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3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5/483

  其实这时候的杨辉心里面是不争气的在怦怦跳啊,这不花一分钱就可以得到一款新一代中型战术运输机的技术、试验、生产资料,同时还占有项目40%的股份,而需要的则仅仅是在技术上全力支持项目开发工作。
  “可以,我们接受这样的合作方案。”
第832章
展示实力
  既然是双方要进行合作,而且中航西南还是以项目技术投入方的身份参与到合作当中,那当然就必须要向德国MM公司的来访队伍展示一下中航西南的强大技术力量,距离中航西南总部贵羊市最近一处能够展示力量的地方,那自然是同样位于航空工业园区的钛合金加工基地。
  这时候的钛合金加工基地已经是多次扩大规模,七年前从苏联时期搞来的钛合金压气机叶片整套生产技术,在当时那就已经是牛逼到爆了,不过随着中航西南或者说是整个共和国对钛合金加工件的要求越来越高,中间又经历了一次大的技术升级和若干次的技术改进。
  而这技术升级当然也就和苏联的解体有了很大的关系,至少整个钛合金加工基地靠着苏联解体之前的四年时间,大量承接了国内外的钛合金加工项目,又加上当时的西南科工时代一起受到良好的国家政策优惠,倒是让这钛合金加工基地积累了不少的原始资本,如此就趁着苏联解体的时候,还硬是从苏联的各地搞来了大量的加工技术和设备、人才等。
  “现在大家所看到的就是我们中航西南乃至整个共和国最大的钛合金加工基地,这里承接了现目前共和国几乎80%的钛合金加工制造任务,这边钛合金制造的压气机叶片没什么好说的,这东西你们MTU公司也能够制造。不过,你们大家谁又见过这东西,这绝对是现目前最能够证明我们中航西南在钛合金加工领域技术水平的零件。”
  紧随着杨辉的介绍,在加工基地的工艺、产品陈列室里面已经围上了一整圈的人,而房间四周的落地玻璃展柜里面的压气机叶片、以及常规的小型零部件已经吸引不到几个人了,此时的所有人都被杨辉的介绍所吸引,目光落到房屋正中间一处拉上了隔离带的地方。
  而红色的隔离则带告诉所有人,这中间摆放的东西绝对不是什么一般货色,光看着那泛着冷光的金属表面,还有那巨大地工件尺寸,当然更少不了的金属表面已经完全看不清的走刀路线,这也说明零件的加工要不是一次性无余量镜锻到位,要不就是进行了超精铣削加工。
  说到底在场这都是些在航空工业摸爬滚打多年的老司机,MM公司方面虽然没有制造大型飞机的经验,但没吃过猪肉总还是见过猪跑的,因而也就是在稍微有一段时间的停顿之后,马上就有人看了出来。
  “没错,这是大型运输类飞机的钛合金结构件,看着尺寸就知道它绝对是宽体客机才有可能用上,那么现在贵公司的加工制造能力确实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中航西南能够做出这样的结构件,我们这次算是找对了合作方。”
  说话的这位德国老工程师头发已经有些发白,倒是让杨辉有些不明白,这年头一向注重人权的欧洲国家,那也需要压榨老年人的剩余价值?
  当然,以上仅仅只是一句笑话而已,真要说起来,老人返聘这种情况不管在哪里都是很常见的,一些经验丰富且身体健康允许的老工程师,在航空工业这种精密加工制造业是50%的几率要返聘,除非是公司的确实都已经自身难保的情况下又另当别论。
  “这就正是我们公司专门为MD-11客机制造的钛合金承力构件,不仅是这种钛合金材料制造的承力构件的制造,其它的种类同样也有。我们共和国中航东北公司旗下魔都飞机厂和麦道公司合作生产MD-11客机,所以这次MD-11客机直径5.8米的机身隔框同样也是由我们中航西南新建成的8万吨模锻水压机锻造,所以我们中航西南的技术力量是完全可以信任。”
  杨辉这话倒是说的一点儿也不假,现在魔都飞机厂那边已经开始总装MD-11客机,据说国内都已经交付使用了八架飞机,单就现在看来,魔都飞机厂那边确实是一片欣欣向荣地景象,甚至就连麦道公司也乐观地将原来预计的MD-11客机销售300架改为销售450架,可以说双方现在是王八绿豆,还真是对眼了。
  这种情况杨辉其实也觉得若是可以继续下去的话,说不定也能够算是一种不一样的航空工业振兴发展之路,但可惜现在的杨辉依旧非常清楚地发现历史还是依旧一路浩浩荡荡地碾压而去。
  首先是麦道公司的公司业绩依旧是一年不如一年,一季度更不如一季度,而且美国国内现在已经出现了要整合国内民航飞机制造业,从而同日渐发展壮大起来的空客公司对抗。
  但也还好,现在的中航西南确实也开始渐渐地曲线接触到了麦道公司转交到魔都飞机厂的一些MD-11的设计、生产资料,特别像是大型机身隔框这东西,都已经是在中航西南的大型压机的锻造下批量交付总装使用,而这些自然也是在中航西南万吨大压机的压力之下,管它有什么高端技术含量在里面,全都要被拔掉底裤给看光。
  “早就听说了中航西南建造了世界一流的大型压力设备中心,水压模锻、油压自由锻、甚至听说还有4万吨垂直挤压机这等好东西。我这现在一看,果然是不同凡响,能够为MD-11这种最大起飞重量200吨以上的飞机提供大型结构件的制造,我们现在这120吨的中型运输机结构件制造肯定不成问题,这下大家也都能够放心地开发项目了。”
  笑话,现在情况都这样了,那肯定是一百个放心啊,这次的新中运总共也就这些技术难点,制造方面的飞机承力结构件由中航西南制造,而需要大量技术攻关、气动测试的机翼、中央翼盒同样也是由中航西南一手包,留给德国那边还真就没有多少重点技术需要进行攻关。
  整个项目在杨辉仔细地算了算之后,就发现也只有新中运的起落架设计还有很大的难点,毕竟这飞机需要在前线野战泥土机场短距离降落,因而对起落架的要求确实也是不低,但这东西明显也不可能是MM公司自己设计制造,肯定是委托给了国际起落架巨头德国利勃海尔公司,这家公司倒还算是德国存留下来的为数不多航空工业精华。
  其它的,航电设计就属于现在中德双方谁都能够完成的设计,没有太大异议地直接交给MM公司做,如此,唯一还剩下需要MM公司花费心思的,大概也就是各种拉订单,这或许也能够算是项目的一个重难点,甚至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最终成败、盈利。
第833章
你们要的来了
  杨辉这也是连续带着德国来访队伍参观了各种可以对外开放的设计、生产部门,算是让德国佬领略到了中航西南强大科研制造能力的冰山一角,而仅仅是走了这么一遭之后,就算之前心里还有的一些担心,现在也全都没了。
  特别是在来到了贵羊航空工业园区的试飞交付中心时,看到那一排排摆放整齐的战斗机,更甚者还有闪电的舰载型在进行陆上拦阻降落测试,只看到那高速飞行中的喷气式飞机如同是重重地撞击到地面一般,之后再有拦阻索勾住飞机的着舰尾钩,就这样在不到100米的距离完成了降落。
  这种近距离看到喷气式战斗机拦阻着舰,给人内心所带来的巨大冲击绝对不是那么容易就可以缓解的,而飞机在地面的工作人员帮助下收回尾钩,这才能够由牵引车带着往一边的停机坪去。
  中航西南的工作人员对这些都是早就见惯不怪,这闪电舰载机的陆地模仿拦阻着舰测试工作是早在一年多以前就展开了,刚开始大家还来看看新鲜,时间一长之后其实也就没什么好惊讶的了,倒是这次又把德国人给唬住了,大概这也能算是一个意外吧!
  站在一旁也挥手示意着德国佬可以回过神来:“飞机都已经被拖走了,那就介绍一下,这是我们中航西南专门在闪电战斗机基础上为巴西、泰国、埃及三国打造的轻型多用途舰载固定翼战斗机,现在这已经是最后几次按照使用方的要求进行的补充测试,飞机在结构上已经定型,前几天就直接在巴西翻修之后的航母上实现了舰载拦阻降落。”
  闪电舰载型的进度有必要保密吗?完全没有嘛!反正共和国军队是不会采购这种舰载型的闪电,那也就无所谓什么保密问题,直接大方的宣传出去也可以展示一下中航西南的强大实力。
  得知这是为巴西海军设计的多用途舰载机,德国人倒是想起了之前确实有消息说巴西在重新构建海军作战力量,而且确实也听说了巴西计划的双航母编队,现在一看果然是付诸了实际的行动。
  “还真是一款好飞机啊!我听说你们还拿下了希腊的超级大单,看来闪电也注定要成为一代名机了,要不是我们德国已经参与了欧洲战斗机计划,说不定也会考虑这款飞机的订购。”
  要这话就说得有些违心了,杨辉也仅仅是左耳进右耳出罢了,难道德国不参与台风战斗机项目就可以自主选择采用闪电战斗机?
  不管别人怎么想,反正杨辉是一点儿也不信,这就好像未来若是德国需要采购四代机的时候,面对F-35和中航西南的轻四之间做选择,那杨辉敢保证德国是要选择F-35的。
  这年头,军用的一线主力战斗机采购,像德国这种国内还有美国驻军看守的国家,那绝对是不敢和共和国直接扯上一丝关系。
  “采购军用战斗机肯定是要考虑到各种方面,德国参与到了台风战斗机项目当中,这自然是不需要再考虑其它的三代战斗机。我们话又说回到正题,这次我之所以把你们带来这里,主要还是等待一个人,一位在新中运项目中至关重要的总设计师。”
  这次中航西南要派出中方设计队伍到德国驻扎,那自然也是需要一位中方的总设计师坐镇,这一点也是必须要有的,而杨辉思来想去之后也就发现只有一人可以在这个时候抽身出来,而这就是之前负责空警100预警机机体设计的聂忠良总师。
  之前的聂总师本来就已经主持了多型号的飞机研制工作,整个职业生涯也是贯穿着轰六系列的设计制造,现在的轰六系列机身已经改进到了预警机,100吨的最大起飞重量已经是妥妥的,所以聂总师也算是对这种100吨级别的飞机相当了解,那么刚好这次就可以调过去参加新中运的研制。
  杨辉有了安排,但德国人那边他不明白啊!这不是就正好有来自安东诺夫设计局的金琴科总设计师吗?现在要重新选择另外的一位总师,岂不是多此一举乎。
  “那个杨总啊!我们这不是有金琴科总师在吗?我看要不就让金琴科总师来担任你们这个中方总设计师好了,这样对我们的项目来说才是最合适的,要不你们再考虑考虑?”
  说这话的时候,德国人心里面也是有些忐忑的,之前可还清楚地记得金琴科总师在讨论新中运设计定位的时候,就说了不会再参与到军用运输机的总体设计当中,现在人家直接就已经转行搞客机去,你要贸然请动这样的大牛重新出山确实有些困难。
  说实话,现在这种情况下杨辉也没有什么好说的,要说若是能够由金琴科出任新中运的总师确实最合适,但这行业大牛自然会有点自己的怪脾气,既然都说了要金盆洗手,不再做军用运输机的总体设计,自然是很难再说动。
  知道自己很难说动金琴科那边,这索性也就后退一步,把旁边的金琴科推出来,一副你德国人自己来看着办吧,我们中航西南反正是充分尊重金琴科个人选择的样子,而且这表情那叫一个到位啊!
  然而被杨辉推出来的金琴科却丝毫不为所动,直接就毫无表情地拒绝着:“说过了,现在我转行做客机设计,这次你们的新中运项目我也仅仅是提供技术咨询,承担着外吹襟翼增升技术的攻关,其它的就不用再多说,既然公司已经有了安排,那最好就听公司的安排为好。”
  就在这话音刚落,德方还想再劝劝的时候,远方的天空中则传来了喷气式发动机的巨大轰鸣声,再仔细寻着声音的来源看过去,黑色的小点已经逐渐变大,这就是马上要降落的四发轰六平台。
  “来了,这次我们中方的项目总设计师就是坐这飞机一起过来的,他现在同样也是这款飞机的总设计师,作为一款100吨起飞重量的飞机总师,要配合你们完成新中运的设计肯定没有问题,而且这位总师刚好50岁,正处于一位飞机总设计师的黄金生涯周期,说实在的,我一开始还真有点不愿意放这位到德国去做这个新中运项目的。”
第834章
苦等五十年
  这次从西飞工厂那边生产线上下来的四发轰六机体就已经属于是专门为预警机做了特殊改进的,而改进之后的气动外形上除了平尾左右两边加装的小垂尾、机尾下方加装的两腹鳍之外,其它的大概也就只是机身内部做了一下优化。
  首先你不能再是之前生产那种要不是机腹里面直接安排弹舱,要不就是安排油箱的设计,作为预警机的载机,最基本的机舱地板肯定是要从前面一直铺装到最后。
  一些在之前01号试飞机上面就已经测试定型的管线接口,这次的3号机也都是全部预留到位,甚至连飞机的航电系统也进行了小幅度升级,至少飞机的飞行机组成员变成了三人制,导航员的工作直接和通讯员合并。
  不过也由于这刚飞过来03号机没有装上大盘子,一般人倒也看不出这是要用来改装成预警机的飞机,再加上那边的停机坪也离得比较远,一直在机场外围等待中的一队人马却也只能看到那飞机的一个大概外形。
  这时候杨辉的耳边又传来了德国佬的念叨:“距离我第一次看到这种型号飞机的时候,现在算算已经快要间隔有十年时间了,那个时候我们双方才刚开始商量关于MPC-75项目的合作,而现在看到它的时候,MPC-75都已经投入商业运营快半年时间了,这时间真是过的很快啊!”
  这应该是杨辉第一次遇到德国人感叹时间飞逝,却也是有些少见,正好自己有点感触,那就一起互相恶心恶心吧!
  “这时间确实是过的很快啊!倒是这轰六系列的飞机却有些上年纪了,不过也还好,它算是老当益壮,像隔壁的图95、B-52也都还是在各种服役当中嘛,所以我们这轰六啊,它也能够修修补补再战五十年。”
  这话就说的有些牛逼了,轰六再战五十年也就是杨辉这种来自十多年之后的家伙才能够堂而皇之地说出来,至少在这九十年代的时候,可还真就没有铺天盖地用老轰炸机装巡航导弹发起攻击的说法。
  在这90年代,最神秘的轰炸机是B-2,而站在风口浪尖的则是三款变后掠翼轰炸机:图22M2/M3、图160、B-1B,至于图95、B-52、轰6这一级别的飞机,确实在哪里都只能算是人老珠黄。
  对于国之重器的轰六不能说太多,一看到聂总师走过来的时候,话题自然也扯到了这次的中方总设计师,隔着老远杨辉就打起了招呼,快步走过去之后,两人也是颇为正式地握握手之类的,在外人面前还是要装一装的。
  “聂总师,倒是让你又匆匆地跑来这边一趟,但我相信你肯定是对这次安排还是会满意的,走吧!我们先离开这里再说。”
  匆匆赶来的聂总师之前在电话里面就大致的知道一点这次找他来的原因,对于自己这年过半百的时候,还能够参与并主持一款全新的飞机的总体设计,聂总师那可是高兴得紧,要说设计一款全新的飞机,这几乎是所有飞机设计师梦寐以求的最高职业理想,聂总师当然也是不能免俗。
  用眼睛的余光瞟了一眼旁边的德国人,倒是从来也都没有感觉到德国人有今天这么让人觉得顺眼,这又是回应着杨大总经理:“杨总经理这倒是说笑了,现在能够有这等好事,您就算让我从长安一路走过来,我那也是必需要来的,何况这次我坐的飞机其实也不赖。”
  这次聂总师坐的飞机虽然是军用的轰六,但这可是为预警机专门设计优化的平台,虽然轰六在早期的设计中噪音天生就有些大,但是现在使用的涡扇9发动机则得益于它最开始是民用发动机的设计,因而在噪音上还是做了不错的控制,再加上这飞机的内饰也尽量参考着MPC-75的降噪内饰材料来,所以军用飞机最让人诟病的噪音问题,在这飞机上倒也不是那么明显。
  这里面的原因知道的人自然是清楚的,不知道的人大概也只会认为这是一句托词而已,也并没有谁会对这事当真,所以一群人又一次浩浩荡荡地往公司总部而去。
  ……
  “好了,现在我们的人也都到齐了,我这就正式介绍一下。”
  站在台上的杨辉来到了聂总师旁边:“这位是聂忠良总设计师,正如你们大家所看到的那样,他就是刚才你们看到那款轰六飞机的现任总设计师,而且之前也负责了我国的运七飞机研制,一直到了金琴科总设计师来到我们公司之后,运七系列的飞机才算从聂总师手中正式交割出去,所以现在我们中航西南则正式宣布,任命603所聂忠良总师为新中运输的中方设计总师。”
  这会议刚一开始,杨辉也是直接就宣布聂总师上任中方总设计师,算是直接把所有人都还没有定下来的心给稳住。
  聂总师之前虽然已经知道了这事儿,但其实也没有想到自己这一落地还不到一个小时,大家伙都才刚走进会议室坐下,自己就被宣布为总设计师,按照常规的程序走,自己不应该是还需要做做演讲,之后又是一些考察,直到最后才会宣布任命吗?
  然而,纵使心中有万种不解和疑惑,现在既然都已经宣布了对自己的任命,那他自然也就需要站出来接下这项目。
  “很荣幸,真的是很荣幸能够被大家信任,让我来当这次的中方总设计师。说实话,虽然我到现在都还不清楚这个项目的具体情况,知道最多的就是这次要研制的是一款中型运输机。但是,请大家相信我,作为一位有责任、有担当的飞机总设计师,我为这一天已经足足准备了五十年,我知道这项目将会是我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个大项目,而且毫无疑问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项目,所以我一定倾尽全力做好,谢谢!”
  说完,聂总师那眼里也是闪耀着泪花,苦苦熬了这么多年,想想以前的项目都是仿制、改进、仿制、改进,没想到终于在自己职业生涯的最后十年拿到了一个原创的大型项目,这又如何不让人激动。
  而台下,不管是中方还是德方,也都被这一番朴实无华的话所打动,中方的设计人员当然中,很多人也有着和聂总师一样的感受,总师前几十年做的是仿制和改进,这些旗下的分系统设计师肯定也只能在老设计上敲敲补补。
  诚然,603所之前是有一个MPC-75的新飞机设计,但那是设计所的民机项目部在负责,就他们这些留下来继续做军用飞机的设计师,可算是苦苦羡慕了隔壁民机项目部整整十年,而如今,那也是一扫心中积蓄多年的郁闷之情。
  至于德国那边,那就更是千般滋味在心头。
  若是说共和国这只是603所的军机项目部苦苦等待了这么多年,众人终于算是拨开云雾见青天,那么德国就是以整个战后的国家航空工业为单位,是整个国家的航空工业苦苦等待了五十年之久,这才终于又算是可以有一个大的军用飞机项目,相比之下那内心被触动之后就更是难以言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5/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