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校对)第4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3/1314

  朱祁镇这才是尝了一把乾纲独断的瘾。他随即说道:“杨首辅为国家效力几十年,劳苦功高,朕以为当谥为:文正。诸位以为如何?”
  “陛下,”胡濙不得不说话了,说道:“东里公谥号文贞,勉仁公谥号文敏,杨首辅功绩在两人之下,臣以为不当越过这两人。”
  文臣的谥号之中,文正是第一等级,而文贞是第二位。甚至有的朝代没有文正,文贞就是第一了。
  杨士奇作为内阁首辅近三十年,辅助太宗,仁宗,宣宗,还有朱祁镇四位皇帝,没有出过差错,而且在几次皇位交替之中,都立有功劳。
  特别是在正统初年,三杨辅政,恢复了大明的元气。大概是因为儿子的原因,终究没有得到文正的谥号,只能低了一级。
  不过,即便如此文贞也没有几个人可比了。
  至于杨荣比杨士奇还差了不少,却是因为杨荣这个人行事,有些地方不符合儒家价值观。比如宣宗平了汉王之后,杨荣建议剪草除根,平了赵王。
  还有在宣宗废后之事上,他非但没有劝阻,反而帮宣宗出主意糊弄太皇太后。等等,这都是黑点。
  所以杨荣的谥号并不太高。
  就杨溥一生功业来论,他前半生是远远比不上杨士奇与杨荣的,一直到他掀翻杨士奇之前,他一直是被其他两人压制着。
  他作为首相,也没有几年时间。
  这几年时间虽然做的不错,但并非没有污点的,比如因为王振引起了一连串大案,比如叶留宗邓茂七之乱,等等。
  怎么也不该弄一个文正。
  朱祁镇说道:“胡先生此言差矣,杨首辅秉政以来,修建河北水利,使得河北百姓免于旱涝之灾,改革盐税,推行晒盐法,盐税大增,以至于现在府库再无忧虑,更不要说整顿吏治,清理贪污。完善巡抚制度,更有遗策,改易户部,兵部,工部职能,如是种种,朕而今思来,都有不胜眷恋之情,先生治天下不过四年,则天下得其荫蔽。汉武侯言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生实为之也。”
  “如此先生,怎么不可能得一文正?”
  朱祁镇与杨溥之前的对话,都有商辂在一边记录,所谓之起居注。唯一当日最后的对话,并没有记录。
  而今杨溥都死,朱祁镇就当做杨溥最后那一段话不存在。
  他要无限推高杨溥。自然是做给活人看的。
  朱祁镇细细回顾与杨溥合作这几年,总体来说,双方还是合作愉快的。杨溥是真心实意的想做些事情。朱祁镇交代的事情,杨溥绝对不能做的,就顶回来,觉得能做的,就全力去做。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愉快。
  但是总体来说,大明是在蒸蒸日上的。甚至上升势头很猛。
  这就可以从,大明赋税增幅,与各地流民数量减少幅度,可以推算出来了。
  朱祁镇自然想让满朝文武知道,凡是愿意与他合作的人,朱祁镇保证身后之名,所以他想延续与文臣集团,这种大合作小摩擦的蜜月期。
  胡濙不再说话了。
  就胡濙本身来说,他根本不想反对朱祁镇。
  毕竟胡濙是看着朱祁镇一点一点长大,他知道当今不好惹。而且他一心放在养生之上,已经多次向朱祁镇请辞了。
  如果朱祁镇准了他,说不定胡濙就要在武当山做一道人了。
  只是朱祁镇见胡濙鹤发童颜,行动之间,比寻常年轻人还敏捷多了。自然是不肯放他走。
  朱祁镇觉得,胡濙在政治上没有企图。让胡濙管着礼部,最少礼部也少找朱祁镇的麻烦,否则换一个想在朝廷上建立名望的大臣,朱祁镇就烦恼多了。
  毕竟,朱祁镇本身是一个不太在意礼节的人。
  但是宫中更是繁文缛节多,如果真挑朱祁镇的毛病,朱祁镇处处都是毛病。礼部尚书在礼法上挑皇帝的毛病。
  皇帝还没有办法。
  朱祁镇一心一意要将胡濙放在大学士的位置上养老了。就是胡大爷在大学士的位置上,每天来内阁签到就行。
  反正胡濙当了几十年礼部尚书了,对礼部的事务,闭着眼睛都能处理好。而且礼部都是清水衙门,除非是科举年,否则真没有什么事情。
  胡濙似乎也参悟出来朱祁镇这一层意思。如果不是这一件事情,牵扯到礼部,胡濙也不会出来说话。
  但是胡濙出来说话,仅仅是开了一口头。
  在他想来,后面有人该接着说,毕竟杨溥虽然不错,但是封文正,有些太离谱了一点。要知道从大明开国到现在,还没有一个文臣获得这个谥号的。
  有人说方孝孺谥号文正,但是方孝孺这个谥号乃是南明追封的。最少在这个时间段之内,是一个也没有的。
  杨溥怎么看,都是承担不起这个名号的。
  只是胡濙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每一个人出来说话。
  原因很简单,内阁七个人之中,现在空缺一位,张辅是不会在这件事情上发言的,胡濙已经说过了,剩下五个人之中,曹鼐刚刚得了杨溥遗赠。成为内阁首辅。怎么也要念杨溥的好。这一件事情,或许有些不大合适,但是他不适合说。
  而马愉,高谷,都是杨溥的学生的,面对这样的局面,他们自然要闭嘴了。让他们违心赞成,却是有一点难,让他们极力反对,更是不可能。
  毕竟是自己的老师。
  至于王直见所有人都不说话,他说话有什么用?
  他刚刚被朱祁镇给怼回去,也不愿意再惹怒朱祁镇了。
  这也是内阁之中,缺少一个核心的表现。
  朱祁镇说道:“既然大家都赞同,这一件事情就定下来了。”
  随着这一声令下,大明第一个文正公,就此出炉了。
  杨文正公这四个传了出来,几乎满朝文武一片哗然,不少人都上书反对,杨溥与这两个字实在是不相符。
  朱祁镇将这奏折集中在一起,在某日早朝之中,道:“杨溥辅弼之功,传道之德,朕愿意以师礼待杨溥。文正谥号,不足以言杨公之德万一,从此满朝文武不许再议此事。”
  此言一出,不出旬日就传遍天下了。
  一时间,杨溥与当今君臣知遇之情,被写进了话本之中。几乎可以比汉昭烈,与诸葛武侯了。特别是杨溥死后被封为文正的同时,也葬入皇陵。更是文臣莫大的荣幸。朱祁镇还下令在石首为杨溥建立祠堂。各种恩典加在一起,更让感叹君恩之厚。
  朱祁镇这举动,抬高了杨溥的同时,也变相抬高了自己。特别是朱祁镇将很多功劳都加在杨溥身上,甚至民间的名声,杨溥有超过杨士奇的趋势。
  三杨泉下有知,或许万万没有想到,跟随他们大半辈子的小老弟,在生命最后几年,有后来居上的趋势。
第一百二十九章
首辅曹鼐
  第一百二十九章首辅曹鼐
  正统十二年四月。
  杨溥离世已经半年有余了。
  随着杨溥离世之后,一系列人员调整也渐渐的稳定下来了。
  朱祁镇登基以来第三任首辅,曹鼐正式正位,在朝野上下开始确立起权威了。
  朱祁镇与曹鼐的磨合,也变得慢慢习惯起来。
  总体来说,对于这个新任首辅,朱祁镇还是感受到很舒服的。
  杨士奇之于朱祁镇,一直是处于一种长辈对于晚辈的态度,即便是朱祁镇虽然能看见杨士奇每次拜见他,都会行礼。
  但是朱祁镇一直有一种感觉,那种感觉就是杨士奇虽然跪着,朱祁镇却感觉,杨士奇是站着的,自己反而处于下位。
  杨溥虽然无意倚老卖老,但是岁月给他足够的底气,在朱祁镇面前说任何话。
  但是曹鼐却不一样了。
  曹鼐的内阁,似乎让朱祁镇觉得有些回归内阁本意的感觉。
  其实在太宗皇帝在的时候,内阁其实就是皇帝的秘书班子而已。
  曹鼐对朱祁镇所有命令,都是毕恭毕敬,一般来说,从来没有反驳的时候。但凡是重要决断,都会上书请旨。
  似乎没有皇帝的圣旨,什么都做不了了。
  当然了,如果曹鼐什么事情都要朱祁镇做决定,朱祁镇早就换了一个首辅了,毕竟朝廷政务繁杂。如果万千事务都压在朱祁镇身上,朱祁镇早就累死了。
  曹鼐更多形式上的早晚请示汇报,其实已经将下面的事情整理的条条框框,朱祁镇只需写一个同意,或者准就行了。
  这让朱祁镇很舒服。
  而且曹鼐天早朝之后,都会拜见朱祁镇,商议当日政务。
  看上去,就好像是朱祁镇的意志绝对主导了内阁。其实曹鼐在其中并非没有自己的想法,只是夹杂在各种请示之中了。
  朱祁镇有些看出来,有些没有看出。
  但是朱祁镇无疑真将内阁变成一个秘书机关。所以,除非违反朱祁镇的原则。朱祁镇都当做不知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3/13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