个便于双方理解和沟通的“暂用名”,既非音译也非意译。
  文字在通讯器上抖动着,似乎表示这对岸的人在发送这条信息的时候也带着同样的激动。
  无数个纪元的努力在这一刻终于迎来曙光……连上了!!
  “万岁!!”浅浅是最无法抑制情绪的,因此第一个欢呼出声,在她的感染下,就连姐姐这样矜持的人也忍不住兴高采烈起来,很快几个人就都乐成了一团,但塔维尔和现场的专家们还是保持着冷静:虽然他们的眼神同样灼灼,但没有人因此影响到手头的工作。
  “好了好了,以后有的是庆祝的机会,”我不得不摁着浅浅的脑袋才让这丫头平静下来,然后一边抱着仍然在一窜一窜的元气少女,一边扭头看向塔维尔,“询问先祖的事情。”
  塔维尔根据对岸发来的消息再一次修正、完善了“字典”,再根据以前收集到的信息以及深渊希灵提交的资料,初步确定了和对岸文明交流时最佳的信号格式,随后发出第二条文字:“我方已知晓‘架桥’相关事宜,现我方有一艘科考船被卷入乱流失去联络,是否在你们那边?”
  消息发出之后又是一段时间的沉默,三分钟后通讯器上才有东西出现,我看着时间,心里默念:延迟三分钟,其中一小部分时间是层层中转和信息转码消耗的,再加上深渊环境对“时间”的扭曲效应,这些东西应该都能通过技术手段弥补,剩下的大概就是虚空两岸的“硬性延迟”了,这段时间会有多久?一分钟还是两分钟?能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么?
  通讯器上显示着一行字:“飞船严重损坏,但核心保留了下来,飞船上的人员无恙。”
  “呼——”我长出了一口气,虽然之前已经看到“我们还活着”五个字,但这时候得到更加肯定的答复,这颗心才彻底落回肚里。
  接下来塔维尔开始一条一条地发送信息,把我们最关心的问题用尽可能简洁的方式发给对方,这交流过程缓慢到令人抓狂:每一句话都要几分钟的延迟!
  这对已经习惯了帝国数据网络便利一面的人简直是不可想象的事,甚至用惯了地球上的简陋互联网都会接受不了这种龟速交流,但这却是“本岸”和“对岸”保持对话的唯一途径。我们这些帝国高层就这样聚拢在通讯器前,眼前是帝国最优秀的科学家,使用着虚空中最先进的通讯设备(对岸应该也一样),用当前最简洁的信息编码,进行着数分钟才能交流几句话的艰难通信。
  我们不敢单次发送太多信息,因为根据对信号噪波的计算,一旦信息量超过特定阈值就有可能烧毁位于临界层的那个中继站:那是我们和对岸交流的唯一仰仗,如果它被烧毁,天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布设下一个,我们总不能再来一次“事故”。
  “这感觉就像一群穿着动力铠甲的外星人蹲在山洞里钻木取火,”浅浅一如既往脑洞大开,提出的比喻新奇无比但又精妙绝伦,“先祖们在对岸能生存吧?”
  “我觉得没问题,”我看着塔维尔艰难地和对岸交流,一边随口说道,“对岸和本岸的物质又不是百分之百不兼容的,而且对岸文明也是超级文明,咱们都有办法处理黑梭和对岸的深潜船残骸,对岸要养活几个幸存者问题也应该不大。”
  这艰难的交流持续了数个小时,我们终于大致搞明白了深潜船失联之后的事情。
第一千五百三十七章
顺风顺水
  在艰难而迟缓的交流中,我们终于慢慢知道了深潜船在失去联系之后发生的事情。
  先祖们确实抓住了那只有百分之一的生存几率:他们成功跨过了临界层!
  之后发生的事情也证实了深渊希灵的虚空模型,在深潜船跨过临界层之后,其所遭遇的侵染便骤然降低,而且随着不断前进,深渊对秩序事物的污染开始变得无效,深潜船呈现出极高的“免疫效果”,这与我们手头的那些飞船残骸以及黑梭部分零件的情况相符。
  因此,即便跨过临界层的时候深潜船已经濒临解体,只有最后一层防御以及核心区还在正常运转,它还是勉勉强强地完成了这段惊险之旅,并在最后一层防御也宣告崩溃的时候仅凭着核心舱冲出了深渊之门——那已经是位于对岸的深渊之门了。
  深潜船的基本结构和大部分帝国星舰是一脉相承的,其各个舱段哪怕解体也会保留着相对完整的航行能力以及生存环境,因此只余下一个核心舱的深潜船在陌生的世界里仍然保持着航行能力,虽然大部分实验室和探测设备都已经被毁,但凭借着核心舱自带的小型工作站,先祖们顺利地在陌生宇宙中找到了生命迹象。
  通讯器上的文字显示着当地人和先祖接触的经过:“这相当幸运,那个宇宙是星环联邦的偏远殖民地之一,我们的净化部队接到殖民地出现乱海出口的报告前去处置危机,便发现一艘陌生飞船正在殖民地上空盘旋,我们不确定你们的时间制是怎样,但飞船上的人说他们已经在太空巡航‘两天’。”
  也就是说先祖们两天前正式冲过了这条此前从未有人跨越的虚空结构,这是个很重要的数据,根据它塔维尔就能大致推算深渊之门下面的空间有多“宽阔”了。
  至于对岸人提到的“乱海出口”,毫无疑问就是深渊之门在对面的叫法,他们把深渊称作“乱海”,深渊之门当然就是“乱海出口”了,真是通俗易懂。
  “可以让我们的船员和我们通话么?”珊多拉亲自发了一条信息,几分钟后通讯器上出现了一行文字:“这里是安瑟斯,所有人都在,安娜和塔纳德受了些轻伤,其余人无碍,我们正在了解这个新世界,星环联邦是个与帝国截然不同的地方,他们的科技也是。”
  “可惜只能看到文字,”珊多拉嘟哝着对我抱怨,“通讯太艰难,复杂一点的讯息就会被干扰到几乎没办法解码的地步……中继站会承受不住。”
  “总比以前强多了,”深渊希灵很看得开,“对了,询问一下中继站的情况,那东西不可能永远运转,深渊临界层也是有污染的,它决定了咱们和对岸能通讯多久。”
  塔维尔点点头,立刻将这些问题以尽可能简洁的方式发送过去。
  又是几分钟的延迟,全息投影上出现了相对较长的一段话:“按照珊多拉的提示,我们在飞船越过临界层的一瞬间,也就是污染翻转的瞬间投下了中继站,它当时的状况基本完好,但因为飞船受损严重,中继站所处的格纳库已经破损,所以中继站本身存在微小故障。在越过临界层之后我们和中继站保持了一段时间的通讯,确定故障出在第三十三到第三十五转发模组上,对整体功能无影响,但会降低通讯带宽……以下信息未发送。”
  显然老爷子的话还没说完,这是为了减轻中继站的压力,过了几分钟接下来的信息才出现在众人面前:“续接……飞船核心舱的天线功率非常有限,我们确认了中继站的状况之后尝试着通过它向帝国发送平安信号,但未能成功便和中继站失去联络。根据失联前得到的最后数据,中继站工作状态良好,并位于‘安全侧’,可持续工作六十日至九十日(帝国标准时)……以下信息未发送。”
  几分钟后,又是一段话:“另:星环联邦正在分析帝国深潜船的物质样本,以寻求方法改进他们的深潜设备的材料和技术,但遇上了和我们一样的问题,两侧物质不兼容,技术不兼容,规则不通用。星环联邦同样具备类似‘资讯-物质’转化的技术,但无法复制我们的深潜船上的任何组件。但他们根据深潜船的结构产生了一些思路上的灵感,或许有助于其发展,他们计划同样在临界层设置一个中继站,以取代或补强我们匆忙间设立的临时中继站,届时通讯情况将大大改善。”
  三段话终于把情况说清楚了,现状似乎并不太好,但也不太坏。
  坏消息是中继站果然有些毛病,导致它的工作状态不能达到峰值,而且其工作寿命也最多只有几十天,如果在这几十天里不能重新设置中继站,那帝国和对岸的联系还是要中断。好消息则是对岸已经从帝国深潜船上得到一些灵感,再结合他们本身就比较先进(起码比帝国先进)的深潜技术,对岸应该有能力在临界层设置一个正式的中继站,一切顺利的话或许在现有中继站崩溃之前他们就能搞定。
  “对岸的深潜技术跟咱们的发展方式看来不太一样,”又交流了几次之后,塔维尔以一个科学家的大胆假设精神作出判断,“他们曾经发射过黑梭和其他的无人飞船,并且都成功抵达了‘本岸’,这说明他们的深潜技术能达到‘极限下潜’,但他们的黑梭和无人飞船抵达本岸之后要么已经彻底毁灭,要么只能剩下最核心的探测器,这说明他们过于重视‘极限下潜’,却没办法提升深潜设备的实用度和稳定度,这样哪怕他们的深潜技术比帝国先进,最先完成‘载人跨越’的却还是帝国这边。”
  “只可惜是因为意外事故,”姐姐大人叹了口气,“运气成分巨大,不具备可复制性。”
  “不可复制的成果不是成果,这是基本的科学理念,”塔维尔也跟着叹气,但很快就振奋起来,“不管怎么说,现在一切都有了巨大进展,只要和对岸建立联系,我们双方手中都有对方的深潜设备作为研究样本,那本岸和对岸就有了‘共同研究’的基础,如同在一座山的两侧同时开挖隧道一样,工程会事半功倍。在临界层设置中继站的思路已经被证实是可行的,虽然咱们是因为意外和幸运才成功安置了一个中继站,但对岸的技术应该能让他们更轻松地安置大功率站点……接下来一段时间帝国这边的研究重点就是增强深潜港的收发设备,并且在深渊之门到不连续带之间设置更多的补强中转站,把通讯带宽扩大,起码要达到可以和对岸交换资料的程度。”
  架桥需要两侧的启动端达到“同步”,而这个同步可不仅仅是两边商量好一个时间,到点同时摁开关那么简单,它需要对启动端的参数进行一系列调整,保证“信息上的完全映射”,这样才能让两个启动端在激活之后瞬间连接在一起。还是那个经典比喻:在山的两侧同时开挖隧道,需要两边精准定位才能保证工程顺利,否则……别想着得到两条隧道那么美好的事儿了,两边都得塌下来。
  塔维尔和珊多拉继续在那边以几分钟一次的频率跟安瑟斯交谈,中间偶尔也会有“星环联邦”的深潜港值守人员(应该是类似的工作人员)回答我们的问题,从交谈的只言片语中我们可以确定,对岸的人也正处于兴奋激动的状态,我甚至开始想象在遥远的虚空对岸也有这么一个大厅,也有这么一组通讯设备,先祖坐在设备前,周围站了一圈激动不已的科学家……
  这时候通讯器上又传来一段话:“另:星环联邦同样存在虚空生物,而且是两名。可以大致确定这两名统治者与我们认知中的虚空生物是同一物种。星环联邦原本是两个独立的超级文明,在这两名虚空生物接触并长期交流之后决定合并为一。在星环联邦的认知范围内,不存在第三名虚空生物。以上情况是在这两天了解到的。”
  希拉跟星臣这时候正好出现,他们了解了之前的事情经过,现在一眼就看到了全息投影上的这段话,星臣还没什么反应,希拉则一声怪叫唰地扑了上去:“星臣你快看!!两个!一次冒出来两个!人口大爆炸,咱们族迎来人口大爆炸了!”
  现场众人:“……”
  我就知道肯定会是这样!
  星臣跟我上前合力把人来疯的休伦神王拽下来,后者还在那手舞足蹈着:“放开我!放开我!我要跟他们说话,我要跟对岸的同胞们说说话!咱们族的人口大爆炸诶!现在有五个族人了,五个!即将达到一只手数不过来的地步啊你们俩不兴奋么?对了星臣咱俩赶紧生个孩子吧,这样就真的一只手数不过来了……”
  我和星臣默契地松开手把休伦王扔在地上,然后凑到通讯器前,看着珊多拉飞快地发出一段话:“对岸的虚空生物?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你们亲眼见到了么?”
  虽然知道虚空生物这种惰性家伙不管到哪应该都是差不多的脾气,但我们还是对对岸的虚空生物充满好奇,当然如何能直接交流那就更好了。这时候我也忍不住念叨起当前只能发短信的交流方式:要是带宽能再提高一点多好啊。
  “很遗憾,没能亲眼见到,”先祖发来回信,“星环联邦的统治者并不经常在境内管理国事,根据当地人的说法,他们似乎很热衷于……捉迷藏,对,就是捉迷藏。其中一人在两百年前跑去虚空深处藏了起来,另外一人去找他了,不过现在还没找到,而星环联邦已经开始寻找他们的领袖……当然也没找到。现在的情况是第二执政官在寻找第一执政官,整个联邦都在寻找第二执政官。”
  现场众人:“……”
  “还真是咱们的族人哈,”希拉皮笑肉不笑地扯着嘴角,“行事风格比较自由洒脱。”
  我:“……话说对面的首席执政官都不在的话,不会影响‘架桥’么?”
  “当然不会影响两岸的交流,”对面延迟了几分钟传来答案,这次的语气看上去是星环联邦的人在回答,“两位执政官很少直接管理事务,最高议会才是我们的统治机构。执政官创造了最高议会,后者能完全体现执政官以及整个联邦的意志。”
  “阿俊,你觉得这样靠谱么?”珊多拉实在忍不住了,在我耳旁嘀嘀咕咕起来。
  “具体可以参考我在开专家会议的时候,”我扯着嘴角,“我有理由相信对岸的虚空生物对各种高精尖玩意儿也玩不转,这是我们一族的光荣传统……”
  我话音刚落,就感觉身旁有一阵空间波动传来,大小姐的声音紧接着响起:“对,在高精尖专业领域,虚空生物基本等同于吉祥物。”
  我抬头看着大小姐,从接到信号到现在已经过了好几个小时,如今表世界应该是早上了,林雪这时候才有机会从家里溜出来。不过话说她这个叛逆姑娘有必要这么老实么?连我当年都有夜里十二点翻墙出去上网的经历……
  “又转什么歪脑筋呢?眼神闪烁不怀好意的样子,”林雪撇撇嘴,随后坐在我旁边,“情况我已经在路上知道了,怎么样,本小姐的预言就是没错吧——先祖没事。”
  我不得不承认林雪的预言再一次用实际表现捍卫了它百分之百的准确度,随后指着通讯器:“要和老爷子说几句话么?现在只能发文字信息,而且延迟好几分钟,根本没办法互传资料,刚刚把对岸那个星环联邦的情况了解清楚,暂时没别的事了,你可以跟老爷子聊聊天。”
  “还是别了,正事永远不嫌多,哪怕只能发文字信息也是有不少事情可以做的,”林雪摇摇头,“这时候还是先把架桥的事情再核实一下的好,毕竟咱们之前了解的架桥信息都是从对岸的探测器和‘漂流瓶’里知道的,细节上再多多敲定的好。”
  大小姐的建议很有道理,其他人当然也就不说什么了,于是通讯频道再次交给塔维尔以及“对岸”的科学家们,这些专家开始针对“架桥”交流起情报来。
  深渊希灵看着眼前的景象,突然轻笑出声:“这次我的‘猜想模型’终于确凿无疑了吧。”
  一直以来,深渊希灵的虚空模型都是基于一半数据一半猜想才建立起来的,即便如今四方合作,在她的虚空模型基础上展开了诸多研究,她的“虚空膜理论”也始终缺乏必要的实例支撑,但这次有了先祖成功抵达对岸的事实,又有了两岸深渊性质对比的确切数据,她的猜想终于不再是空中楼阁,就连深渊希灵这样的集群意识都忍不住感觉一阵喜悦:她也是有感情的。
  在接下来的半个多月里,一切似乎都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和对岸的通讯已经达成常态,中继站的运行虽然低效,但至少很稳定,通过这个缓慢但稳定的交流渠道,虚空两侧的超级文明们完全敲定了“架桥”的所有细节,之前因为缺乏有效交流而导致的对“架桥”项目的一点点错误理解也得到纠正(这部分错误虽然不致命,但会影响整个项目的进程)。
  塔维尔制造的新一代深潜船已经完成分解试车,各部件状况良好,现在进入了最终的组合阶段,之前的“事故”虽然导致先祖被抛到对岸无法返航,却也给我们带来了意料之外的、跟不连续带有关的巨量数据,在这些数据的帮助下,塔维尔重新设计了深潜船的防护规则,我们有理由相信联合II号将会具备更加卓越的性能,它甚至可以在仅受较少损害的情况下越过不连续带——如果不考虑返航的话,或许也可以让它试着冲击临界层,像先祖们一样抵达对岸。
  我们也确定对岸的“星环联邦”早已完成“架桥”的所有准备工作,他们制造了启动端,并且已经创造出相当大范围的虚空宁静区,只等着深渊希灵对启动端的最终调试完成,两岸再进行最后一次“校对”,就可以开始架桥了。
  而最好的好消息则还是跟对岸有关:他们的深潜技术果然比帝国略高一筹,在最近一次的通讯中,星环联邦的专家表示他们的新一代深潜船即将启动,届时这艘船将携带一个功率强劲、防护周密,而且加载了最新解码规则的中继站前往临界层,以完全取代现在那个“应急产品”。
  只要这个中继站到位,虚空两侧就将能够进行大容量的数据交换,虽然延迟问题仍然存在,但互相交换大体积的资料数据包将不再是问题!
  这是让两侧启动端精确校准的最最重要环节,没想到竟然这么快就要解决了。
  这一系列的好消息让所有人的心情都一天比一天好,虽然虚空大灾变仍然悬在众人头顶,但似乎它已经不再是个威胁。
  连带着困于对岸无法返航的先祖们,似乎也不那么遥远了。
  直到某一天塔维尔将一份特殊的报告呈递到我和珊多拉面前,这一帆风顺、轻松平静的日子才突然被打破。
第一千五百三十八章
最初指令
  顺风顺水的日子持续了很长时间,让我一度以为日子就会这么平平静静地持续下去,自己期盼已久的“吃饭睡觉逗孩子,上班下班逗孩子,喂鸟遛狗逗孩子,混吃等死逗孩子”的美好人生已经到来,但塔维尔却在某天上午用一份报告书令本已平静的生活掀起涟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66/125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