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校对)第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4/1314

  太皇太后说道:“李郁的案子怎么样了?”
  杨溥听了,立即说道:“罪名确凿。正在拟判。”
  太皇太后说道:“不用拟判了,以窥视大内,大不敬之罪,论死。不用等秋后了。”
  一时间所有人都看向杨士奇。
  朱祁镇心中暗道:“这是杀鸡儆猴?”他估计太皇太后在来之前,估计没有想过李郁的案子,此刻不过顺手为之。想要震慑百官。
  至于杨士奇是怎么想的,朱祁镇直觉的认为,这李郁是被杨士奇抛出来当祭品的。
  让太皇太后祭刀。
  杨士奇说道:“臣遵旨。”
  杨士奇这话一说,朱祁镇心中顿时一快,因为他确定了李郁的小命,是杨士奇送上来的。
  太皇太后说道:“皇帝刚刚跟我说了,说下西洋之事,纯属莫须有,一点点风吹草动,就弄得满朝文武沸沸扬扬的。怎么都不做事了。”
  “李时勉非分言事,所查不明,更是言及大内,伤陛下名声,诸位说说,该怎么处置?”
第九十七章
开海九
  
第九十七章开海九
  杨士奇说道:“臣以为李时勉虽有差错,但他对朝廷一片忠心,又是陛下的讲官之一。应当优容之。”
  太皇太后说道:“旁的事情,我老太婆也就不过问了。但是李时勉将王振说成罪大恶极,百死莫赎。如果朝廷不做处置。”
  “外边的人该怎么说皇帝。”
  朱祁镇心中一动,这才明白太皇太后出面的原因所在。甚至为他撑腰的原因所在。
  是因为,太皇太后知道朱祁镇的策略对大明天下好?是知道未来海洋的潜力。
  不,纯粹是为朱祁镇的威信。
  于谦的话,太皇太后听了一半。
  是要让朱祁镇吃些苦头,才知道在朝廷之上做事的难处。
  但是让朱祁镇吃些苦头的同时,也不能伤害到朱祁镇的威信。
  既然朱祁镇想做这一件事情,太皇太后就一定要让他做下来。这与太皇太后对海洋的敏感无关,纯粹是爱孙之心。
  杨荣听了,似乎揣摩到太皇太后的心意,立即出列道:“太皇太后英明。臣以为李时勉之过,不宜留在京中,当远窜边州。”
  杨士奇听了,没有说话。沉默起来。
  似乎对这个结果,并不意外。
  太皇太后看着杨士奇,说道:“远窜怎么够,难道不论死吗?”
  杨士奇双眼微微一眯,从朱祁镇的角度去看,却见双眼之中精光闪烁,说道:“李时勉乃是先帝留下的谏臣,海内皆知其忠直,又为陛下讲官。以小事诛杀大臣,恐怕这才最伤陛下之明。”
  “且李郁论死,一日诛杀两员大臣,臣以为恐伤百官之心。”
  朱祁镇心中暗暗揣摩:“原来李郁的小命要用再这里。”
  不管是国子监祭酒,还是兵部侍郎,都可以称为高官了。李郁的死已经敲定了。又不是什么大事,连续诛杀大臣,的确让下面的人不安。
  太皇太后说道:“既然如此,杨首辅以为当如何?”
  杨士奇似乎早有准备,说道:“李时勉今日早朝失仪,当罢官国子监祭酒,放边远府县为知县。”
  “不过,下西洋之事,既然子虚乌有,朝廷也当明文下诏,以正视听。”
  太皇太后说道:“好,既然今日谈下西洋的事情了,皇帝,你说说你的意思吧。”
  朱祁镇大脑在飞速运转,分析太皇太后与杨士奇之间,每一句对话。对每一个词汇进行推敲。
  之前不明白,但是而今他来之前,才被太皇太后点拨一二,所以总结他之前有过的资料。只发现他们背后的交流。
  正暗暗揣摩的时候,被太皇太后这么一说,心中立即明白。
  太皇太后是让他在这几位大佬面前露脸,让他有显示自己能力的机会,朱祁镇心中感动之余,轻轻咳嗽一声,说道:“朕下西洋之事,劳民伤财,不可再行,但是朝廷在南洋也有不少臣子。”
  “如果仅仅外藩也就罢了,许他们朝贡即可,但是有不少汉人在,朝廷总要为他们着想。朝廷船队不再南下,总不弃之如鄙屡吧。”
  “所以当想一个妥当的办法安置。”
  朱祁镇本想继续说下去,忽然心中一动,福至心灵,说道:“朕向于讲官问策,于讲官之言,甚合朕意,今日诸位都在,不如让于讲官说说。”
  这话从朱祁镇口中说出来,恐怕就没有缓转的余地了。但是从别人口中说出来,朱祁镇还能在看似中立的位置上,折中一下。
  而且太皇太后让朱祁镇在大臣面前露头。朱祁镇更是想到了蹇公的话,自然知道,这种时机,宁可少做事,不能做错事。
  让于谦上,一旦真通不过,也不过是朱祁镇误听人言而已。
  这是进可攻退可守。
  这也是朝廷上的争斗,都是小喽啰先上的原因所在。
  而于谦在这样高的会议上,也只能当一个冲锋的小喽啰。
  太皇太后看了朱祁镇一眼,心中暗暗欢喜,说道:“那就让于谦来一趟吧。”
  于谦不过片刻就来了。路上已经有小太监将情况告诉他了,他立即会意,将之前商议好的方案,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就是在南海择一处海港,与南洋各处汉人通商。
  并在朝贡贸易之下,列出一个单独的民间贸易一项。作为朝贡贸易的补充。而今只允许旧港宣慰使的百姓来往于南海之上。
  其他地方百姓暂且不许。
  从于谦口中说出来,几乎都是在海禁政策之上打了一个小小的补丁而已。
  但是三杨都不是傻子,如何不知道这其中奥妙,尤其是杨荣。是福建人,福建又是海商最多的地方。
  既然而今明朝的法网而是严密,但依然挡不住百姓冒死跑海。
  就杨荣本人来,自然也想开海禁。
  但是海禁这个政策,从来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政治问题,而是经济,军事,政治,乃是民情纠结在一起的大命题。
  大刀阔斧的来改,杨荣定然不会同意,但是悄悄的弄出一道缝隙来,杨荣是乐见其成的。
  所以杨荣先说道:“臣以为于谦之策,可以作为权益之计,朝廷即便从此不巡视南洋,也并不是抛弃天朝百姓。别的不说,单单是万生石塘屿的百姓,为天朝守岛,也不能弃之不顾,当允许他们往来通商,以养家护国。”
  朱祁镇好奇的说道:“这万生石塘屿在何处?”
  杨荣说道:“万生石塘屿乃是南海门户。从下西洋以来,就有船工留守,宣德年间,有人上奏先帝,问如何处置万生石塘屿?先帝手书:‘万生屿,安不纳’让船工曾氏一族,在此安居,为朝廷守岛。想来在万里波涛之中,艰难辛苦,朝廷如何不为他们网开一面。”
  朱祁镇还不知道,原来除却旧港之外,朝廷在南海还有直辖的地方。只是听着,万生石塘屿并不大。
  不过,不管大小,吃到嘴里就是肉。
  只是他一直想不起,这万生石塘屿,到底是南洋那个岛屿。
  不怪朱祁镇想不起来,因为这万生石塘屿,在后世已经不是中国领土了,就是纳土纳群岛了。
  朱祁镇对这万生石塘屿也越发感兴趣了。忽然想到:“李时勉不是要流放吗,何不流放在此处?”
  李时勉的能力,朱祁镇是了解的,李时勉的忠诚,朱祁镇也是了解的。反正在朱祁镇想来,李时勉的外放,用不了一两年,他就会将李时勉调回来。
  这不是派人了解一下南洋的好机会。
  此刻朱祁镇也学会了谨言谨行,心中虽然有了这个念头,却一丝不漏,只是问杨士奇说道:“首辅,意下如何?”
  杨士奇目光流转,微微垂下,说道:“太皇太后与陛下既然有此意,臣等敢不遵从,只是选何地。臣等商议一番,再上奏请旨如何。”
  朱祁镇知道,杨士奇这一番话,看似合情合理,但是依然留有余地。
  朱祁镇说道:“何必再选,无非就是广州左近。不如就新安吧。”
  这一段时间朱祁镇的功课也不是白做的。
  他本来说香港,但是香港的历史其实并不长,而今说香港他们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但是同他已经查过了,香港是隶属于新安县管辖的。地理位置也不差。
  太皇太后说道:“那就新安吧。”
  太皇太后一言既定,杨士奇也不好当面打回,只能称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4/13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