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燃情年代(校对)第3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5/444

  秦风民呵呵一笑。
  梁一飞稍稍打量了一下眼前的环境,怎么说呢,虽然住宅环境好,面积也挺大,但如果不知情,他绝对不会想到这是一个市级核心干部的家。
  谈不上俭朴,什么电视冰箱VCD甚至空调,该有的都有,但也绝对谈不上奢华,都是前面的住户用过留下来的。
  讲良心话,这个第一印象给梁一飞还是很好的,和之前被抓起来的市长曝光的豪宅相比,秦风民表现出来的个人作风,可以说是很得民心的。
  不过话说回来,这地方说起来是家,其实就是个临时住处,否则梁一飞想要进真正的秦家家门,大约还是不太够资格的。
  在这里见面,甚至吃一顿饭,是秦风民在传递一个比较友善的信号。
  秦风民见梁一飞打量他的家,说:“我单身一个,家里也没个女同志看顾着,有些乱,梁老板见笑了。”
  梁一飞笑了笑,说:“秦书记年轻有为,一表人才怎么到现在还没成家啊?”
  话题从这里切入,倒是能避免一些尴尬,只是袁欣然在一边看起来若无其事的样子,可越是若无其事,一脸‘干我吊事’,越显得有些心虚。
  大约是当着梁一飞的面,秦风民没有把话题引向袁欣然,而是谈家常似的说:“也是耽误了,我年轻的时候,父亲和伯父受到运动冲击,父亲去世,那时候自然是不好找对象,后来虽然平凡,可开始几年吧,还是因为历史的惯性,周围合适的,要么敬而远之,要么呢,我也不愿意害人家,又过了几年,政策越好越好,身份上倒是没问题,可我自己年纪也大了,加上工作太忙,也就耽搁了。”
  掏出一包小熊猫,抽出一支,然后把香烟放在桌上,点上了烟,问:“梁老板听说也还没谈恋爱?”
  “我还年轻。”梁一飞说。
  “遇到合适的,还是早点结婚的好。”秦风民笑笑,说:“当官也好,做企业也好,有了个家庭,人就有了定性,组织上和政府,也能给予更多的信任。不然,你看像我,组织上倒不是不信任,不过就个人问题,找我谈了好几次了,都希望我尽快成家。欣然的父亲也为这个事,专门点过我。你呢,年纪是不大,但是在滨海市,乃是全省,是知名企业家,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要考虑到。”
  不动声色的聊到了正题。
  梁一飞顺茬接话,说:“也是现在企业发展太快了,好多个人的事情顾不上。”
  “发展快好啊,后面有什么打算?”秦风民问,说完,又补充了一句:“我听说,新时代要朝外搬?”
  “有这么回事。”梁一飞点点头。
  “为什么呢?”秦风民微微皱起了眉头。
  企业,尤其是知名企业,和地方是有紧密的关系,税收、就业、行业影响力等等诸如此类,像新时代这样的全国第一号的民办补习学校,虽然由于行业限制,它的总利税在众多企业中,并不算特别高,可影响力却非常大,在过去的几年,滨海市隐隐约约有了‘民办教育’之都的美名,完全就是一张城市名片。
  这样的企业要搬走,当地政府的确是不乐意的。
  企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企业家和员工的努力,也离不开政府的扶植和关怀,简单来说,就是给政策、解决麻烦。
  这些都是当地政府为了企业发展付出的无形资本,企业起来了,拍拍屁股走人,当地政府的投资岂不是打了水漂?
  之前顾文明和市教育局打过招呼,即便以双方关系是融洽,市教育局还是有些不情不愿的,新上任的局长找老顾聊了好几次,软的硬的都来了,甚至有老熟人直接找到梁一飞,当然了,找梁一飞都是来卖惨说好话的。
  到最后,还是保证,滨海市依旧有一个大型的分校,是全省的总部,在投入上也不会减少,对方才勉勉强强不再说什么了。
  没想到今天秦风民又再次提起,虽然没有对这件事的直接表态,但是他既然用这种方式问到了,那就已经是表态。
  他说话的分量,和教育局是完全不一样的。
  “秦书记,没想到您来咱们市时间不长,工作做得这么细致。”梁一飞不软不硬的先顶了一句。
  “你做企业,我做公务员,各司其职,都要尽职尽责才好嘛。”秦风民呵呵一笑,看着梁一飞等着他的回答。
第496章
人口很多的‘大城市’
  各司其职是个好词。
  不管梁一飞错没错,他秦风民不乐意看见梁一飞把企业转移走,绝对是没错的。
  各司其职嘛,尽职尽责嘛,各有立场嘛。
  秦风民既然主动打破了僵局,多少是等于让了一步,自己吞掉了给梁一飞扣的帽子,轮到梁一飞,再沉默、不解释是一定不行的。
  至于解释之后,秦风民能否接受,那就要看他的眼界和格局了。
  梁一飞沉吟了片刻,开口道:
  “秦书记,下一步新时代的重点,准备去杭城。一来呢,那边的一个副市长和我有旧交情,当初他还是区长的时候,就邀请我去杭城办企业,盛情难却,我考虑了一下,几个企业之中,保健品、饮料、学校,搬迁对滨海市影响最小的,是学校。”
  这意思就是说,要是不动学校,那就要动保健品或者饮料。
  无论从就业、利税还是上下游产业的带动上,显然目前看来都是学校对于滨海的影响最小。
  秦风民却是大咧咧的挥了挥手,说:“那也可以都不动嘛。”
  如果说一开始他还没有明确表态,那么此时这句话,就等于正面直接告诉梁一飞,学校不要外搬。
  领导说不要,一般的意思,就是不能。
  袁欣然眉头微微一皱,嘴唇动了动,却没说话。
  她平时口无遮拦,但是在大问题上,是知道分寸的,今天在这个场合,她只是一个点缀和‘引路人’的角色,而真正的主角并不是他。
  涉及到一个城市的未来大政发展,此时她不好乱插嘴,实际上,以她对秦风民的了解,如果她在这个时候再拿出大小姐脾气,看似是帮梁一飞说话,说不定反而适得其反。
  有些事,关系再好,也只能当事人自己去解决。
  面对秦风民几乎是质问和指令的话语,梁一飞依旧只是呵呵一笑,摊手说:“没办法,人家政策给的好。”
  “滨海给你的政策不好吗?据我所知,教育局社办处处长是你的老朋友了,教育局给新时代的政策,全国找不到第二家,就是公办重点学校也不过如此了,这是亲儿子啊。”
  秦风民弹了弹烟灰,半开玩笑的说:“怎么,亲儿子长大了,就不要妈了?”
  语气是开玩笑,但是这个话非常的重。
  这种话过于大而化之,听起来好像挺有道理,但是细想并不是完全正确,可偏偏因为是大而化之,说的不具体,所以也没有办法去反驳。
  俗称的扣帽子。
  偏偏是从秦风民嘴里扣出来的帽子,梁一飞根本没办法,也不可能去认真的反驳。
  于是干脆不说话,用沉默来表示自己对秦风民这番话的抗议,或者说不能苟同。
  场面微微沉默了下来。
  足足过了有十几秒,一点儿声音都没有。
  秦风民的眉头微微的皱了皱,没有刻意显示不悦,也没有去隐藏。
  好在,还是他先重新开口,说:“那边给了你什么政策呢?”
  “秦书记,不光是政策。”梁一飞说:“从杭城的地理位置、发展状况,甚至城市给人的印象来看,补习学校在那边更加适合,至于政策嘛,无非是地皮、税收优惠,当地教育资源的放开等等。”
  “城市印象?”秦风民重复了一遍。
  至于什么地皮、税收政策,这在哪个城市都是可以商量的。
  倒是梁一飞随口说出的这个词,引起了他的一点儿兴趣。
  这个词不难理解,字面意思。
  “嗯,是的,一个城市,因为它的历史原因、现实发展原因、地域原因,甚至是一些个别特殊现象,会导致这个城市给人一种综合印象。比如说杭城,说起沪市,就是远东金融中心,全国最时髦的地方;首都,是全国最高端威严厚重的城市。”
  “滨海呢?”秦风民说:“之前,可是有人说,滨海是全国的民办教育之都啊。”
  “有这种说法。”梁一飞点点头,说:“不过,我认为这种说法并不是很得人心,无法真正体现滨海的特色。”
  “你说说看。”秦风民道。
  说到这里,不仅是秦风民,连始终在一旁当布景板的袁欣然也颇为感兴趣的抬起了头。
  “先说教育,民办学校也是教育的一种嘛,可是咱们滨海市,至少是给我一种什么样的整体印象呢?”
  梁一飞自问自答,笑道:“城市很大,人口众多,但是讲良心话,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不高,平均收入中等,城市发展虽然很快,但还是不能和一线主要城市相比;地理位置上,中不溜秋,不上不下,没有特别好的自然资源,也不像北方有非常强的重工业基础。”
  “就是因为普普通通,没什么亮点,所以才需要新时代这样的特色啊。”秦风民说。
  “我倒是觉得,滨海市还是有亮点的。”梁一飞却说:“咱们市虽然没有重工业,也不是金融政治中心,没有太多的知名高校,普通受教育水平也不算太高,但是人口多,尤其是工人多,轻工业、制造业非常的发达,是人力资源大市,这方面似乎可以做做文章。”
  人口,轻工业。
  这倒是滨海市没有亮点之中勉强的‘亮点’。
  滨海没有地理、政策和历史优势,之所以能成为省会,在所谓的二线城市中还偏上,人口起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作用。
  在90年代初,城市化还没有大规模进行的时候,很多城市还只有百万人口的时代,滨海市的人口就已经突破了450万,去年人口普查,滨海的常驻人口已经达到了670万,和破千万人口的顶级城市没法比,但比起大多数二线城市还是领先了一大截。
  即便和顶级城市相比,破千万,和670万之间,也并没有数量级上不可逾越的鸿沟。
  人口就是资源,人口就是红利,人口就是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基石,人多力量大,这么多人,哪怕生产效率低一些、地理位置差一些,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政策支持,可滨海市的经济总量却绝对不算小。
  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等有一天破了千万人口,仅仅是人口的红利,就足够把滨海市硬生生用一个很不讲道理的方式,推到一线城市的行列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5/44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