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校对)第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314

  “恭迎太后,恭迎太子。”几个人齐声跪地行礼说道。
  “起来吧。”太后一边说,一边将牵着朱祁镇的手,走进了文渊阁之中。
  一进文渊阁,朱祁镇就闻到了一股其他味道。
  文渊阁乃是紫禁城之中最大的藏书楼,为了保养书籍,里面就有不少药材,防虫防蛀。这些药味交错在一起,形成一股特别的味道。
  就是书香味。
  或许很多人都没有闻过这种味道了,因为随着印刷手段的进步,这种味道早就慢慢消散了。
  在文渊阁之中,只有一个空荡荡的正座,而左右两排长桌,长桌下面只有长凳。
  正座的金交椅,其实御座。
  各衙门的正座,就是各部门主官的位置,而文渊阁在皇宫之中,皇宫之中只有一个主人。就是皇帝。
  太后目光一转,见五个大臣都进来了,而这些中书舍人都留在殿外候着。
  太后说道:“此乃新天子也。”
  此言一出,却见一个老者立即跪倒在地面上,说道:“臣杨荣拜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杨荣此言一出,其他四个人都也跟着跪在地面上,说道:“臣杨士奇拜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杨溥拜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胡濙拜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张辅拜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祁镇看了太后一眼,却见太后面无表情不动声色,他只能震震喉咙,说道:“父皇不幸升暇,万斤重担在孤之身,还请诸位看在太宗,仁宗,与先帝的面子上,相助于孤。”
  杨士奇说道:“请陛下放心,老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祁镇看着下面跪着五个人,心中暗暗猜着他们的身份。
  首先先跪下来的那个是杨荣。
  杨荣比起杨士奇要稍稍年轻一点。
  而此刻第一个说话,却是杨士奇。
  虽然先帝对杨荣最为信任,但是内阁之首,也就是内阁首辅却是杨士奇。杨士奇是下面五位之中资格最老,但也是年纪最大的一个。
  前几天,他听王振讲过情况。
  知道杨荣与杨士奇之间,其实也是有一点问题。杨荣并不服气杨士奇的地位。
  这五人之中,那个公侯服色的那个,自然是英国公张辅了。
  看起来英国公张辅是几个人之中最不显老的,头发黑得最多。身体最为魁梧强壮,不愧为武人出身。
  朱祁镇目光转过,剩下的两个人。他一时间分不清楚,谁是胡濙,谁是杨溥。片刻之间,就确定了。
  其中那个气色最好的是胡濙。
  因为他知道胡濙乃是武当弟子。为太宗皇帝所信重,以寻找张三丰之名,走遍天下,其实是暗中寻找建文帝下落。
  他不知道,这个时代武当武功到底真如金庸所写的那么神奇,但是有一点却是没有错的,胡濙最擅长养生。
  他在这几个人之中,并非年纪最小的,但是却是气色最好的。鹤发童颜这四个字,几乎就是为胡濙所创。
  确定胡濙之后,剩下的那个一个自然是杨溥了。
  他们就是宣宗皇帝留下来的辅政大臣。
  朱祁镇说道:“诸位师傅请起。”转过身来,说道:“王大伴,为诸位师傅拿些墩子来。”
  “是。”一直跟在朱祁镇身后的王振,立即说道。
  随即为五个人搬来绣墩。
  这五个人一一落座。
  而太后与朱祁镇也落座了。
  正位的交椅挪开了。
  并排放下两把交椅,太皇太后在西首,而朱祁镇在东首。
  落座之后,不仅仅是太后,就是五个辅政大臣,也对朱祁镇刮目相看。
  并不是任何一个九岁小孩子,都在这样关键时候。如此镇定自如,没有一点失态。不过太后对朱祁镇要求并不高,因为朱祁镇毕竟是一个孩子而已。
  剩下的事情,就要他来做了。
  张太后说道:“哀家不幸,白发人送黑发人。大明江山这万斤重担,就担在哀家身上了,哀家一个妇道人家,能做什么事情,还不是要仰仗诸位师傅。前番忙于皇儿的大事,而今该议的事情,都议一议吧。”
  朱祁镇一听这话,就明白,他不过是一个旁听的。或者说是礼仪上的皇帝。
第七章
议政
  第七章议政
  “遵太后懿旨。”杨士奇起身说道:“而今朝廷有三件大事,却是急务,不可拖延了。”
  “皇帝大行,天下震动,陛下尚在冲龄。恐有妖言惑重之辈。”
  “故,臣请派遣公侯出镇,各地震慑天下宵小。”
  太后听了,对张辅说道:“英国公,你觉得如何?”
  朱祁镇暗暗想道:“文臣如何能震慑天下宵小,只是武将,而英国公作为天下公侯之首,是内阁之中勋臣的代表,太后自然不能越过他去。”
  张辅说道:“以臣之见,九边有蒋贵镇守甘肃,巫凯镇守辽东,大同宣府为行在所控,西南之地,山云镇守广西,沐晟镇守云南。李贤镇守南京,太监王景弘亦在南京。各部当无事,唯有江西有民变,尚不定,当派遣重将往镇。湖广也当派一员重将。”
  朱祁镇听了,心中暗暗点头。
  九边防备蒙古,这是大明重点防线。而南方有交趾,还有云南各地土司,都为边患,故而张辅先说九边,再说西南。
  江西民变,朱祁镇之前没有听说过,不过听张辅提起,想来也是有事。但是为什么湖广不细说,反而直接说派大将往镇?
  王振就站在朱祁镇身后,低声说道:“楚王。”
  朱祁镇听了,暗道:“楚王。”
  不听王振说,朱祁镇都忘记了还有外面的诸王的,不过经过正永乐,宣德两帝次第限制藩王之后,各地藩王能够拥有实权的,已经不多了。
  却不知道,为什么朝廷这么重视楚王,是因为湖广的地理位置?还是楚王手中有别的王爷没有的东西?
  朱祁镇只是将这件事情暗自记下来,之后再细细查访。一并被记下来的,还有张辅所言的人名,蒋贵,巫凯,山云,沐晟。
  太后说道:“英国公觉得该派谁去?”
  张辅说道:“当派毛翔,武兴,一去江西,一去湖广。”
  太后说道:“既然如此,毛翔去湖广,武兴去江西便是了。”
  杨士奇立即说道:“臣遵旨。”
  太后说道:“杨师傅,继续说。”
  杨士奇说道:“再有就是大行皇帝的寝陵。大行皇帝去的太突然了。”
  太后也垂泪说道:“好,立即派人去天寿上勘探吉地,为大行皇帝修建寝陵。”
  杨士奇说道:“臣遵旨。”
  朱祁镇心中暗道:“这也太仓促了。”
  朱祁镇即便学识不渊博,但是也能听过大名鼎鼎的十三陵,知道每一个寝陵都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很多皇帝的寝陵都要修上十几年的,而宣宗皇帝去世的太突然了。
  而且整个宣德年间,财政上并不宽裕,所以宣宗皇帝以自己年富力强,将寝陵工程暂且停止了。
  只是万万没有想到,这么快就用到了。
  朱祁镇正想着,却听见太后继续说道:“仁宗皇帝的寝陵,以简朴为尚,而今我皇儿的,也照着仁宗皇帝寝陵造吧。”
  “臣明白。”杨士奇说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3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