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483

  突然房门打开了,聂帅满意的招呼外面的工作人员进去,后面就是其它的细节问题,这个才是整个谈判最扯皮的时候,杨辉走进会议室,仔细的观察着聂帅和苏尔坦亲王表情。
  不用杨辉费尽心思观察猜测,苏尔坦亲王和聂帅笑着共同宣布。
  “安静,安静,现在把大家叫进来继续开会了啊。宣布一下,我们和沙特方面的导弹出口项目的谈判进展。我们经过一番友好,而又卓有成就的交流,双方达成出口导弹的初步意向。”
  苏尔坦这时候也站在聂帅旁边,看了下面众多的与会人员,边点头边说话,认同并重申聂帅的话。
  “嗯,没错,是初步购买意向。”
  换到聂帅再说:“同时,出口项目只是一个框架,我们还要继续深入具体讨论细节。”
  录音机一样的苏尔坦亲王再次重复播放聂帅的发言。
  “是的,是的,还有具体细节。”
  说到谈论细节,杨辉和其他有过谈判经验的都百思不得其解,这讨论细节,难道还是只用苏尔坦亲王一个人就行了?
  苏尔坦亲王选择性的忘记了人手的问题,继续在上面和聂帅一起宣布着重大的消息。
  聂帅的原创讲话:“所以我们就需要人手充足的谈判队伍,需要航天系统、科工委,还有国防部。”
  苏尔坦牌录音机又要重复聂帅的话了:“嗯嗯,庞大的谈判队伍。”
  突然发现不对了,苏尔坦亲王看到下面清一色的共和国面孔,才发现好像这次和自己来共和国的没有几个人,这又是一个问题了。
  “当然了,我们沙特方面的谈判队伍正在赶过来的途中,明天,明天沙特的飞机直飞帝都。”
  聂帅知道这个细节谈判肯定是不能在现在就开始了,继续宣布着合作的相关问题。
  “这次的谈判由航天部,科工委,具体负责。我具体负责全部总体,所以这两个部委回去后都马上选派人员加入这个谈判组。”
  所谓宣布也就是具体通知下面的部委出人手而已,现在最主要的问题说了,就没必要再说那么多了,聂帅愉快地宣布散会。
  宣布散会了,但是在这个时候除了苏尔坦亲王要联系沙特国内离开了,其他的大部分都留下来了。
  看到这些下面这些部委的人都这么懂事,聂帅欣慰不已,有些事下来还要继续说说。
  “张军,陈兵,还有杨辉你们一起过来一下,有点事要给你们说说。”
  杨辉倒是大概知道这时候是要让他去干什么了,不过听到张军,陈兵两位杨辉还就有些惊讶,这两位可都是现在的航天部,科工委的大掌柜,难不成是要这些掌柜们亲自下谈判组,打口水仗?
  然而事实还真就是如杨辉所料想的那样,三人跟着聂帅进到里间,坐下后,聂帅首先开始介绍杨辉这娃子。
  “这次的项目能有这个大项目还是全靠这位杨辉在前期的牵线铺路,不过他是航空系统的,现在这个项目后期的具体谈判没有必要加入进来,所以现在就让他介绍一下和沙特方面接触这么久的经验。”
  哈哈,介绍经验,让杨辉这个小兵来向上面的大佬介绍经验,这事也就聂帅可以说的这么直言不讳,不用一点修饰。
  陈兵,张军两位都是好多岁年纪的人了,虽然觉得有些不太好意思,但是想到这个关乎上亿的项目,听听一个长期接触沙特小兵的经验也不是不可以。
  “哦,那可好,我们就听听这位小同志的经验,要说起来,我们这还真的是第一次和沙特这国家接触,是有些陌生。”
  杨辉这事列行公事而已,也就不用管那么多了,将自己知道的说一下就好了,其他的就不用管。
  “好,要说这个沙特吧,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国家很有钱,第二很豪爽,第三就是怕吃苦,所以我就说,这个项目要注意人机工程,注意将工作环境整的舒服些,不管是导弹运载车,还是修建的地下工事都要注意。”
  说了土豪的通病再说说另外一个比较需要注意的:“还有就是沙特这个很没有耐性,在我们新歼教七方案论证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所以谈判的时候尽量不要扯皮,一些不太关键的项目实在有分歧,适当的退让一点也可以,反正就是这事不要拖得太久了。”
  好的歹的杨辉都说了,至于这后面能谈成什么样子就要看谈判组的造化了,不过杨辉想到聂帅会亲自负责这个大项目,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记住了杨辉所说的土豪尿性,几人心里有些数了,随即表示自己明白怎么做了。
  “那就明白了,后面的谈判我们会注意到这些问题。其他的还有没有?”
  还有没有?当然有,但是杨辉觉得剩下的都是小问题,没必要再单独说出来了,再说难免有水字数之嫌。
  “没有了,我也就知道这些,总之就是一句话,沙特就交给众位了,史上最特殊的一笔军火订单也许就要出现了。”
  杨辉在聂帅的同意之后,离开了这房间,从现在离开到后面成品制造完成运输开始,都不关杨辉的事了。
  暂时脱离这笔导弹的订单,杨辉开始挂念北航的风洞试验,看了天色杨辉不准备前去北航风洞试验室吹风,现在他需要去了解一下新教练机的后续谈判进展。
  新教练机细节谈判应该也是开始了,这几天杨辉忙着跑沙特的导弹项目,想来缺钱的英国防务公司肯定是锱铢必较。
  等到于总师回来时候已经是一大晚上了,杨辉走到于总师房间里询问一下谈判进展。
  “于总师,这个后续得谈判怎么样,好像还有0132的座舱航电系统研制,他们有没有提出继续优化座舱这些?”
  优化座舱,这还真让杨辉猜对了,屠吉达已经是给于总师吹过好几回的风了,现在已经多次鼓动于总师要做一平三下的玻璃座舱。
  所谓一平三下就是装备一台平视显示器,三台下视显示器,平视显示器已经准备安装了,杨辉还能够明白,但是要新安装的三台下视显示器就有些惊讶了这步子有些太大了好像。
  “三台下视显示器,我们的歼七可都是全仪表,现在上三个下视显示器这是要干什么,技术要求实在是太高了吧?”
  听了杨辉的话,于总师继续说着屠吉达的想法,这三个下视显示器于总师还是部分支持的。
  “三个下视显示器,其中有两个显示器是蓝狐雷达的专用LRU,占得空间不大。费伦蒂方面给的资料中有海鹞的座舱照片,我看海鹞的座舱就挺不错,只有雷达使用的两个极阴射线管显示器,我们新机可以试着先这样做。”
  说了半天原来是把蓝狐雷达的两个小CRT显示器算在了三个下视显示器中,杨辉刚才听到一平三下下意识就想到了后世的一平三下座舱,原来是自己想多了。
  后世的三台下视显示器是指下视多功能显示器,是可以在显示器中切换不同的数据,但是现在的蓝狐雷达专用显示器明显不能算是多功能显示器,它只能显示固定的雷达动态数据。
第139章
技术底蕴
  明白了这事的原委了,杨辉就可以说一下自己的想法了。
  “原来是这样的,新飞机我看就上蓝狐雷达的两个显示器就可以了,其它的就不要再往上面装了,能装上两个显示器就算是不错了,我们还是一步一步来,教练机还是不要和歼七变化的太大了。”
  杨辉简单的想法却道出了本质,现在研究的始终还只是一款教练机而已,做好本职工作才是最重要的。至于各方面都看好的改成战斗机这方案,现在还没有一个准信,就不要想的太多了。
  于总师听了杨辉的想法和自己不谋而合,很是高兴,但是考虑到屠吉达的重要地位又不能不重视一下,这可愁坏了于总师,现在干脆就说出来,和杨辉一起讨论一下。
  “你说的倒是和我的想法很相同,但是屠吉达是座舱航电系统的研发总师,他的建议我们还是要考虑一下,你觉得这个该怎么办?”
  怎么办?简答啊。杨辉下意识的想好了这事,一平三下是以后的主流,美国的F18在七十年代已经实现了一平三下,构成了综合电子显示系统,首次完全实现了‘玻璃化座舱’的概念,这是阴极射线管进入综合系统化时代的标志。
  装上多功能显示器,这就是以后的大势,要想在以后的军用飞机研发中占有一席之地,这多功能显示器技术就不能没有。所以这个多功能显示器不能不研制。
  “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什么好纠结的,只要我们有钱,那么这个显示器项目就必须要做下去,不仅要做下去,还要深入到里面,追上现在世界的主流,我们必须要准备研究多功能显示器。”
  要实现多功能显示器这个就不是单一的显示器问题,更多的还要研究到数据总线技术,需要性能强大的机载计算机,只有有了这些才能实现座舱的玻璃化。说白了要实现一块显示器不同转换显示需要的信息,主要还是要靠机载计算机。以及数据总线,等等电子技术。
  这个就不是单纯的靠航空工业就能搞定的,这时候的电子工业就是研制的短板,就现在的国内电子工业要想研制出符合要求的高性能机载计算机,杨辉不报太大的希望,这个实在是需要太多的方面支持,最主要的军用计算机芯片这个时候就完全拿不出来,唯有国家下力气扶持电子产业才有可能。
  那么这个时候又陷入了死结了,要实现自主研制出综合电子显示系统就必须要有芯片产业。芯片产业,这个就是更加深不见底得大坑,杨辉他不是神,对于芯片这个他是不懂的。
  综合电子显示系统,想到这个于总师陷入了深深的思绪当中,这可不是简单的航空业的问题。“你说的,我有何尝不知道,但是这个项目我们是研制不起啊,要实现这些我们就需要高性能机载计算机,高性能机载计数机需要高性能军用芯片,高性能军用芯片需要……”
  长长的叹息一声,芯片东西研制起来就是吞金巨兽,要国家现在投资做芯片完全是不可能,还是要慢慢的等,实在不行就只有赶在89年之前多囤积一些进口芯片。
  这是一大短板,非杨辉所能及:“好吧,这个我们只能是先预先研究一下,就我们的现实情况来看,只能使用落后的仪表座舱。”
  摇摇头,杨辉终于感觉到了在这个时代的无奈,和悲伤。在后世好歹还有几款国内自主研发的军用芯片,现在完全就是没有希望。
  收拾心情杨辉不想这些,没有综合电子显示系统也不是做不了飞机,就是飞机部分性能落后一些而已,这个可以暂时忍受。
  “杨辉,不要想那么多,现在你还要去做气动试验,这个才是你的工作,现在睡觉去吧。”
  一大早起来,于总师就没有再看到杨辉,这个时候杨辉已经起床前往了北航,那里狂暴的风可以使杨辉心里更加平静。
  “朱教授,我赶过来了,风洞试验才是现在需要人手的,不知道现在项目进行到了哪里,我还是能发挥一些作用的。”
  打开资料柜,将杨辉离开这几天后做的气动试验数据拿给杨辉看,看起来数据只是这几份薄薄而已,但是为了这些数据而试验的数据却是比这多了好多。这些暂时看起来不需要的数据实际上才是底蕴,这些数据在以后的某个时候就会有他们自己的用武之地。
  “这么快?进气道需要测试在低速风洞都做的测试都测试完成,很有效率啊,看样子这都试验到了机头雷达罩了。”
  朱教授听到这里很是得意,能够这么快完成测试,最主要还是因为又再次引入了一批本科生这批本科生技术能力还算可以。
  “这还是你上次提出的建议,我们引入了一批本科加入,虽然他们质量上面不如研究生,不过在数量上还是能有作用,很多简的理论分析都是交给了他们。”
  不说这个杨辉还没有想到,一说到这里杨辉就想起了自己还有一件艰巨的任务:截胡,截奉天所的胡。看看现在这个试验进度,在帝都的时间也不多了,截胡大计要马上开始了。
  要截胡,那就要赶快培养感情,发挥出基地的影响了:“那好,我们就不多说了,现在该是上班的时候了。”
  后续的试验人员都到齐了,直接开始风洞试验,理论分析、模型都是已经做好了的,就等着今天一来就可以开始启动试验。
  机头雷达罩的试验算起来应该是最为简单的一项试验,雷达罩是一个简答的圆椎体,要试验的就是找出最佳的造型,达到受力、受热等多方面的平衡。
  要说到机头雷达罩,这个实际上也是共和国这个时候一个大短板,雷达罩的制造技术一点也不简单,不是说你做好一个壳子装上去就好了。
  雷达罩,顾名思义就是罩在雷达外面的罩,而雷达的使用是要通过雷达波为介质,那么问题来了,不同的材料的雷达罩对雷达波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削弱。
  所以性能优良的雷达罩和性能一般的雷达罩会有很大的区别,而雷达罩性能相对较好的就是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国内研究的不算太多,但是好歹还是在第二梯队,到时候,不管是引进还是自己研制,都是可行的。
  在杨辉的‘胡思乱想’的时候,风洞已经开始运转。雷达罩测试主要试验是在跨音速这个阶段,突破音障的时候是一个试验的重点,现在的低速风洞没有多少试验项目,低速情况下,雷达罩的风阻实际上相差不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