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燃情年代(校对)第2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3/444

  正如谢逸飞所言,平昌制药的确是一家休克鱼企业,设备虽然老旧了一些,但都可以正常使用,地皮很大,厂房、仓库各类相关建筑一应俱全,还有一个超级大的‘备用空间’:一个能把厂子搬进去的防空洞,严格来说,已经不是洞了,更像是一个地下空间。
  陪着梁一飞一块的,是副书记,路上很认真的问梁一飞,有没有来投资的兴趣,平昌镇招商引资,有巨大的优惠政策。
  讲良心话,这地方没半毛钱值得投资的。风景虽然不错,也仅仅是不错而已,蜀中类似的‘山清水秀’之地到处都是,这里没有任何出彩的;
  房地产嘛,目前还没热起来,就算热起来,这个小镇也实在看不出来什么发展潜力。
  何况还有个药厂在一边制造大量污染。
  参观完之后,在镇政府招待午饭,下午具体洽谈,也不知道是中午喝太多了,还是真的已经被这个大包袱搞得焦头烂额,下午洽谈,镇党高官就一个条件:厂子可以一分钱不要拿去,只要能保证目前在岗和退休职工的工资发放。
  暂时只订了一个意向,在去下一个考察对象的路上,谢逸飞满脸酒气的说:“血吸虫?这不是开玩笑嘛!”
  这个厂子是生产驱虫药的,可是来之前没想到,目前唯一的产品,居然是专门针对血吸虫的……
  这很有时代特色,我国是血吸虫病高发地区之一,解放后有一段时间,全国掀起了‘消灭血吸虫’运动,各地都轰轰烈烈的开展消灭血吸虫运动,甚至成为当地政府的政绩考核指标之一。
  平昌厂就是响应号召建立起来的。
  问题是,这种恶疾的病毒携带体,十几年前就已经被基本消灭了,在蜀中,除了极少数的偏远地区,已经很少有这一类的疾病再发生。
  现在还做吸血虫药,能有市场才怪!
  尤其是这一类的小厂,不但市场已经消失了,他们的药,疗效也不见得就怎么好。
  “你买厂子又不是延续它的主营药品,而是机器设备场地和人员。它这里可以批量生产胶囊和固体药丸,这才是价值所在。”梁一飞说。
  说到这里,梁一飞忍不住想要笑。
  谢逸飞买药厂,准备生产的药,除了之前药厂可以保留的主打产品之外,还带来了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新配方。
  泰国一种很著名的壮阳药,翻译过来,音译是‘斯科拉’,以玛卡为主要原料,据说不仅在‘实战’中十分有效,还能提升男性身体机能。
  也就是谢家,也就是当前各种制度还不完善,换个人,换个时代,根本不可能在大陆通过药监局审批。
  “也是,机器在人在就行。”谢逸飞点点头,随口说:“路上我还在想,给它起一个朗朗上口的中文名字。”
  “叫伟哥嘛。”梁一飞说。
  “啊?伟哥?”谢逸飞抬头,听起来倒是言简意赅,朗朗上口,可似乎和它原来的名字什么关系。
  一般药物翻译,都是取接近音译的字作为中文名字,后世的万艾可叫做伟哥,也是音译。
  “你干嘛要纠结这个呢,意思好,容易记不就行了。”梁一飞笑道,“广告我都帮你想好了,找个搔首弄姿的小娘们,穿个睡衣站在客厅里,一脸娇羞的趴在老公怀里,含羞带臊的,用伟哥,他好,我也好。”
  谢逸飞正在喝水,噗嗤一口喷了出来。
第352章
空手套白狼
  两辈子做企业加在一起,也有小二十年了,这二十年里,梁一飞最大的一份精力之一,就是和政府打交道。
  但是两辈子加在一块,梁一飞也没有跟着谢逸飞来蜀中这四天,和政府打交道的感受之深,震憾之大。
  简单说起来,这几天,他发现,企业和政府的地位似乎完全调了一个位置,办事就从来没有这么容易的。
  第一天去平昌镇那种受到当地所有领导热烈欢迎的场面就不必提了,接下来的三处走访调研,每一处都是这个套路,从当地地方主要领导,到厂子负责人和工厂职工代表,用比接待上级还要热情的态度进行接待。
  这只是最基本的。
  之后的陪同,招待,对方态度之热情,表现之夸张,很多时候都让梁一飞产生了一种错觉:自己这些人不是来买企业的,进行的也不是正常的商业洽谈活动,就真的像谢逸飞所言,这一行人来,就是天上给当地的救星,是来救命的。
  在白屏头的一家以前做消炎药,现在转行代工灌装的厂子里,考察完之后的招待会上,当地的厂长,也是当地的一个副县长,开局后,什么都没说,自己先咕咚咚灌了三大杯白酒,表示对谢老板到了的欢迎和感谢,当场陪同的人,在酒席还没正式开始的情况下,有两个小年轻已经现场直播吐了一地;
  在陈山县的那家坚持做宝塔糖和小儿驱虫药的企业考察完成之后,谢逸飞和梁一飞都认为,这家企业虽然可以算是休克鱼企业,但是其各种负担太重,所有权划分过于复杂,不适合收购。
  也没有直说,可能只是流露出了一点儿这方面的情绪,离开的时候,厂长忽然噗通一下跪在谢逸飞跟前,一个中年汉子,哭得像个孩子,请谢老板一定要救救厂子,给厂子里两百多号人一条活路。
  这位厂长,之前是县里教育局的局长,88年开始,兼任厂长。
  梁一飞和谢逸飞心里都有点不太是滋味。
  这家厂子之所以不考虑收购,就是因为这位为了厂子和职工,不惜下跪的厂长,在过去的几年期间,为了厂子能够活下去,不停的引入各方面帮助,甚至还进行了很超前的股份制改革:在厂子的权利构成里,有镇政府的、有县教育局的、县文化局的、县里两个银行的、有农村信贷社的、有职工的,甚至还有社会上一些私营老板和当地其他厂的,一个厂子里,能讲的上话,有一定能力和势力的股东,大大小小,居然超过了十家。
  这种厂再便宜,厂长再情真意切,收过来都只会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不光对于未来谢逸飞在蜀中的药业事业没有半点帮助,稍微不慎,甚至会像一个蚁穴似的,影响到他整个药业的布局。
  而在最后一家考察的雅安制药,在当地迎接他们的,已经不止是厂子和当地领导,附近几个县的部分企业领导,听闻有正大集团的外商来收购企业,一窝蜂赶了过来。
  在计划经济时代,各地都出现了大批重复建设的‘小厂’,产能过剩;而进入市场经济之后,这些小厂由于地方保护政策失效,市场的流通性增强,开始大面积的进入亏损,而鉴于社会稳定考虑,又不可能让它倒闭,只能依靠地方财政维持,恶性循环下来,整个国家已经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比如在南江省,光是生产热水瓶的厂家,一个省就有六家,当初罐头厂也是一样,小小的罐头,一个省居然能有五家厂,全靠银行贷款过日子。
  所以才会有国企改革,把一部分不具备竞争力的企业,交给市场去解决,宁可在这个过程中,国家损失一些资产,让利给资本,也不能任由这些包袱拖垮经济。
  所以也才会有梁一飞和谢逸飞这样,从中获利的企业家。
  四家厂里,雅安制药算是各方面条件最好的一家,虽然年毛利润只有两万,但是一千万的营业额,说明它还保留了基本的市场销售渠道、一定的生产能力、员工也一直在生产中没有懈怠下来。
  售价也是最高的,地皮、厂房、设备等等加在一起,要一千万。
  剩下来三家厂,一家是注定不能要的,另外平昌厂不要钱,白屏头那家是六百万,总计算下来,一千六百万。
  除了收购之外,这些厂子重新生产的投入,和盈利前员工的工资,也要留一部分预留资金,谢逸飞拢共算了一下,把不良资产剥离,优质的重组之后,想要重新开动起来,大概要有差不多两千万出点头。
  “两千万……”谢逸飞斟酌着这个数字。
  “多了还是少了?”梁一飞问。
  “不多,也不少。”谢逸飞说:“之前想着这四家,两千万差不多了,所以没有刻意的朝泰国那边做申请……”
  顿了顿,有点无奈的笑道:“你也知道,我的权限就这么大,钱太多了,朝泰国打申请,也许能批下来,但是,也许,连现有可以调动的资金都会受到影响。”
  这个话说得就比较深入了,等于把谢家最核心的矛盾,在梁一飞面前暴露了冰山一角。
  这个茬,梁一飞不想接,点点头,问:“你还有其他想法?”
  “我们去雅安的时候,不是来了一大批外地的企业嘛,我大致的了解了一下,有一些还是不错的。”谢逸飞说:“像大陆大规模企业改革这样的机会,百年难遇,我想,是不是可以多收一些。”
  想法是对了,连梁一飞都产生过这样的想法,现在收企业简直就是白菜价,不说那些熟练工人、甚至几十年经验的熟练技工和技术员,也不说那些进口机器、厂子之前积累下的口碑和市场,光是厂子的地皮,过上几年,就要远远超过收购价格。
  昨天在雅安遇到的场面,连梁一飞都动了一些心思,想要收一些企业。
  对于他而言,最大的问题,倒不是钱,而是这些企业拿到手之后,和他业务不符合,显然没法进行生产,总不可能就让当地政府和工人干等几年,然后再卖地皮。
  “其实有个办法。”梁一飞想了想,说:“你刚才讲资产剥离,企业重组,是不是模仿中策的?”
  中策之前一口气收了上千家企业,这样的大手笔,梁一飞自然没有,谢逸飞也不可能做到,正大集团虽然有这个能力和财力,却不会去做:因为中策的行为到了后期已经收到高层的批评。
  但是中策的商业运作手段是值得学习的:把其中优质部分剥离出来,重新组合,像是在黄沙中挑选黄金,让有价值的资产聚拢在一起,进行生产,发挥新的作用;而剩下没有价值的资产,进行资本运作,让它变成钱。
  谢逸飞虽然现在只有三个厂,也准备这么做,把这些厂子组成集团,整合各个厂子的优势。
  生意到了这个规模,收购企业做什么买卖反而不是最重要的,先把资产握在手里,它一定能够发挥作用。就像普通老百姓有个三五亩田地,他考虑的是我种什么,怎么种;而大地主考虑的,是我先把一大片地拿到手,至于种什么,怎么种,那都是后话,只要有地,地里就一定能长出财。
  “那这样的话,你干嘛都自己出钱,正大在大陆的口碑很好,关系也硬,既然扯了这张老虎皮,不如干脆扯到底。”
  梁一飞说:“用这三个厂子的资产,去银行贷款,再用这笔贷款,收新的厂子,再用新厂子的地皮,去贷款。”
  这法子没什么特别之处,也就是十几年后房地产商用的那一套,说白了,一个是要有资产,二是主营业务被看好,三嘛,则是和银行关系良好。
  第二、第三对于谢逸飞构不成什么阻碍,外商、国家点名的爱国华侨,又在国内进行了这么大规模的投资,谢家人在官面上很吃得开、走得通。
  “问题是贷款,也贷不了太多钱吧。”谢逸飞说。
  这些厂子之前的效益就不好,而且基本都在亏损,还都欠着银行钱,再去贷款,即便有外商注资后重组这一层原因,但银行肯定也要充分考虑风险。
  “那当然不可能通过这样的循环,把全蜀中的厂子都吃掉,银行这一块,你能弄多少就弄多少,少讲多拿两三个厂是办得到的,至于再多嘛……”
  梁一飞沉吟了片刻,说:“我支援你一千万,这么一来,加上之前的三家,总共拿八到十个厂子,问题不大,差不多够用了。”
  “听你这么说,我现在真有点怀疑,是不是应该坚持做好青春宝,一千万在你嘴里,就像是一千块钱,说给就给,看来保健品是真赚钱。”谢逸飞摇头无奈一笑,然后问:“什么条件?”
  “现在合同不还是没签嘛,和当地正式谈判之前,尽量帮我要地,在当地的县里,甚至是市里的郊区,能要到多少地,就要多少地,大到几十亩上百亩,小到十亩八亩都可以。”梁一飞说。
第353章
找错了地方?
  “要地?”谢逸飞微微一愣,说:“你要盖厂?”
  当然不是盖厂,滨海市能盖厂的地方多了去了,跑这地方来盖厂,没什么意义。
  这些地具体干什么,梁一飞现在也说不好,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接下来几年时间,蜀中也会大发展,地皮会越来越值钱,越来越难拿,不管是商业用地还是工业用地都是如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3/44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