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鹰航空业(校对)第1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9/483

  又不用自己去跑腿,这真是一个好消息。不过杨辉还有一件大事要做,这刻不容缓。
  “对了,这次的齿轮传动技术引进,恐怕需要我们去美国和加雷特公司具体商谈一下,这次基地准备安排几人?”
  又说到了齿轮传动,众人你看我我看你,明显是谁都没有时间,最后还是白所长最光棍。
  “大家都没有时间,你自己看着办吧,要不就你代表基地,和洪都、株洲厂的人一起去谈吧。反正一千万资金只有这么多,你不超支就好。”
第244章
逆向工程
  自己一个人去?一个人代表基地踏上那一片皿煮、滋油的沃土。想想杨辉就觉得基地现在真的是人手稀少,以后还需要大力发展。
  “那好,我一个人去就一个人去,到时候还有洪都和株洲厂方面,人数上还是不会弱了气势。对了,这次我去美国打算开始开辟美国的航模市场,基地航模生产一定要跟上,美国人民最会玩、最有钱,我感觉肯定大有作为。”
  说到航模的事,杨辉是眉飞色舞的表示:在自由的沃土上希望、财富大大的有。
  本来航模的事就一直是杨辉和杨月两个在负责,基地的这些经理会的领导们也不多说,既然杨辉觉得有必要开辟美国市场就按他的意思做,只要能正当的赚钱,怎么都合适。
  “你放心的去美国,不管你接多少单子,我们都能跟上生产,现在我们厂子对航模生产已经步入了正轨,产能还有一些没有释放。”
  负责制造航模的是双阳厂,原本是生产歼七的厂子,现在已经彻底转产航模,虽然听起来没有生产作战飞机好听,不过有生产任务,同时还任务轻松、赚钱快,双阳厂也乐在其中。
  同时基地没有了双阳厂和云马厂两家厂子争订单,也和谐了不少,杨辉预计以后双阳厂就做航模和无人机,云马厂做有人机。
  分工明确,有利于两家厂子朝自己的专业领域深挖潜力,这样是最好不过。
  “那好,我这次去就准备在美国铺开航模销售,到时候我们又能有新的进项,这种细水长流的赚钱方式才是最好。”
  ……
  时隔两天,住在招待所的洪都黄组长有些不耐烦,甚至心灰意冷的都有些想要回洪都去,在他看来两天时间都还没有把这事给定下来,恐怕发动机引进的事八成就要黄了。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就在黄组长正要准备找杨辉辞行之际,杨辉又再次来到了招待所,敲开了黄组长的门。
  看到放在床上已经收拾好了的行李,杨辉还以为这位之猜到了自己今天会来给他消息。
  “哎呀,黄组长还真是神机妙算啊,行李都收拾好了,没错,我们基地这边的决定已经下来了。我们决定出资一千万美元,分担引进TFE731发动机的齿轮传动部分。这次由我做我们基地的代表前往美国,大家组团一起去和加雷特公司谈判。”
  本来都已经对这次引进发动机的事死心了,但这时候突然又峰回路转,这真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消息,0011基地愿意投资继续这个项目,那就还有引进到的可能。
  不过想到美国人的要价,就是再加上这一千万美元恐怕也还……
  “你们投资一千万美元,这固然很多,而且是硬通的美元,但是这会不会还是有点少了,上次美国人来的时候,开口要的数字可不小,现在恐怕还是要差一些吧!”
  听到现在还在想整体技术引进,杨辉觉得自己有必要给这位乖孩子上一堂关于现代工业中的逆向工程课。
  “不,我觉得这一千万美元完全够了,只要我们基地引进到了齿轮传动技术,其他的都好说,小推力涡扇发动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到时候拿到发动机株洲厂进行逆向测绘就好。”
  听到杨辉这话说出来,洪都黄组长明白了,原来这厮是在打这个主意,不得不说这是个很不错的计划。
  “你说的这也不是不行,不过这样一来,我们好像没有必要再去给这笔冤枉钱了吧?好几千万的资金我们直接用来做仿制所用不好吗?”
  这真是一个会举一反三的家伙,杨辉刚说了逆向测绘,这边马上就要一分钱都不给直接测绘,不过这样明显是不行的,有些核心的东西还是需要花钱。
  “不,齿轮传动技术没办法逆向测绘,我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需要花钱拿到原始的设计资料,我们基地自己出钱购买齿轮传动机技术。还有株洲厂恐怕也需要花些钱去买一条总装线,有一条总装线在这里,还是可以先学到一些独特的技术,以后逆向测绘也要相对容易一些。”
  所谓总装线也就是将零部件装配成成品,而零部件是从美国加雷特方面提供。这比起自己生产零部件,自主程度更高的生产线。
  装配线的价格要低很多,但是也可以学到很多东西,这对株洲厂技术会有很大的提高,提高以后测绘仿制成功的几率。
  黄组长也不是一个傻子,自然明白杨辉所说的意思,不管怎么样,0011基地自己出钱要直接引进发动机子项目的技术,这就好。
  “这样也行,你们基地的一千万美元,洪都和株洲厂凑的五千万人名币,加起来拿下TFE731的生产组装线和齿轮传动技术因该是没有问题。”
  有了一个确定的方案,黄组长也就放下心来,一直悬着的心算是放下来了一些,至少现在的方案已经具备了很强的可行性。
  在0011基地求援有了进展,黄组长已经迫不及待的要给株洲厂通知,准备组队前往美国,下加雷特公司副本。
  “那好,我们就商量好,今天是三月二十号,就定在二十八号,我们在帝都汇合,一起前往美国去谈发动的问题。相信这次能够有很大的进展,拿下发动机我们的教练机设计也就可以放心的加快进度,这样我们在明年出设计图纸,工厂开始制造样机。”
  K8能在86年出图这时间算是不长不短,刚好符合飞机的研制规律,这样在87年就可以试飞,也算是比上辈子提前了三年时间,还是算不错。
  送走了洪都方面,杨辉终于又可以有几天时间,抓紧时间去看看侧板技术的进度,本来是好几次都打算去看看,却又不断被打扰,这次总算没有什么问题了。
  来到空气动力组,杨辉看到一群年轻人正在激动的收拾东西,资料已经摞上了一大摞,看起来好像是要带着这些资料离开。
  拉住离自己最近的一个人,杨辉开始问这事怎么回事:“这是咋的啦,你们这事要准备搬家不成?”
  被来人莫名其妙的抓住,本来很不爽,不过当认出来是杨辉的时候,马上就换了表情。
  “原来是杨秘书长啊,我们这不是准备要去做风洞试验了嘛,就是你上次提出来的侧板技术,我们已经完成了理论分析设计,这东西大有可为,大有可为啊。杨秘书长,我们真心佩服您,技术、管理两手都抓的好。”
  嚯,原来这是要搬家,开始去做气动试验,看来这次自己来的刚好,正好可以看看这侧板技术理论数据是什么样子。
  杨辉自己也只是在试飞院工作时听说了这个气动技术,知道一些大概,但是具体的数据杨辉还是不知道,现在有机会,当然还是要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
第245章
和预想的大不相同
  “大体情况就是这样,我们在对侧板气动进行理论探索的时候,和0611的设计人员一起分析了在鸭式气动布局飞机上使用侧板的优缺点,深入的研究了侧板技术的作用原理,进行了归纳和总结。”
  一如既往的,杨辉被引到了刘军处,侧板技术现在了解的最多的救数刘军,就连杨辉这个侧板技术的原始提起人都比不上刘军对侧板技术的熟悉。
  自然刘军也就当仁不让的给杨辉介绍着侧板技术的大体情况,杨辉拿着项目总体技术纲要,几个月以来气动设计组对侧板技术的探索成功都浓缩在这几十页的报告中。
  越看越心惊,杨辉自己都没有想到原来侧板技术并不仅仅只是杨辉想的那么简单,上辈子只是大概听了一下侧板技术的传说,只知道侧板和鸭式气动最合拍,但是为什么合拍的原因这要看手中的理论分析资料。
  不多说直接上技术资料片段:
  侧板技术的确有利于鸭式气动布局飞机使用,从根本上来分析,我们发现,侧板技术并不是适合所有鸭式气动布局飞机使用。
  侧板技术作用基础在于利用鸭翼产生的脱体涡流,并最大化的利用其脱体涡流,使涡流可以在流经主翼后缘时更加平稳,以解决力矩非线性问题。
  而鸭式气动布局的飞机只是一个统称,关于鸭翼的布局又有不同的方法,有近距离耦合、中距离耦合、远距离耦合三种布局方案,不同的鸭式气动布局方案,会有不同的侧重。
  近距离耦合鸭式气动布局,可以产生最大、最多的有利涡流流经主翼前缘,显著提高升力、机动性,这种情况和侧板技术配合是最为合适,侧板技术基础就是整流流经主翼表面后缘的涡流,只有在主翼表面后缘有足够的涡流的时候,侧板技术的作用才可以发挥到最大。
  远距离耦合鸭式气动布局则是完全不同,远距离耦合鸭翼距离主翼很远,主要作用在于解决无尾三角翼布局的俯仰力矩过短的问题。它并非是产生可以作用在机翼前缘的脱体涡流,远距离耦合鸭翼产生的涡流并不能到达主翼表面,这样的情况就导致在主翼表面的涡流并不多,而加装侧板几乎就没有任了何意义。
  中距离耦合介于远距离耦合和近距离耦合两者之间,坚固两者的优点,但是两点都不突出,中距离耦合中能到达主翼表面的涡流并不如近距离耦合鸭式布局来的多,所以中距离耦合鸭翼采用侧板之后作用依然是不如近距离耦合鸭翼。
  看完侧板和鸭式气动布局技术的渊源,杨辉算是清楚了侧板技术和鸭式气动布局两者的联系。也算是明白了上辈子采用侧板技术的CY1验证机为什么是在山鹰教练机基础上重新设计的近距离耦合鸭式气动布局。
  而不是直接在0611的十号工程飞机上加装侧板来验证侧板技术,无其它原因,还是因为十号工程是采用了中距离耦合鸭式气动布局,不能完全反映出侧板技术的全部优点。
  想到这里杨辉对0611是不是愿意在十号工程上使用侧板技术有了一些怀疑,毕竟现在看来侧板技术和中距离耦合鸭式气动布局的十号工程八字并不是最和。
  忧心忡忡的杨辉对这次在十号工程上面插一脚的计划开始有些担心,表现在脸上就是杨辉开始不住的砸吧嘴巴,眉头紧锁,有很多要好好重新考虑一下的东西。
  刘军是杨辉钦点的侧板技术研究组负责人,对侧板技术自然是明白,在和0611合作的过程中,一开始0611对于基地的这个侧板技术也是投入了很大的兴趣。
  甚至0611还将十号工程的具体情况向刘军公开,但是最后理论分析出的结果确实让0611有些纠结了,甚至现在0611在侧板技术上的合作力度已经大不如刚开始的时候。
  “杨秘书长,情况就是这样,你要我们和0611合作探索鸭式气动布局的和侧板技术结合的,想来你也是知道十号工程的,0611对十号工程的气动布局很早就开始研究,他们对中距离耦合布局这点是很坚决,所以我们后面和0611合作的机会有些……”
  技术人员就是这样,他们直观技术不管其它的,该是什么就说什么,也不管杨辉现在心里的纠结和不甘。
  好好的一个侧板技术本来是很不错的一个发明,上辈子研究出来太晚了,生不逢时,这辈子难道又要重走老路不成?
  仔细的思考这事到底是该要如何,是继续研究下去,亦或者是……
  实在不甘心啊,坐在刘军的办工桌前,杨辉仔细的思考着侧板技术是不是还有什么其它的活路。
  看到杨辉这个平时非常强势、有能力的领导,现在为了侧板技术绞尽脑汁,刘军也难得的安慰两句。
  “杨秘书长,这个也没什么,东方不亮西方亮,十号工程那边不适合我们的侧板技术,还有其它的活路,侧板技术又不是一定要在十号工程这棵树上吊死。”
  听了刘军的安慰倒是好受了一些,但是想到侧板技术没法运用在十号工程上面,杨辉的一系列后续计划就没法开展。至少十号工程就会重走老路、用十八年时间磨出一剑,在定型装备之时又意味着落后于美国的战机一代。
  最主要的是十号工程走上辈子的路线,虽然是最后可以拿出一款优秀的三代机,但是电传系统上面肯定会如上次杨为说的那样:国家电传系统人力物力大量倾斜到三轴四余度数字式电传上面,基地的单轴三余度模拟电传增稳没法在八九年之前国产化,以后被卡脖子的滋味那可不好受。
  强制要求自己振作起来,继续把侧板技术的技术纲要看完,或许还能从这里面看出一些其它的生路来,如此就将是最好不过。
  继续往下面翻看,接着是一些对近距离耦合鸭式气动布局和侧板技术结合之后的理论分析,虽然没有什么好看的,杨辉知道国内压根就没有近距离耦合的鸭式气动布局飞机,但是看到那诱人的数据依然是抵挡不了诱惑。
  将侧板和鸭式气动布局部分的细节看完,随后是一个小总结: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理论上的结论,即侧板技术适合和近距离耦合鸭式气动布局结合。而归根到最后,原因还是在于侧板技术只要有很强的翼面涡流经过,就可以发挥它的强大作用。换个说法,和侧板技术配合的不是鸭式气动布局,而是鸭式气动布局产生的涡流。
  原来侧板是和主翼上的涡流在进行配合,近耦鸭式布局只是一个产生涡流的发生器而已。
  看来这是说的最深入、最直白的解释,杨辉突然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似乎又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
  能产生机翼前缘脱体涡的并不只是鸭式气动布局这一种,还有另外的一种主流气动布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9/48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