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燃情年代(校对)第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444

  这也不是客套话。
  上辈子,他对浙省这一片的商业大环境就非常的向往,典型的服务型政府,这次亲身经历,跟着陈健康跑了快十天,更是深有体会。
  一个繁华大省的省会大区的副区长,其实算是个很不小的官儿了。
  有官威,没架子;有决断力,却不专横;行动力强,一门心思都在解决问题上;对待企业家的态度摆的很正,即没有过多的强制干预,但同时也保持了领导部门该有的管控能力。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从陈健康身上,梁一飞就能看到这个地区的整体面貌,加上未来浙省的发展,的确是一块非常适宜投资的热土。
  当然了,现在说这些还为时过早。
  浙商自古以来就是一股庞大的势力,想来这地方分一杯羹吃,以梁一飞现在的财力实力而言,差得太多。
  如果仅仅是几十万的‘小买卖’,在哪做没区别,滨海市也是一线尾的城市,自有它的一片天空,倒是不必专门跑到浙省来。
  临走之前,陈康健喝得有点大,说有个首都来的记者,晚上去宾馆采访他。
  是‘今年报’的记者。
  梁一飞当时也喝得头晕,没太留意。
  什么今年报?不知道是哪家小报的。既然是陈康健的关系,来就来吧。
  ……
  回到宾馆随手拿了一份商报,回到房间,打开窗户,跑了杯浓浓的茶,一边醒酒看报,一边等什么今年报的记者。
  这年头没网络,所有重要的信息,除了新闻联播就是报纸;
  第三版上有条不太起眼的新闻。
  特区有一家叫做‘南华’的私营企业,依靠自行研发,研究出了能够容纳500个电话用户的HJD48交换机,一举突破了我国在电信市场的技术空白。
  新闻很短,可见编者并没有太重视。
  然而梁一飞却从这条新闻里,看到了一个即将腾飞的民族巨龙。
  80年代末、90年底初,电话还是个稀罕物,技术、设备,几乎都被外国垄断,依靠代理进口,电信市场上主要是来自于七个国家的八种设备,俗称‘七国八制’。
  这也是当前电话装机费用特别高的主要原因!
  正是有了南华集团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走‘技工贸’的路线,哪怕在最困难的时候,借高利贷也要保证研发资金,这才有了二十年后的世界五百强,电信民族产业的脊梁。
  这是一家即做强,也做大,先做强,继而顺利做大的企业。
  不过,就这几年而言,南华其实十分坎坷,不止一次走在崩溃破产的边缘。
  顶住赚快钱,一夜飞天的诱惑,踏踏实实的内功,这不仅需要坚定的意志力,更会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
  拿着报纸,梁一飞心里琢磨着,自己是不是有什么机会能参与进去?
  想了一会,自嘲一笑。
  还为时过早,南华已经是年营业额上千万的企业,虽然还不能和北联这种91年就以汉卡、计算机等产品年销售18亿的巨无霸相比,但以自己现在的实力,现在想要有所图,未免痴人说梦。
  先把补习学校和出点子两门生意做好了,一个快钱,一个稳钱,有了积累之后,再图其他。
  正准备睡觉,房间电话忽然响了。
  接通,是总台打来的,有个首都来的‘林记者’,约好了采访。
第31章
林之娴
  重新穿好衣服,在房间等,过了有三四分钟,门铃响了。
  过去打开门。
  眼前微微一亮。
  门口站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女人,大晚上的,却一丝不苟穿着一身职业装,短发留海,时髦当中透着一股干练。
  个头挺高的,一米七八的梁一飞几乎要平视她。
  不过,以梁一飞看人的眼光,能看得出来,这个姑娘,干练的外表下,其实透着一股职场新人的稚嫩。
  真正的老手,深夜来宾馆采访,绝对不会摆出这么职业化的一面。
  这会让采访对象有生疏感、距离感。
  梁一飞在打量这个女人,这女人也在打量他,两个人四目一对,女人又很职业化的从提包里拿出一张名片,双手递了过来。
  “是梁一飞先生吧,你好,我是林之娴!”
  名片上有股淡淡的茉莉花香。
  无论是名片上洒香水,还是‘先生’的称呼,还有她的职业装,在当前职场女性中,都十分的前卫。
  但梁一飞的注意力,却是在名片上的‘青年报特约记者林之娴’几个字。
  微微一愣。
  这个陈康健,喝多了大舌头!
  还说什么‘今年报’呢,原来是‘青年报’!
  青年报可不是什么路边摊小报纸,正儿八经的全国性大报,虽然影响力不如四大党报,但也不遑多让,当前年轻人的先锋刊物。
  原来时空里,真正点子大王张阳的事迹就是在青年报报道之后,一炮而红!
  梁一飞是真没想到,自己才出了两个点子,就引来了这家大媒体!
  那个张阳可是靠卖点子赚了40万,才登上了青年报。
  想来想去,只能讲人家张阳赚钱多,而自己这一次给区里出点子,影响太好,区里大约也是为了这次采访出了力的。
  既然来的是大报记者,梁一飞态度就完全不同了,拿出上辈子所谓的‘儒商’的一面,微微一侧身,十分有风度的把林之娴迎了进来,转身开了房间里的小冰箱,说:“喝点什么?”
  “矿泉水就可以,谢谢。”
  进门之后,林之娴即出于职业习惯,也是安全考虑,下意识的打量起梁一飞的住处环境。
  作为一个才入行的年轻记者,林之娴主要负责的就是社会热点新闻、人物。
  这几年一切话题不离经济,她接触最多的一类人,就是爆发户。
  暴发户身上有敢冲敢打、积极向上的一面,但是也都有一些共通的草莽性格:粗鲁、狂妄、膨胀。
  曾经就有领导在报上批评过某些暴发户,五毒俱全,骑着本田王、穿着A迪王、睡着弹簧床、抱着花儿王。
  言辞虽激烈,却也一针见血。
  在林之娴不长的采访生涯中,遇到过形形色色、让人瞠目结舌的暴发户。
  有一边赌钱一边接受采访,百元大钞一叠一叠拍桌上,也有左拥右抱,带着小蜜来的,甚至遇到过采访还没结束,对方就直接丢出几万块钱要包养她的。
  人性的阴暗面,在暴发户身上,被堂而皇之的展现并且放大。
  来之前,她专门做过功课:梁一飞短短两个月,靠着几句话就赚了七万块钱,绝对也属于暴发户一流;
  加上他是从监狱里出来的,林之娴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就算在床上看到了女人她都不会觉得意外。
  没想到,这里的环境倒是很出乎她意料。
  房间很整齐,个人物品摆放的很有秩序,两件衣服整齐的挂在衣架上,说明这个年轻人的生活至少是有规律的。
  桌上没有看到任何麻将、扑克之类的娱乐赌博工具,反而放着一本《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翻开到了第二卷开篇;
  边上还有一份当天的报纸,一壶清茶。
  除了一点点的烟味让她微微眉头之外,这里的环境完全和暴发户不沾边,更像是某个留学回来的经济学专家的房间。
  “林小姐……”梁一飞拿着两瓶矿泉水过来。
  “谢谢。”林之娴从短暂的失神里回过来,接过水放在桌上,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子,用笔好奇的指了指桌上的书报,说:“您平时喜欢读书看报?”
  这就是正式进入采访了。
  “倒也不是喜欢。”
  梁一飞呵呵一笑,“您应该知道,我之前一直在坐牢,牢里嘛,没什么娱乐活动,唯一能看到的文字就是报纸,所以养成了这个习惯。现在呢,要经常给企业出点子,必须掌握市场形式,国家政策,所以还在坚持读报。”
  说着,拿起那本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说:“这是我上夜校的教材,里面关于经济的研究十分深刻。”
  “那您个人平时喜欢读什么样的书呢?”林之娴顿了顿,大眼睛一闪,颇有兴趣的问:“我是说抛开学习之外的个人爱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44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