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2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8/483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不就是怕我从海军司令位置下来之后,新上任的那位和我之前的想法不同,最后会影响到西南科工和海军现在良好而密切的关系嘛,这一点你肯定不用担心,只要你们按照时间节点保质保量的把项目做成,不管海军司令换做谁都会继续支持你们的项目。”
  话是这样说,但杨辉自上一位面而来,对于之后二十年的共和国军队装备科研项目、采购等情况都表示不太看好,反正就一个字儿:乱。那个时候的共和国军事科研投入本来就少,同行间为了争项目,拿到了项目后为了要经费、研制出了成品为了要订单,在最黑暗的时候,在几乎不管是哪一步总是需要用钱来说话。
  这样的情况,杨辉能不担心吗?现在刘司令这样说,杨辉也只能是表示认同的点头称是,至于心里是怎么想的肯定是不好说出来。
  “这个我知道,主要是突然觉得有些不太适应,新的海军总司令还没接触过,心里还有些打鼓。您这时候从总司令的位置上退了,倒是清闲,我以后还得要继续干下去啊,还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啊!”
  这话说完之后,刘将军表示非常不认同,什么叫自己以后就能清闲了!他倒是想要退下去清闲清闲了,但奈何上面抓着不让自己退下去,刘司令现在也不是没办法啊。想到自己马上就要开始的新工作,这也是有些颇为头疼。
  “话可不是你这样说的,我虽然很想如同你说的那样退下去清闲几年,但上面还对我有要求,现在虽然是卸任了海军那边的总司令职务,但上面还有位置在等着,这是总设计师那边点头做的安排。要说起来本来我都是该在87年就退休的,不过由于这几年海军这边一直脱不开手,才一直到了现在,特别是去年那场海战更是善后了好久。”
  要调到上面去?听到这里的杨辉也是有些记起来什么了,好像在上一位面的刘老将军一直是干到了386时代,最后是在台海危机过后才下去的,这样算来的话……
  杨辉只是记起了一个大概,但它不清楚的是,上以位面的刘司令之所以能够在70岁的高龄继续身居高位,并且在一直在80岁之后才退休,这都是有原因的。其中就有总设计师的那句:“调他来,就是抓现代化,抓装备的。”
  之后的时间里,情况各种出现连刘将军自己也想不到的逆转,古稀之年再次当上穿上绿军装,从顾委中走出来再进入中央军委,并当上副主席一职,这怎么看都是特殊中的特殊。
  不过这一位面又有些不同,由于在海军这边耽误了一年多时间,刘将军还并没有进入到顾委中去。而就是在这一年的十一月也就是这次JF-17首飞前的一个月,当时的刘司令在十三届五中全会中特许入席,在人事的调整中被涉及到其中。
  这次总设计师主动辞去中央军委职位,在提名后续的接班人中就有当时与会的刘司令赫然在列,一顶副主席的帽子就到了刘司令的头上,之后就有了刘司令从海军司令的位置上下来,在同前来接班的新司令调整了之后,这才按照时间、工作安排来到了西南科工参加JF-17的首飞。
  而之所以这次首飞能够有副主席这样的大人物前来,一方面是杨辉是在八月底就上报了首飞节点,当时的刘司令是同意了要出席的。等到接班了副主席之后,又考虑到这次前来参加首飞的还有六个国家的相关军队要员,加上刘将军之所以能够调上去还是因为总设计给他的定位就是搞军队的装备、搞现代化。
  如此看来,这次刘副主席前来参加首飞,似乎也就是顺理成章的是新官上任第一把火,毕竟是专门转装备的嘛!
  想到以后有刘副主席在上面,杨辉感觉到自己的计划似乎可以有更大的发展可能了,有了一位关系军事装备现代化的副主席的支持,杨辉有理由可以争取到更多的资源。
  整个共和国,负责军事装备并做的比较好的当属聂帅,而当年的刘司令在建国之后的二十来年里,就是一直都是聂帅的副手,因此到了海军之后也不免是相当的重视海军装备现代化,甚至就连这次入驻军委也是因为总设计师看好其抓装备现代化、军队现代化上的强大能力,就曾经直言不讳:
  刘XX身体好,知识面比较宽,解放后一直搞国防工业,搞科技装备,在苏联还学了几年。他懂科学,搞卫星、导弹都参加过,是荣臻同志的主要助手。选这么个人当军委副主席,恐怕比只看资格好。
  虽然总设计师的那些话杨辉不知道,但他只需要知道海军最重视装备现代化、最看重西南科工的刘司令,在这个时候调到了新一届军委里面,并负责常务工作,又联想到386在上任之前并没有在军队的背景,恐怕之后的军队方面刘副主席要负责的更多一些。
  “这……您看我这人,最近这边在忙着首飞的事,也没有来得及关注到这次全会上,这真是……”
  说到这里,杨辉心里也是冒了冷汗,这种事自己怎么没多关注一下啊,现在这可真是要了老命,要是追究起来那就是把杨辉给撸下去也不为过的,实在是太不小心了。
  “无妨,这次全会闭幕也还不到一周多时间,而且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在人事方面公布的比较晚,你们这西南科工又确实交通、信息比较闭塞,我这都是明白的。反正你只要把这一摊子的项目做好,就是永远不知道我这个老头子当上军副主席也无妨,你应该知道我这人是太在意这些小细节的。”
  这话给说了之后,杨辉的心里才算是大石头落下来,又连忙换了一个话题,恰好正该把事情说到这次的JF-17项目上来,这就比如……
第574章
还是资本主义的皮好用
  “你说什么?翻过年之后要到苏联去一趟,那边可不是什么好玩儿的地方,最近这几年的苏联还是挺混乱的,你去了恐怕会不太安全。”
  新的刘副主席对于杨辉刚才提出的要到苏联去一趟表示有些想不通,虽然现在两国实现了外交正常化,但杨辉这次没有什么靠谱的理由就要去苏联晃悠,作为一家国有大型军工单位的总经理,这肯定会受到特殊的审查。
  但杨辉在刚才就已经想明白了,与其去找到丁主任后再各种走关系,还不如现在就把事情给刘副主席透露一些,相信对于共和国军事装备现代化高度关注的刘副主席应该会同意杨辉的计划。
  “是的,我这次就打算去苏联一趟,不过到时候应该是先到巴西那边把涡扇10A发动机在巴西建立总装线,成立合资公司的事情先办好,之后会以巴西那边合资公司的名义去苏联。我想我若是能够在苏联达成一些不错的协议,为我们西南科工和巴西的合资公司引进一些优秀的航空航天相关技术就最好不过。”
  事情都到了这一步,杨辉之前要在巴西建立涡扇10A发动机总装线的事也就明白了,通过和巴西合作生产涡扇10A发动机,这就会有一张来自巴西这一资本主义国家的合法外皮,靠着这东西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说是西方民煮国家对某某技术感兴趣。
  需知在上一位面的苏联解体中,真正的狂欢点并不是对于不同国家都相同,整个共和国的狂欢是解体之后苏联的两次经济危机才对,也就是九十年代中旬到2000年之间,在91年刚解体的那段时间共和国还真就没有捞着什么好东西。
  苏联刚解体的时候,整个国家上下全都是弥漫着对西方国家的美好憧憬,不管是政府高层还是科研人员大都是这样的心态,这一切都是因为所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带来的苏联人民在思想上倒向西方。
  在这种情况下,就共和国这样的当年穷跟班儿出面去淘宝,你真的能够淘到什么好东西?
  有意出卖苏联利益、技术的技术人员、设计局肯定都不是什么好鸟,既然在思想上都出轨了,自然是面向资本主义国家出轨,人家怎么可能看的上当时经济落后的连苏联都不如的共和国。
  如此,共和国在91.92年那段时间没有捞到好东西也就不奇怪,就算能有,那也都是一些真正的有共产主义精神的老一代,而这些老一代在精神上已经是对苏联、俄罗斯死忠,要真的找出一两个对共合国有好感的还真就是相当困难。
  一句话,不愿意出卖苏联利益的人,肯定对共和国也不会有任何的想法,愿意出卖苏联利益的人在那各疯狂的年代一般也看不上共和国,人家都是冲着纸醉金迷的资本主义生活而去了。
  对于这种情况,杨辉自然是不能改变这些人的想法,它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满足这些人的需求,反正你就是要到资本主义国家去嘛,那好办,我满足你。
  巴西:作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小有名气的存在,拉丁美洲屈指可数的老大,这样的名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需知上一位面中的南棒仅仅只是在90年才和苏联建交,人家都能在苏联解体的时候光明正大的在驻苏联大使馆挂出招募告示,明码标价的招募到了大量苏联人才,也搞到了大量的技术。
  想想韩国这样的弱鸡都能够有吸引力,这边打着巴西的名头前去搜刮好东西,恐怕也算是相当有诚意了,也不用工搞那些超级保密的极端项目,一些不太受到关注的技术自然就不是什么问题。
  反正是只需要整一副资本主义国家的外皮就够了,美、英、法这些国家的皮不好搞到,但二流资本主义国家巴西的皮儿整一套肯定是没问题的。
  在飞行器方面打着巴航工业的旗号就算是比较靠谱了,毕竟这也算是十多二十年的老店,还有着美国诺斯罗普公司的背景,在航空制造业这个小圈子里面还是有些小名气。
  航空发动机方面就是这新成立的航空发动机公司就行,到时候拿出巴西政府的证明文件、巴航工业出具的发动机采购等等,这妥妥的就是一家靠谱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单位啊。
  一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主流支线客机制造公司来招揽,这绝对要比共和国这个穷鬼更有诱惑力,有了这些之后还怕这些蛀虫不乖乖的把手里的东西拿出来,到时候是要啥有啥。
  若是在招揽的时候再许以重利,比如什么总工程师、总设计师之类的那不就更是简单加愉快吗?宁为鸡头不做凤尾这种事苏联人还是明白的,到那些一线的空客、波音去做普通的技术人员,能够有到巴航做总师舒服?
  这才是杨辉这些年苦心在巴西经营海外业务的又一大原因,不然到时候想要在苏联解体这样的世纪盛宴中分一杯肯定是不可能的,正好现在时机已经快要成熟了,先把巴西那边的皮打理的油光铮亮,等到90、91年的时候就可以出发了。
  你得知道,这苏联的混乱并不是从91年之后才开始的,一个超级帝国的崩坍没有提前几年时间的蛀虫疯狂啃食,是绝对不可能毫无征兆的跨掉,在90、91年这个黎明前的黑暗期间,那才是偷偷发大财的时候。若是要真的等到解体后再行动也不是不行,但那个时候的其它几个超级大流氓都死死的盯着苏联,要下手也不好想办法。
  话的确是这样说的,计划也很有可行性。但杨辉还不能说的这么露骨,他需要含蓄一些。
  “我这次到苏联去,主要还是想要试一试看苏联现在到底烂成了什么样子,听说北方两国交界处已经掩盖不住苏联的腐朽了,我正好可以打着新成立的巴西航空发动机公司旗号,去试一试能不能通过一些特殊渠道搞到一些好东西。”
  说话间,杨辉已经是两眼放光,似乎下一刻就是苏联满地的好东西等着他去捡,看着刘副主席也是各种哭笑不得。
  对于杨辉说的这种事,刚才想了想就觉的太过于惊世骇俗,去挖苏联这样的超级大国墙角,这可就略显刺激啊,也不说这次能不能成功,就单是杨辉的这种想法就绝对是让刘司令有些心动。
  作为海军司令,现任的共和国军副主席,自然是知道苏联的现状,之前没有这种想法在于受传统思想的束缚没能想到这里,但杨辉这突然一说之后就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一样,各种看似“不切实际”的想法都是应运而生。
第575章
不能把自己也坑了
  “年轻人果然很有想法啊,当我们这帮老头子还在为苏联松口了要出售苏27一事感到高兴的时候,你都已经想到了要趁火打劫等等其他方式去挖苏联的墙角。虽然我对这事非常的不看好,但依然被你刚才说的想法吸引了,不在于这事成功的可能有多低,而是在于这事成功之后所带来的巨大收益,以及它所带来的一条崭新的先进军事技术来源。”
  听到沉默良久的刘司令说出了这么一句话,杨辉就知道这事儿有戏了,只要大领导有这个想法,杨辉就能够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在案列前,把挖墙脚这种事做大做强。
  “就是这么个理儿,我们现在打着巴西那边公司的旗号先去试水,成与不成都和我们共和国关系不大,既不会影响我们和苏联两国之间的邦交,在也不会影响到现在正在谈的苏27引进,反正这事成了是一本万利,不成也无伤大雅,所以……”
  话都说到了这里,最后的结果似乎也就不用猜也能大致明白,刘副主席最见不得的就是这种机会。
  也不用太多的思考,直接就是给出了最后的结论:“这是你们西南科工自己的事,你这个做总经理的就自己看着办吧,不过你首先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其实先要把这边公司的事给理清楚,还有巴西那边透露的JF-17舰载机项目你也可以去仔细合计一下,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有可能的话最好能够借鸡生蛋最好。”
  就这一句话,里面就包含了至少三条信息:挖墙角的事上面现在不管,也就算是默许了;其次要杨辉在干这种事的时候注意安全,并要把这边公司的事先处理好;最后又是念念不忘的航母舰载机项目。
  就这些,全都是杨辉早就有了计划的事,要做起来自然也是顺理成章,这就只需要猛的点头表示没问题就行。
  “一定、一定,西南科工这边已经完成了总公司制度改革,现在的几家新成立的子公司都已经步入正轨,很多事情都可以直接由下面的子公司处理,实在不行现在还有以前的老领导在公司,只要不出太大的问题都能解决。”
  这就是西南科工改制之后的好处,其它的先不说,光是总公司这里的繁琐工作就能减轻好多,这也刚好腾出时间来让杨辉去倒腾各种好东西,这对杨辉、西南科工、共和国都是好事。
  至于说安全问题,这就只能说是尽人事知天命了,杨辉只能说是尽最大努力自保,但你要去做这种灯下黑的事儿,不冒一些风险是肯定不可能的,特别是第一次做这种项目,就更加需要有杨辉亲自出面主持,只要成功了一次之后,后面也就不需要再去干这种高风险的事。
  “这是一定的,反正您就放心好了,至于JF-17的舰载机改型,我会在这次前往巴西商谈涡扇10A发动机的时候和巴西那边好好商量一下,争取把这个项目拿下,毕竟是我们经手研制的第一款舰载机,西南科工还是有这个想法的。”
  对于这舰载机项目,杨辉自然是有些想法,就在来之前他才私下去找巴西那边带队的问过,虽然没有得到一个比较靠谱的回答,但有这模糊不清的一点消息就够了,研制舰载机这样的大事可不是什么三言两语就可以搞定的,关系到大笔资金的投入、以后战机的采购、能不能收回成本、单机采购价格等等。
  这些问题杨辉都知道,因此在这个时候也没有说出个具体的情况,即便是面对军副主席,它同样也只能给出上面那样的一个棱模两可的回答。
  “这就好,先把正事儿做了之后,你再说其他的,反正航母舰载机的事还是要上心的,我个人对航母还是相当的期待,没有自己的航母我始终不甘心啊,你是没有体会到过我上次在美国航母上参观时的经历,那种感觉……”
  航母吗?这事的确要看天意、看国力,上一位面共和国不也有了航母吗,不仅改造了前苏联的,同样还自己制造了这种超级大国才玩儿的起的东西。
  在上一位面,到最后这位老人家最后都没有看到共和国的航母服役,这也算是一大遗憾,在16号交接服役的前一年去世,这不得不说是这位95岁老人一生的遗憾。
  但这个时候,杨辉却思考着现在刘副主席如此重视西南科工在航母舰载机上的发展,又联想起上一位面共和国航母的发展历史,首先在建国后的七十年代就开始考虑过在一款两到三万吨的航母,当时还从法国搞到了埃塞克斯级的部分图纸数据,甚至从刚刚建交关系看似不错的日本那里也搞到了一些二战中的日本航母图纸。
  不过最后这些努力却都在八十年代下马,因为国家的经济太困难才不得不以失败告终,之后就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那时候也是刘副主席在任,这才考虑并咨询了西班牙巴赞造船厂提供的两万吨航母方案,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现在想来,这刘司令恐怕在这个时候也是在考虑航母的事了,上一位面考虑到没有合适的轻型舰载机最后西班牙巴赞提供的方案不了了之,但这以位面的西南科工若是把JF-17做出来,那巴赞提供的航母方案恐怕就有些看点了。
  要说西班牙提供的那套方案,实际上就是可以看成法国战后建造的第一款克莱蒙梭级航母的翻版,不同之处仅仅在于为了降低成本使用了很多民船技术来制造,这在当时共和国这样的穷人看来,其实还是相当有诱惑力的。
  所以,杨辉就怕到时候海军或者高层忍不住就把那西班牙整出来的坑爹货给继续下去,那时候才就是真的把自己给坑了进去,先不说这条航母适不适合共和国,就说到时候共和国在96年台海危机之后,美国还会让西班牙把航母建造完并交付给共和国?
  这种事可不是没可能,而是一定会有可能,没看到上一位面毛子从法国订购的西北风最后就给跪了吗,强入毛子那么刚烈动不动就要射导弹的家伙,在加上高卢鸡这一流氓,最后都没能抵挡住美帝的压力,不得不把这事儿给黄了。
  就共和国加上西班牙这样的体量,搞得还是可以弹射固定翼舰载机的航母,美帝不跳脚才怪,到时候要求把项目一停,你还真就拿他没办法,搞不好几年之后,这东西就得要被便宜给了三哥,那才是……
  所以,在杨辉现在看来,搞舰载机确实很有潜力,但就怕西南科工把舰载机做出来之后,把海军也框了进去,到时候即便别人不会说什么,杨辉自己也要后悔死。
  基于这种情况,航母舰载机项目还需要多方考虑一番,如何能够借鸡生蛋培养了西南科工的舰载机研制能力的同时,还不会把自己人坑了进去,或者说最好的一种结果是共和国确实能够在2000年之前搞到一艘可以使用的航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8/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