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3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2/483

  “杨总经理倒是放心好了,德国那边的MPC-75飞机运营良好,生产线也正在各种调试当中,而且要是没问题的话,最近我们双方联合成立的脉动航空生产设备公司也将接到空客公司的A-319生产线建造项目,而这笔订单可不算小。”
  所谓脉动航空生产设备公司,这就是当时由中航西南和MM公司合作的产物,也算是双方各自持股50%的一家提供脉动生产线的公司,公司靠着MPC-75的脉动生产线一举成名,而现在这家公司已经提供了包括德国MPC-75、CG-2000的脉动总装线,巴航那边的EMB-145客机生产线也由这家公司拿下。
  而这俨然就是一家新兴的国际航空工业界的工业生产设备提供商,借助着德国那边所能够采购到的精密加工设备,全世界能够做脉动生产线的也就独此一家,且别无分号。
  “哦,看来现在的情况很不错啊!我们两公司之间的合作果然都是好项目,那既然这一切项目都没有问题,这次前来我们中航西南公司,要商谈的又是?”
  此时的杨辉就有些不明白了,既然不是谈MPC-75的后续,并且MM公司旗下的德国空客也拿到了A-319的总装线,现在和中航西南还有什么合作的可能?不过很快,杨辉知道谜底了。
  “这次我们MM来找到中航西南,自然也是有要事要商量,这可算是关系到了我们双方之间的又一次大项目,相信以我们两公司不到十年时间就完成MPC-75项目的所有开发工作,并交付客户使用所表现的效率来看,足以胜过国际上大多的国际合作项目。那么这次我们MM就是奔着双方的合作效率来的,不知道杨总经理是不是听说过FLA项目?”
  这一开始,说实话杨辉还真的就没听说过这个所谓的FLA项目,似乎上一位面也没有听说过这东西啊!
  不过看这MM公司来人的意思,这似乎是一个拖延了很久很久的项目,想来应该是项目的效率太低,导致了MM公司或者说是德国政府的不满,因而这才找到了中航西南,是想要高效率的合作搞出这个大项目?
  FLA……FLA……那么这FLA又到底是个什么项目,完全没有听说过啊!难不成是上一位面的一个因为低效率,最后被干掉的项目?若是这样解释起来的话,似乎就能够行的通了,原来这是一个下马的项目……
  德国那位虽然不明白杨辉为什么没有听说过FLA,但还是直接解释着:“FLA项目,全称:未来大型飞机,是欧洲多国联合起来准备研制的一款用来替代C-130的新一代战术运输机,而从82年的项目需求调研开始,现在已经整整拖延了12年的时间,各成员国之间却还在扯皮当中,所以我们受不了这种低效率了!”
第824章
“众筹”运输机
  得,这时候的杨辉若是还不明白德国人说的是什么项目,那还真就是该一头撞死算了,这尼玛不明摆着的就是传说中欧洲一代神器、战术运输机的巅峰之作、性能最优秀的涡浆运输机A400M的前身嘛!
  这倒是没有想到此时的德国人居然会跑来找到中航西南,应该算是个什么意思,这年头德国人才刚解决东西德的分裂没几年,而且美国爸爸的大兵还驻扎在德国本土在,他就敢大着胆子来找咱共和国合作军用飞机的研制?这尼玛光听听就感觉不靠谱啊,虽然……虽然……
  虽然这时候的FLA项目相比之下,确实在90年代的时候还要更加不靠谱一些,想当年,这FLA项目的前身都还要追溯到82年的时候,那还是由法国宇航公司、英国宇航公司、MBB公司和美国洛克希德-乔治亚公司决定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共同探讨合作研制未来国际军用运输机的问题。
  没错,整个A400M项目最早就是要追溯到82年,那时候杨辉甚至都还没有参加工作,而后来嘛!项目也算是经过了各种长篇大论之后,其实也并没有什么卵用,现在比A400M项目更晚开始的项目MPC-75都已经交付用户商业运营了,这A400M同样还在扯皮之中。
  仔细想一想,从82年就开始探讨项目的可行性,当时那主要也是因为项目参与国所装备的C-130运输机确实快要到寿命期的末尾了,而好在最开始各国的幻想都很不错,认为运输机这东西研制起来还是非常快的,大概10年左右就能搞定,所以最开始四方单位预计的就是在90年代初期定型交付。
  然而造化弄人,自82年开始探讨项目的可行性开始,双方在这中间就一直是各种的扯皮:比如到底是用涡扇好还是涡浆好?到底是载重20吨好还是30吨好,飞机的总装线该建造在哪个国家?各国应该各自分摊多少研发成本,各自的订购数量又是多少?
  以上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项目发起的各国,而且随着后续不断有欧洲国家加入到项目当中,这虽然让项目表面看起来是更加的红红火火,但由于各国军队作战需求的不同,这也导致了各种不同的要求被提出来,导致了最终谁的要求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满足,因而项目也无限拖延。
  就这样,到了90年代的时候,各国依旧还在纠结着项目的构型到底是什么样子,而随着这中间蹉跎的12年时间过去,英国那边首先就受不了,毕竟这时候英国人手里的C-130运输机寿命到期,那就必须要想办法解决问题啊!
  于是,英语首先选择了订购之前早就退出了这次众筹运输机计划的洛克希德公司的C-130J运输机,之后的意大利则紧随其后宣布采购C-130J的采购订单,法国虽然没有采购C-130J,但也同样是选择了暂时退出,自然94年的FLA项目可谓是面临着最大的危险,稍不注意就要分崩离析。
  那么现在作为德国参与到FLA项目的公司主体,MM一看82年最开始发起项目四巨头,首先是洛克希德在80年代末期选择退出,然后英国和法国现在同样也是要打算退出了,你们这尼玛就是一句话说咱不干了嘛!还要那么多借口干什么,没有你北约三流氓,我德国就要吃带毛猪不成?
  于是这就有了MM跑来找到中航西南开始暗送秋波,这没办法啊!谁叫之前两家的合作太成功了,以双方在MPC-75项目中合作的高效率表现来看,新项目也就再也不用受多国扯皮的痛苦了,至于说北约国家不能和共和国合作军用装备研制的问题,这尼玛要想解决的话,耍耍狗皮赖还是有可能绕过去的。
  德国MM公司不惧艰难险阻来找到了中航西南,那咱中航西南肯定也不能视而不见啊!
  要说这A400M项目的替代者,那肯定是要重视的,就现在94年这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上,原本FLA项目四巨头都走了三家,而上一位面要不是德国在94年好死不死的把项目拖下去一两年时间,那肯定后面就没有A400M这飞机了。
  现在德国也要脱离这项目走出来肯定就是好事,不管MM和中航西南两家最后的能不能愉快地走到一起,这个姿态肯定是要摆出来的,只要给德国人看到足够的光明前途,那边肯定也是要退出FLA的。
  完全有理由相信没有了德国人的最后努力维持FLA项目,自然这一位面的A400M直接就没了,至于以后MM和中航西南双方的合作成与不成,那就是另外的一回事了,反正现在是一定要先把A400M给整死。
  这种打着合作的名义,把行业对手的项目给搞死在摇篮当中,之前这是美国佬对咱共和国用的最多的招数,比如合作麦道82搞死了运十、合作FT-8搞死了共和国原本打算引进的斯贝舰用燃气轮机,合作……
  反正这种亏共和国吃的绝对不少,因而现在的杨辉也算是吃亏是多了,大概也就产生了那种久病成良医的感觉,现在就要学学美国佬的招数,看能不能把A400M给搞死,若是能成的话就再好不过。
  快速地下定了决心之后,此时的杨辉也就做出一副我们非常感兴趣的表情:“哎!原来是你们之前欧洲合作搞的那个新一代战术运输机项目,这个我们是知道的,怎么?现在你们德国这边也要打算退出合作,然后出来单干?”
  得,杨辉这话算是说到了德国人的伤心之处,这更是引来了各种大倒苦水:“可不是嘛!你看这项目从82开始,一直拖到现在都还在研讨飞机定位,算算现在这都94年了,我们也眼看着由于之前拖延的时间太长,为了能够快速地拿到飞机,这不就建议引入安70运输机来进行小的设计改进嘛,在这之后大家就能够快速地定型交付使用,可这英国人也不知道是怎么滴,他们不同意不说,还直接要去采购C-130,你说说这像什么话!”
  还真没想到德国人把主意都打到按70上面去了,这年头还真是挺有意思的,你德国跑去把一款前苏联的运输机项目拿来当宝似得在这西欧多国来宣传,并且还要准备把这东西复活成FLA项目,这还真是够了。
第825章
这东西很尴尬
  要是FLA项目各发起国真的能够为了项目进度而齐心协力,那么整个项目也不会拖延到这个时候,搞到甚至上一位面杨辉出事的时候,那A400M依旧是没能正式交付使用,所以真要算起来,这A400M项目才是真正的拖进度大王,从82年开始则一直经过92年、02年、12年,这中间所过去的三十年时间,都已经足够采购一款运输机从开始用到报废。
  而话又说回来,君不见82年FLA项目开始的时候,多国都是直接否决了英国佬提出的在贝尔法斯特运输机上进行大改的计划,那人家英国带来的这好歹也算是正宗的西欧货,现在你德国把欧洲手下败将苏联的残次品拿来献宝,英国能够接受就怪了。
  就你德国人知道为项目好,可以跑去找来的短平快的项目,那我英国十年前提出的魔改贝尔法斯特项目为什么不能通过,你德国这明显就是双重标准嘛!
  而凡是敌人所支持的,那我搅屎棍就一定要给你破坏了,不用说了,这安70绝对不能上了北约的户口,现在是绝对没得谈,大不了我就去买美国爹的C-130J,就是不能让你德国人支持的项目好起来。
  反正之前都已经谈好了,只要英国采购C-130J飞机,那么罗罗就可以收购为C-130提供发动机的美国艾利逊发动机公司,从而便可以补齐罗罗公司的航空发动机所有系列线,到时候好歹这C-130J装的也是我们英国的发动机了,也算是间接参与到了C-130J项目。
  不过嘛,要是没有德国佬所提出的要求对安70进行改进设计,这恐怕也就没有德国人来找到中航西南合作什么事了,同样就更不可能达成杨辉所设想的搞死A400M运输机,所以某种意义上还是应该感谢德国人才对。
  “安70啊!这个飞机我知道,是之前苏联时期没有完成的一个运输机项目,原本是打算用来替换伊尔76运输机的,不过这项目随着苏联的解体现在也没有了下文,要是打算在安70这个项目上投资,恐怕也不太好运作啊!”
  这年头,做项目的怎么能够把乌克兰这家伙拉进来,安70就算最后能够研制成功,也不见得他乌克兰就会采购几架来用用,就现在乌克兰所封存的伊尔76系列飞机大都还是至少三成新左右,你说乌克兰以后会有钱来采购安70吗?
  再说了,这时候的乌克兰虽然是解体了,但安东诺夫设计局还依旧打算和俄罗斯那边赶快合作,做着把安70赶快做出来然后投入国际市场的美梦,你现在眼巴巴地跑过去找到乌克兰那边去搞安70,不就刚好正好是给乌克兰送枕头吗?况且安70这款飞机有俄罗斯和乌克兰这两家在之前就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新人掺和进去能得到啥好处?
  杨辉知道这些情况,德国佬却还处于一根筋的阶段,他们若是真能够搞清楚的这里面的道道就怪了,现在德国的科尔政府还正在做着把德国的影响力辐射到东欧的大美梦,因而连带着这边MM公司也有些被感染了。
  听到杨辉对这项目不看好,那更是连忙解释着:“关于乌克兰的安70运输机项目,这款飞机我们之前已经有过接触,现在它已经开始在建造原型机当中,就是飞机的航电设备有些落后,到时候我们加入进去可以对这款飞机的航电进行更新,飞机的性能还可以再上一个台阶。”
  说了对安70运输机不足之处的改进方案,可还是看到杨辉这家伙没有什么表情变化,难道是真的对安70这项目不太动心,而不服输的德国佬自然就更是煞费苦心地帮安70进行着推销。
  “而且啊!我听说过贵国之前是采购了一批二手的伊尔76运输机,说实话那飞机起飞重量倒是挺好看,但机体的尺寸就有些太小了,已经不太适合新时期的空军运输需要了,而安70运输机则是达到了4X4的货仓高和宽,这比起伊尔76可就算是强上了不少,等你们参与到这个项目之后应该还有很大的可能得到一条生产线,如此你们自己就可以生产这种大型运输机,哪里还需要什么二手的伊尔76。”
  听了这德国人的说法之后,杨辉心里也是默默地点赞,还别说这德国人之前来的时候肯定是做了功课滴,要不然怎么会连共和国采购的第一批二手伊尔76运输机都知道,就这份用心都应该肯定。
  然而,就算德国人看明白了伊尔76在共和国会水土不服,但这安70就一定比伊尔76更加合适?就这款极限载重(牺牲大量的载油)也才载重47吨的家伙,能够运共和国所要求的主战坦克?
  比如光是现在共和国在MBT-2000坦克基础上国内改进使用的型号就达到了47吨的重量,到时候若是再给装上一些附加装甲之类的,就安70还能运的了这种大家伙?就算能够运走,那航程还要不要?
  更别说现在国内正研制中的55吨级99式坦克,你不能运输99的大型战略运输机在共和国肯定都会水土不服,也不想想为什么上一位面共和国的运20为什么在载重、尺寸上都比安70大了好大一截,那不用想也知道这安70绝对是没法满足共和国战略的需要啊。
  既然安70没法满足战略运输的需要,那安70的这47吨的极限载重也没有太大的意义了,到时候就算这飞机到了共和国手里,那不过也就是一款可以用来替换运8的战术级运输机定位而已,而运8这种战术运输机在共和国又完全不需要达到47吨,运载能力是绝对是的富余。
  因此,安70这飞机绝对不能进入共和国,这飞机仅仅是能够满足苏联时期的国防需要而已,毕竟苏联的陆军、空降兵所使用装备都是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就按照伊尔76标准设计的军事装备,苏军大量装备的T-72坦克也仅仅就是40吨出头而已,用安70来运输是完全没有问题。
  “安70确实各方面的潜力都要比伊尔76好,但也绝对是好不了太多,这两飞机不过就是半斤八两而已,伊尔76没法满足我国军队的需要,自然安70也很困难满足我国军队的需要,甚至这飞机也不能有效地适应你们德国的需要吧?”
第826章
有想法的德国人
  “不过,我们倒是挺看好安70的机身设计,4X4的货仓尺寸绝对足够运载现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的前线战术装备,相比之下倒是我们现役的运8飞机在尺寸上就显得有些不太够用了。”
  而杨辉这时候说的倒也算是大实话,像若是以安70的货仓尺寸来设计新一代的战术运输机,那也绝对是牛逼到爆,除了主战坦克它没法运输以外,其它的还有啥不能运?所以说杨辉对安70完全毫无想法当然也不对,毕竟又这种好东西就应该物尽其用啊!
  “那么,若是这次你们真的是打算研制一款新的前线战术运输机,那就不应该去盯着安70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飞机上面,退一步我们其实应该把飞机的载重定位在25-30吨左右就够了,倒是使用安70的机身设计还算是比较不错的想法,如此我们便可以把飞机的最大起飞重量控制到100吨左右。”
  事实上,一款能够满足新时代战术运输要求的中型运输机,在载重吨位上和老一代的C-130、安12、运8都没有太大的要求上区别,真要说新时代的战术运输机应该定位到什么标准的话,实际上还是英国牛牛六十年代装备的贝尔法斯运输机最合适。
  这贝尔法斯特运输机1964年1月首飞,可以用于运输火炮等大型军备,当时就具有载重22吨飞5000公里的能力,而这数据比C130之流只强不弱,货仓宽度同样也是要大于C-130运输机,完全是向着伊尔76这种3.5米直径的飞机靠拢,最难能可贵的还是这飞机的改进计划中就有了25-30吨的载重的型号。
  所以说,大英帝国果然是走在时代前面的巨人,六十年搞的一款运输机直接就能够满足2000年之后的需求,要当时英国的那帮政客们能够干点实事儿,不跑去采购C-130,而是把订单给肖特公司,那么82年的欧洲还会去讨论新一代中运?直接上贝尔法斯特就行了,甚至2000年之后这飞机依旧可以继续使用,好好挖掘这金矿就绝对是一款能够生产、使用100年的好飞机。
  然而一切都没有如果,就算英国人走到了世界主流的前面,但最后还是只能给跪下,亦如他们发明的蒸汽弹射器、斜角甲板、光学助降这些好技术一样,最后英国佬自己还是无福享用,只能为人作嫁。
  若是在七十年代的时候共和国不去仿制运8,借着当时中英之间的还算不错的国际环境,当时都能够引进斯贝202的情况下,转而去引进当时英国不要的贝尔法斯特运输机,那东西拿回来生产就绝对是大好事。
  现在,新一代战术运输机的研制又摆在了杨辉的面前,而这时候就确实应该好好地吸取教训,首先货仓尺寸一定要大,野战起降能力一定要有,至于最大起飞重量嘛!这东西倒是不太重要了。
  此时的德国佬似乎也明白了现在这种情况,看来共和国这边是对安70这一级别的飞机不太看好,而通过杨辉所透露的消息来看,似乎这家伙还是比较看好的安70的机身设计,这倒还有点可以谈谈的必要。又想到之前德国军队所提出的要求,这时候才发现尼玛双方的要求还是很有些相似之处啊!
  “听了你们的看法,我倒是觉得我们双方可以谈得来,飞机25-30吨的最大载重设计,这刚好也能够满足我们德国军队要求运载新一代的黄鼠狼2重型步兵战车,这款战车是我们德国联邦国防军21世纪的主要作战装备,战斗全重30吨,到时候稍微把这款飞机的极限载重扩大到32吨左右就差不多了。”
  这德国联邦国防军也就是战后的德国军队,这支军队虽然也拥有豹二坦克、PzH-2000重型自行火炮,但这些都是真正的进攻性武器,其超过50吨的战斗全重就算是安70来了也运不走,因而德国也没有打算空运这种大家伙。
  而且就算是可以运这种东西,美国爸爸那边恐怕也不会允许德国拥有这种能够快速前沿部署豹二主战坦克的空运大杀器,能够运输主战坦克就已经是战略空军的范畴了,而德国这种国家肯定是不能有的。
  如此,发展一款能够运输黄鼠狼2步兵战车的中型运输机对德国来说也就直接顶天了,其它的甚至想也不用想太多,直接放弃就好。
  那么现在的情况倒也算是明了,这尼玛也就说还是要研制一款和A400M一样的运输机嘛,A400M能够运输最多31吨的物资到处跑,现在中德联合研制的也是最大能够运输32吨的装备满世界浪,而且货仓尺寸好像也算差不多大小了。
  看来这项目确实有戏了,杨辉倒是心里面有些想法了:“若是德国要求的也是这种运力,相信我们还是能够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但你也应该知道,现在你们作为北约国家是被明令禁止同我们共和国展开军事合作,哪这款运输机又该如何运作?”
  杨辉这时候问到了合作方式,而这德国佬却是一副我早就已经想好了的样子,此时也是什什秘密地说着。
  “首先我们研制这运输机又不是一定要军用,现在我们这个项目它是民用的,你看看现在乌克兰不都已经对外出租搞商业运输的安124运输机了吗。自然现在我们要走的路线首先就是不能对任何一个国家出售这种军用运输飞机,反过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飞机生产出来,然后出售给中间运营商就行了,中间商出租给各国的军队使用,又或者各国军队有运输需要的时候临时包机也完全可以。”
  就这样仔细地思考着,杨辉现在还真有些不太好理解这到底是什么情况,把军用运输机以商业名义制造出来,然后出售给专门的飞机租赁公司或者航空货运公司,再由这些公司出租给各国军队或由货运公司直接去承接军队的运输任务。
  我勒个去,这种想法也亏他德国人能够想出来,这尼玛还是杨辉所熟悉的传统型德国佬吗?能够想出这种办法的人能够是以呆板著称的德国人?这尼玛简直是要逆天了都。
  不过嘛……这听起来好像又还是挺有些可行性,虽然这种模式在共和国有些看似行不通,毕竟这太过于天方夜谭了,但对于苏联解体之后能够好好享受和平红利的欧洲,一个军人都能够每天早上8点打卡上班、晚上5点打卡下班的神奇之地,把这种军事运输任务商业化的行为也确实是真的有可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2/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