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子(校对)第206部分在线阅读
汉龙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而麓川附近的几个小平原,又是麓川的根本之地,麓川人口百万,都生活在这一带,思家更是将这一带经营的铁桶一般。沐昂攻之不下,真想分兵绕过此关,却不想思任发终于反击了,一出手就是好几百头战象。
战象夜袭各土司营寨。
各土司营寨都是相当简单,他们连战连捷,已经决定胜券在握,自然也分心了。被思任发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顿时象踏连营,殃及了整个明军的营地。
一时间乱成一团。
这个时候沐昂的本事才算显露出来。
之前都是顺风仗,一般庸将也能打出来。但真正看一个将领如何,还要看关键时候的关键决断。
各路土司纷纷向沐昂请援。
很多人都建议按兵不动。但是沐昂却否决了,觉得各部土司乃是为朝廷而战,今日不救乃是弃人心于麓川。
故而沐昂派人出战,营救各部土司。
于是这一场夜袭,就打成了夜战。
麓川是有备而来,明军是仓促迎战,而且麓川早已将各地土司之中埋下暗子,故而正打的激烈的时候,一部土司忽然叛变,将明军的粮草给焚烧了。
这个时候,终于大势已去。
沐昂不得已这才收拢人马,连夜退回景东。
只是麓川哪里这么容易放他走,思任发穷追不舍,并传令对各部土司既往不咎,否则斩尽杀绝,各部土司除却刀氏之外,纷纷投降。
让思任发的兵力更加充裕。而刀氏见状,只能跟随沐昂一口气从木邦逃回了景东。
等沐昂回到景东之后,清点人数。
却发现只剩下两万云贵兵,至于追随的土司,只剩下刀氏,以及一些在滇东的土司,加起来不过万余人而已。
战死千户,指挥使,都有好几个,可以说云南明军的精锐,都被一战断送了。
以上,朱祁镇从各方消息之中归纳出来的,虽然细节上,或许有出入,但是大体上不差。
朱祁镇对沐昂这一场大败,震动之余。却还不烦恼。
他烦恼的却是下面人互相攻讧。沐昂攻击保定侯见死不救,说他数次向保定侯请兵,保定侯一直不发兵,而且北路进攻缓慢,这才是在汉龙关下战败的主要原因。
更让朱祁镇感动有问题的是王骥居然附和沐昂。
第三十五章
真相与处置
第三十五章真相与处置
沐昂将所有过错,都一推六二五,推到了孟瑛的身上。这一点朱祁镇也能理解的,是为了脱罪吗。
而且沐昂所言未必不是真的。
他们传来的消息,却是孟瑛数次要求沐昂慎重用兵,步步为营,不要太过激进。但是都被沐昂挡下来了。
两人积怨不浅。
保定侯孟瑛不大支持沐昂也是自然。
只是朱祁镇想不明白,王骥为什么牵扯前军。
王骥虽然是督师,但是他驻节曲靖,距离前线相当远,负责后方粮草,却不知道为什么掺和到这里面来。
朱祁镇又细细读了一遍王骥的奏折,终于找出根结所在。
那就是粮食。
就在北方大灾愈演愈烈的时候,军粮供应出了很大问题。
本来是供应粮草主要是湖广粮食,但是而今湖广的粮食全部调往了北方,所以支撑战事的粮草,大多都是来自四川,已经云南本地的粮食。
王骥对粮草担心之色,跃于纸上。
所以,朱祁镇判断,王骥或许并不是支持沐昂,他是支持速战,尽快解决麓川,他担心后方粮草供应不上。
说实话,仗打成这个样子。
朱祁镇对孟瑛也是相当不满的。
不管孟瑛到底有什么计划,两万大多大名士卒,却是真的。丧师如此,不管怎么说都是大罪。
毕竟孟瑛是大军统帅,下面的人出了事情,都要孟瑛负责。
只是朱祁镇也明白,他对孟瑛满意也好,不满意也好,而今都不能动。
自从北方旱情满意,蝗虫大作,从刚刚开始仅仅从天津向西的一拨外,各地大量蝗虫已经陆陆续续的出现。
不过,钦天监估计蝗虫还没有达到高峰期,真正的高峰期乃是五月。而今奋力多杀死一只蝗虫,就是为五月之后,减少一窝蝗虫。
所以,几乎所有的一切,都为此让路了。
除却两件事情,一件事情乃是麓川战事,还有就是赈灾,以工代赈。很多工程还在继续,甚至再加快,因为蝗灾大作,流民潮的出现已经不可避免了。
朝廷一边雇佣人扑杀蝗虫,另外好几个水利工程也都纷纷开工了。
朝廷已经没有能力,也不可能千里迢迢派出一员大将去总领云南。只能在云南境内找,云南中能总领兵马的,只有三个人,沐昂,孟瑛,王骥。
沐昂是不可能的。不管孟瑛有多大的责任。沐昂损兵折将的事情,不可能轻易过去。所以朱祁镇无论如何,也不能用这败军之将当主帅的。
对于王骥与孟瑛之间,朱祁镇是有一瞬间的犹豫。但是他很快就下定决心,王骥的能力未必在孟瑛之上。
而且临阵换将,乃兵家大忌。事到如今,只能让孟瑛继续打下去了。
等战事结束之后,再做计较不迟。
不过,朱祁镇虽然心中有了定论,但是依然要咨询一下张辅。
只是在此之前,他要稍等等。
等什么?等孟瑛的奏疏。
看孟瑛如何说,总不能只听一面之词,就下结论吧。
只是朱祁镇还没有等到孟瑛的奏疏,却等来满朝文武不知道多少弹章。
一天之内,就有几十封弹奏。
而这些弹劾孟瑛的奏疏,内阁无法处理,只能让朱祁镇来处理。
朱祁镇顿时明白,这一件事情必须立即有一个定论,不能拖,拖得时间越长。朝廷之中闹出的风潮就越大。甚至影响到了扑蝗,赈灾的顺利进行。
朱祁镇立即召见张辅。就在武英殿之中。
“国公,你怎么看?”朱祁镇让王振将十几本奏疏递给张辅,其中有各方上报的,张辅一目十行,互相印证,看完之后,说道:“恭喜,陛下麓川之灭,指日可待。”
朱祁镇说道:“三万士卒战死木邦,就得了国公这样一句话吗?”
张辅说道:“臣知道,这一件是孟瑛辩无可辩,他恐怕也没有想到,会损失这么大,但是此战之后,思家不得不东进景东。”
“原因很简单,大明国力强盛,麓川国力孱弱,麓川再也经不起一场兵临城下了,所以麓川一定要以攻代守。”
“尽量保证麓川的安全。”
朱祁镇点点头,他明白。
如果单单比国力,单单一个省拿出来,都比麓川富裕。
长期战事,以麓川的国力是承受不起的。
“而且思家更明白,如果他们不想办法东进,麓川以东的土司恐怕都要动摇了。必须以大军镇压,才能保证这些墙头草都靠向麓川。”
“这些土司提供的人力物力,在朝廷是锦上添花,在麓川是雪中送炭。”
“所以,不管什么原因,麓川一定要在麓川以东,景东以西驻扎大军。”
朱祁镇说道:“如此,也不能称必胜。”
张辅说道:“麓川在群山之中,易守难攻,沐将军这一战,已经表现出来的,大明兵马想要攻克麓川,耗损一定很大。”
“而此刻麓川大军东出,正是歼灭他们的机会。”
“这正是孟瑛谋划所在。尤其是这个时候,陛下远远不能动摇。”