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4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6/483

  但是民用大推力涡扇使用的核心机开发出来之后,实际上它这一辈子都只有一种发动机类型:超大涵道比涡扇,至于其他的小涵道比涡扇、涡喷、涡轴什么的就不用想了,这些都是不可能的奢望,所以在设计这样的一款核心机之时,又有它自己本身的特殊之处。
第995章
大范围覆盖
  对于超大推力民用涡扇发动机而言,它们所需要的就不再是发动机核心机能够多种类型通用,而是更多的注重这款核心机是不是能够应对更大范围之内的推力覆盖,就比如GE-90发动机整个系列是在一款发动机的基础上,不断地衍生了从28-58吨整个区间的发动机,中间跨度甚至达到史无前例的30吨。
  跨度如此巨大的系列化发动机,通常都以为还是走老套路,从外涵道的风扇方面做文章,但实际上就算风扇方面再怎么能够做文章,也不可能满足如此巨大的推力跨度,所以这时候需要的就是在核心机的设计上多花心思。
  但要说起这些发动机的核心机设计,这次还真就算是问对人了,早就已经跃跃欲试的江和甫很快就拿出了他带来的技术方案:“对于未来民用超大推力涡扇的核心机,因为考虑到发动机要覆盖的推力区间大,所以我所计划的核心机主要是把空气流量设计的比较大,这对于整个发动机在以后的增推时会有很大的帮助。”
  对于核心机的流量,这指标说不重要其实也不太重要,但你真要说它重要吧,实际上它同样也确实挺重要,也只有当核心机的空气流量足够高的时候,发动机才有可能把推力做上去,要是核心机的空气流量不行,那么整个发动机的未来也就发展不大了,除非你真的是在低压风扇方面的造诣屌炸了天。
  但有的时候核心机流量也并非是越高越好,很多时候受限制于材料、流体力学方面的原因,核心机流量的增加都是伴随着核心机重量大幅度增长,自然这样就会造成核心机的油耗偏高等问题,除非愿意选择降低核心机输出。
  紧接着,按照设计方案,江总工程师又继续把另外的配套设计道出:“核心机设计完成之后,关于如何实现整个系列的发动机在不同推力的情况下以最优的方式工作,这主要就要涉及到我们中压压气机的设计问题,实际上中压压气机的设计才是整个系列的发动机实现不同推力的重点,我们会配合0112所一起,将会设计出三种不同的中压压气机。”
  所谓三种不同的中压压气机,当然就对应了整个30吨级、40吨级、50吨级的三种型号,有了这样的三种型号的中压压气机之后,再和唯一的一款高压压气机配合,这样就算是一款真正的核心机了。
  没错,这次的超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系列将会有低中高三种,实际按照广义上对核心机的定义来说,它实际上指的就是高压压气机加上燃烧室这一整个的高温段,而这次中压压气机却并没能满足要在高温环境下使用这一点要求,所以它就不能算在整个核心机的范畴当中。
  只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用航空发动机除开低压外涵道部分之后,其它的部分实际上也能够全部算成是核心机,就比如在三转子发动机上面拉拉,核心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可以加上中压压气机一起来算,而中压压气机这东西由于不需要在超高温条件下使用,再加上它的转不用太高、压缩比也相对要求低,所以在设计起来的时候也会相对容易,配套设计出全部的三款中压压气机也不会需要耗费太多的资源。
  通过中压压气机的不同设计,要实现发动机核心机的不同推力也就相对容易一些,而这样的设计方案肯定是可以满足要求,更何况之后的发动机整机设计还能够有更多的配套方案。
  不过配套的设计肯定就不是624管的地方了,这一点杨辉也相当地清楚,因此在听到这次的设计方案之后就给出了肯定。
  “设计思路很好,我大致已经能明白情况了,你们是打算先集中力量完成高压压气机等热端部件研制,之后再配套不同的中压压气机,从而组成三种不同的核心机设计,这样就能对应上不同的推力级别。而且我要猜的不错的话,这次我们的超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是采用双转子加齿轮传动技术,这个还对吧?”
  双转子加上齿轮传动技术,这样实际上就是之前CG-2000系列发动机走的技术路线,所以它也算是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的传家宝,这次把它用在超大推力涡扇上面也正常,只不过杨辉现在就在想,到时候到底该如何才能攻克齿轮减速器技术,那绝对不会比当年罗罗搞三转子的时候风险小。
  只不过说,现在的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已经积累了足够的齿轮传动技术经验,现在要是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说自己在齿轮传动技术上占第二把交椅,那绝对就没有其他的航空发动机巨头敢称第一,这就是联合航空发动机的底气:作为整个行业在航空发动机齿轮传动技术上最强,而既然是作为第一的存在,那么就算问题再难也必须要迎难而上。
  实际上这些担心也并不是多余,虽然这时候的杨辉没有把话说出来,但江和甫又如何会不知道,直接就给出了解释:“有了中压压气机和高压压气机组成的核心机之后,随后就是外涵道方面的技术构架,我和0112所那边接触之后,双方已经商量出了在低压风扇设计上的方案,主要采用齿轮传动,并且要加上大小叶片技术。”
  之后简单地找来一张纸,也画出了简单的低压风扇段设计示意图,在看明白设计思路之后,杨辉也不得不佩服这些设计人员的奇思妙想,这简直是天作之合,相信之后的大小叶片技术将成为民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标准设计。
  所谓大小叶片技术,实际上就是在大的风扇整体组装成型之后的叶根处加上短小一些的小叶片,小叶片和大叶片间隔排列,而这些小叶片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大风扇叶片因为各种力学上的取舍所导致的叶根处压缩效率较低问题。
第996章
大有可为
  “你们倒是把大小叶片技术当成了万金油,现在真是哪里觉得有需要就往哪里搬,虽然我不清楚这个大涵道比涡扇的风扇上使用这一技术到底有没有进行过实际测试,但是略微地思考了技术原理之后,感觉还是比较靠谱,比较值得一试!”
  大小叶片的好处就在于它可以做到其他叶片做不到的地方,让其他叶片原本压缩效率最低的叶根处,也能因为有小叶片的存在而让压气机进行有效的气流压缩,这是大小叶片本质上的优势之处,同样也是为什么之前四代军用大推可以在压气机效率上和美国F119发动机不分上下的原因。
  大小叶片通过小叶片的来补足大叶片根部的气动效率不足,从而整体提高压气机的压缩效率,杨辉在此之前也相信这大小叶片技术会用到民用大推涡扇发动机上面,比如中压压气机和高压压气机上面,他们肯定会用。
  但是没有想的是,现在的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已经把大小叶片技术玩儿的如此溜,不仅在压气机上面使用,甚至现在连风扇上都用到了,而且不仅是使用,更多的还做到了用的得心应手,恰到好处。
  现在首先要明白一点: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使用的风扇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叶片造型和制造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制造工艺上的变化有什么空心/蜂窝冷却/钛合金/复合材料等各种方案。
  但是在叶片制造工艺技术发展进步的同时,相关的叶片气动造型也在不断地发展,其中就包括了之前CG-2000所使用的简单后掠形叶片,它在CG-2000发动机时代绝对算是当时顶尖的技术了。
  而随着当时简单后掠风扇叶片技术的引入,也确实给CG-2000发动机增色不少,而随着风扇采用新叶片之后效率的提高,让风扇的叶片安装数量也大为减少。
  但是CG-2000的叶片技术已经不是现在最先进的了,就比如拿现在杨辉所知道的情况来说,0112所那边联合国内其它几家在流体力学方面有深入研究的单位一起,正在开发更加先进的弯刀形宽弦后掠风扇叶片造型,到时候新的叶片造型效率会更高,可能同等情况下风扇的叶片数量还会再继续降低。
  伴随着发动机叶片数量的降低,叶片根部之间的间隙就会更大,那个时候大小叶片技术使用起来就会相对而言更加顺利一些,并且小叶片的气动效率还会更高。
  以上是大小叶片在风扇级上面使用之后预计会产生的效果,杨辉大概是这样推断的,而之后江和甫总工程师给出的答案,其实也和杨辉推测的算是八九不离十。
  “这次将大小叶片技术用在涡扇发动的风扇上,主意还是0112所那边提出的,我们只是项目多方合作的一员,倒是这技术在经过各种验证之后发现设计确实可行。在超大推力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中,风扇的直径大小通常都是压气机直径的好几倍,而风扇后面一级的压气机实际上对应的截面直径,实际就只有风扇根部这一片效率最低的地方。”
  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根部气动效率最低,而它对应的又是后面至关重要的整个压气机部分气体压缩,这一直以来其实都没有好的解决方案,但是有了大小叶片来解决了风扇根部的气动效率较低的问题之后,实际上很多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了。
  这个时候再说到齿轮传动技术,杨辉似乎也在心里有些动摇之前的担心了,以这次设计团队给出的发动机整体技术方案而言,他们说不定还真有相关的办法巧妙解决齿轮减速器的问题。
  “那行,现在你们既然打算还要使用齿轮传动技术,那么肯定也知道齿轮传动技术的优缺点,虽然理论上齿轮传动可以满足涡轮风扇发动机的风扇和中压压气机之间差速运转,并且做到无限大,但实际上所遇到的问题你们肯定也知道,那现在就说说如何解决吧?”
  开门见山,这次要是能够有靠谱的解决办法,那么超大推力涡扇发动机项目上马的条也就差不多算是完全具备了,杨辉肯定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马上立项上马,在核心机方面马上展开研制,配套的其他重点技术也肯定会马上跟进,各种资源肯定会优先提供。
  回答杨辉的消息不算好,当然也不算坏,只能算是正常,毕竟超高速重载齿轮传动技术跟本来就极为考验基础工业技术水平,就共和国这区区几十年不到的工业现代化时间,在各方面的积累上还有些不足也正常。
  所以在问了如何解决齿轮传动技术固有难题的时候,回答杨辉的,也就只能是一种事实而非的意思,或者说更多的是给人一种我们已经尽力了的感觉。
  “对于齿轮减速器,虽然这个同样也不是我们624所负责,但是之前同2所那边讨论的时候我也听说过,好像那边的意见是说由于风扇叶片技术的发展,叶片的长度可以制造的更长,甚至最终能保证整个风扇的直径达到3米左右。这样就足以满足发动机对风扇的使用要求,甚至还有些超出,到时候项目肯定是先研制推力最小的一个基础型号,所以我们先迁就减速器这边的要求,中压压气机和低压风扇之间的减速比上面可以放宽。”
  针对齿轮传动技术的解决方案,不仅有以上技术上的妥协,这次624所的江和甫总工程师为了项目,也是各种拼了,就比如刚同意了和德国MM公司合作涡扇12C项目之后,这边马上就想到了在德国人身上打主意。
  “而我们之所以做不出完全符合要求的齿轮减速器,原因在于这减速器的材料加工困难就不多说,而且以我们国内的金属机床工业所提供的加工能力也难以保证减速器的加工精度要求,所以我觉可以借这次机会,向德国那边换取一些先进的金属加工技术,这样我们把加工精度增加上去之后,齿轮减速器的性能应该也会有所好转。”
第997章
备战!!!
  从德国方面去换取高精度的金属加工技术,这还算是相对比较合靠谱一点的方法,毕竟双方都有自己优势的地方,同时自己优势之处也是对方所欠缺的东西,所谓的互补大概也就是这个道理了。
  至于说这种办法成与不成,后续肯定就是另外的说法了,至少现在看起来还是有合作的基础,而只要双方有基础就有可能继续深入地谈下去。
  “现在你们给出的发动机总体技术构架看起来是合理的,相应重点技术的研制计划也没有问题,但我还是觉得这次齿轮传动技术风险最大,到时候总公司也会抽调各种资源往项目倾斜资源,以保证项目顺利落实。反正风险与收益都是成正比的,风险大我们后续有可能的收益也是足够大,作为行业的后来者,我们必须抓住机会奋力一搏,方才有可能在三分天下的超大推力涡扇发动机领域虎口夺食。”
  可能现在的超大推力涡扇发动机项目计划还有一些技术上的不足之处,但是在杨辉看来已经有很大的成功可能性,作为一名重生而来的穿越者,虽然现在已经没有能力在这种大项目上作弊太多,但这也恰好是检验杨辉这十多年以来工作成果的好机会,所以这肯定要迎难而上。
  作为624所的总工程师,总公司的大佬都已经做出了这样明显的表态,这时候肯定是明白地知道这次项目上马已经十拿九稳,忍住心里面的激动,站起来更是拍胸脯保证着。
  “请总公司放心,我们联合航空发动机公司一定配合总公司的宽体双发客机项目,拿出一款性能优良的好发动机,我江和甫这下半辈子就认定这个项目了,马上我就下去召集所里的核心机设计骨干,争取早日拿出成熟的核心机来。”
  对于这种拍着胸脯保证项目成功的,杨辉也见过很是不少了,说实话在见识多了之后实际上就已经对这个不感冒了,但是这次不一样,杨辉真的在这里感觉到了一种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可能这江总工程师是来真的了。
  如此,杨辉也就算是松了一口气,只要这边的技术科研队伍有足够的精气神攻坚克难,誓死啃下各种硬骨头,那只要问题不是超级变态那种,应该是不会有太大的阻力。
  “江总工你是当年从0112所走出来的,肯定也了解我这的为人,这些年参加工作之后是认定了一个目标之后就死也不回头,这次超大推力涡扇发动机上马,我也给你交个底。只要我人在这个位置一天,就绝对给项目最大的支持,并且只要项目一天还没有成功,我哪里都不会去,就算给调到中楠海去当几个巨头之一,我也是一样的回答。”
  就这样,在624所的一个小小的会议室当中,杨辉和江和甫两人之间的约定就定下,而最后到底会项目发展成什么样,杨辉本人也不知道。
  再往后面的参观就没有什么意思了,杨辉这个人又不喜欢玩儿什么高谈阔论之类,看了所里的正常运转,同时也去看过了已经制造出原型机的涡扇12B发动机,虽然这款发动机还没有正式点火测试,外观看起来也和涡扇10A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杨辉能感觉到这款发动机所蕴涵的巨大力量。
  ……
  “回吧,大家都回吧,你们这边任务繁重,马上这个月15号就要去帝都那边参加四代大推涡扇的竞标工作,我这边有事不能去参加,但是我绝对地相信你们的能力和技术,我已经打电话要求总公司给你们的科研中心准备预算了,所以就坐等你们的好消息。”
  挥手告别了前来送行的众人,杨辉心里却还是有那么一丝丝的遗憾,作为这一位面杨辉最为重视的航空发动机行业标志,四代大推项目算是在军用方面的终极考试,拿下了项目也就意味着中航西南在航空发动机的军用领域已经把所有的课补上,所以如此重要的一次竞标,杨辉还是多少都有些为没有能到场而遗憾。
  不过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既然这次杨辉选择了不去发动机的竞标现场,这肯定是因为有更加重要的事给耽搁了,而整个95年的下半年能够比四代大推竞标更加重要的虽然有很多,但是和杨辉相关的就很少了,其中就包括了所有和水沟危机相关的军事问题。
  继之前7月21/22/24三天连续发射了共计6枚东风15快递之后,水沟对面似乎并没有要收手的意思,虽然岛上的经济都已经趋于崩溃的边缘,甚至连灯会本人都已经偷偷地把家小和资产转移,但是这家伙和它背后的势力依旧坚挺。
  而且不仅没有收敛动作,在这一位面因为法国那边受到中航西南在国际军火市场大量挤占订单的原因,达索公司的产能一直都是全部为水沟对面生产幻影2000,所以这时候水沟对面因为有比上一位面更多的三代机,一时间也是各种装逼不断,甚至两边的空军战机已经不止一次的面对面“打招呼”了。
  基于这种情况,共和国这边军方在得到了高级领导的指令之后,已经悄然准备着各种军事演习计划,整个东南沿海的各大城市也开始频繁的演练战时疏散,各大高校也隐隐开始有了要准备时刻招兵参军的动作。
  而军队方面就更是时刻备战,半夜的紧急集合没有个两三次是不正常的表现,甚至于前线的部队已经有政工人员发放信笺纸,虽然很多战士和指战员们都不知道写些什么,但他们知道这绝对是他们参军以来火药味最浓的时候。
  “指导员,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写,所以不写可以吗?”
  战士还很年轻,看得出来应该是才刚入伍一年时间的义务兵,并且年龄上可能也就是二十岁左右,遇到这种事有些不知所措也正常。
  而这时候同样坐在一边的连长倒是放下了手中的笔,抖了抖手中的信,仔细叠好并装进信封之后,才起身看了看其他人的桌上,真正写出了东西的人,好像也确实没几个。
  “老雷啊,既然大家都写不出来就算了吧,也别搞得战士们都人心惶惶的,当年我们两上老山轮战的时候,不也是没写出个什么东西来嘛,所以今天就让大家睡吧,明天我们这些旱鸭子还要准备下水训练游泳,而且事情还挺多的。”
第998章
摩擦、摩擦
  让前线的陆军部队去训练游泳,这实际上就已经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了,很确切的表明共和国这边已经开始准备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此时的各方面实际上都已经全面调动开来,而杨辉之所以要被耽搁行程,肯定也是因为这边共和国军方的要求。
  按照军队方面的说法,杨辉作为中航西南总公司的领导本来是不应该在这个时候乱跑的,但是考虑到这次演习的重要性相当之高,整个金陵军区的陆海空精锐倾巢出动,而此次演习所涉及到的空军装备则几乎百分之八十都是由中航西南提供,因此后勤保障一定要做好。
  所以说,也就是因为这个看起来并不太靠谱的理由,杨辉才来到了金陵军区这边,也只有本人到了之后才发现为什么要他亲自前来坐镇调度,这尼玛此次演习完全是把中航西南的各项战机全都点齐了,光是这些飞机的后勤维护就从中航西南抽调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所以要想统一调度这些属于中航西南公司旗下各个子公司的工作人员还是要费一些功夫的。
  “对于轰六系列的轰炸机/空中加油机/空中预警机而言,首先轰炸机这边就不多说,老款的轰六都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双涡喷8型号了,飞出去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不过这空中加油机和预警机就不一样,这些可都是战斗力倍增器,有它们的存在之后歼七四/五两款飞机都可以当三代机用,硬抗水沟对面的幻影2000是绝对没有问题,只不过现在军队这边都还能熟练地把两款飞机操作起来吧?”
  轰油六已经服役有一些年头了,即便战斗力生成的速度再慢也同样是早就完成了适应训练,不管是加油机机组还是其它的受油机飞行员,除开一些年龄大了或者是进入作战部的新飞行员以外,大部分已经能够完成空中加受油项目,但是说到了空警100预警机的时候,这就有些……
  面对杨辉的询问,这边金陵军区的空军作战参谋也一阵头疼:“杨总果然不愧是预警机的研制方,一过来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的核心所在,现在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还没有训练出足够的机组成员来操作预警机,毕竟这预警机的操作太复杂,对机组成员的技术、学历等素养要求都很高,所以我们要培养相应的机组成员就会很慢,要不然也不会想到借调你们那边的试飞机组。”
  没错,这次空军方面简直是无所不用其极了,那边西南特种飞行器公司的新机刚交付,这边空26师就死皮赖脸地要把试飞的飞行机组借走半个月,说是要先应付过这次的演习之后,再继续加紧培训后续的机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6/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