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校对)第7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5/1314

  朱祁镇甚至可以想象,东北平原之上,第一批城池,定然是依托这一条驰道建立起来的。
  到时候石亨即便再跋扈,又能怎么样?
  他能抗拒了朝廷的权威,但是能抗拒了朝廷的粮草吗?
  正是因为这种乐观的判断,再加上的大宁与北京驰道相连,京营先锋从北京到大宁也不过是三五日而已。
  再加上大宁城已经经过修缮,可以说是塞上雄城。
  不是朝夕可破的。
  除此之外,朱祁镇也是细细读过前番作战时候情报与细节,安南火器运用之娴熟,数量之多,武备之丰富。几乎不在国朝之下。除非将朱祁镇的炮营派到南方,恐怕不可能,压制住安南的火力。
  再加上安南的军心民气,朱祁镇也问过杨洪,杨洪给出的答案,就是如果要安南臣服,而今已经可以了。
  经此之战,安南决计不看轻视朝廷。
  如果要灭安南一国,非六十万人马不可。其中京营人马最少在二十万之多。
  这也是朱祁镇要搁置安南之战的原因。
  先说将领,满朝大将之中,可以统领六十万大军让朱祁镇放心的将领,无非石亨,郭登,杨洪。
  而今石亨跋扈,自然不能让他再立新功了,而杨洪坐镇中枢,是不可轻离,唯有郭登可用。
  而且二十万京营,朱祁镇也不是太够的。
  朱祁镇一直在慢慢恢复京营数量,而今已经有四十万之多,但是这四十万之多,并非全部驻守在京师的,朝鲜有一两万,大宁,开平各有一万,龙城有五万,广西也有五万。如此杂七杂八,京师有三十万就不错了。
  如果调集二十万京营南征,京师可就空虚了。
  朱祁镇很清楚的知道一件事情,对朱祁镇的威胁从来是在咫尺之间。对别的地方,朱祁镇可以放一放,但是对京师的一草一木,朱祁镇都是派锦衣卫与东厂层层把控。
  可以说,朱祁镇才是北京最大地头蛇。
  很难有事情能瞒得过他的。
  而京营的守护,也是朱祁镇放心京师的原因,故而朱祁镇不愿意将京营全部派出去。
  故而,朱祁镇准备一点点的从外面抽调兵马,然后征调一些边军精锐,参与这一战之中。
  如此一来,这调兵速度就慢了许多。
  除却二十万北军之外,其他各部人马最好就地取材。
  用两广云贵的地方军队。
  这些军队的征召与编练,都是需要时间的。
  如此一来,这动作就大了,准备也不是一两年能够准备好的。
  朱祁镇晾着吴士涟,固然是朱祁镇忙与赈灾,更重要的是,这一件事情没有什么好说的,安南君臣等着数年之后,再战就行了。
  当然了,朱祁镇也不想这个消息过早让的安南君臣知道,拖着就最好不过了。
  另外,
如果在此之前,宣大之地乃是京师的大门,而今大宁,开平,东胜,就是京师的庭院。
  这事务也很多。
  郭登想要交接事务,也不是太容易的。
  事情既然不是太着急,最少是明年的事情了,朱祁镇也就多给了郭登一些时间。
  郭登大抵在入冬前后才能回到京师。
  无他,北边下雪在北京之前,对于北京是入冬天气,北方就已经是大雪茫茫了,在草原之上,很少有冬日动兵的。
  因为非战斗减员太多。
  大雪之后,唯有猫冬而已,什么时候都做不了。只能等待与期盼明年春天。
  如此郭登才能将所有事务都交给孙镗。回到京师。
第五十六章
灾情汇总
  
第五十六章
灾情汇总
  不过,在此之前,有一件事情总是要有一个终结,那就是南方的水情。
  如果说今年开始是北旱南涝的话,但是在夏秋之交就不对了,因为南方的灾情,是一波连着一波。
  特别是长江一线,最少出现过三次大的洪峰。
  这也仅仅是朱祁镇所知道的。
  原因无他,这三次洪峰让长江两岸不知道多少地方受灾。并非这一年长江只有这三次洪峰,而是这三次洪武的威力最大。
  李贤在朱祁镇面前,嘴唇有几分干裂。
  这半年以来,李贤是最忙的人。
  各方灾情报告好像飞了一般,都落在李贤手中,而朱祁镇更是说,凡是关于赈灾的票拟,朱祁镇一律准。
  让李贤有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
  所以这么多天以来,李贤每天都在忙。首先他要分辨下面的奏疏,谁说的是真话,谁说的是假话。
  谁的奏疏是真中有假,谁的奏疏是假中有真。
  诚然,而今长江,淮河两岸灾情严重,但再严重,也不是洪水从西到东冲一遍,必然有些地方受灾轻,有些地方受灾重。
  但是人人都知道,会哭的孩子有奶吃。而今这一次天下大灾,你不哭,别人哭,朝廷也就先救别的地方了。
  这就是李贤的能力所在的。
  他常年在吏部,可以说很多地方官的档案,他比对方熟,对每一个地方官的品行,不敢说了如指掌,但也八九不理十。
  单单凭借奏折,他都能将情况揣摩的七七八八,然后对照一下锦衣卫东厂的情报,已经其他地方官的奏报,就能将事情判断得十成十。
  这就确定了,朝廷拨款的速度与频次,自然先重后轻。他主持内阁,四方协调,虽然这一次灾情严重,但是大体上来说,还是没有出过什么幺蛾子的。
  不敢说这里面没有人在之中上下其手,但是最少没有从大面积天灾,演变成大面积的人祸,当然了也有几次起事,但是老百姓只有能吃饱,就不会造反,甚至有当地县令,领着几个衙役,就将这一场造反给平定了。
  这也是朱祁镇在这一件事情上完全放手的原因。
  朱祁镇很清楚,他即便是再当三十年皇帝,也决计不如李贤对天下官员了如指掌。这也是李贤为什么是能吏的原因。
  如果不是朱祁镇心中抱负,单单是选贤任能,自我约束,将来大抵就能留下一代圣君的名声。
  只是,朱祁镇与李贤注定是政治上的对手。
  李贤语气沉重的说道:“陛下,今年北旱南涝,顺天,真定,保定,广平,河间,济南,登莱,甘肃,大旱,即便是河北水利发达,今年百姓不过堪堪糊口而已,这几次今年的春粮全部免了,估计夏粮也要减半征收,以苏民力。”
  “至于南边水灾,通州,六安,隆平,桃源,含山,当涂,芜湖,繁昌,宣城,泰兴,仪真,全椒,怀宁,桐城,潜山,太湖,宿松,贵池,上海,华亭,宜兴,嘉定,秀水,嘉善,龙阳,沅江,公安,宜城,嘉鱼,京山,监利,南漳,江陵,钧,裕,邓,太康,襄城,柘城,鹿邑,阳武,新郑,舞阳,鲁山,内乡,镇平,南阳,新野,泌阳,安阳,汤阴,河内,修武,温,孟,登封,等地,今年夏秋两税,全部要减免。甚至要还赈灾,各自分别要赈灾----”
  朱祁镇听着一个个地名,眼睛就忍不住跳一下。
  一来伤痛于这一次灾情之严重。
  可以说那一次水灾都不可能不死人的,遍布如此多大地方的水灾,又会有多少无辜百姓丧命。
  二来,朱祁镇也是不耐烦一地地去了解赈灾款的发放,最多是内阁发上来的数目,让东厂与锦衣卫核实一二。
  一般来说,李贤的眼光还是不错,不会出现赈灾款大规模被挪用的情况。
  但是纵然李贤是能臣,但是负责这么大的摊子,也是很难面面具道,朱祁镇敢肯定其中一些账目是有问题的。
  但是查账却不是皇帝的工作。
  他只需听一个汇总就行了。
  朱祁镇说道:“先生只需报一个数目给我便是了?”
  李贤说道:“大计赈济百姓一千二百多万,共需赈灾款一千万石上下,今年洪水频频,夏秋皆误,必须让百姓有活到明年五月的口粮。”
  “一千万石是必须的?”
  朱祁镇说道:“如此说来,全国上下,大抵只有福建,山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这几个省没有受灾?”
  李贤说道:“必须所言极是,只是两广,云南赋税已经拔给南征军了,而山西钱粮拔给了甘肃。只有四川与福建有钱粮上交。”
  朱祁镇心中一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5/13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