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校对)第2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7/1314

  但是哪里有那么大的粮食供给量。
  而今算上各种消耗,四百万石粮食,均价也在一两一石之下。
  至于李时勉到底有没有贪污,朱祁镇就不计较了。
  因为只要能办到事情,其中纵然有些情弊,朱祁镇也当做看不见了。当然了,李时勉人品过硬,是决计不会贪这个钱的。
  只是人似乎是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共富贵。
  真逼到极点了,朱祁镇与杨士奇之前的态度,也是算共度时艰,精诚合作了。但是随着这四百万石粮食到达。
  北京的危机解决了,朱祁镇纵然手中有钱,第一个感觉,还是:这个钱不能让内库都出了。即便内库出钱,也一定要内阁有让步才行。
  所以朱祁镇微微一段,说道:“这一件等一会内阁诸位学士来了之后,再谈不迟。”
  其实不用等内阁的人了。
  因为内阁的人早就在文华殿等候了。
  只是朱祁镇为了表示对李时勉的亲近,还有掌握主动权,所以才再会议之前,先行召见李时勉。
  随即朱祁镇与李时勉联袂到了文华殿。
  此刻内阁七位,六部尚书。五军都督府的人都在。
  朱祁镇就让李时勉将情况再说了一遍。再提到一百万两的时候在,朱祁镇就顺口说道:“此事合情合理,让户部拨出一百万两。”
  还不等别人说话,刘中敷就忍受不住了。他出列说道:“陛下,户部要钱没有,要命有老臣一条。”
  “自从去岁以来,户部花钱如流水,而今户部存银不过三百多万两,当时这些银子是要为百官发俸禄的。决计不可能动用。”
  “臣认为这笔款项,当开内库。”
  别人不知道,刘中敷能不知道吗?
  别人只有一个内库有钱的概念,但是刘中敷可是知道内库多有钱,原因很简单,刘中敷乃是太皇太后的人。
  从户部将钱以各种理由拨入内库。
  没有他这个户部尚书支持是万万做不到的。所以他对内库之中有多少银子,决计是有数的。
  所以他喊出这一声可以说是理直气壮。
  之前户部有结余,大半入宫。
  否则朝廷也不至于这么捉襟见肘。
  朱祁镇说道:“内库已经支出一百万五十万两了,总不能都要内部来吧。”
  刘中敷说道:“陛下,这一件事情,臣本来就有异议,天子富有四海,何必与朝廷争利,朝廷赋税,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而新安海关,每年将近百万两,已经是朝廷田税,盐税,茶税之外,最大一笔收入了,臣以为无论如何也不等入内承运库。”
  “请陛下明鉴。”
  王直也出列说道:“请陛下明鉴。”
  朱祁镇看向两人,目光一转落到了杨士奇身上。
  杨士奇见状,说道:“陛下,此事也应当议一议了。”
  朱祁镇心中冷笑一声,暗道:“老狐狸,感情危机刚刚过去,你就给朕来一个突然袭击啊?”朱祁镇浑然忘却了,其实他刚刚也是想从内阁掏出一些利益的。
  可见英雄所见略同。
  杨士奇却是发现一个问题,朝廷财力太薄弱了一点。
  首先这是因为太祖皇帝设计的财政问题,并非所有钱粮都要掌握在户部手中在,中央财政在制度设计上,就是相当有限的。
  其次,就是太皇太后数年如一日的攒钱行为。
  太皇太后其实也很有分寸的。如果朝廷缺钱,她也不会从户部调银两入内库。但是宣德十年以来,罢一切不急之务,休养生息,真正大开支,也就是宣宗的丧事,还有西北战事,再有就是而今的麓川之战。还有眼前从正统四年绵延到正统五年的大灾。
  在正统四年之前,朝廷的财政流向一直是正向的。
  凡是朝廷有结余,太皇太后就会划出一部分。这是一个老妇人对孙子最朴素的爱意。也是她对朝廷的限制。
  结果内库倒是满了,户部在应对这一次大灾,处于相当被动的局面之上。
  杨士奇并不认为这样是正常的。
  所以,他想从皇帝那里夺回一部分财权,但是怎么才能夺回财权?
  进了内库的银子,还想掏出来,杨士奇知道,这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他想到了将内库的财源拔出来一部分。
  内库财源,除却各地太监供奉之外,就有金花银了。
  为了免除运输之苦,在正统元年将本该供应皇宫的粮食折银,就是金花银。每一季二十五万两,一年一百万两。
  这是宫中收入的大项。
  而今却不是了,因为海关收入眼看就有超过金花银趋势。
  杨士奇并非不想让内阁皇帝没有银子,但是却不想让户部处于如此被动的局面之中。这才要在这个时候,重新商议海关银一事。
  朱祁镇说道:“先生的意思是?”
  杨士奇说道:“臣以为陛下天纵之才,登基之初就决策开海,实在是英明之举,明见于万里之外,而今新安海关既不扰民,又能年收银百万之多,杨荣在时,常叹息为何不是福建开海,沿海各省士绅,都频频询问,各地何时开海,臣以为这正是陛下远见卓识之处。”
  朱祁镇听杨士奇这一顿彩虹屁,顿时有些兴奋。但是他也在朝廷上混了几年,立即冷静下来,他才不相信,杨士奇说这些,仅仅是为了夸他。
  朱祁镇说道:“先生过誉,朕愧不敢当。”
  杨士奇说道:“臣以为此刻李时勉从广州运粮食到天津,正是说明了海运之必要。所以臣以为,开海之事正当其时了。”
  朱祁镇听了杨士奇赞成开海,心中欢喜之余,又越发觉得可疑。
  以杨士奇在朝中的威望,这一件事情他点头了,推行开海政策,就没有阻碍了。但是杨士奇会这么好心吗?
  果然,杨士奇图穷而匕现。杨士奇说道:“只是如此一来,各地海关扔归于宫中,就有一点不太合适了。”
  朱祁镇立即明白了。
  杨士奇开出了一个条件。
  就是支持开海换朱祁镇将海关的管理权从内廷归于户部之下,同时还有今后的海关进项,很可能是一笔一年数百万两的赋税。
  朱祁镇该怎么选?
  其实在杨士奇一开始说,朱祁镇就有了决断。
  正如杨士奇所言,天子富有四海,朱祁镇要那么多钱做什么?其实只是为了掌控朝廷,推行各种政策的筹码。
  皇帝本身不需要钱,不管朝廷多穷,也是饿不死皇帝的。
  但是皇帝想将自己的意见,变为朝廷的国策,并推行天下,财政就是其中的重要的筹码了。
  而开海,就是朱祁镇一直想推行的国策。如何选?还有必要说的吗?
第四十七章
开海方案
  第四十七章开海方案
  只是越是这个时候,朱祁镇越是不能轻易松口。
  既然双方都有意,剩下的事情就进入讨价还价的环节了。
  朱祁镇说道:“先生所言不错,只是海关之事,不仅仅是钱财,还涉及海外,朕要派内臣监管。还有也需要给太皇太后一个交代。”
  杨士奇说道:“今后各海关都派户部主管,内臣监管,并每年出一百万两供奉太皇太后。陛下以为可否?”
  朱祁镇说道:“既然如此,这就定下来吧,不过开海各处,都定下来吗?”
  杨士奇说道:“还没有定下来,这须陛下圣裁,只是而今赈灾事务繁忙,除却天津之外,其余各处,要明年再说不迟?陛下以为如何。”
  朱祁镇说道:“甚好。”
  杨士奇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就将其他方面的主动权让给了朱祁镇。
  因为以海关的钱景,即便每年供奉宫中一百万两白银,也仅仅是五分之一,六分之一,甚至更少。
  朱祁镇说道:“以朕的意思,就福建泉州,浙江宁波,南直隶松江,山东登州,直隶天津,辽东金州。这六处开海。将来看情况,再做增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7/131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