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铸梦(校对)第39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5/689

  泽业出售的商铺,和招商引资进来的品牌店,都属于‘泽业物业’管理,收物业费的。
  一平方一个月八块钱,泽业广场商业面积68万平方米,有效收费面积,超过60万平方米,一个月的物业费就是小五百万,一年接近六千万,仅仅一个建武市泽业广场,就足够支撑起一个中等偏大规模的物业公司。
  商业楼的物业,利润很高。住宅楼物业,单价低,要操心的事特别多,可商场恰恰相反,单价高出住宅楼几倍不说,由于商铺是直接面向顾客的,有点事一般都会自己想办法尽快解决,免得影响生意,所以物业反而不必太操心。
  第二块是大头,租金。
  泽业广场室内外两条步行街是商铺,但主楼全是出租的品牌门店,面积比所有商铺加起来都大。
  这些门店,每年定期给泽业缴纳的租金,是一笔巨额款项,而且房租会随着经济水平提高,水涨船高。
  第三块,则是目前正在施工的香格里拉大酒店的收益。赵泽君在酒店有30%的股权,酒店日常运营的利润,未来酒店最高几层公寓、写字楼的出租出售收入都有他的一杯羹。
  商业用地出让时间40年,换而言之,未来38年之内,建武市高新区泽业广场,都将源源不断的从这三方面,为老赵提供持续资金支持。
  至于土地使用期到年限了,无非就是再给钱续期而已,而且那也是过于遥远的事情。
  这还仅仅是看得见的直接收益。
  看不见的间接收益,其实还超过看得见的钱。
  建武市泽业广场本身就是一大块高质量固定不动产,无论是用来融资、抵债、抵押贷款,都能立刻变成巨额现金来用;随着未来房价激增,泽业广场的价值也会成倍甚至十倍,几十倍超上涨。
  泽业城市综合体的招牌也树立起来了,有了这块金字招牌,后续开发商业房地产难度大大降低。
  资金到帐之后,赵泽君第一时间还了苏商银行的八千万贷款。
  泽业广场开盘大获成功,最近泽业和赵泽君都上了不少头条,甚至有的媒体把赵泽君称为‘国内城市综合体的开创者’,好像完全忘了万达。赵泽君公司定的几份报纸上,经常能看见自己的名字。
  有意思的是,市工商联给他发了一份邀请函。
  去年得了一个优秀年轻企业家,今年倒好,奖不给他了,却邀请他去当颁奖嘉宾。
  大概市里也觉得,目前老赵的身份,虽然还是年轻企业家,但是和那些几千万身价的企业家相比,早就不在一个档次上,再给他这个奖未免有点搞笑,像是把一头老虎和一群狼放在一起比较。
  颁奖过程中规中矩,领导讲话,获奖者上台,颁奖。意外的是,又一次看见了白市长,能看得出来,这位强势市长对建武市的商业发展非常上心,连这一类级别其实不算高的会议都来露一面。
  刚搬完奖,酒会开始之后,出现了很‘诡异’的一幕,那几个得奖的企业家身边冷冷清清,被邀前来的记者媒体,反而全部凑到了老赵身边。
  和上次那个十佳优秀奖获奖后如出一辙,老赵周边立刻围满了莺莺燕燕。
  其中不少都熟熟面孔了,和赵泽君打交道也不是一次两次,就很直接的拿出了采访的架势,问:“赵总,泽业广场有没有确定什么时间开盘?”
  老赵也是来者不拒,有些消息,正好通过媒体的嘴散布出去,省得自己在专门找人报道,笑道:“我们和所有商铺和门店都签订了协议,三个月内必须装修完,最迟今年元旦之前,泽业广场就能正式营业。”
  “到时候会不会请明星助阵?哪些明星能透露下吗?”
  “明星可以有!具体哪些嘛,你喜欢谁,悄悄告诉我,我来请。”赵泽君冲着那个提问的女记者挤了挤眼睛,这个长着小雀斑的女记者去年就专门采访过老赵,一年下来,人明显成熟了点,可脸上几颗小雀斑依旧如初。
  小雀斑嘻嘻一笑,“周杰伦!”
  “这位有点贵,看来我剩下的几个月,还得再努力多赚点钱才行。”老赵哈哈一笑。
  周围几个女记者都抿着嘴笑起来,有个好像是苏南日报的高鼻梁女记者顺势问:“赵总,说起赚钱,您下一步有什么打算?泽业广场开盘后,您不会把那几个亿资金就存在银行里发霉吧?”
  “你这个话,要是让苏商银行的业务经理听到了,肯定得找你麻烦。”赵泽君晃了晃手指,然后才说:“打算嘛当然是有的,可以大概透露一下,这笔钱,一部分用于开发高新区泽业广场的配套设置,我准备在泽业广场对面开发一个小型的酒吧街。”
  “据我所知,泽业广场内部有一个高档酒吧,听说业主就是泽业的总经理姜萱先生?”高鼻梁女记者好奇的插嘴。
  “你也说了,那是高档酒吧嘛。”赵泽君笑笑:“定位不同,商业主楼内的室内酒吧是高端消费,未来的酒吧街平价消费,几个朋友两三百块钱就能去坐一坐。”
  “依托泽业广场人气资源和未来香格里拉的公寓、酒店资源,这条酒吧街看来想不火都难了。赵总,这次准备开发多少间铺面?很多没有买到商铺的人,都很期待再有一次机会呢。”
  “数量暂时未定,但不会很多,避免产生无谓的竞争,不过嘛,买恐怕是买不到的。”赵泽君笑了笑:“酒吧街主要采用自持物业,出租的方式……”
  ……
  这种层级的酒会对于赵泽君而言,结交人脉的意义已经不大,颁奖后和记者聊了几句后,酒会还没有结束,他就先行一步离开了。
  刚到门口,还没上车,一个三十多岁戴着眼镜的年轻人就从不远处跑过来:“赵总,稍等一步。”
  “刘秘书,你好!怎么了。”这人赵泽君认识,白市长的秘书。
  市长压住了书记的风头,这位市长秘书,也就成了实际意义上的市委大秘,二号首长,赵泽君从各种媒体渠道上见到刘秘书的机会,比刘秘书见到他要多。
  “白市长在那边等你。”刘秘书笑了笑。不远处停着一辆黑色的奥迪,挂着苏O00010牌号,一看就不是普通民用车,O牌照有优先通行权,一般都是政府公安内部领导专用,再看牌号,应该是白市长的座驾。
  “好。”赵泽君点点头,心想老白风头再劲,车牌还是只能挂00010,毕竟超不过书记去,反过来看也是好事,说明在省里还是有很大进步空间的嘛。
  向奥迪走过去的一路上,刘秘书跟在赵泽君身后,小声对赵泽君说了一句:“赵总,多谢了,我从小父母双亡,姐姐带大的,她也不容易。”
  没明说到底谢什么,双方却是心知肚明,老赵目视前方,笑了笑:“长姐如母,应该的,你还非要给钱。”
  “那一定要给的。”
  说这话已经到了车边,刘秘书拉开后排车门,赵泽君坐进去,白市长正在发短信,发完之后,才把手机收起来,扭头打量了赵泽君几眼。
  “都说未来是你们年轻人的,以前我还有点不信,现在不信都不行了。”白市长笑道:“你成长的速度非常惊人,我记得,第一次见面,也就一年多以前吧,现在和那时候完全就是判若两人。”
  赵泽君想了想,说:“那是因为咱们市经济发展的速度惊人,建设的脚步太快了,我们这也是被逼着成长,否则就会被时代淘汰。”
  “小赵,你能有这个认识,我很欣慰。”车里没其他人,估计也有防窃听设备,白市长说话相对比较放松,说:“这两年,我大刀阔斧的改革,有些人不理解,甚至明着暗着阻挠,但是看到你们这一代飞快的成长起来,看到这一栋栋大楼拔地而起,这就是最有力的证明,也是对我最有力的支持。”
  这个话,赵泽君就不好接了。
  这话说的不是泽业,甚至不是白市长的施政纲领,真正的重点是有人‘不理解,暗中阻挠’,牵扯到其他人,别的领导,老赵不能轻易表态。
  这位白市长的仕途前景,老赵倒是了解一二,但政坛上风谲云诡,起起落落是平常事,赵泽君绝对不想在政治上牵扯太深。
  但既然白市长已经开口了,老赵也不能不表态。
第二百二十四章
超级大坑!
  赵泽君想了想,说:“市长,我是个商人,在商言商,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本来就是一体两面,相互促进的事。”
  白市长点头嗯了一声,不置可否,只说:“经济发展也不是均衡的,政策、基础设置、历史遗留等等资源不同,发展中就存在了不平衡性。比如说吧,国家有好几个新区,可为什么浦东新区发展得最好呢?因为沪市在几十年前,本世纪初,就是东方的巴黎,金融之都;东北的重工业强,某种程度上,也要感谢军阀张作霖打下的好底子。”
  看了看赵泽君,“再说我们市吧,南屏工业区,成立了一年,就有了一个大工业区的雏形,发展速度远超其他,为什么呢。也是因为市里给了政策。”
  “白市长,我们企业非常感谢市里的帮助、扶植和指导,一定会尽可能的,回报社会,回报市里。”
  赵总脑子飞快的转动着,这位市长大人把自己叫来,绕了个圈,最后说到南屏,说到南屏工业区之所以能发展,是市里,实际上是他本人一手推行的好政策,到底是什么意思?
  “嗯。”白市长点点头:“有的地方发展得快,但是有的地区,非但没有从过往的经历中获益,反而受到历史问题的拖累,迟迟发展不起来,成了一个老大难,巨大的包袱。”
  “白市长您是说?”赵泽君有点明白他的意思了。
  “就比如东源县吧,你应该知道吧?”白市长微笑着看着赵泽君。
  赵泽君心里一跳。
  东源县他当然知道,建武市下属的几个县内,最大,也是最穷的一个县,全省为数不多的几个贫困县之一。
  难怪白市长说什么‘巨大的包袱’,可不是嘛,堂堂的副省级城市,下属居然有个贫困县,在这个以GDP为重要考核标准的年代里,绝对是建武市最大的一个拖油瓶。
  还不光是GDP问题,东源县的环境问题,民生问题也非常的严重。
  正如白市长所言,这是历史发展导致的。
  要是时间朝前推移半个世纪,甚至是20年,东源县都能算得上是苏南省乃至全国比较富裕的县。
  因为这地方产煤!
  从建国初期,东源县就是苏南省比较大的煤矿区之一,苏南省几家大型国有能源公司,早期就是建立在东源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甚至连建武市早期发展,都有东源县的巨大贡献。
  可是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东源县的矿藏开始枯竭,90年代初期,东源县彻底挖不出煤了。
  县里的大多都是煤矿职工子弟,一开始还有国企支撑着。渐渐的,几家国企大批倒闭,或者被收购,东源县失去了最后的依靠。
  值得一提的是,收购这些国企资产的企业中,就包括老牛的德源和王炎的华阳公司等后来的私企煤矿大户。
  矿区的破败,导致了大批当地人失业,人口外流,更可怕的是,由于小半个世纪的过度开采,东源县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坍塌、矿坑,连不算大的县城里,都有不少塌下去的坑洞,总之环境被破坏得非常严重。
  以至于在后来的十几年里,东源县根本没办法发展其他产业,经济一直停滞不前,甚至有倒退的趋势,人员组成也越来越复杂,社会公共管理非常的混乱。
  建武市每一届领导都为东源县操碎了心,也伤透了心,一开始还想着投入资金治理,可很快发现,根本无从下手。
  别的就不说了,满地的坑总得先填起来吧,否则连路都没法修。
  问题是,那些天坑那可不是一个两个,数都数不清,小的几十上百平方,大的能有好几百亩。
  光是填坑,一届政府不吃不喝把所有财政收入都砸下去都不够。
  到了90年代后期,东源县人口原来越少,人口少了,对于各项经济指标的拖累相对轻了一些,东源人出门打工,好歹还能提供点劳动力资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5/68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