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校对)第750部分在线阅读
乃是张辅灭了安南之后,受封英国公之后,在安南用过的旗帜中的一面。即便是保存的很好,也有一丝丝的泛黄了。
张懋心中暗道:“父亲,你英灵在上,请让孩儿借名声一用。”
此刻,大雨转缓,而几十米的火场更是被剿灭了,一时间冒出阵阵白烟,还有一丝丝暗红之色,在雨水之中而在完全的眨着眼。
张懋一身板甲,一手持刀,一手举着旗帜,大喝一声,带着人踏着还没有完全熄灭的火炭,冲了出去。
此刻安南士卒的火器也统统不能用了,他们也个个奋勇,头带斗笠手持刀枪冲了上来。
双方一交锋,张懋百余人就势如破竹一般,将安南士卒给打懵了。
这也是非常正常的,毕竟张懋这百余人,近乎是大明单兵最高水平,很多人调入乾清宫侍卫之前,早已做到了百户一职,一般调出去就是中层军官了。
曹操的虎豹骑,以百人将为卒,也不过如此。
更不要说,他们盔甲武器,都是远远的超过了对方。
战场又很狭小,不过数丈宽的道路,纵然有大军也摆不开来。双方交锋也就最前方的那几个人。
这就是为什么要狭路相逢勇者胜。
但是安南士卒众多,纵然前面战死不少,但是后面士卒依然死战不止,毕竟他们有太多的援兵了。
后面更是层层督战,怎么可能退。
张懋一边先前杀,一边高喊:“英国公张辅在此。”分别用汉语与喃语高声大喊。
喃语就是越南语的前身,虽然之前安南都有使用,但真正成为主体文字,还是在黎思诚在位期间。
面对明军势如破竹,以少胜多的攻势,再听见英国公张辅名字,仰头看见英国公张辅的旗帜,一瞬间,安南士卒的士气剧烈的波动起来。
无他,英国公张辅的名声在安南更是响彻寰宇的存在,甚至普通安南百姓或许不知道大明皇帝是谁,但决计不会不知道英国公张辅是谁?
甚至后黎太祖黎利自己都说,如果张辅一直在安南,他是一点机会都没有。
张辅其实并不残暴,甚至对安南有些人过度宽容了。
但是口口相传之下,早已失真。
张懋也是从锦衣卫口中才知道,他父亲张辅的名声与形象在安南境内,就是类似于杀人盈野的大魔王,甚至每一个小孩子,如果不乖的话,父母都说,让张辅将他带走了。
这种战战兢兢的感觉,渗透到安南上上下下,甚至英国公张辅去世的时候,很多安南高官面子上表示哀悼,但是内心之中却是松了一口气。
很多政治家,即便什么也不做,单单是带上氧气罩能够呼吸,都某些人都是一个很大震慑。
而张辅在大明很长一段时间,就是扮演着这个角色。
当然了,张辅死了,安南上层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对于安南士卒来说,却是未必了。
一听说明军居然派了张辅领兵。
很多安南士卒即便是强制镇定,士气也跌了一大波,再加上张懋一股做气,冲杀过来,带着几分拼命的意味,所有人都不是对手。
顿时安南军中自己就开始乱了。
纷纷后退。
一口气退出十几里外。
退出了狭长的山道,才能重新整队。
而此刻,张懋都已经虚脱了。
毛锐见状,根本不敢相信,好一阵子才感叹道:“为人能达到英国公的地步,这一辈子也值了。”
他所说的英国公自然不是张懋,而是张辅。
张辅已经死了好几年了。算算也有小十年了,但人死后十年,名声还可以震慑敌国,一面旗帜足以撼动对方的士气。
做为一个将军,到了这个地步,还有什么可求的?
此刻主持援军乃是阮德忠,也是阮家的人,他怒不可遏,一连杀了十几员将领,说道:“英国公张辅早就死了,仅仅一句话,就将你们吓成这样?”
其实如果不是他们知道英国公张辅已经死了,听说到英国公张辅的旗帜出现在战场之上,阮德言不搞清楚也不会擅自出兵的。
但是而今他更明白了这一支明军的心虚。
如果心中有敌,何必借一个死人的名声。
只是他下令立即反攻,却不可能办到的。
败兵必须整顿之后,才能再次上阵。否则不过是给对方送人头而已。
阮德言虽然心中担心阮廷美,但阮氏在安南是大家族,虽然看起来是一阮,但是血脉早就疏远了。
当然了,虽然血脉有些远了,但是阮德言也没有见死不救的意思,他用了半日时间重整兵马,再次发动了进攻。
只是他这一次畅通无阻的来道了镇南关下。但是越距离镇南关,他的脸色就越难看,到了镇南关之下,脸色就已经铁青之极了。
正如他所预料的一样,镇南关城头之上,挂着明字大旗,还有一颗
人头挂在城头之上,不是别人,正是阮廷美。
可见镇南关已经为明军所用了。
阮德言二话不说,转身就撤。但是既然来了,哪里那么容易走,明军出镇南关,追着安南军,好一阵子厮杀,又一次追杀十里,让安南军损失惨重之极。
甚至从镇南关到谅山之间所有关卡都被明军所夺。明军兵锋直指谅山。
第五十一章
顿兵城下
第五十一章顿兵城下
兵贵神速。
毛胜在大胜之余,根本没有一丝丝的犹豫,大军从镇南关直扑而下。
一路追杀。
几乎在安南军队并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就已经打到了谅山城下。
一时间安南上下震动。
加上凭祥之战,镇南关之战,以及在之后的追击。大军折损了三万有余。如果说凭祥之战,黎思诚还能镇定。但是到了而今。谅山城下一片惊慌。
“殿下,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请殿下暂避一时。”不少黎氏出身的大臣纷纷劝道。
“殿下,万万不可弃谅山城,谅山一失,则朝廷没有立足之地,北宋真宗尚可南迁,但是朝廷南迁到什么地方,唯有死守谅山,在谅山城下大败北寇,朝廷才能金瓯无缺。”吴士涟大声说道。
吴士涟乃是安南朝中有名大儒,也是士林领袖。
当然了,而今安南虽然也有科举,但是总体上来说,更依靠世家大族,如阮家,郑家,黎家,陈家等安南的名门望族。
故而很多在安南权臣都是文武兼备的,有平章国事的官衔,也就是宋代丞相的官衔,但是同样能领兵打仗。
而科举出身的士大夫,不过是清流词臣。
即便是吴士涟这样的士林领袖,也没有什么实权。
黎思诚说道:“吴卿的意思,孤明白,孤宁死不退半步。敢说弃城者,犹如此案。”黎思诚拔出厂剑,一剑劈在案几之上。
阮炽见状立即出列说道:“殿下圣明。”
随即身后大小将领纷纷出列,只听甲胄铿锵,气势如洪,剩下几十将领几乎齐声说道:“殿下圣明。”
刚刚建立几十年的后黎朝,正处于上升期,不管是国力还是政治上,就好像而今的大明一般,历史上的黎圣宗时期,就是后黎朝最巅峰的时期,黎思诚在弘治年间才去了,但是他才死后二十多年,后黎朝就雨打风吹了。
到了嘉靖朝的时候,莫氏篡夺了朝廷大权,后黎一分为四,数年战乱,最后被阮家与郑家对峙。
所以,黎思诚能有后世的地位,也不仅仅是因为他本身的才能,更是因为下面的军心民气。
诚然明军连战连捷,安南士卒损失惨重,并折损了数名将领,安南上下固然有些惊慌失措。
但是作为安南军中的骨干将领,却并没有丧失勇气。
如果黎思诚此刻镇定不下来,甚至这些大臣估计就要做一做寇准所做的事情了。
黎思诚之所以如此坚定的表态,却也是感受到了下面这股思潮。
黎思诚如此决绝的表态,立即稳定了军心。
阮炽进言道:“殿下,谅山城下,容不下大军,臣愿意带大军出外镇守,为掎角之势,只要撑到雨季,北寇只能退兵了。”
黎思诚说道:“好,如此城外大军就交给太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