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4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0/483

  只是可惜,杨辉居然在此之前都没有想到还有哈比无人的市场可以抢下来,虽然现在中航西南的技术来做反辐射武器还不太够用,但加上之前拿到歼18电子战型号做配套系统开发的锦官城29所,那么在他们的技术配合之下,再由中航西南制造飞机的飞行与控制部分,要拿出一款作战能力类似哈比无人机的自杀式电子战无人机不过是水到渠成而已。
  “反辐射无人机?这种东西我们中航西南也可以做出来嘛!之前军队在考察以色列产品的时候太隐蔽了,要是我们中航西南知道了这个项目,那说什么也要拿下啊,我们的歼18都展开电子战系统和配套武器研制好多年,利用这些技术配合上我们之前在炮侦1上面的一些技术,哪里还需要花费宝贵的外汇去进口这种东西嘛!”
  此时的杨辉可谓是真真切切地痛心疾首,外汇在90年代也还是属于比较宝贵的资源,特别是军队的外汇就更是如此,而最主要的则是这钱被国外的对手赚走了,这才是最大的资敌行为啊!
  陆军似乎也是第一次想到,中航西南原来也有可能做出一款满足要求的反辐射无人机,心里下细一思考之后就更不得了,这所谓来自以色列的高科技产品,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好的想法而已,因而就共和国现在的能力也能做啊!
  那也是经过两下合计一番之后,陆军也就越发的觉得这反辐射无人机完全有可能实现国内自主研制生产。
  “这好像说的也挺有道理,至少哈比无人机在起飞重量方面比炮侦1轻很多,起飞方式同样也是火箭助推,这也是炮侦1上面的现成技术。至于反辐射的作战部分,既然说歼18有电子战能力,说明国内肯定也有相关的技术储备,或许我们真的可以好好地谈谈,至少现在我们还没有和以色列最后签订采购合同,都还来得及。”
  以中航西南的技术能力,哈比无人及这种东西还真不是什么问题,最多一两年时间就能大致搞定设计,不过就以现在共和国马上就要面临的96年国际环境来说,现在能够直接花钱采购一些成品的反辐射无人机当然是最好的选择。
  “这不一样,我们中航西南研制反辐射无人机在技术上肯定也不存在问题,只不过现在既然能够从以色列得到一些进口的无人机系统,我觉得军队还是最好可以采购一批,不过我们这次可以少采购一些,一方面是利用这些设备培养军队的使用技术,另一方面也算是可以给我们中航西南一定的参考,从而加速我们自己产品研制进度。”
  ……
  这察打一体无人机的问题都还没有彻底整清楚,倒是先给接到了军队的两项设计任务:炮侦1的中期大修性能升级,还有反辐射无人机,反正这都是不错的大项目,而这也将保证中航西南的无人机项目部可以在今后的好几年时间中也都可以有大量的项目。
  而最后谈到的察打一体无人机时候,反而在技术上很快就被陆航方面提出了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具体的情况就还需要从前说起。
  至少陆航的说法很有道理,原话则是:“对于这个察打一体无人项目,我们已经知道的比较清楚了,那么现在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这款飞机要超过最大1500KM之外的飞行距离肯定是常有的事情,那么这种情况下的通讯问题该如何保证?”
  无人机虽然很好,可也是一种对通讯要求极为高的现代战争装备,之前炮侦1时代的飞机要侦查的不过就是火炮所能覆盖打击范围,绝对不可能超过100KM,因此通讯倒是没有什么问题。
  现在的察打一体无人机就不一样,擦打一体无人机要求的远距离通讯和要求前线侦查图像实时传送,这东西对通讯的要求,那就远远不是那么容易可以解决的。
  对此,中航西南能够给出的解决方案只有两种:“第一,我们可以使用这次为炮侦1通讯中继型所研制的技术,再研制一款专门负责战场通讯的大型通讯中继无人机,以此保证大功率,可以实现单一的前线察打一体无人机同后方操作人员之间的有效通讯。”
  一款专门为察打一体无人机配套的大型通讯中继无人机,这东西明显就是不可能了,那也实在是太麻烦了,而且又大大的增加了执行任务的飞行成本,这对于一款定位为低成本的无人机来说是绝对是不可能接受的。
  甚至连杨辉自己都知道这种设计是极为不靠谱的,想想之后就直接又了第二个方案。
  “那么第二种办法,我们使用专门的通讯卫星来进行前线的无人机和后方操作指挥中心之间的通讯连接,这一点是我们中航西南能够想到的最好方案,不过一整套通讯卫星的建立恐怕也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耗资巨大。”
第848章
天链系统
  若是论起通讯中继的问题,无人机作为一款优秀的平台确实是比较有可行性的,只不过受限制于无人机的飞行高度,以及留空时间还是显得太短,就算能够有一天、两天时间的长航时,但还是显得有些太短,至少这家伙是永远都不可能比得上太空中的卫星中继来的更加合适。
  这也就从侧面证明了为什么杨辉会在提出了无人机中继方案之后,甚至双方都没有经过仔细地讨论之后,就马上提到卫星中继的新方案,而这完全就是因为远距离的通讯中继所导致,而这除了使用中继卫星以外就别无他法。
  中继卫星,这东西在公开的宣传资料当中通常都是说这东西为卫星的卫星,负责航天活动中的航天器和地面通讯中继,而起到的作用一则是监控航天器发射时的飞行姿态和轨迹,另一方面则是远距离通讯中继。
  但实际上又很少有人知道,通讯中继卫星实际上并不仅仅是公开宣传中的那种航天器与地面之间的通讯有需要,同样的中继卫星,它还可以起到地面与地面的远距离通讯中继,有效弥补无人机与地面之间的通讯问题。
  在美国,要解决无人机远距离通讯中继问题,靠的就是一整套的中继卫星支持,而以此就能保证无人机的远距离通讯,后来的苏联也紧随其后开展了这方面能力的建设,于是就看到整个八十年代的航天工业。
  美国在83年发射了第一颗“跟踪与数据中继1号”,苏联就更是早的在82年就发射了一枚称之为“保密数据中继系统”的军用卫星,而后续美苏两国在八十年代也就展开了轰轰烈烈地中继卫星大战。
  美国是先后发射了7颗“跟踪与数据中继1-7号”,组网建立了第一代系统,当然,实际上就中间这后续十余年的时间当中,这些美国发射的卫星因为各种原因,真正发挥作用的只能保持一颗卫星在轨。
  苏联同样也是前前后后在十年时间当中,一共发射了4枚以上的同类型卫星,而这就正是第一代跟踪与中继卫星的竞争,那个疯狂的年代,也就只有美苏两国能够如此骚包,甚至就连欧洲在这个时候也只能默默地在一边流口水。
  第一代的跟踪与中继卫星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之后,到了90年代中期,苏联解体之后的最大继承人俄罗斯也亦如没法再支持格洛纳斯全球导航系统发展一样,从95年开始也停止了对跟踪与中继卫星系统的补充维护,从此就有了近十年时间的间断期。
  而美国则是在95年的时候就开始发展第二代系统,从此也就和世界在该领域拉开了差距,甚至后来的俄罗斯在发射航天器的时候,都需要每年花费数百万美元购买美国的相关测控服务。
  而同样在90年代,欧洲、日本也开始涉足这一领域,但欧洲在1999年才发射第一枚该类型卫星,日本倒是在95年就开始了不断发射试验卫星,算是走的小步快跑路线,而共和国自然也需要在该领域追上去,这就是“天链卫星系统”。
  考虑到这些情况,就更没有藏着掖着的打算,中航西南现在就需要这东西。
  “我们必须要有一整套通讯中继卫星系统,以此才可以满足无人机信息中继的需要,而这一整套的中继系统要想建成,可能会涉及到很多的方面,这可能就会一直等到96年或者97年左右才能够有初步的区域通讯中继能力。”
  一说到使用中继卫星,陆军更是摸不着头脑了,那实在是通讯中继卫星这东西太高端了,现在这是美俄两国家才拥有的能力,中航西南现在居然说要提供这方面的服务,那简直就是匪夷所思啊。
  磕磕巴巴地说着:“中……中继卫星,这东西现在我们国内还并不具备研制能力,而且军队也没有想要投资这方面的意思,所以现在提出的这种解决方案还是属于不靠谱,实在不行的话,还是走无人机中继的技术方案为好。”
  这下就扯到了共和国在中继卫星方面的建设能力,那么非常不好地一点情况就是:共和国确实在这方面有展开过一系列的预研,甚至在94年的时候就已经展开这方面的研究,只不过这时候的技术还属于不成熟阶段。
  上一位面等到这些相关技术成熟之后,也就诞生了大名鼎鼎地“天链系统”,这整个系统为共和国的载人航天工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测控服务,倒是现在中航西南有这方面需要的话,肯定是很难做到让这款卫星系统提前成功组网,毕竟航天系统那边所受到的蝴蝶翅膀影响还是比较小。
  再加上这时候的军队也很难有可能根据中航西南的需要,从而去把各种研制资金重新调配,而这就明显是不可能的。
  因此唯一有可能的就是由中航西南自己出钱建设这卫星系统:“关于这个问题我也知道一些,国内在预研我们自己的跟踪与中继卫星,现目前的技术成熟度也确实不太高,但这次察打一体无人机所需要的并非是全部的跟踪、中继能力,我们要的仅仅是中继能力,而这方面的国内通过之前通讯卫星研制工作,因此也还算是有一定的经验。”
  之所以这次不需要跟踪测控能力,这是因为不管是以后的“天链系统”,还是美、俄两国各自搞的系统,这些卫星都是同时具有跟踪和中继两种功能,而这种跟踪功能对于大气层内的无人机来说肯定没有必要的,而这种卫星的跟踪精度也是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察打一体无人其实对共和国本身依赖最大的还是要数通讯中继,只要这一点能够保证,以后能不能保证对无人机精确地定位跟踪,这一点其实就并不太重要了,到时候仅仅只需要保证大致的要求就够了,民用的GPS在共和国军队导航中使用的绝对不少。
  更况且,现在中航西南还在格洛纳斯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到时候把卫星制导炸弹中的卫星定位接收器改进一番,察打一体自然无人机也能够使用它,再配合着专门的通讯中继卫星就能解决飞行控制问题了。
  中航西南现目前的无人机所需要的也只是通讯中继而已,或者中航西南出于后期对这一整套卫星中继系统的使用需要,也不能够让这套卫星系统拥有跟踪能力,要不然这以后爆出来就是一次共和国的棱镜门事件,至少杨辉敢说出中航西南需要用到这套系统,那自然也意味着这套系统不可能光是军用,或者无人机使用这一个方面。
第849章
多用途天链
  能够由一家公司来出钱建设整套卫星中继系统,这里面所涉及到的耗资绝对不菲,但中航西南又为什么要如此执着于这一套系统,这里面自然又是有很多的因原,只是现在的陆军很不明白而已。
  陆军对此甚至也是报着一万个不敢相信,这可是一整套的卫星系统,可不是什么过家家的项目。
  “真的要由你们中航西南自己出资建设一套中继卫星?这真的没有听说吧!一整套的卫星可就不是简单的一枚卫星而已,之前又真的有过这方面的预算和需求?”
  不管陆军有多么地不解,但杨辉乃至整个中航西南公司内部都对这一决定在前不久给予正式通过,总公司也是根据各方子公司的合计之后,为了更加高效地完成各种需求,由三枚卫星和一枚备用卫星组成的中继卫星系统就正式被公司内部批准。
  实际上,三枚卫星就完全能够覆盖除了地球南北两极圈之外的所有地区,或许还要再加上一枚备用卫星,因此算起来也实际上是不需要太多的投资,至少这次的卫星是走共和国国内研制、发射、维护一条龙的路子,因此成本上又可以比国外低上不少,仅仅按照一枚卫星1亿美元的造价计算也就差不多了。
  后续的其它卫星组网以及地面各项维护、管理等方面,甚至就算是把地面站的功能拓展建设需求加在一起,一共也就是计划了7亿美元的资金用于这套系统的建立,而这研发资金已经赶上歼18研制所耗资的一半,因此也能够算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
  而既然公司内部都已经有了决定,这个时候的很多情况就比较好说了,对于陆军那边的不解和疑惑,就更是毫无压力地解释着。
  “现在我们的项目方案大概就是这样计划的,中航西南肯定会出资建设一套中继系统,这是我们公司内部早就已经通过的,朱总理那边相信很快也能把文件给批准下来,因此这次的项目已经是势在必行。所以中航西南的察打一体无人机所提供的将不仅仅是一套简单地面设备,它更多的可以说成是一整套解决方案。”
  马上就要到2000年了,要现在都还依旧抱着死守之前的做一家设备提供商的想法,那么在未来的发展中必然会因为无法跟上时代而落后,而这一整解决方案的出售才是最能够赚钱的路子,至少现在中航西南打造一整套通讯中继系统并成功运行之后,未来肯定也不会亏钱就对了。
  这又是因为整个中航西南需要的绝对不仅仅是无人机的通讯中继而已,未来更加重要的航空发动机整个生态链的发展计划中,必不可少的就有技术支援部。
  这个技术支援部咋一听起来好像也没有什么高大上的,但实际上这个技术支援部在世界三大航空发动机巨头之间就是属于专门为客户快速解决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而存在。
  这个技术支援部到了数字化时代,就又增加了一系列的先进手段,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航空发动机使用中的数据监控,可以通过安装在发动机上面的特定传感器来收集发动机各大主要部件的运转情况,当然还有发动机的整体工作情况如何等等。
  一旦得到的数据表明发动机出现异常,这些数据马上就会被航发三巨头各自的技术支援部发现并监控,转而又会立刻通知飞行中的航班机组,要求赶快就近降落以保证安全,毕竟未来的客机必然会进入到双发动机时代,因而对发动机的安全要求一定会更加的苛责,技术支援部的重要性则更为凸显。
  现在的唯一的一个问题就是,这技术支援部是如何快速的得到航空发动机的各种数据,真要是说通过飞机自己的通讯系统就肯定是不行的,为了保证信息的足够安全和畅通,最好的方案就是通过卫星来中继传输各种信息。
  话都到了这里,现在中航西南所一心想要建立通讯中继卫星系统的另一种作用就凸显出来了,这为的就是可以在保证无人机的通讯中继之外,还可以再通过这套系统监控所有中航西南制造的发动机是否正常运转。
  由此推广开来,既然能够监控航空发动机是不是正常运转,那么要监控飞机本身是不正常工作自然没有问题,毕竟监控飞机的安全数据这一套也并非是不行,反正空客、波音等巨头都是这样干的。
  中航西南既然打定主意要把航空发动机和民航飞机做大做强,这些软实力是必须要有具备的,现在正好有机会,那就应该一起好好地把项目做好。
  到时候几乎是覆盖了全球的通讯中继卫星,就可以很轻松地接收中航西南旗下的所有民用发动机、飞机的运转数据,不过那个时候就必须要注意到一个问题,毕竟在接收客户使用的发动机和飞机运转数据与监控客户的隐私之间,这其实只有很模糊的一道界限。
  要是稍微不注意一下,只要被对手发现你用来接收数据的中继卫星具有跟踪能力,那妥妥地就要被抓住把柄后狠狠地在舆论上踩上一脚,什么中航西南公司不顾及客户的个人隐私、大量监控客户的数据之类,几乎是必不可少。
  搞不好到时候问题一发酵,直接就能被国外的那帮疯狗媒体扯到中航西南的军机业务上面,而采购了中航西南军机的国家要是听说自己的军用飞机数据都被中航西南通过各种渠道全部掌握在手,恐怕那就是一场灾难。
  到时候就算中航西南没有做这种事,但平白无故地惹上一身骚,那对公司的形象会有很大地损失,而这绝对就不是杨辉所能容忍的,万一是在未来多方竞争一份超级大订单的时候被对手抛出这种消息来,恐怕受到的损失将很有可能伤筋动骨。
  君不见上一位面的巴西在计划第三代战斗机采购案的时候,一开始呼声最大的可并非是最后的赢家JAS-39战斗机,反而是美国的F-18战斗机各种被看好,那时候的双方甚至都谈妥了转移F-18的技术在巴航进行生产,而且还据说是可以提供F-18的舰载机型号供巴西的航母使用。
  但最后就可惜在那关键的时候斯诺登爆出棱镜门事件,就因为美国对巴西的大规模监控丑闻,直接导致了巴西把F-18一脚踢开,而这才有了JAS-39的可乘之机。
  想想要是巴西那次的项目中没有爆出棱镜门,最终成功的必定就是F-18战斗机,至少这款飞机各方面都要比JAS-39优秀很多,最重要的是巴西采购的JAS-39战斗机的售价也是一点也不比F-18来的便宜啊!
  所以,这种有可能诱发出各种丑闻的因素,杨辉一定要把它扼杀在萌芽当中,而其实话又说回来,中航西南也确实没有必要去给通讯中继卫星加上一个不太靠谱的跟踪能力,杨辉也没有什么喜欢跟踪客户隐私的特殊癖好。
第850章
长途加漫游
  远距离的无人机通讯靠的就是用中继卫星来实现,这是上一位面中的美系无人机专用招牌技术,这种技术就连同样是无人机大国的以色列也无法具备,除非是以色列能够通过美国方面的各种关系,得到了美国在中继卫星方面的各种支持之后,这才有可能让以色列的无人机在几千千米之外做到便捷地通讯交流。
  因此,类似捕食者这样的无人机,通常都会被称之为长航时无人机,而并非是说成长航程无人机,实在是很少有国家可以解决长航程情况下所要求的通讯中继问题。
  就算是在上一位面的共和国大量出售无人机的情况下,其实也很少附带出售长航时的通讯中继服务,因此很多的小国拿到无人机之后也就只能是在无人机控制基站的800千米范围之内进行巡逻,要再远之后就真的没有办法来保证通讯。
  但现在中航西南通过自己构建一整套的中继通讯卫星系统,这时候就不再是由国家来提供这方面的能力,远距离的通讯中继从而转为由中航西南来提供服务,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中航西南出售的察打一体在后期使用中可以提供给用户最好的使用体验。
  到时候高端一些的比如1000KM以上的通讯中继范围,这肯定就需要用户付出更多的资金才能够玩儿得转,岂不知这年头不管如何,都不可能有免费的午餐给你,到时候中航西南也就完全可以“摇身一变”,咱就是航空领域的移动通讯运营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0/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