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校对)第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1314

  朱祁镇也是无奈。
  孙氏对他的爱子之情,的确是真的。真是有时候这一分慈母之情,让朱祁镇有一些消受不了。
  朱祁镇劝了孙氏好一阵子,才将孙氏劝回去了。
  等孙氏走了,朱祁镇重重的躺在大床之上。心中心思百转,无数念头浮上心头,白天的惊恐,害怕,担心,忐忑,不安,等等情绪,都沉淀下来。
  朱祁镇也有时间,细细分析一下,自己到底错在什么地方了。
  “孤家寡人。”朱祁镇心中暗道:“我是忘记最无情是帝王家了。”
  太皇太后对朱祁镇是有感情的。
  但是这种感情与权力交织在一起,却有一点变味了。
  朱祁镇觉得与太皇太后亲近,就可以与太皇太后无话不谈,这是他今日之事,最大的错误。
  即便朱祁镇现在回想自己的向太皇太后提出的战略,或许其中是有相当多的想当然耳,也有相当的错误地方。
  但是总体思路是没有问题的。
  杨荣的办法,看是巧妙,其实不过是苟且之策。
  想要真正击败瓦刺,还是要用刀枪来说话。
  他最大的错误,是他信任太皇太后本身。真正将对待奶奶的态度,对待太皇太后。虽然太皇太后是他的嫡亲祖母。但是而今她还有另外一个角色,就是他的上司。
  每一个人的思想,都是自己经验智慧的总结,想要改变一个人的思想从来是很难办的事情。
  太皇太后跟随仁宗皇帝在南京处理朝政,近二十年。她作为一个贤内助,帮助仁宗皇帝办了不少事情。
  而太皇太后本身,也被仁宗皇帝治国理念所感染。
  与民休息,让百姓休养生息,这本来也没有错,想要说服太皇太后改弦易辙,本就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是朱祁镇高估了自己与太皇太后的感觉。
  对政治生物来说,很多时候政治理念,是高于亲情的。
  今日太皇太后说的是气话,但是如果朱祁镇一直表现出这方面的倾向,这一句气话,未必不可能成为现实。
  “从今往后。”朱祁镇心中暗道:“不可多说错一句话,不可多做一件事情,凡是自己想做的事情,一定要假他人之手。”
  “怎么征战,什么瓦刺,最好提都不要提。”
  “从此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此刻朱祁镇才感受到蹇公的政治智慧,果然什么也不做。才是最安全的。
  朱祁镇的年纪放在哪里,即便朝廷上的人都相信朱祁镇是神童。但是天下百姓对一个九岁孩子治理天下,还是心存疑虑的。
  他只需安安分分的长大,皇位自然要落到自己身上。多做事情,未必有收获,因为做对的是理所当然。反而出了错,却可能危及皇位。
  想明白这一点,朱祁镇顿时有些苦笑,暗道:“而今装傻也是来不及了。”
  他恨不得给自己一个大嘴巴子。
  怎么就这么沉不住气。
  朱祁镇将自己的才能已经表现在太皇太后眼前了,如果今后装傻。太皇太后心中自然觉得朱祁镇与她见外了。
  所以,朱祁镇今后一定要在太皇太后身边装好一个乖孙的形象。
  朱祁镇觉得对宫中的整顿,都停下来,不能都停下来,以小打小闹为主,并不大刀阔斧的做。对于朝政上发表意见,都按着太皇太后休养生息,罢一切不急之务的总方针下面做阐发,其余的事情,绝对不越雷池一步。
  “务本,务本。”朱祁镇心中暗道:“而今什么是务本?就是农业。正好我将精力都放在京师种植水稻实验上吧。”
  “这一件事情,想来太皇太后也是愿意的。”
  当然了,朱祁镇决计不至于自己下地种田,皇帝一句话,有太多的人愿意代劳的。
  北京与辽东气候不大一样的,但是在他的印象之中,京师未必不能种稻。既然京师能种稻,推广在辽东去,也就是自然而然的。
  否则东北仅仅能种一季的气候,再不种一些高产作物,什么时候才能成为北京的粮仓。而且别的事情,或许能够加快进度。
  但是农业却是最耗时间的。
  每年只能种一次而已,朱祁镇甚至担心,等数年之后,他亲政的时候,北方种稻的技术,也不知道能不能完善。
  “于谦要入京了。”朱祁镇心中暗道:“这对我是一件好事,而今我文武两边,也算是有些人脉了。”
  朱祁镇对身边的侍卫不错,通过这些侍卫,联系到不少勋贵。
  当然了,而今还不确定这些勋贵会通过一个子弟在朱祁镇身边当侍卫,就誓死相随,但是在皇帝与太皇太后不发生冲突的情况下,他们还是愿意为皇帝办事的。
  文官方面,朱祁镇与三杨接触虽然不少,但是多在早朝之上,不过是虚文而已。真正接触的也不过几个讲官。
  这些讲官即便是亲近自己又能怎么样?
  区区一翰林,能当几个兵用?
  于谦就不一样了,不是于谦胜过其他人。而是于谦带了顺天知府的官职。想来以于谦的能力,顺天知府一定能在于谦的掌控之中。
  只要他以师礼待于谦,于谦所控制的顺天知府衙门,也就是他的班底了。
  虽然顺天知府衙门,在京师其实也没有多少分量。但是毕竟是一个好进展。
  至于锦衣卫东厂,朱祁镇不是没有算计过,而且他明白,这锦衣卫东厂,对付皇宫外面的人,其实是很管用的。
  但是对付皇宫内的人,却未必了。
  特别是掌控大内十几年的太皇太后。
  金英就不用说了。他虽然是宣宗皇帝人,未必不是太皇太后的人,王振倒是朱祁镇的自己人,他没有理由背叛,也不可能背叛。
  但是有些事情,并不是仅仅不背叛就可以的。
  用王振来对付太皇太后,朱祁镇简直怀疑,王振还没有来得及有所作为,王振的人头就会先一步送到乾清宫之中。
  朱祁镇越想越深,思绪也越来越模糊,只剩下最后一个念头:“从明天起,我要做一个好演员。”
第六十四章
杨士奇与于谦
  
第六十四章
杨士奇与于谦
  宣德十年的冬天,似乎来的早了一些。
  纷纷扬扬的雪花,将整个京师都笼罩在一片白色的海洋之中。
  一架驴车晃晃悠悠的从便门进入北京城中。
  这一年之中,这个时代的北京城是一座兵城。大部分居民都是军户。还有一些投降朝廷的鞑官,所以在大街之上,不少蒙古服色的人来往不断。
  这架驴车前面的铃铛不住的响。发出清脆悦耳的叮当之声。
  在北京城之中,转了几个弯,就来到了明照坊的一个胡同里面。
  这里住的大多都是官员,而且是文官。原因很简单。
  这里距离皇城东安门比较近,出了紫禁城东华门,就从东安门出来。出了东安门向南,就是明照坊。
  而明照坊南边,就是南熏坊。
  各衙门大多在南熏坊之中,办事也比较容易。
  当然北京官员很多,自然不可能在这里一个坊中居住。
  这驴车停了下来,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官员下车,上前叫门。将名帖=刺递进去。门房一看名刺,立即说道:“原来是于大人,我家老爷早就吩咐了,只要于大人过来,直接进门便是。”
  于谦回身吩咐驴车,安排人去客栈先安置下来,待他回去再说在北京城的住处。
  于谦进了杨府。
  这里就是杨士奇府上。
  三杨的作风还是挺正派的,不管是装模作样还是别的,总之是,公事到衙门谈。一般很少有官员上门求见的。
  但是杨士奇毕竟是内阁首辅,一个人也没有上门,那也不现实。
  于谦到了客厅一看,就有两个官员。在这里等候了。
  于谦只来得及与他们寒暄了一下。知道他们是翰林院,这一次过来,却是因为乡试的原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13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