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校对)第5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2/1314

  那么从什么地方买?
  自然是从这些原本的作坊之中。
  明后期,天下咸称苏样,那时候天下的时尚中心,技术中心,都在苏州。
  而此刻却不一样,天下风尚都在宫中。尤其是朱祁镇的欣赏品味,与这个时代不大一样,比如朱祁镇不喜欢,那种花纹太繁杂的图案,再比如朱祁镇对不少家具进行的改造,就好像煤球炉一般。
  朱祁镇无意引领风尚,他不过是想让自己过的舒服一点。
  只是上行下效。
  就比如,朱祁镇不喜欢官员跪奏,天下间官员之间,大多作揖而已。当然了官场之上,除非上下级相隔了好几级,一般也很少跪,只是朱祁镇强化了这一点。
  比如,朱祁镇喜欢开会,也约定成俗一套会议流程,并派人记录。掌起居注的翰林官负责这一点。
  而在地方官员议事的时候,也纷纷照着这一套来。
  朱祁镇自己不觉得,却不知道他很多习惯,都是后世多少代进化培养出的,很多人都觉得舒服方便才这样做的。
  再加内伤他皇帝的身份,自然成为大明朝最强的时尚达人,宫外都以模仿宫中的风尚为荣。
  这些作坊只要接到皇宫里的单子,即便不给钱,他们也愿意,因为如此就证明了他们的正宗。
  第二处,就是工匠了。
  大明最好的,技术最高超的工匠,大多都在宫中,如果能得到这些大师傅,自然再好不过了。
  不过在这一点上,他们要失望了。
  朱祁镇一直有意解除匠户体制,虽然还没有大张旗鼓的做,但是在刘定之推行的工业化生产下,这个体制已经在崩解之中。
  毕竟这样的分工生产,需要的不是匠户,而是工人。
  所以这些大师傅之前依附宫中,是一种人生依附关系。但是在这些作坊卖出的时候,这个关系也自然解除了。
  商贾们不可能凭空得到这些人,如果拉拢人,就要看他们的本事了。
  第三,就是这些作坊的地皮了。
  如果知道熟悉北京地名的人都知道,北京有很多地方叫某某场,这些场大多都是为宫中供应的,比如大有名气的琉璃厂。
  这些场或在城内,或在城外,都是当初规划北京城的时候,一起规划的。
  那是几十年前了,当时北京与现在的北京可不一样。
  随着承平日久,北京的人也越来越多,京城居大不易,这房价就水涨船高了。
  现在看来,这些工坊所在,都是黄金地带。哪怕仅仅是将工坊推平了,在原地建一个宅子,也能值大价钱。
  所以这种种原因,这些工坊卖出,三百万两,还是少说了的。
  特别是在地皮这一块,如果细水长流,说不定收益更大。
  刘定之自然也是给自己的留有分寸。
  朝廷虽然虽然财政紧张,但并非一点钱也没有,有这三百万两打底。再凑借一点,出兵的军费大抵就有了。
  军费问题一解决,武英殿之中,就变成快乐起来了。
  下面的问题,就是商议出兵的人选与数量了。
  朱祁镇问孟瑛。孟瑛说道:“陛下,辽东镇只需派一个军过去,就足够稳定局面,而再抽调一两万,去海西,海西就不会有失,大抵五到七万之间,就足以维持局面。”
  朱祁镇说道:“如果朕想要给也先一个狠的需要多少兵马?”
  孟瑛一愣,苦笑说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陛下让老臣说,老臣也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朱祁镇明白,打仗的因素太复杂了,哪里是单单增兵就能打胜仗的。但是朱祁镇也知道,虽然增兵不一定保证打胜仗,但是增兵之后,打胜仗的几率,要高一点。
  朱祁镇想了想说道:“既然如此,中军留守。其他三军出动,石亨熟悉海西,让石亨先行驰援海西,负责海西战事。以杨洪为主将,郭登为副将,增援辽东,负责辽东战事。”
  “陛下。”刘定之说道:“如此三百万两估计不够。”
  朱祁镇说道:“朕再出内库,不过户部也要想办法。”
  朱祁镇内承运库几乎到了历史最低水平了,不过三百万两上下,再出内库,朱祁镇就真要紧衣缩食,大量裁剪宫中人员了。
  朱祁镇相信,一个平日运行良好的财政体系,在关键时候,是能榨出钱的,只要不一直榨就没有问题。
  毕竟与明后期的几个皇帝相比,朱祁镇的财政已经幸福的是他们无法想象的了。
  朱祁镇关键时候,有豁出去的勇气,如果不是朱祁镇不想再经历一次京城兵力不足的窘状,他都敢将其余四军都放出去。
  毕竟说起来北京还是十二万城防军的。
  只是估计朱祁镇愿意,其他人也不会愿意的。
  朱祁镇说的斩钉截铁,其他人只能同意。
  石亨说道:“陛下,臣有一言。”
  朱祁镇说道:“说。”
  石亨说道:“海西太远了,再加上道路南行,各军步骑皆有,赶到的时候,估计黄花菜都凉了,而今救人如救火,臣以为当抽调各军骑兵,以臣为先锋,先到海西,其余步卒,再慢慢行军不迟。”
  朱祁镇看向孟瑛。
  孟瑛说道:“可以,中军留守,也可以将中军的骑兵也换给石亨。”
  以马三步七的原则,每军都有一万五千骑兵。石亨将步卒留下来一万五千补充到正中军之中,而后将剩下的两万步卒留在后面,带着三万骑兵,当天就离开了北京城,途径山海关,辽东先到海西。而杨洪与郭登第二天出发,跟在石亨的后面驰援辽东。
  如此,瓦刺主力,与明军主力在正统十四年之后,再次碰撞。四年前的新仇旧恨,要重新清算。
  这一次碰撞的地方,就是在海西与辽东。
  谁胜谁负,还是未知之数。
  不过,朝鲜战事已经进入尾声了。汉城之战,到了要见分晓的时刻。
第三十七章
汉城之战
  第三十七章汉城之战
  明军大军并没有截断汉江,但是汉城已经成为一座孤城了。
  汉江将汉城东南方向流淌过。
  明军并没有向这个方向增派人手。按理说朝鲜一方,军队依然能够从这里经过。但是李瑈却下令封死城门。
  因为朝鲜南部,虽然没有落在大明手中,但是却也不是李瑈的了。
  以朝鲜之大,能容纳李瑈的地方,也只有汉城一隅了。
  甚至李瑈千辛万苦,将五万人马拉到汉城之后,就知道,汉城是自己的死地。
  但是李瑈依旧不愿意放弃,他每日都在汉城城墙上巡城,就好像之前一样,安抚军心。
  只是而今的军心,已经不是李瑈频繁巡视,就安抚与振作的。
  “殿下,臣已经准备了数百死士,还在南三道准备了好几处出海通道,虽然明军封锁海面,南边的叛逆们已经心怀异心。”韩会明说道:“但是臣依旧可以保证,殿下还可以顺利出逃海外,以图再举。”
  李瑈漫步在城墙之上,说道:“你准备怎么办?”
  韩会明说道:“殿下,为了给殿下准备时间,臣代殿下坐镇汉城,最少能为殿下支撑一个月时间。”
  李瑈苦笑道:“你撑不了一个月时间。”他的眼神之中,好像看见了无数门大炮轰击汉城城墙。
  汉城城墙虽然坚固,但是也承受不住这样的轰击。
  而今明军兵临城下却不马上进攻,很大的原因就是为了等大炮。
  鸭绿江之战后,明军推进迅速,但是大炮的推进却不可能那么迅速,更何况,朝鲜多山不多,道路也不如明朝这边好。
  李瑈估计,等大炮一到,汉城城墙立即成为瓦砾,倒是他即便有数万人马,也是崩溃的下场。
  人心不在,即便有百万之众,也是人尽敌国。
  韩会明说道:“殿下,不管几日,总会给殿下争取一些时间,再迟就来不及了。”
  李瑈说道:“其实在鸭绿江之战后,我就知道此战必败,我千辛万苦回到这里,也不过是想死在汉城而已,我从小在这里长大,小时候就想将来长大之后,执掌大权,定然会比哥哥强,只是可惜,我却是朝鲜的亡-国之君。”
  “但是,不管什么君,我都是朝鲜之主,既然事已如此,穷途末路,不过一死而已,生为朝鲜国君,死也要死在朝鲜的土地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2/13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