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2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7/483

  现在同学当上了总师负责一个项目,自然孙惠中也是有这个能力的。
  “孙主任吗?这也的确是一位很有能力的人才,以它统筹研制了歼七四机身全部的经历来说,把他算成是歼七四的副总师也不为过。所以能力肯定是够的,但他现在的机体强度研究室主任的履历来说,直接当上新歼总师恐怕有些……”
  新歼是绝对的一个大工程,多少对手都在看着西南科工这边的每一个动作,若是西南科工直接拿出一位连副总师都没有经历过的科室主任来当总师,这肯定会被竞争对手狂喷乱炸。
  杨辉知道这人的能力够,但履历不够就确实有些碍手碍脚,甚至杨辉自己现在都是如此,要不然他自己的头上还有会“代理”两个字?
  对于杨辉的担心,于总师自然也知道,但于总师有他的考虑。
  “话也不能这样说,我们把强度研究室的主任提出来当总师,恰恰就表明我们对新歼技术难点的清醒认识。”
  作为搞技术的总师级别人精,于总师考虑什么事都要先看看怎么从技术上来解决问题,这才是他的长处。
  “新歼作为西南科工第一次研发的双发多用途战机,在机体结构方面会有很多要攻克的难点,再加上指标要求的空重12.5吨相当严格,我们这次新歼研制任务中对机体结构、强度的要求非常高……”
  果然老奸巨猾、连这样的借口都能想出来,但杨辉也不得不承认这个借口绝对是非常阔以的。
  本来新歼的机体结构也是这次项目的大难题,特别是西南科工方案还尺寸巨大的情况下就更是如此。
  至于说,除了机体强度方面之外的问题,就还有各种各样的新技术难点要攻克,比如新歼的数字式电传飞控、数字式航电系统。
  好在,这次于总师提出的人选中还有一位和杨辉年纪差不多的技术人才,作为玩儿电传飞控技术出名的厉云,那也是能力出众。
  厉云和611所负责电传技术研制杨为师出同门,甚至因为他在软件编程上面造诣更高一些,有些地方还要更甚一筹。
  要知道这家伙当时还是YZ-1的数字式电传飞控项目的时候,整个飞控软件的编写就是他做出了飞控软件的大体构架。
  就单是这一点,就把当时的各路国内的电传飞控领域专家震的不轻,也就是当时的杨为能和这家伙聊的欢,想比这就是天才间的认同和交流。
  于总师之所以把这位厉云提出来和孙惠中在一起,肯定不是说厉云有能力去争这个总师的位置,恐怕更多的是给孙惠中本身的技术短板做补充。
  新歼的机体结构设计非常重要,但电传飞控一样不会弱,或许这位西南科工数字式电传飞控的造诣上最为精湛的厉云可以做新歼的副总师。
  “这样好像也不错,推孙主任当新歼的总设计师,让厉云当新歼的副总师,全面负责新歼的电传操控系统研制,现在他也是西南科工在电传研究室的主任,可以去辅助总师的整机研制工作。”
  杨辉这里口头上仅仅说到了电传飞控系统,而杨辉之所以愿意把厉云推上副总师的位置,还在于杨辉和厉云的多次谈话中,感觉到这家伙的手已经不止是伸到了电传飞控中。
  更令人惊讶的是,厉云还凭借着他优秀的软件编程构架能力,对同样需要程序控制的数字化航电系统也有他自己的想法。
  如果说厉云在电传飞控上面的造诣可以让他坐上西南科工电传飞控室的主任一职的话,那么厉云在数字化航电系统上的研究,则是新歼副总师非他莫属的最大原因。
  所谓多用途战斗机,其实很早以前就有人打这种主意,但真正要实现完整、无缝切换对空和对地之间的作战模式。
  这就必须要有数字式航电系统做保障,F18能做到这一点就在于F18使用了数字化航电系统。
  简单些说:战机对地、对空两种模式,和战机之间的关系,就好像电脑和操作系统的关系一样。
  要实现一台电脑娱乐、办公两不误,使用双系统就是最好不过,战机做到对地对空两不误自然也是如此。
  只有开机的时候,选择对应的操作系统就能完成不同的需求,这才是多用途战机的精髓所在。
  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有优秀的航电系统构架,而厉云之前提出的一种理念却让杨辉惊为天人,甚至差点怀疑一家伙也是穿越者。
  厉云提出的航电构架方案:采用综合功能子系统,将整个航电系统划分成四个分区,传感器子系统,数字信号处理区、任务处理区,飞机管理区,并实现模块化设计。
  这东西普通人听起来很难搞懂到底意味着什么,但不要紧,只需要知道这种航电构架的名字叫“宝石柱”就够了。
  同时还要知道这种宝石柱航电系统是用在美国的F22上面,F35的航电系统被称为“宝石台”也是这一系统的改进版。
  当然了,美国的第三代战机是没有使用到这种东西么,如此也就知道了这东西到底是什么级别的黑科技。
  当然,再怎么黑科技的东西,到了兔子这里瞪一眼就要怀孕,上一位面的美帝三代没有福气用上这东西,但共和国的三代机就用上了这一技术,这款飞机就是十号工程机。
  可以说宝石柱这种东西就是代表了航电领域的高大上,然而它的命运同样和被美帝吹渲染的强大无比的DSI进气道一样,都是要被……
  现在好了,新歼硬件方面已经用上了上一位面中被兔子白菜化了的DSI进气道,那么软件上肯定不能落后。
  若是“宝石柱”系统可以用在新歼上面,那情景简直太美,想想就觉得够刺激。
  正是基于这些情况,杨辉才要力挺和自己年龄差不多的厉云当上这个副总师。这样的成就,在年轻一代中,恐怕也就只有西飞唐昌红可以比比,那也是一位副总师的存在。
第477章
用钱解决
  随着新歼指标的下达,西南科工的科研队伍再次连轴转,一部分由新任的吴炳麟总师带队,联合着巴航工业的一小部分科研人员,正在对FC-17进行最后的定型设计,预计再有半年时间就能开工制造原型机。
  同时、为了节约时间,FC-17科研队伍利用一开始为验证大边条翼技术而建造的YZ-1技术验证机为基础,机体加上侧板技术、将原机上面的电传飞控作为试飞应急使用,一款和计划中的FC-17气动一模一样的战机先一步开始试飞。
  这些杨辉都看在眼里,对于这种方法自然不会阻止,能早一些加快FC-17研制进度,杨辉高兴还来不及。
  而杨辉这边也各种快马加鞭对新歼的气动进行吹风试验,虽然现在只是方案提出阶段,但吹风也是必不可少,不然你在方案竞选的时候拿什么数据来支持你的说法。
  现在共和国的风洞群在涪城已经配套完成大部分,西南科工的新歼气动方案在涪城一个地方就能完成。
  新歼的研制关乎西南科工的未来,这次新歼的研制是西南科工跻身共和国真正的第三代战机研制单位最后一次机会。
  若是这次竞标失败,以后仅凭借着魔改歼七系列的战绩,在新世纪的四代机竞标中会非常被动。
  就这样重要的项目,杨辉在带队进行了半个月的总体气动探索之后,还是被外界的消息拉出了风洞群。
  怀着各种不解,杨辉在飞机上就问着前来接自己的秘书,看有没有得到什么消息。
  “我想公司应该是没有出问题的,关于新一代中推发动机的竞标,不还也要再等半个月才会开始吗?到底……”
  杨辉倒是想了很多的可能,但他还是算了漏了一个问题,这也是西南科工现在需要重点关注的项目。
  杨辉是从做秘书出身的,自然西南科工的常务秘书因为杨辉的原因,也就有了更多的权力,其中信收集就是西南科工秘书的一项重要职权。
  “这到不是,帝都这次要您去帝都开会,好像是要准备清理关于420厂的问题。”
  听过了这一条重要的信息,这时候才明白了这次的情况。这也才想起自己这都把420厂的事给忙忘了,距离上次和420厂沟通的时候已经过去有了一个月时间,现在看来是要出最后的结果了。
  点头表示明白情况了,这时候就继续闭目养神,说刚出了风洞群,连西南科工都没有回,直接就进坐上了飞机前往帝都,可谓身心疲惫。
  ……
  “说吧,你小子现在能量大了啊!不声不响就要说将420厂合并到你们西南科工,你可知道现在整个系统内已经有人在闲言碎语了,要不是我给你压着,加上420厂确实也有这个意愿,你小子现在就不会这么轻松了。”
  第一次听说,自己给人擦去屁股,当接盘侠的行为都有人来喷,这简直……
  还是得要再次感叹树大招风啊,要是其他的单位说要接手420厂这个烂摊子,肯定就不会有人嚼舌头。
  不过现在看起来,丁主任也并没有把这事儿太当真,想来也只是一小部分的跳梁小丑在蹦哒而已。
  “哎呀,我们西南科工这是天大的冤枉啊!这次我们提出将420厂并入西南科工,这不是要先富带动后富嘛!一方面是不愿意看到420厂这些宝贵的人才流失,另一方面也是在为国家减轻负担,想必这420厂之前也没让您这科委当家人头疼吧,我们这是做大好事啊!”
  伴随着杨辉的各种喊冤、各种借口解释,算是把杨辉内心最大的动机掩饰起来了,但丁主任又怎么会看不懂这里面的小道道。
  只是正如杨辉说的那样,由西南科工收编420厂是皆大欢喜的好事,现在真正能主事的人都不会阻止这个项目。
  要不然丁主任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把杨辉叫来,还这样乐呵呵地开玩笑。
  “行了,你那些心思谁还不知道,你就放心好了,这次科委还有420厂所在地地方政府、乃至航空工业部都原则上同意了420厂并入西南科工的方案。”
  一听到这消息还是有那么一点的惊讶,虽然早就猜到了最后的结局,但猜到和真正听到确定的消息,还是有着很大的不同。
  不过刚才的话里面,反映出的消息却并不是一点儿,毕竟同意的前面还挂上了“原则”,通常在这种情况下还会有一些要求……
  这种极度官方的措辞,杨辉自然是能够听懂,现在就是要讨价还价的时候到了。
  “这倒是好消息,看来丁主任您也没有为这事儿操心啊,若是这项目还有什么困难就交给我这里来办,西南科工还是能出点力。”
  这等很识趣的回答,让丁主任非常满意,这才将情况慢慢到来。
  “要说在这‘原则’两个字前面的条件,其实也并不是太困难,主要还是你们要求的将420厂行政管理层裁掉三分之一这一点,现在都还是让人很……”
  该来的终究还是躲不掉,问题转了一圈还是说到了这行政管理层上面,但杨辉并不打算在这里妥协。
  “什么都可以谈,唯有这一点没法谈,我们西南科工没法接收那么多的管理层人员,更不可能把那些420厂高层人员的恩怨带进西南科工。这一点想必丁老你也明白,我们西南科工也要小心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丁主人的话没有说完,杨辉就迫不及待的接过了话茬儿,这明显就是拿着半截就跑的典范。
  打断杨辉的所谓决心,丁主任则继续把话说完:“我又没有说要让你把这人全部接手,关于420厂的人事问题,我们商量之后决定按照你们西南科工的方案做,不过就是有些条件。”
  又是条件,但这对西南科工来说也是好消息,这至少不用再担心那些烦人的人事问题,能随心所欲的按照西南科工自己的想法来做,这才是最好的结果。
  丁主任接着把要说的话一起说完,这时候杨辉才终于能够将问题搞清楚。
  “我们可以让西南科工并掉420厂,甚至只要西南科工能把这次的420厂善后事宜做好,以后还能按照这种模式推广到其他单位。你们这次需要的就是给那些被裁掉的420厂在职人员发遣散费!”
  第一次听到还能有这种方案,杨辉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这不如叫工龄买断更好一些。
  尽管觉得这种方案确实有些太奇葩,不过这对西南科工来说并不是太难以接受。毕竟这遣散的都是国内的人员,按照420厂现在的工资情况。
  每个月几十块的工资,所有要遣散的人加起来遣散费也不会超过100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7/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